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嶺南祠堂式建築: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2020-12-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廣州,航拍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位於清代建築陳氏書院中,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俗稱「陳家祠」,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中新社記者 姬東 攝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廣州,遊客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內遊覽。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位於清代建築陳氏書院中,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俗稱「陳家祠」,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中新社記者 姬東 攝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廣州,遊客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內參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位於清代建築陳氏書院中,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俗稱「陳家祠」,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中新社記者 姬東 攝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廣州,遊客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內參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位於清代建築陳氏書院中,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俗稱「陳家祠」,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中新社記者 姬東 攝

相關焦點

  • 廣州規模最大的祠堂,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門票僅需10元
    而在我國的廣州,這裡除了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之外,其實也有很多嶺南淨土,有著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廣州塔、珠江和白雲山,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客遊玩。而在廣東廣州就坐落著這樣一座祠堂,它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一個傳統嶺南祠堂,而且裝飾華麗、保存完好,是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的巔峰之作,而且交通便利,門票僅需10元,很適合假期自駕遊。
  • 廣州這座民間祠堂,嶺南之冠,屋頂演繹「一齣好戲」,門票僅10元
    了解一座城市,從博物館開始。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陳家祠」作為廣州八景之一,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清代嶺南民間宗族祠堂建築,它集合了嶺南建築的多種藝術特色一身,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
  • 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廣州陳家祠
    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陳氏書院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其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陳家祠的建築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
  • 廣州百年老祠堂,薈聚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10元門票值得來!
    它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其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 奏響博物館奇妙樂,廣州民族樂團2021新年音樂會上演
    為進一步擦亮廣州城市名片,推動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契機,廣州市文化館於2020年12月18日晚、19日下午分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推出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
  • 廣東宏偉祠堂,被譽民間藝術殿堂,這點卻讓市民不忿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它衍生而來的戲曲藝術、書法、民風、飲食習慣、建築等,是極具特色的存在,在某一地區,很難見到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等宗派如此徹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廣東文化是嶺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廣東龐大的家祠。
  • 博物館內響起了悠揚民樂聲,2021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上演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陳浩 圖/主辦方提供 12月18日晚、12月19日下午,廣州市文化館分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推出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
  • 盤點廣東十三大祠堂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較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陳家祠的建築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這裡是嶺南建築之冠!聚集清末雕刻藝術的璀璨殿堂
    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集中了廣府建築裝飾藝術大成,其上的「三雕兩塑一畫」,即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陶塑、壁畫,造型生動、工藝精美,是公認的廣府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傑作。 它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嶺南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以五嶺為界與內陸相隔。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四省邊界處。歷史上大致包括廣東(含海南、香港、澳門)、廣西和雲南省東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嶺南是一個歷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嶺南建制的劃分和稱謂也有很大變化。
  • 羊城瓦集之七:陳氏書院(陳家祠)建築現存舊瓦
    至明清兩朝,廣東城鄉隨處可見的祠堂建築,業已成為嶺南風貌的顯著表徵。 宗祠的興建、禁毀隨世道循環,清初之後,由同姓族人「眾籌」建造的合族祠在省城廣州長期流行,清中、晚這類合族祠多以書院、義學名義示人,以合官府的維穩規令。光緒年間,作為廣東第一大姓的合族祠堂,定名「陳氏書院」的陳家祠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 祠堂?是廣州藝術瑰寶陳家祠!
    有座書院,充滿了民間裝飾藝術的氣息;有座宗祠,經過時代演變的考驗,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列展示了許多廣東的傳統工藝及作品。是的這個地方,叫做陳氏書院,又名陳家祠。庭院古樸優雅,連廊筆直延綿,彩繪五彩斑斕,木雕形形色色,古色古香,別具一格,嶺南文化特色在這裡展露無遺,如午後的茶香,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看各種雕刻、石雕、木雕、泥塑,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相互輝映,將屋頂的雕梁畫棟裝飾得富麗堂皇,引人注目。
  • 雲集廣東44位民間工藝大師 "粵味"工藝精品亮相北京
    11月22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的「世紀傳承——廣東省民間工藝大師精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來自嶺南的11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8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和18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7位省級非遺傳承人,共44位工藝大師帶來了牙雕、玉雕、木雕、陶瓷、刺繡、磚雕、手拉壺、端硯八大種類的200多件民間工藝精品。
  • 珠海有福,第一福×陳家祠文創產品亮相珠海博物館,斬獲一眾好評
    近日,經報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同意,由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創聯盟牽頭組織的「物賦新蘊——廣東(大灣區)文創聯展」在珠海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分為文博、非遺、景區、南粵古驛道、文創試點單位等部分,集中介紹大灣區內廣東相關單位文創開發最新成果。
  • 大師藝術課|如何破譯嶺南工藝密碼?名家教路:可用「加減乘除」四字...
    大師藝術課|如何破譯嶺南工藝密碼?名家教路:可用「加減乘除」四字訣!欣賞嶺南工藝又有哪些好去處?且聽這一期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嶺南非遺傳承人傳播孵化系列行動·非遺新造物:大師藝術課」來細說。7月25日,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陸穗崗與《嶺南文化青少年讀本系列:嶺南工藝》編輯徐沛儀,圍繞「民間工藝不遙遠,嶺南文化傳心間」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為觀眾「破譯」嶺南工藝的密碼。
  • 第二屆「嶺南祠堂文化節」活動時間
    活動名稱:第二屆「嶺南祠堂文化節」  活動時間:2014年10月2日—2014年10月4日  活動地點:廣州市海珠區黃埔古村  活動亮點:  10月2日~4日,第二屆「嶺南祠堂文化節」將在海珠區黃埔古村舉行,屆時包括「認祖歸宗飲錦宴」、廣府大戲、「絕核」廣州話大賽、「懷舊百厭星」遊戲等精彩節目將輪番上陣,為市民奉上嶺南祠堂文化大餐。  據了解,本屆嶺南祠堂文化節以「慎終追遠、認祖歸宗」為主題。10月2日上午,黃埔直街舞臺上將展演以往在祠堂中舉行的民俗活動,描繪祠堂文化全景圖。
  • 這座廣州的祠堂,有世界上最牛的屋脊
    但大家還是更願意稱其為陳家祠,這在廣州民間,有一種肚皮裡點燈——心裡明白的意味。 陳家祠是一座合族祠,也就是說,這並不是屬於某一族陳姓人家的祠堂,而是所有廣東姓陳的人共同的祠堂。廣東各地陳姓人捐助祠堂修建,根據所出資金數額分配祖先牌位在陳家祠龕堂中的位置。在陳家祠第三進的大廳裡,放置著11座巨大的木雕神龕,在文革前這裡供奉著一萬多個牌位,可見那時陳姓人對修建祠堂的熱情。
  • 走進藝術殿堂,體驗具有祠堂特色的嶺南文化,欣賞生動的舞獅表演
    佛山祠堂位於禪城區祖廟路21號,他集古代陶瓷、木雕、建築藝術於一體,被稱為「東方藝術之宮」。包括祠堂古建築、葉問堂、孔廟、黃飛鴻紀念館等。穿過大門,左邊是葉問堂黃飛鴻紀念館位於三門北側,將有精彩的舞獅表演。
  • 活化傳承嶺南文化遺產的「廣東實踐」
    廣東華僑僑批制度創建引領加快文化遺產保護升級來自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時代地點群的考古研究發現,嶺南地區早期人類活動幾乎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同期。數十萬年繁衍生息,讓嶺南地區在與中原文化遙相呼應、不斷交融中形成了包容、多元、開放、創新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