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代先生近兩年一直有間歇性腹脹、乏力和食慾不佳,半年前開始出現氣促,在外院診斷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償期) 、低蛋白血症和肝性胸水,儘管先後多次給予護肝、補充白蛋白、抗感染等治療,效果均不理想,胸腔積液仍持續存在。
近日,被疾病折磨的代先生,帶著一大疊病歷資料和滿心的期待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結核科找到了魯學明醫師。
科室團隊對代先生的大量就診資料進行了詳細閱讀、分析和討論,初步排除了心源性、類肺炎性、惡性及結締組織等疾病所致的胸腔積液。
代先生腹水消退,但胸水頑固不退,除開肝源性,是否還合併其它病因呢?專科的敏感性讓大家想到了結核。患者長期酗酒,失代償期酒精性肝硬化,營養狀況差,機體免疫力低下,是結核的易感人群。
尋著這一線索,主治醫師歐陽青立即對代先生進行了系統的檢查,包括血液及胸水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胸腔穿刺胸水檢測等,最終患者診斷為肝硬化失代償期合併結核性胸膜炎,代先生的頑固性胸腔積液原來竟是結核惹的禍。
醫護人員根據代先生的肝臟功能情況,制定了精細的個體化抗癆方案,並輔以積極的對症支持治療。住院近1月,代先生胸水逐漸消退,氣促症狀明顯好轉,順利出院。
出院當天代先生向醫護人員贈送錦旗,並激動地說,「這半年來,喘不上氣的我感覺就像胸口壓著一塊巨石,現在你們幫我搬走了這塊『石頭』,人感覺輕鬆了許多,太感謝你們了!」
魯學明主任介紹,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分枝桿菌及其代謝產物進入超敏感狀態的胸膜腔所引起的胸膜炎症。患者常有結核全身中毒症狀,如低熱、盜汗、消瘦、乏力等,及胸腔積液所致局部症狀,如胸痛、乾咳、呼吸困難等。
肝硬化合併結核性胸膜炎時, 因肝硬化本身也可引起胸水,其臨床表現容易被肝硬化症狀所掩蓋。但肝源性胸水多為漏出液,右側為主,偶見滲出液,罕見為血性積液。而肝硬化合併結核性胸膜炎時, 胸水多呈滲出性, 血性少見, 有時兩類胸腔積液容易誤診, 但胸水的結核菌塗片、培養、腺苷脫氨酶測定、胸水XpertMTB/RIF及胸膜活檢等檢查有助其診斷。
目前大部分抗結核藥都有一定程度的肝毒性, 在肝硬化的基礎上使用抗結核藥物,其肝毒性更是高達20%以上。但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治療期間密切監測肝功能等,大多數患者仍是可以治癒的。
通訊員歐陽青 楊勝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