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亞式建築博物館,長春—東京,嘆為觀止!

2021-01-14 俱核熙

興亞式建築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長春與日本東京,興亞式建築的主要特徵就是西洋建築與當地傳統建築相結合,在亞洲建築的歷史上有很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有很獨特的美學特色,存世量稀少,同時也見證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帝冠樣式是1930年代在日本民族主義勢力抬頭的背景下,為對抗現代主義建築而產生的日本建築樣式。現代建築輔以日本式的屋頂,是該樣式非常顯著的特點。該樣式又以「穿著軍服的建築」之綽號為人所知。因為兼具實用和容易表現日本建築的構思這些特點,不只是日本本土,中國東北(昔日的偽滿洲國範圍)等中國舊時受日本控制的地區也有留存不少帝冠樣式的建築。不過,在其流行年代之前即由日本統治的臺灣、朝鮮則較少見(尤其是朝鮮),這些地區比較容易看到的日本統治時代遺風是古典主義樣式。

01初次見面

興亞式建築風格又叫帝冠式建築風格,從名稱上看就有非常濃厚的日本氣息,興亞式建築風格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伊藤忠雄、佐野俊樹和武田剛一引入的。這是一種非常折中的建築風格,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並且將日式風格與西洋風格相互融合。

也許大家第一次見到這種風格的建築是在長春,有可能大家沒有任何感覺的直接忽略了過去,但是殊不知這種建築也有自己的一段歷史。

下田菊太郎設計的日本國會議事堂

上世紀二十年到到三十年代是日本古典建築建造的最後時期。由於古典建築的衰落,導致人們發現建築風格無法創新,明治維新將洋風傳入日本,於是考慮到燈光,建築風格,實用性等條件,興亞式建築應運而生。

1919年日本進行了針對帝國議會的設計比賽,所有的設計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這個時候,下田菊太郎提出了反對,他兩次向國會提出修改建議,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帝冠拼合式」提案,這種新的建築風格採用了混凝土牆加蓋日式屋頂,但是由於當時大家不能接受這種方案,所以被否決。

樓進行設計競賽,這是選出了第一個帶有日式屋頂的建築。但是二者都不受日本民眾歡迎,但是由於神奈川縣位的位置特殊,外國人非常喜歡這種建築,所以決定採用,而名古屋市政廳靠近名古屋城(城堡),帶有日式屋頂能使得整體建築風格融合。在隨後的日本生命館、大禮紀念京都美術館、軍人會館等建築的射擊比賽中,興亞式建築的入選比例在逐步增加。

1930年到1931年,日本帝國博物館根據日本古典風格進行建築設計大賽,但是年輕的建築設計師們都表示反對,日本國際建築協會發表聲明表示抗議無效,表示假如不設計古典風格的設計師可以不要參加這次比賽。前川國男與佐田周忠採用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參加了此次比賽,但逐一螺旋,因為評委們認為日本古典建築都使用木材建造的,不能使用鋼筋混凝土。但是前川國男的的提案得到了年輕評委岸田日出刀的支援,但是被伊東忠太淘汰,沒有入選,然後本次競賽卻喚起了年輕設計師的共感,他們以現在主義為目標,以前川國男等為英雄。

岸田日出刀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建築師眼裡,這些帶有日式屋頂的和風建築叫做「帝冠式」,和之前的建築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因為伊東忠太的認為,這改變了經典,把使用日式屋頂與混凝土拼接視為異端。這樣的建築能夠留存就是「國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由於木材的稀缺,古典風格的建築在戰爭中不斷地摧毀,和風建築也被迫停建。另一方面,現在建築逐步復興,由於它的功能多樣性,慢慢的開始興起。

二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法西斯被否定,戰後的建築師們也把古典建築視為敵人,他們指責愛好日本傳統建築就是法西斯的載體,主張廢除,這樣,現代建築獲得了長久地發展。

02長春—東京,興亞式建築博物館

興亞式建築在中國長春和日本東京存世最多,不管是由於戰爭原因,還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偽滿洲國的成立以及偽滿國都規劃。保留這些興亞式建築就是保留歷史,因為這些建築就是日本侵略的活標本。

位於長春的興亞式建築大多帶有中國式風格,例如「偽滿國務院」,屋頂就是典型的中式亭子的樣子,「新京綜合法衙」也同其風格類似。

偽滿國務院
偽滿新京綜合法衙

偽滿國務院是偽滿洲國的行政機關,也是偽滿行政最高機關。國務院在體制上是國家元首溥儀的直屬組織,但實際上國務院卻是日本關東軍主導,不少日本人在國務院中擔任各要職。

但是偽滿軍事部與關東軍司令部就是典型的日本帝冠風格,這種建築風格就好像是在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上扣上了日本傳統城堡的屋頂。

偽滿洲國軍事部舊址
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長春有大大小小的興亞式建築(沒拆毀)四十多處,可謂是興亞式建築博物館,但是這大大小小的興亞式建築見證了中國東北人民的苦難,以及受到的剝削與壓迫。

因為興亞式建築發源於日本,所以自然而然在日本也有好多興亞式建築,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東京的東京站丸之內。這座興亞式建築非常壯觀,它埋藏於高樓大廈之中,但是那一抹紅色卻分外搶眼。

東京站是由辰野金吾設計,我國的瀋陽站和其風格一樣。但是這相比於興亞式建築風格是相對獨立的,大家都將其叫做辰野金吾風格,但是他是屬於興亞式建築類。他的特點是西洋風格更強烈一些。

還有就是日本一些縣的縣廳大樓,比如神奈川縣、愛知縣、名古屋市政廳大樓。都採用了興亞式建築風格。

神奈川縣廳
名古屋市政廳
愛知縣縣廳

03其他地方的興亞式

之前我們說過,興亞式建築見證了日本對各個地區的侵略,所以在日本侵略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有類似建築,例如,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

中國臺灣

臺灣司法大廈

臺灣日治時期的初期,日本在臺灣的司法機關設於北門的一處城隍廟;然而,隨著司法業務的日漸繁重,興建大型官署建築取代原先城隍廟的構想正式被提出、採行。最後,在日本建築師井手薰的設計下,在臺北武廟遺址,由池田組及臺灣本土的臺北桂商會共同負責的司法大廈工程,便於1929年正式動工,進行了5年的工事才得讓工程於1934年完竣,並作為臺灣總督府高等法院、檢察局、臺北地方法院的辦公處所使用。

高雄火車站

帝冠式站體建於日本統治臺灣時代末期,於1941年6月22日完工啟用,是高雄車站 (包括「高雄驛」) 第三代及遷至現址的第一代站體。站體造型類似「高」字,內部採西式格局挑高設計,外觀採日本大寺廟或貴族專用、擁有中國唐代的「唐博風」屋頂,型似皇帝之帽,又被稱為帝冠樣式建築。帝冠式站體原為車站的出入口大廳,整體建物似「凸」字形,帝冠式站體為凸出部分,其餘部分包括在後方往鐵路方向的售票大廳、鐵路餐廳、及站長室。售票大廳和鐵路餐廳在2002年帝冠式站體遷移工程時被一併拆除,部分牆壁被切割保存,站長室則在2012年被拆除,不過在地下化高雄車站站體定案的設計中,帝冠式站體預定將移回面對中山路路口的原址,作為地下化站體主要往南的地面出入口繼續使用,整體工程預定於2025年完工。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

中國香港

香港禮賓府

這座建築最初由第2任測量總署署長急庇利設計及監督興建,工程於1851年10月開始,歷時4年,第4任香港總督寶靈成為首位主人,當時總督府主樓為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物。由於總督府不敷應用,香港總督德輔於1890年決定加建兩層高、內有大型宴會廳的附翼用作社交場所。工程自1890年2月起,歷時1年。日治時期,香港總督磯谷廉介命令工程師藤村清一將總督府修復及改建兼容和洋風格。改建後,室內的布局未改變,只是部分房間改為日式,並且設有小型茶室,工程於1944年初完成。

俄羅斯

薩哈林州鄉土博物館

薩哈林州鄉土博物館就是前樺太廳博物館(庫頁島)。

韓國

首爾圖書館

相關焦點

  • 一城一事 長春:日本新京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1日,由日本扶持的傀儡國家滿洲國建國,宣布定都長春,更名為新京,於是長春成為滿洲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整個東北地區的核心,由此得以高速發展。在十四年的滿洲國時期,日本國對長春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城市面積與人口都得到長足增長,一度超越東京,被稱為亞洲第一大都市。
  • 探秘嶺南祠堂式建築: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廣州,航拍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位於清代建築陳氏書院中,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俗稱「陳家祠」,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東京博物館奇妙夜
    影片講述了大英博物館一到晚上裡面所有的展品都會活過來之後發生的故事。作為亞洲文化的中心城市,東京也有很多博物館值得一去,大家除了前往日本血拼購物遊之外,也可以來一場遊覽博物館的文化苦旅,感受一下文化藝術的氣息,放下都市煩躁的心情,充分的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
  • 【興亞熱點】上海興亞2020年度盛典丨同心同程,共濟共贏
    1月12日下午,「同心同程,共濟共贏」上海興亞2020年度盛典隆重舉行。興亞全體員工歡聚一堂,共度聯歡。歲月如歌,流水似年新年的鐘聲,敲醒嶄新的歲月興亞副董事長施樹南先生閃亮登場,為興亞的同仁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 十大地標建築,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旅遊景區!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景區2011年9月,松山韓蓉非洲藝術收藏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博物館位於雕塑公園東門,建築面積為5640平方米。該博物館收藏了來自坦尚尼亞,莫三比克,馬拉威,尚比亞等南非國家的12,000幅雕塑和繪畫。在過去近50年中,該博物館對東非現代藝術的發展有著較為完整的記錄。木雕藝術的聚集地也是馬孔德木雕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藝術水平最高的博物館。
  • 專業成就卓越——雷士照明長春雕塑博物館照明工程鑑賞
    成為全球聞名的「雕塑之城」長春雕塑博物館坐落於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東南隅,總佔地面積2萬多平米,2016年初開始建設,由著名建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先生設計,據悉,展館以「經天緯地、雕刻時光」為設計理念。
  • 每周評論丨觀展記:東京國立博物館
    雖然正倉院的寶貝難得一見,不過筆者覺得博物館的常設展也值得一看。東京國立博物館是一個建築群,位於上野公園北端。包含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和法隆寺寶物館五個場館。因建造年代不同,每座館的建築風格各異,也各具特色。
  • 長春十大最高建築排名
    就象我們整理的城市最高建築系列一樣,長春還沒有超過300米的建築,目前最高建築(含封頂)僅有238米。即使目前建設中的華潤中心A座也僅有291米。對長春來說,這些年是轉型艱難的日子,或許一天迎來鳳凰涅般重生的時刻,演譯王者歸來,那將是一個恢復昔日輝煌嶄新的長春。 NO.1 長春龍翔國際商務中心A區總部大廈 238米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奈良國立博物館
  • 日本東京有哪些值得去的博物館和美術館?
    1.日本東京:明治2年3月28日,日本的都(みやこ)從京都遷移到東京。①德川幕府時代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名為東京後。②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日本 東京新宿街道2.日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
  • 從長春電影製片廠老建築領略長影半個多世紀的輝煌
    長春有兩處赫赫有名的企業,一個是「一汽」,另一個就是「長影」,而這兩處的早期建築均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電影廠,位於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1118號。
  • 絕對值得一看的東京博物館!(旅遊必備)
    東京,作為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有著許多繁華而又時尚的建築,吸引著許許多多的遊客。
  • 「長春新區重點企業巡禮」中元國際(長春)高新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
    作為先後打造出東北亞(長春)國際機械城、長春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慧仁學校、明達學校等多個地標建築的綜合型設計工程公司,中元國際(長春)高新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元長春公司」)抓緊發力,不斷革新設備設施、創新方式方法,用新技術打開了新視界,用大數據逐夢大舞臺。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這場日本近代的第一屆博覽會成為長期公開展覽活動的開端,而設立於湯島聖堂內的博物館也正式開館,這就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從明治時期發展至今,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藏品數量已達十一萬餘件,其中外國藏品一萬七千件,約半數來自中國。這些外國藏品中被認定為日本國寶的有十四件,其中八件是中國文物。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中國文物都構成了東京國立博物館外國藏品的主要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時代,走過了明治草創期、帝國博物館時代、戰後的國立博物館時代。
  • 建築旅遊|首站,東京
    世界那麼大,今天開始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今天第一站,現代與禪意的碰撞,東京>這種碰撞在東京則最為明顯。而建築將它們記錄了下來要說東京最多的景點那肯定就是寺廟和神社了,南京的寺廟之多大家應該也了解,但是東京卻也不遑多讓。
  • 「南方絲綢之路特色建築藝術數字博物館」上線
    正式上線,這也是國內首個以「南方絲綢之路特色建築藝術」為主題的數字博物館。自2019年2月以來,項目組深入南方絲綢之路六條支線上有特色及歷史文化內涵的建築群落進行採風與研究,實地考察了包括民居建築、宗教建築、文化建築、祭祀建築等四種建築類型,研究了抬梁式、穿鬥式、幹欄式、井幹式等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結構形式,對不同建築的性質與功能、歷史與文化、建築與環境、材料與構造、細部與裝飾等內容進行深刻分析,並通過數位化虛擬製作,讓人們不僅能了解南方絲綢之路歷史背景、國內建築資訊,還可以在線漫遊各種特色建築
  • 神隱在森林中:明治神宮博物館/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項目地點日本東京 建成時間2019.10 建築面積2463.3平方米 博物館位於日本最著名的神社之一 ——明治神宮的主神社附近。
  • 當代建築032| 下諏訪町立諏訪湖博物館
    乙乙建築記錄者  建築師現代建築+聚落旅行10餘年單從圖片和文字去了解建築是片面的脫離現場環境(城市或自然)很難真正感受建築傳遞的力量有些建築去到現場,與圖片相比遜色無味,只是形式的軀殼而有些建築卻遠遠....超越....圖片和語言當然對個人來說建築旅行不單單只是到此一遊的真實體驗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徐匯
    此次的城市行走路線之一是來到了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為市民上了一場生動的城市行走課程,希望通過專業的建築師和建築學者帶領參與者閱讀建築,在城市行遊中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
  • 歙縣徽商大宅院:「一站式」看懂徽州建築文化,是民間藝術博物館
    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不但在徽州及安徽其它地區流行開來,在江浙一帶也頗受影響,在徽商大宅院景區內就能「一站式」的了解到徽州博大精深的建築文化,因為大宅院裡都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