肩周炎是一種嚴重程度不一的疾病,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像凍結了一樣,有逐漸加重的趨勢。這個病拍片常常並不能看出什麼問題,偶爾會有骨質減少的表現。
初識「五十肩」
這種疾病有時也叫做肩關節粘連性關節囊炎,或者疼痛性僵硬肩,或者乾脆叫做「凍結肩」。對中國人來說,人們更習慣於把它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肩周炎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約為2%~5%,好發於40歲~60歲的中老年人。發病的年齡高峰在55歲左右,有「五十肩」之稱。40歲之前極少發病。女性多於男性。
通常一開始是一側肩部發病,非優勢肩受累的可能性略高。比如左撇子,一般為右肩;而其他人,一般為左肩。
5年內,約6%~17%的人另一側肩部可能也會發病。
肩周炎的病因是什麼?
肩周炎的這個「炎」,跟我們平常說的發炎不一樣,平常的發炎多半指細菌感染之類的疾病,肩周炎並不是肩關節周圍發生了細菌感染,也當然不是病毒感染。
肩周炎和一些疾病有關。
比如,糖尿病人發生肩周炎的概率更加高一些,約為10%~20%;還有,甲狀腺疾病、長期活動限制(如打了石膏等)、中風、自身免疫性疾病、帕金森病、愛滋病的抗病毒治療後(是不是感覺哪裡都有這個病的影子?),等等,也好發肩周炎。
肩部損傷後,如肩部韌帶的撕裂傷、骨折或者手術後,也會發生肩周炎,這個很好理解,恢復不好、血液循環不好、未及時功能鍛鍊,都是很容易引起關節功能受限的。
對肩關節炎患者的關節鏡手術發現,患者一開始是關節囊的無菌性炎症、滲出,後來逐漸出現滑膜的粘連和纖維化。
最終,導致類似「疤痕」形成的膠原組織增厚和縮緊,限制了肩關節的活動,就像肩被「凍結」了一樣。
肩周炎怎麼診斷?
有過這個疾病痛苦的人,出現了典型的單側肩部疼痛和僵硬,自己都知道可能是肩周炎。
所以,對這個疾病,人們的認知度還是挺高的。
不過,也要排除其他跟肩關節有關的疾病以及骨折等問題,必要的時候可做磁共振等。
但是,由於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加上又有一些和肩周炎發病有關的基礎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往往很難治癒。
肩關節治不好,但不至於悲觀
儘管肩周炎無法完全治癒,但好在這個疾病本身就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並不是什麼惡性疾病,有很多患者在飽受疾病的痛苦之後,可能突然某一天會發現又可以正常活動了。
只不過,很多患者並不會完全緩解。
但即使這樣,大多數情況下使用對症治療,也是可以緩解症狀,從而恢復正常生活的。這一類對症治療的措施,包括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
有一些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可以謹慎地使用關節腔類糖皮質激素注射。
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鼓勵肩部休息,聯合間斷的輕柔的肩部關節活動度鍛鍊,配合局部理療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輕柔的關節活動度鍛鍊,最常用的辦法是鐘擺樣運動。這些鍛鍊關鍵在於持之以恆。在鍛鍊的過程中,切記一定要循序漸進,以不增加疼痛為度。
所謂的鐘擺樣運動,其實並不複雜,就是讓肩關節朝著不同的方位,做類似鐘擺的動作,幅度不要太大。
嚴重影響生活的,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任何疾病的發生,如果因為這種疾病不可完全治癒而抱怨、焦慮,甚至整天怨聲嘆氣,這對於解決問題於事無補。
無法治癒的疾病,如果有對症治療效果良好的措施,其實就是最好的治療辦法。
對於肩周炎來說,止疼、關節腔內注射、理療、鍛鍊,乃至手術都可以嘗試,不至於那麼悲觀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心理上要戰勝那種挫敗感,建立積極的心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