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景是祠堂,陳家祠雖最豪華,但這一座才最古老

2021-01-19 一棵樹的微旅行

在廣州,最美的祠堂非陳家祠莫屬,那最古老的祠堂是哪一個呢?它在番禺,比陳家祠還早300年,它叫「善世堂」,也是一座陳氏宗祠。

抽了個空,去番禺石樓鎮走走,當地的老人說起善世堂,都有幾分榮耀的:「陳家祠和它比起來,只能算個年輕的後輩啦」,確實,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陳家祠才100多年歷史。

善世堂前的「明潭」

根據《石樓陳氏家譜》的記載推算,這座「善世堂」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5年),距今已快500年了,這座祠堂的大名氣也和一位抗倭名將戚繼光有關,「善世堂」三個字就是由他所提,這其中還有段故事。

番禺石樓人陳大有因在福建仙遊縣做縣令期間,與戚繼光共同大敗倭寇,兩人結下了生死之交。後來戚繼光被貶到廣東做總兵,便到石樓來探訪陳大有。

途中見到一老翁向婦女身後的小孩點頭行禮,戚繼光大惑不解,詢問之後才知,原來小孩的輩分較大,為老翁的叔叔,感慨石樓這裡的人對尊卑長幼禮制的尊守,可謂「善世人家」,便為陳氏宗祠的中堂題下了「善世堂」的匾額,此後善世堂之名便傳開了。

祠堂範圍很大,前面有「明潭」,還有個廣場,兩邊浮雕故事講述著「石樓八景」,兩側還有旗杆夾。在古代,祠堂作為全村最重要的建築,擇位很有講究,背山面水,還要有一片空曠的地,才能聚「氣」,使族運長久、興旺。

大門上的「陳氏宗祠」匾額下面,據說刻有97個不同形態的壽字,加上兩邊仙人所捧的壽,一共有99個,為何刻這個數字呢?因為有一個說法,古人云「滿招損」,所以不宜刻滿100個。此外,兩邊還有江南園林才有的淡黃色假花窗,別具一格的裝飾手法。

大門兩邊的石獅子一公一母,都笑意盈盈,身旁圍繞著五隻小獅子,寓意陳氏的五房人。平時宗祠大門雖打開,但有高高的木門檻擋住,一問,方知兩側有青雲巷,需從巷子的側門進入。

青雲巷

祠堂一共由頭門、儀門、中堂、祖堂組成,進深達近百米,也是廣州進深最長的祠堂了。整座建築非常有氣勢,全無年代久遠的破敗感,原來這是在2019年才重新修葺完工的。

進門後,便會看到一座像牌坊似的儀門,也是後來重建的, 原來那座在1971年颱風中被颳倒。儀門左右兩邊的磚雕花窗很特別,正面「六傳光範」,後刻「星聚一庭」,寓意這裡陳氏族人人才濟濟,如繁星璀璨。兩旁還有百年古樹,一棵120歲的桂花樹,一棵200歲的羅漢松,一路往上走,臺基處的石雕都很精美,值得觀賞。

儀門

再往裡走,就是中堂,戚繼光題的「善世堂」貼金木牌匾很是顯眼。屋脊最特別,龍船脊兩端有「鰲魚吞脊」的脊飾,龍船脊這種裝飾在廣東祠堂也是獨有的。

兩邊牆壁上掛著禮義廉恥的訓誡匾,粗大的柱子很莊嚴,抬頭還能看到許多凸顯族人榮光的匾額,密密地排列懸掛在梁上。

最讚嘆的是中堂這裡的木雕,都是鏤空雕刻,雕工精細,上面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故事,每一幅圖案都不相同。木雕也是整個善世堂最精美的雕刻,包括在頭門、儀門上的木雕,都能感受到用料名貴以及工匠的技法之精湛,每一根橫梁都精雕細琢,包括現在放置於陳家祠的木雕「神樓」,都源自於善世堂。

在石樓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這批木材和木匠原本是要到京城為一位王爺修築祠堂的,後來王爺落難,木材便被賣給了善世堂,工匠也被善世堂招募,為了感激石樓人在困難時的幫助,工匠們便盡心盡力雕出了這些令人讚嘆的傑作。

木雕故事
精美的木雕

善世堂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中堂與祖堂之間的兩側拖廊跨度很長,中間沒有柱子承託,也是省內唯一的。最後部分是祖堂,供奉著祖先牌位,是承載古老家族歷史和宗族情感的地方。

拖廊

善世堂曾在上個世紀兩次浩劫中受到嚴重破壞,珍貴的石雕被拆掉,木雕甚至被村民弄到田間去犁田。後來到了改革開放年代,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主,善世堂又被在徵用做了農業機械廠,後來又進駐過服裝廠、紡織廠、草蓆廠等等,變得面目全非,一下雨的時候,屋頂四處漏水,幾百年的老祠堂如此窘態 ,令人心痛。

陳氏族人也募集資金修過兩次,但因施工隊無文物修復的專業經驗,效果不好。後來,陳氏族人又以各種形式募集資金,再次啟動善世堂的修復工程,這次總共花了3000萬元人民幣,請了省內有文物修繕經驗的隊伍來完成,耗時8年才完工。

在廣東,自古有敬重祖先的風俗,所謂「人之有祖,猶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祠堂對族人有著很大的凝聚力和重要性,尤其是讓善世堂這樣規模大、歷史久遠的祠堂衰敗下去,更是不能忍受的。

原本的善世堂,院內不但雜草叢生,有的地方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也從不對外開放參觀,畢竟村民們也擔心有倒塌的危險。而今,修復後的大祠堂已經復原昔日榮光,廣州最古老的大祠堂,值得抽空去看一看。

相關焦點

  • 廣州的場景是祠堂,雖然陳家祠是豪華的,但這個是古老
    在廣州中,最漂亮的祠堂是陳家祠,最古老的祠堂是什麼?他在番禺,比陳家祠早他被稱為「善世堂」,也是一個陳氏宗祠。我休息一下,去了番禺石樓鎮,噹噹地老人談起善世大廳時,他們有點榮耀:「陳家祠和它比起來,只能算個年輕的後輩啦」,事實上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陳家祠只有100多年的歷史。
  • 這座廣州的祠堂,有世界上最牛的屋脊
    早在二十年前,陳家祠就被譽為廣州的「新羊城八景」和「廣州文化名片」。 但我還是要說,這點兒榮譽根本對不起陳家祠。 大家說,一是以前窮,二是心不齊。 這話很對。 一個祠堂,對應一家姓氏。但祠堂的興建,必然是一個具備著凝聚力與實力的大家族才幹得動的事情,從興木動土到祠堂落成,家族裡一定要有極具威望的人物,同族人上下一心按規行事才可能完成。
  • 廣州這座民間祠堂,嶺南之冠,屋頂演繹「一齣好戲」,門票僅10元
    了解一座城市,從博物館開始。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陳家祠」作為廣州八景之一,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清代嶺南民間宗族祠堂建築,它集合了嶺南建築的多種藝術特色一身,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
  • 祠堂?是廣州藝術瑰寶陳家祠!
    是的這個地方,叫做陳氏書院,又名陳家祠。庭院古樸優雅,連廊筆直延綿,彩繪五彩斑斕,木雕形形色色,古色古香,別具一格,嶺南文化特色在這裡展露無遺,如午後的茶香,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看各種雕刻、石雕、木雕、泥塑,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相互輝映,將屋頂的雕梁畫棟裝飾得富麗堂皇,引人注目。
  • 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廣州陳家祠
    說起陳家祠這是我們來到廣州逛街腿會不聽使喚的要去的地方,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
  • 陳曉平:誰創建了廣州陳家祠︱陳瑞南篇
    陳家祠不只是一座大型的精美建築,而是折射出部分香港華人精英對科舉文化、宗族文化、本土建築文化的「回歸」。對近代建築的研究,不能僅僅局限於對「物」的研究,理想的狀態應是「人物並重」。陳家祠創建史並非單純的建築史,還應該是重要的社會學、人類學課題。士紳與陳家祠關係異常蜚聲中外的廣州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嶺南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 廣州必打卡之地陳家祠,西關小姐,東山少爺
    陳家祠又叫陳氏書院,既是陳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陳氏子弟學習的地方。陳家祠以磚雕,木雕,陶瓷雕塑,石雕等修飾,徜徉於其中,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每一處雕飾都是精品,1959年成為廣東藝術博物館。        陳家祠大門外廣場很寬敞,古時候是陳氏族人春秋兩季舉行大型祭祖的場所。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祠堂,實為中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祠還悠久
    在《破冰行動》播出前,茶東村雖然是一座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的歷史古村落,但卻養在深閨、鮮為人知,甚至連很多中山本地人都不太了解。《破冰行動》收視爆棚之後,茶東村也開始進入全國人民的視線,很多人從外地慕名前來探訪,才發現這個茶東村雖然並不是塔寨村,但村中古蹟遍布,不僅有400多年歷史的陳氏宗祠,還有「東來圩」遺址、關帝廟及清代時期建立的茶東公園等名勝古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 廣州遊記 陳家祠
    本文作者:風二中/羅永珩出了光孝寺,步行兩公裡就到了廣州超高人氣寺廟排名第三位、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的陳家祠堂。資料介紹: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建築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 廣州規模最大的祠堂,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門票僅需10元
    而在我國的廣州,這裡除了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之外,其實也有很多嶺南淨土,有著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廣州塔、珠江和白雲山,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客遊玩。而在廣東廣州就坐落著這樣一座祠堂,它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一個傳統嶺南祠堂,而且裝飾華麗、保存完好,是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的巔峰之作,而且交通便利,門票僅需10元,很適合假期自駕遊。
  • 廣州百年老祠堂,薈聚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10元門票值得來!
    新世紀羊城八景為:雲山疊翠、珠水夜韻、越秀新暉、天河飄絹、古祠留芳、五環晨曦、黃花皓月、蓮峰觀海,其中最為獨特的要數這個「古祠留芳」了,它並非自然景點,而是指的一個祠堂,即「陳家祠」。陳家祠即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現在陳家祠開放為景點給遊客參觀,門票也很良心,只需要10元。第一眼的陳家祠就令人感到無比震撼。
  • 廣州地區最老陳氏宗祠,比陳家祠還要年長300多歲!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來源:番禺社區網 番禺的景點真是多不勝數 但是你可能只想到 蓮花山、寶墨園、餘蔭山房、 沙灣古鎮、嶺南印象園 其實除了這些名勝古蹟 番禺還有一個廣州地區最老的祠堂
  • 中國最豪華的民間建築,一塊磚雕換一塊地皮,每條屋脊都價值連城
    坐落在廣州鬧市的陳家祠就把屋頂上的文章做到了極致。其中最壯觀的一條脊飾,長27米,高4.26米,上面布滿了精細的花鳥和人物形象,堪稱世界上最牛的屋脊。陳家祠裡一共有三排大殿,每一排包括正廳、東西廳以及東西齋房共五間房,每一進之間由青雲巷和連廊相接,一進更比一進高,寓意平步青雲,步步高升。這是首進正廳,也就是大門。這是中進正廳,聚賢堂,是族人聚集議事的地方。
  • 博物館內響起了悠揚民樂聲,2021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上演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陳浩 圖/主辦方提供 12月18日晚、12月19日下午,廣州市文化館分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推出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
  • 奏響博物館奇妙樂,廣州民族樂團2021新年音樂會上演
    為進一步擦亮廣州城市名片,推動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契機,廣州市文化館於2020年12月18日晚、19日下午分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推出廣州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
  • 陳氏書院——陳家祠
    陳氏書院——陳家祠
  • 陳曉平:誰創建了陳家祠︱「出口轉內銷」的藝術瑰寶
    陳家祠側影新會人與臺山人在陳家祠創建史上,新會人、臺山人佔有最重要地位,這一史實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深入解讀。陳氏書院正座西三龕排位圖記載,到1893年為止,認捐主位最多的是廣東臺山(新寧)人,達1227人,新會縣第三位,為712人,南海縣771人,排第二位。只有釐清陳照南、陳炳章的來歷,才能透徹理解這一現象。
  • 盤點廣東十三大祠堂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較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陳家祠的建築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廣州最地道的美食,我用48h全部裝進胃裡!
    開放時間:09:00-17:00(周一閉館)位置:黃埔區長洲島軍校路170號陳家祠——嶺南建築的代表陳氏書院始建於1888年,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興建的「合族祠」,主要功能是為陳氏子弟赴省城趕考、處理公務等提供臨時居所,祠堂的神龕內也供奉著陳氏先祖。追求極致細節的講究和精湛雕刻工藝的華麗,讓陳家祠成為嶺南祠堂建築之最。
  • 廣東宏偉祠堂,被譽民間藝術殿堂,這點卻讓市民不忿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它衍生而來的戲曲藝術、書法、民風、飲食習慣、建築等,是極具特色的存在,在某一地區,很難見到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等宗派如此徹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廣東文化是嶺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廣東龐大的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