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糖、芝麻糖、花生糖,這些農曆過年時必備的傳統甜點,這是許多70後、80後童年時過年最愛吃的零食,已成為了民俗的一個符號。每逢年前,村民們便會支起大鍋,炒花生、爆米花,然後混合白糖攪拌製作出各種甜點,這在當時是一門吃香的手藝。
如今,隨著城市發展,這些在大城市越來越少,反而在鄉鎮農村,一些老師傅一直在默默堅守這份事業,今天節目就帶大家到多祝的鄉村小巷裡,去尋找那些最濃鬱的年味。
在多祝皇思揚村一棟房子裡,蕭師傅一家早早開始準備著今天製作花生糖等所需的各種材料,農曆十二月,蕭師傅和家人們都要忙上一個月,他們今天製作的米花糖、芝麻糖、花生糖都是當地人最熱愛的年貨之一。
蕭師傅今年59歲,17歲就開始跟著父親爺爺學習製作米花糖等,蕭師傅最拿手的是花生糖,和蕭師傅一起打下手的是他的媳婦和兩個兒子。
10斤白糖10斤花生,先將白糖倒入大口的鐵鍋中,等裡面煮沸,糖熬至金黃時,加入蜂蜜、蔥等調料,再加入事先爆炒好的米花,快速翻炒,再將一鍋半成品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四方模具中,碾壓平整後,趁著餘溫,用木質的長條、菜刀,將米花糖切好、包裝好。經過層層工序,花生最後轉身一變成為了米花糖,雪白的米花層層疊加,顆粒飽滿的米花與金黃色的糖相互包裹,在高溫親密接觸後,一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蕭師傅說,現在手工製作的已經逐漸淡去,在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動手製作米花糖等,而像蕭師傅這樣的「能手」在當時可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行當。
「年底差不多要做足一個月,早上天亮就去別人家做,做到晚上有時候晚上做不完,晚上做到下半夜也是常事。」
時間如白駒過隙,這門手藝,蕭師傅堅守了42年,米花糖需要時間的冷卻變得酥脆,59歲的蕭師傅也因時間的沉澱變成了地道的老手藝人。做完一鍋米花糖,蕭師傅一家又開始製作花生糖和芝麻糖,和花生糖製作步驟相當。如今,蕭師傅每年年底都會把叫兩個兒子回來幫忙,希望把傳統手藝傳下去。
對村民們來說,也許和親朋好友一道品嘗著熟悉的糖果是一種年味。對這些手藝人來說,年味更意味著今年讓多少人吃到了自己做的糖果,來年又將有怎樣的好收成。傳統的手工藝雖然繁瑣,但是製作出來的美味卻更多了一份原汁原味的情誼,在當地老一輩人的印象中,花生糖、芝麻糖、米花糖是他們小時候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的糖果。
如今,蕭師傅的兩個兒子也回來接班,他們希望把父親的傳統手藝傳下去,糖果裡的「年味」,在人們的舌尖上行走,更在接班人的手中留傳。
來源:惠東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