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可辛導演、反映中國女排40年來奮鬥歷程的電影《奪冠》,原本定於2020年春節上映,因新冠疫情而延後,經歷了8個多月的等待後,於2020年9月25日終於和國人見面。上映3天,《奪冠》票房已達兩億。這是一部不需要過多介紹的電影,故事裡有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中國女排。
來源:電影《奪冠》官方微博
隨著電影《奪冠》的上映,鞏俐對郎平的「神還原」,朱婷等女排隊員「自己演自己」的驚豔效果,片中反映的時代變遷等,都成為熱議的話題。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的故事,咱們湖北衛視《大揭秘》都曾有關專門的講述,從今天開始,咱們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再次帶您重溫中國女排的奪冠歷程,這個國慶,讓我們通過電影、文字及珍貴的歷史圖片,致敬中國女排!
來源:電影《奪冠》官方微博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與國際體育界已經隔絕了20多年,除了桌球外,其它項目都很難佔據一席之地。曾有外國人斷言:「中國人只能在小球項目上取得成績,在大球項目中要走向世界是不可能的。」然而,1976年6月,一個從未擔任過教練的退役運動員的出現,將外國人的預言徹底擊碎,他就是袁偉民。
袁偉民
袁偉民,畢業於南京體育學院,1962年入選中國男排,擔任主力二傳,同時擔任中國男排的隊長。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中國被排斥在奧運會之外,「三大球」也幾乎沒有機會和世界強隊交流。
1976年6月,已經37歲的袁偉民剛剛退役兩年,因為曾在中國男排擔任過二傳這個控制全局的角色,所以就在新一屆女子排球隊組建的時候被任命為女排新的主教練了。很快,經過袁偉民親自挑選,12名隊員相繼出爐,新一屆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在艱難中起航了。
袁偉民
初創時期的國家女排,條件非常艱苦,當年中國女排訓練基地位於湖南郴州竹棚館。竹棚館是用竹子搭起來的,四周全漏風,運動員們冬天訓練,凍得直打哆嗦。地板是破舊的木地板,上面滿是毛刺,每場訓練完後,隊員們光是去拔扎在身上的木刺,就要半小時。
湖南郴州訓練基地
1976年建軍節這天,剛確定的新女排隊伍亮相青島體育場,對手是當時的全國冠軍——陝西女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國家隊竟然1:2輸了。
雖然這時的中國女排徘徊在世界前十名之外,實力不強,但是也不至於輸給地方隊啊。這次比賽讓袁偉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就在這個時候,一張照片的出現給了他一些靈感。
周總理接見大松博文
原來 ,當時的報紙上刊登了周恩來總理接見日本女排著名教練大松博文夫婦的照片,當時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帶領下在奧運賽場上奪冠,是世界排壇霸主。
袁偉民認為目前的中國女排姑娘們身高比不過美國,身體素質不如古巴,基本功沒日本好。於是,他決定採用日本教練大松博文的魔鬼訓練法,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進行科學全面的大運動量訓練。1965年4月,周總理邀請大松博文來華一個月,協助訓練當時的中國女排隊員。
《排球女將》劇照
大松博文被稱為「魔鬼教練」。經典日劇《排球女將》中那麼嚴酷的教練,其原型正是大松博文。當時大松博文在訓練中國女排姑娘們時,訓練時間一般是從上午10點到晚上12點,有時還要到凌晨1點。
不僅如此,每次大松博文就站在高高的臺子上,一邊高叫一邊猛砸,打出很多個變化多端的球,很多接受過訓練的姑娘們都說,「接到最後,我的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了,只看到他穿的綠色短褲,扣球時一動一動的,我就緊盯著那綠色,拼命地跑啊,撲啊……」。
大松博文
當時的中國女排姑娘們聽說日本排球運動員在訓練中翻滾救球最高紀錄是400次時,她們就決定要創造500次的極限,超過她們。當女排姑娘在場上翻滾救了200多個球的時候,場下的人已經不忍心看下去了,汗水和著泥水混成一團,姑娘們躺在地上喘粗氣爬不起來,但球還是不停地砸過來。
即使訓練再苦再難,但是,女排姑娘們這種「要贏不要命的精神」逐漸在身上凝聚起來。經過了魔鬼訓練後,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終於迎來了一次與日本女排較量的機會。這次的對決,女排姑娘們能勝出嗎?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