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祠堂?是廣州藝術瑰寶陳家祠!

2021-01-19 旅遊之佳

有座書院,充滿了民間裝飾藝術的氣息;有座宗祠,經過時代演變的考驗,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列展示了許多廣東的傳統工藝及作品。是的這個地方,叫做陳氏書院,又名陳家祠。

庭院古樸優雅,連廊筆直延綿,彩繪五彩斑斕,木雕形形色色,古色古香,別具一格,嶺南文化特色在這裡展露無遺,如午後的茶香,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看各種雕刻、石雕、木雕、泥塑,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相互輝映,將屋頂的雕梁畫棟裝飾得富麗堂皇,引人注目。

作為羊城八景之一的陳家祠,最早是由清朝時期廣州市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的宗族祠堂,當時為「陳」姓的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提供住宿。隨著時代演變,陳家祠如今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陳家祠內設置了很多展覽廳,向過往的遊客展現了老廣州的建築風格、自己的前世今生、優秀璀璨的藝術作品等等,讓人眼前一亮。走在充滿老街小巷味道的泥石板上,心境忽覺不同,仿佛從喧鬧繁華的大都市轉眼間回到了質樸平靜的小村落,驀然心安。

其實陳家祠也不算大,一個小時也就可以緩緩逛完了。陳家祠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裡34號,開放時間8:30-17:00,門票價格10元,在門口掃描二維碼即可購買,非常方便,需要帶身份證。搭地鐵可在地鐵1號線陳家祠站D出口出站。坐公交則在陳家祠站下車。周圍有停車場。

清代宗祠建築,探中國文化,嘆古人智慧,陳家祠非常值得一來

相關焦點

  • 陳曉平:誰創建了陳家祠︱「出口轉內銷」的藝術瑰寶
    1901年,陳炳章之子陳始昌考中舉人,梅江村得以建立祠堂。陳杰卿文章中提到的陳家祠第三個創始人是他父親陳香鄰。陳香鄰為廣州七十二行商人代表性人物,在粵漢鐵路招股活動中十分活躍,也是清末民初廣州公益慈善領袖之一。他在七十二行當中屬於帳聯業,新會人,於廣州西關長樂街15號開設永康店。陳香鄰、陳杰卿父子長期參與陳家祠的管理。
  • 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廣州陳家祠
    說起陳家祠這是我們來到廣州逛街腿會不聽使喚的要去的地方,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
  • 陳氏書院——陳家祠
    陳氏書院——陳家祠
  • 廣州規模最大的祠堂,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門票僅需10元
    而在我國的廣州,這裡除了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之外,其實也有很多嶺南淨土,有著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廣州塔、珠江和白雲山,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客遊玩。而在廣東廣州就坐落著這樣一座祠堂,它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一個傳統嶺南祠堂,而且裝飾華麗、保存完好,是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的巔峰之作,而且交通便利,門票僅需10元,很適合假期自駕遊。
  • 廣州這座民間祠堂,嶺南之冠,屋頂演繹「一齣好戲」,門票僅10元
    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陳家祠」作為廣州八景之一,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清代嶺南民間宗族祠堂建築,它集合了嶺南建築的多種藝術特色一身,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陳家祠位於廣州市的中山七路,從「陳家祠」地鐵站出來就到陳家祠門口的廣場,周圍都是一些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居民樓,唯有這座獨具一格的古代建築屹立其中。
  • 廣州百年老祠堂,薈聚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10元門票值得來!
    新世紀羊城八景為:雲山疊翠、珠水夜韻、越秀新暉、天河飄絹、古祠留芳、五環晨曦、黃花皓月、蓮峰觀海,其中最為獨特的要數這個「古祠留芳」了,它並非自然景點,而是指的一個祠堂,即「陳家祠」。陳家祠即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現在陳家祠開放為景點給遊客參觀,門票也很良心,只需要10元。第一眼的陳家祠就令人感到無比震撼。
  • 廣州遊記 陳家祠
    本文作者:風二中/羅永珩出了光孝寺,步行兩公裡就到了廣州超高人氣寺廟排名第三位、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的陳家祠堂。資料介紹: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建築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 陳曉平:誰創建了廣州陳家祠︱陳瑞南篇
    2000年的陳家祠 周俊榮藏明信片陳瑞南、陳照南這些商人利用士紳的名望地位作號召,集資建設一座全省「合族祠」建築,抬升自身及本族社會地位,集中展示廣府建築裝飾藝術成就。他們與掛名的「倡建紳耆」之間在「合族祠」的規劃、管理上應存在分歧,這種分歧導致知名士紳幾乎都沒有給陳家祠留下墨寶,在詩文中也鮮有提及。陳家祠之所以聲譽鵲起,得益於一場漫長的「出口轉內銷」運動。
  • 廣州的場景是祠堂,雖然陳家祠是豪華的,但這個是古老
    在廣州中,最漂亮的祠堂是陳家祠,最古老的祠堂是什麼?他在番禺,比陳家祠早他被稱為「善世堂」,也是一個陳氏宗祠。我休息一下,去了番禺石樓鎮,噹噹地老人談起善世大廳時,他們有點榮耀:「陳家祠和它比起來,只能算個年輕的後輩啦」,事實上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陳家祠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 羊城瓦集之七:陳氏書院(陳家祠)建築現存舊瓦
    至明清兩朝,廣東城鄉隨處可見的祠堂建築,業已成為嶺南風貌的顯著表徵。 宗祠的興建、禁毀隨世道循環,清初之後,由同姓族人「眾籌」建造的合族祠在省城廣州長期流行,清中、晚這類合族祠多以書院、義學名義示人,以合官府的維穩規令。光緒年間,作為廣東第一大姓的合族祠堂,定名「陳氏書院」的陳家祠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 這座廣州的祠堂,有世界上最牛的屋脊
    早在二十年前,陳家祠就被譽為廣州的「新羊城八景」和「廣州文化名片」。 但我還是要說,這點兒榮譽根本對不起陳家祠。陳家祠實際上不叫「陳家祠」,其對外的正式名字叫做:陳氏書院。但大家還是更願意稱其為陳家祠,這在廣州民間,有一種肚皮裡點燈——心裡明白的意味。
  • 廣州十大旅遊景點之首,歷史不過百餘年,所有人到廣州都要去看看
    廣州中山七路陳家祠,是廣州旅行必須去的地方。遺憾的是,我去的時候時間點不對,沒有預約上門票,所以只能站在廣場上感受這座古建築。不過,雖然沒有進去,但是我對於陳家祠進行了全面的了解,這裡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一個想要去廣州玩的人。我國南方地區多祠堂和牌坊。
  • 廣州必打卡之地陳家祠,西關小姐,東山少爺
    陳家祠又叫陳氏書院,既是陳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陳氏子弟學習的地方。陳家祠以磚雕,木雕,陶瓷雕塑,石雕等修飾,徜徉於其中,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每一處雕飾都是精品,1959年成為廣東藝術博物館。        陳家祠大門外廣場很寬敞,古時候是陳氏族人春秋兩季舉行大型祭祖的場所。
  • 廣州一景是祠堂,陳家祠雖最豪華,但這一座才最古老
    在廣州,最美的祠堂非陳家祠莫屬,那最古老的祠堂是哪一個呢?它在番禺,比陳家祠還早300年,它叫「善世堂」,也是一座陳氏宗祠。抽了個空,去番禺石樓鎮走走,當地的老人說起善世堂,都有幾分榮耀的:「陳家祠和它比起來,只能算個年輕的後輩啦」,確實,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陳家祠才100多年歷史。
  • 探秘嶺南祠堂式建築: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11日,廣州,航拍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位於清代建築陳氏書院中,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俗稱「陳家祠」,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盤點廣東十三大祠堂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1、廣州市陳家祠( 4A景區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 廣東宏偉祠堂,被譽民間藝術殿堂,這點卻讓市民不忿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它衍生而來的戲曲藝術、書法、民風、飲食習慣、建築等,是極具特色的存在,在某一地區,很難見到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等宗派如此徹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廣東文化是嶺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廣東龐大的家祠。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祠堂,實為中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祠還悠久
    保留著明末清初的建築藝術。該宗祠與貢三陳公祠、淨溪陳公祠等連成一片,連片三座,均為硬山式龍船脊磚木結構,成為一個大型陳氏宗祠群。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片陳氏宗祠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風格統一為鍋耳防風牆,皆為三進三間布局,置有雨廊、偏廂、天井等構築,而門樓為四柱三間戲臺式單簷建築藝術。
  • 廣東「最大的古祠堂」,佔地一萬五千多平,遊客全程抬著頭參觀
    廣東「最大的古祠堂」,佔地一萬五千多平,遊客全程抬著頭參觀,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祖先總是非常尊敬, 過去很多人發達的話,會回故鄉買田蓋房子,修理寺廟,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修理寺院的人很少,但對家譜的熱情並沒有減少,很多寺院類古建築也成為了受歡迎的觀光地, 廣東有這樣最大的古祠堂,佔地1萬5千平以上
  • 陳曉平:誰創建了廣州陳家祠︱陳照南篇
    他是廣州著名建築地標「陳家祠」的設計兼施工監理。當時他的建築公司「瑞昌店」剛風光地完成陳家祠的營造。同年正月廣成子為答謝他重建草堂,完成「永垂不朽」的事業,下凡書贈「衷始終公」四字匾額。黎沃榮(巨川)也是主持建築潮州八邑會館的人,為當時廣東頂尖的土木工程師。比黎沃榮晚約9年成為弟子的陳照南,是香港東華醫院1894年的首任總理,擁有怡南號建造行,乃陳家祠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