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棍,大家都不陌生,估計很多人是看到李小龍電影才認識的,隨著李小龍的一聲聲低吼,橫掃全世界。尤其是李小龍崇拜者,不會耍幾下雙節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李小龍的粉絲了。很多人以為雙節棍是來自於日本,其實雙節棍是在中國很早歷史就出現記載了,它的前身是宋時的盤龍棍。盤龍棍估計很多人不會陌生,有些在銀屏上看過還有在公園裡有人在練。而這盤龍棍的創造者是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擅長使棒,「一條杆棒等身齊,打下四百座軍州都姓趙」。當時,趙匡胤還沒有當上皇帝,只是後周的一名將領。與後漢大將軍劉定國一場大戰,趙匡胤手中的齊眉棍前端被砍裂了。武器被折,趙匡胤當即下令收兵。回來悶悶不樂騎馬瞎逛想著尋找好兵器,突然他看見自己手下的三個士兵和一個農民在打架。 農民手拿連枷(農民拍打農作物脫粒用的一種工具)士兵手中使的是長槍,並且是以三敵一,但是卻絲毫佔不到便宜,趙匡胤聯想到連枷的巨大威力,靈機一動,把被砍裂的齊眉棍拿到鐵匠鋪,讓鐵匠把一長一短兩截木棍按連枷的樣式,用鐵環連在一起。趙匡胤拿著改造的武器操練起來,並命名為盤龍棍。過幾天,劉定國再次前來挑戰,趙匡胤正想試試盤龍棍的威力,立即出城迎戰,趙匡胤衝上去就開打,劉定國舉刀格擋,沒想到盤龍棍會拐彎,棍梢順勢摺疊,正打在劉定國的後腦勺上。 儘管戴著頭盔,劉定國也只覺頭暈眼花。劉定國根本無法適應刁鑽古怪的盤龍棍,連挨了好幾下引起驚慌,他一扯韁繩想要開溜,誰料趙匡胤用盤龍棍猛敲門劉定國胯下的戰馬。戰馬吃痛倒在地上,劉定國一頭栽倒在地。趙匡胤揮舞盤龍棍,劉定國被打得叫苦不迭。
後趙匡胤加經改造此器械比棍的威力更強大,在棍的前方加一個梢子頭,把棍的用處發揮得淋漓盡致。使盤龍棍堪稱古代騎兵的剋星!兩軍對壘之時,步兵將士們操著趙匡胤自行研製發明的盤龍棍,他們團結協作,棍打一大片,敵軍戰馬紛紛中棍,倒成一片,迅速主宰了戰場。
後續曾有宋代《曾鞏集》記載:「先是,(狄青)青已縱蕃落馬軍二千出敵後。至是,前後合擊。賊之標牌軍為馬軍所衝突,皆不能戰,軍士又從馬上以鐵盤龍棍擊之,遂皆披靡,相枕藉,遂大敗。(儂)智高果焚城遁去。」這段文字記載說明久在西陲的狄青,充分發揮騎兵突擊時鐵盤龍棍「自上而下」的擊打威力,使得以步兵為主的依智高判軍潰敗而逃。
當然歷史是前進的,盤龍棍雖讓敵失去短暫戰鬥力,但畢竟棍不比鐵製品刀槍樣能讓敵致命,還有其它兵器的改進和創造漸漸取代盤龍棍,也讓這瘋狂一時的盤龍棍慢慢退出了戰場。
後來盤龍棍便在武林中流傳開來,習武之人根據盤龍棍的原理,改造成大盤龍棍(近代北方又稱大掃子)和小盤龍棍(小掃子)。但當時的大盤龍棍一端較短,一端較長,專用來掃擊敵軍裸露的馬腳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小盤龍棍發展改造出了適於巷戰近身短打的「三節棍」與「雙節棍」。
後來這種兵器由南傳至菲律賓,由東傳至日本。由於歷史的變遷,雙節棍被改為現在的樣子:全長72CM,棍身每節約30CM,中間有一鐵鏈或尼龍繩連結,長約12CM,李小龍使用的正是這種雙節棍。後來周杰倫的歌曲《雙截棍》又讓這種兵器火了一把。
2012年正式成立國際雙節棍運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