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公司遇到了一件苦惱的事,讓我產生了思考。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公司的美工離職了,新招聘的美工還沒入職。恰好最近有客戶的包裝需要修改,經理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我會設計,就在下午快下班的時候讓我來幫客戶修改包裝。雖然經理清楚我現在是銷售崗位,但她還是不由分說把美工的活扔給我幹了,並要求一定要在明天上午九點之前完成。經理給了我一個崗位職責之外的工作,我要是完成了他臨時交給我的工作,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會被耽誤了。
其實我的情況還算好的,經理只是交代了我不屬於我崗位內的工作,前段時間有個閨蜜跟我吐槽說:她的上司連小孩的作業都要讓她來幫忙檢查。她曾經給上司的小孩參加過幼兒園的活動、周末購買過米和油、接送過小孩放學......
事實上,我跟我閨蜜遇到的這些事情在職場並不新鮮。職場上,不少領導都喜歡「物盡所用」的把自己的個人瑣事或者一些因員工離職滯留的工作交給下屬去做,讓下屬做一些崗位職責之外的工作。領導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有的領導是真心想要培養下屬,而有的領導純粹就是利用自己的崗位之便,給自己找個生活助理。所以,我們在遇到領導交代職責外工作時,需要提升自己的識別能力,學會自己去判斷做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是鍛鍊自己的能力還是浪費時間。
識別能力指人們根據信息的內容和其產生、傳播、接受的程度,依據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判斷其性質、價值的本領和水平。
一、培養識別能力
當領導交給你的工作是你沒有接觸過的、或者你很希望了解的、對你的職業發展有幫助的工作時,你需要做的就思考:接下這份工作我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接下這份工作既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解決領導的問題,那麼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接受。
朋友小希是公司電商平臺運營助理,主要負責收集業務部對運營效果的建議和平臺數據匯總,並反饋給運營專員。說白了小希的工作就是協助運營專員的。有一次運營部三個運營專員同時請假,運營部缺人手,剛好公司又推出新產品,要求必須準時上架。主管便詢問小希是否願意接受這份工作。小希當時一聽心裡並不太樂意,心想:「這是明明不是我分內的工作嘛」。
但很慶幸小希當時並沒有直接拒絕主管,而是跟主管說:「主管,我5分鐘後再回復您,您看可以嗎?」主管答應並離開後,小希就開啟了自己的識別能力。她轉念一想:「自己一直做運營助理,如果沒有技能提升,工資一直都停留在3000塊一個月,自己也一直想著升職加薪,想著換一個方向發展,其實接下這次運營專員的工作可以接觸到電商平臺發布產品的流程,也可以向主管學習到更多的運營方面的知識,學多一些知識總有用的上的時候。如果做得好,說不定可以轉行做運營專員,運營專員的待遇可比做運營助理高呢。而且自己十分喜歡研究平臺的流量規律,更適合做運營專員。」經過初次識別小希覺得接下這份工作是有好處的,但又擔心處理不好會吃力不討好。
不過很幸運的小希看到公司牆上的一句話:「挑戰就是機遇」。於是,她再次這次工作進入了深層識別。小希想:「工作量那麼大,主管也是沒有辦法了,公司是付費電商品平臺,推遲一天就是公司的資源浪費一天,既然主管願意給我這個機會,我為什麼不接受呢?說不定我幫領導解決了這個燃眉之急還能獲得領導的賞識呢,我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經過識別後,小希覺得接下這個活對自己有好處,所以她就欣然的告訴主管自己樂意接受這份工作,但希望能得到主管的指導。主管應允了,最後在主管的指導下,小希出色的完成了這次新品上架工作,並獲得總經理的讚揚。後來,小希部門的一位運營專員辭職,主管就直接讓小希轉行做運營,並且薪資也漲了20%。
小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她學會了識別職責外工作對自己的意義,小希通過自己的思考明白,自己接下這份職責外的運營工作無論從公司角度還是個人角度都可以解決三個問題。
從公司的角度分析,小希接下這份工作,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解決公司暫時「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防止了公司因「無人可用」,拖延上架產品,造成的付費平臺資源損失的問題;解決了主管的燃眉之急。從小希的個人角度分析,小希解決了自己的三個個人問題:
可以了解電商平臺發布產品的流程;可以向主管學習運營知識,提升自己的技能,為以後轉行做準備;可以幫主管解決燃眉之急,獲得領導賞識。所以在領導給我們安排職責外工作時,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而提高識別能力就是先問問自己:接下這份工作我能解決什麼問題。
二、委婉拒絕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職責外工作
在職場,當領導把工作職責外工作交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識別能力,先判斷一下這些工作對你自己是否有意義。當然,如果只是一些雜活,而且可以直接認定他所派你的工作沒有營養,那麼你一般來說有兩個選擇:1.你接受並努力完成好領導交代你的任何任務。2.你拒絕。
前文提到的朋友小希和閨蜜小馮,她們經過自己的識別,認為接受這些職責外的工作對提升你自己的能力有幫助,接受了領導的安排並在領導的指導下出色的完成了工作。她們自己在實踐中學到了新的 知識,同事領導也滿意,皆大歡喜。
而朋友小李的境況卻截然不同。小李是公司的業務員,因為性格好,平時待人溫厚,脾氣好,領導經常讓小李幫忙寄快遞、複印會議資料、幫辦公室集體準備下午茶、幫領導拿私人包裹,周末安排小李去接自己上興趣班的孩子等等。有時甚至,領導家裡有沒米和油了,也安排小李去幫他買。剛開始小李覺得自己是一個新人,幫領導多做一點事情,最多就辛苦一點,如果可以拉近自己與領導之間的關係也是值得的。可是,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小李依然是領導眼中的「老好人」,領導依然是一有瑣事需要處理就找小李。小李漸漸覺得自己儼然已經成為領導的私人助理了。有時小李因為幫助領導處理這些職責外的工作耽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會挨領導罵。
所以,小李經過識別認為:領導其實不是想給自己找個生活助理而已。領導安排自己去完成的這些工作一點營養都沒有。因此小李非常的鬱悶。
於是小李去請教了自己擁有10年職場經驗的表姐,表姐告訴小李:「並不是領導交給你的所有工作你都需要接受的。在職場,應該運用輕重緩急四象限法對工作進行安排。」
首先,你自己的本職工作的職責完成,如,處理客戶的投訴、貨款的回收等,屬於第二象限,重要而緊急。而自己在職場的提升,如:作為業務,開發新的客戶資源等工作,屬於第三象限,重要不緊急。領導交給你的職責外瑣碎工作,基本都屬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工作。例如:領導讓你幫他去拿私人包裹,就是典型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工作。另外,領導安排你去幫辦公室的同事買下午茶,就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訂下午茶原本是很緊急的事情,但是下午茶大家可以改天再吃,也可以安排一些不忙的同事來處理,不是嗎?」
於是,表姐交代小李:「你需要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後再接受領導安排的沒有營養的職責外工作。實在推脫不了的時候,你可以偶爾拒絕領導一次,慢慢的拒絕的次數頻繁了,領導估計就明白你的意思了。」聽了表姐的教導,小李明白了:在職場不能一直做「老好人」,到懂得委婉的拒絕沒有營養的職責外工作。
所以當領導把職責外的工作安排給我們,而我們經過識別非常清楚做這些職責外的工作對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發展沒有任何作用時,我們要學會委婉的拒絕領導。都說「說話需要有藝術」,我們拒絕領導也一樣,需要委婉含蓄的拒絕,不要讓領導覺得難堪,也不要讓領導覺得你是在有意在忤逆他的安排。我們應該含蓄的把自己今天的工作安排告訴領導,根據工作的輕重緩急告訴領導你有哪些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需要安排。或者找一個其他的合理理由委婉拒絕領導。我們委婉拒絕,說不定不會引起領導的反感,領導反而會很開心的覺得你是一個對本職工作盡職盡責的員工,讓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
比如,下次周末領導再打電話要求小李幫忙去接一下他正在上英語培訓班的兒子小李可以跟領導說:「不好意思,領導,今天我媽媽從老家過來了,就是4點班的車,我得去接一下,您也知道,老年人嘛,手腳不太方便,我可不放心她跟那些身強力壯的人在車站擁擠,而且我媽她也不認識路,我必須得去接她。」雖然接人這個理由只能用一次,但是下次領導再找小李做一些瑣事、沒有營養的職責外工作的時候,小李又可以換一個理由,比如:「自己手上的重要工作還沒有完成......」找個既充分又不會讓領導對你其他想法的理由,委婉的拒絕了主管。
所以在職場,我們是有權利說「不」,但是也要有說「不」的能力,也就是說:在說「不」的過程中,必須中肯,不能太衝,讓領導難堪,也讓自己為難,要學會委婉的表達。這就需要我們所選擇的回絕理由必須是客觀的,所說的言辭要委婉,還需要自己有一定的實力。總而言之,在拒絕領導的時候,無論是語氣還是態度,都應該更委婉含蓄。如,小李拒絕領導時並沒有說:我並沒有說我不樂意,而是委婉的提到媽媽過來了,需要過去接,今天就不方便幫助領導接孩子放學了。這就是委婉含蓄的表達你想要拒絕的理由。
總結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任何事情的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所以在職場,當領導給我們安排一些職責外工作的時候,我們識別工作,然後根據工作的不同性質做出不同的回應。
如果,經過你自己的思考判斷這個工作對我們的工作技能提升有意義,那麼我們當然要接受。
如果,經過思考,接收這份職責外工作,雖然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但是能增加領導對自己的好感,拉近領導與自己之間的關係,能為自己最後在公司的發展鋪路,我們也應該接受。
當然的,如果您經過思考十分確定,領導安排的這份職責外工作沒什麼技術含量,誰都能幹。領導總將此類工作交給你,其他人都可以很輕鬆,甚至是閒著,那麼我們也要委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