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小吃】賈平凹:陝西小吃小識錄

2021-02-23 書房記

醪糟重在作醅。江米泡入淨水缸內,水量以淹沒米為度,夏泡八時,冬泡十二時。米心泡軟,水空幹,籠蒸半時,以涼水反覆衝澆,溫度降至三度以下,控水,散置案上拌糯粉,裝入缸內,上面拍平,用木棍在中間由上到底戳一個直徑約半寸的洞。後,蓋草墊,圍草圈,三天三夜後醅即成。

賣主多老翁,有特製小灶,特製銅鍋。拉動風箱,卜卜作響,一頭灰屑,聲聲叫賣。來客在灶前的細而長的條凳上坐了,說聲:「一碗醪糟,一顆蛋」。賣主便長聲重複:「一碗醪糟,一顆蛋——」銅鍋裡添碗清水,放了糖精,三下兩下燒開,呼地在鍋沿敲碎一顆雞蛋打入鍋中,放適量的醪糟醅,再燒開,漂浮沫,加黃桂,迅速起鍋倒入碗中。

要問特點?酸甜味醇,可止渴,健胃,活血。

桂花稠酒

一、泡米:清水入缸,淹沒江米,木瓢攪拌使髒物上浮撇而棄之。四時為宜。

二、蒸米:上籠,燒大火,熟爛達八成,離火,澆水,先米中間後籠周圍,溫度降至三度以下即可。

三、拌曲:平散攤開在案,撒曲面,拌,需均勻。

四、裝缸:先置木棒一個,於缸中心,將米從四周裝入輕輕拍壓,後木心轉動抽出,口成喇叭狀。白布蓋之,再加軟圓草墊,保持三十度溫,三天後酒醅即熟。

五、過酒:將缸口橫置兩個木棍,銅絲蘿架其上,蘿中倒多少酒醅,用多少生水幾次淋下,手入酒醅中轉、攪、搓、壓,反覆不已,酒盡醅幹。酒中放糖精,加桂花,加熱燒開。一般酒澄清,此酒粘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綿甜。鄉民能喝,市民能喝,老人能喝,兒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潤肺。

相傳太白飲此酒,成詩百篇。故歷來文人到長安,專飲桂花稠酒。今有一學子欲做詩人,每次到酒店大飲覓靈感,但三碗下肚,則大醉,語無倫次,不識歸路。

涼皮子  

是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卻有出售,吃者,男食者絕少,女人多,妙齡女人尤多,半老徐娘的女人更多。

製法:一斤麵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陸續加水和稀,加鹽,加鹼,稀漿用手勺揚起能拉起筷子粗細的條為宜。籠上鋪白紗布,麵漿倒其上,攤二分厚,薄厚均勻,大火暴蒸,氣圓,約六七分鐘即熟。將麵皮從籠箅上扣在案上,每張麵皮上抹一層菜油,疊堆一起晾涼後用擺刀切成細條。

賣主賣時並不用稱,三個指頭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會少一條,多一條也不給。加焯過的綠豆芽,加鹽,加醋,加芝麻醬,後又三指一捏,三條四條地在辣椒油盆裡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紅者豔紅,未起唇則涎水滿口。

且記:吃涼皮子的別忘記帶手帕,否則吃罷一嘴沿紅色,有傷體面。

魚  

名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戲謔者誇口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嘆為觀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涼水加白礬將豆粉搓成硬團,後以涼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韌性。鍋水開沸,粉糊徐徐倒入,攪,粉糊熟透,壓火,以木勺著底再攪,鍋離火,取漏勺,盛之下漏涼水盆內;「魚」,則生動也。

漏勺先為葫蘆瓢作,火筷烙漏眼;後為瓦制;現多為鋁製品。

漏雨可涼吃,滑、軟,進口待咬時卻順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飽,亦易飢。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兩碗,打嘈松褲帶,吸一支煙,站起來又能吃兩碗,遂暑熱盡去,液下津津生風。

冬吃則講究炒粉,平底鍋燒熱,淋少許清油,將蔥花稍炒後,倒粉魚炒,加糖色、調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鐘後,色黃香噴即成。賣主見婦人牽小孩路過,大聲吆喝,小孩便受誘不走,婦人多邊餵小孩,邊斥責小孩嘴饞,卻總要餵小孩兩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歧山面

歧山是一個縣,盛產麥,善吃麵條。有九字令:韌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韌柔光是指麵條之質,酸辣汪是指調料之質,煎稀香是指湯水之質。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達到真味卻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掛假招牌的,俗辨其真偽,一觀臊子[左火右覽]法和麵條擀法便知。

臊子,豬肉,必帶皮切塊,碎而不粥。起鍋加油燒熱,投之,下薑末、調料面煸炒。待水分幹後,將醋順鍋過烹入,衝冒白煙。以後醬油殺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時,放鹽,文火至肉爛舀出。擀麵,鹼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團,盤起回性。後再揉,後再搓,反覆不已。而後擀薄如紙,細切如線,滾水下鍋蓮花般轉,撈到碗裡一窩絲,澆臊子,只吃麵而不喝湯。

在歧山,以能擀長面者為女人本事,否則視之家恥。娶媳婦的第二天上午,專門有一個擀麵的隆重儀式:客人上席後,新媳婦親自上案擀麵,以顯能耐。故女兒七歲起,娘便授其技藝,搭凳子在案前使擀杖。

羊肉泡

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鍋裡大火燉煮,兩時後起浮沫,撇之遺淨。放舊調料袋提味,下肉塊,換新調料袋加味。以肉板壓實加蓋。後,武火燒溢,嘭嘭作響,再後,文火燉之,人可熄燈入睡。一覺醒來,滿屋醇香,起看肉爛湯濃,其色如奶。此羊肉製法。

十分之九麵粉,十分之一酵面。摻和,攪勻,揉到。做饃胚二兩一個,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狀,[左食右乇]邊起稜。下鏊烘烤,可悠悠溫酒,酒未熱,則開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騷騷,手心則感應發癢,此饃餅製法。

食客,出錢並非飯來張口,淨手掰饃,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是體驗手工藝之趣,二是會朋友談藝文敘家常拉生意,饃掰如何,大、小、粗、細,足可見食者性情;烹飪師按其饃形,分口湯、幹泡、水圍城、單走諸法烹製,且以饃定湯,以湯調料,武火急煮,適時裝碗。烹飪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進餐人音容相貌,妙絕比柳莊麻衣相師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壽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來餐一次。

饃掰碎後等候烹飪,又買三饃掰碎,食過一碗,將掰碎的饃帶回。

明日,將碎饃烹飪,又買新饃掰。如此反覆,不曾中斷。

臨終,死於掰饃時,家人將碎饃放頭側入棺。

漿水面  

「下裡巴人」飯。不吃者絕不吃,喜吃者死都要吃。

城裡人製漿:鍋中添清水,一手持長筷,一手撒面,邊攪邊撒,攪勻燒開。將醋曲和洗淨的芹菜放在缸裡,燒開的麵湯入缸內,日曬六七天,湯呈乳白色即可。鄉下人製漿簡單,泡半生不熟的蘿蔔纓子及白菜在甕,將糝子稀飯的清湯倒幾勺進去,六七天即成。

麵條下鍋,漿匯鍋即可,面撈碗澆漿亦可,以口味而定,但絕少不了葷油、蒜苗。冬吃能取暖,夏吃能消暑。萬不能再加醋,有醋則澀,切記。

此食流行鄉下,城市不多見,一向被視為賤食。殊不知漿水面味在於淡,淡方是食物本味、真味,飲食是衛護人的生命的,如果自視高雅,追求滋味精美,那將會本末倒置,反害了卿卿健康。曾風傳:漿水致癌,此惡意中傷。

辣子蒜羊血  

將羊扳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熱血接入盆中。用馬尾籮濾去雜質,倒進同量的食鹽水,細棍攪之,勻,凝結成塊後改切成較小的塊,投開水鍋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撈出,呈褐紅色,舌舔之略鹹。至此羊血製成,可泡在清水盆裡備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攤安在小巷街頭,擺設十分簡單,一個木架,架子上是各類碗盞,分別放在鹽、醬、醋、蒜水、油潑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爐,爐上有鍋,水開而不翻滾,鍋裡煮的是切成小方塊的羊血。羊血撈在碗裡,並無許多湯,加各類調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鮮嫩湯味辣、嗆、鹹,花椒、小茴香味竄撲鼻。

鹹陽有一人,可以說什麼的都不缺,只是缺錢;也可以說什麼的都沒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體弱時常感冒。中醫告之:每日喝人參湯半碗,喝過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錢包,一笑了之。賣辣子蒜羊血的說:買羊骨砸碎熬湯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斷,一月後病斷。

石子餅 

七十年代,關中一農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攜此餅一袋,步行赴京告狀。正值暑天,行路人乾糧皆壞,見其餅不餿不腐,以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識何物,農民便售餅僱人寫狀,終於冤案大白。農民感激涕零,送一餅為其明冤者存念。問:何餅?說:石子餅。其餅存之一年,完好無異樣,遂京城譁然。

此餅製作:上等白面,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淨的小鵝卵石在鍋裡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油酥鹹香。

同州人尤擅長此道,家家都有專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據傳,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災,無面作餅,無油炒菜,每次熬蘿蔔,將石子先煮水中便有油花,以此煮過兩年。

錢錢肉  

此肉知道的人多,品嘗的人少,據說,即使在盛產的西府,一縣之主每年也只有支配一個正品的權力。一般人便只能享用到此肉的下品了。

下品者,臘驢腿。將失去役力的驢,殺之,取其四腿,掛架景晾冷,淋盡血水,切塊,分層入甕,每層加土硝、食鹽,最後壓以巨石。越旬日取出,掛陽光下曝曬,等其變幹,再以石塊反覆壓榨,排盡水分,用松木水加五香調料煮熟。取出,用驢油及煮肉之原汁摻和,再加溫,肉塊在油湯中提提浸浸,然後將肉塊晾至呈霜狀之色。

人言:吃五穀想六味。臘驢腿下酒之後,便鼻沁微汗,口內生津,故猜錢錢肉的正品不知何等仙品六味!錢錢肉正品據說更味美,且補虛壯陽,但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到,因其價昂且要有地位才能買到。

錢錢肉正品何物炮製?猜。

臘羊肉  

1900年,庚子事變,慈禧太后愴惶出逃,避難西安,一日坐御輦經城內橋梓口坡道,聞香停車,問:何處美味?答:鋪裡煮羊肉。便饞涎欲滴,派人購買,嘗之大喜,後賞金字招牌:「輦止坡」。

輦止坡的羊肉便是臘羊肉。本是百姓食物,太后竟也輦止;而在這以前,百姓更是早已馬止、步止,故此食品更朝換代數百年流傳不失。

製作此肉一醃:大瓷缸倒入井水,羊肉,帶骨鮮羊肉,皮面相對摺疊而放,撒精鹽、芒硝,夏醃一至兩天,春秋醃三至四天,冬醃四至五天,醃到肉裡外色紅。二煮:倒老滷湯多少,倒清水多少,輔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為料,旺火燒開,羊肉下鍋,老嫩分別,皮面朝上,再燒開放鹽,爾後加蓋,武火文火煮四五個小時至肉爛。三撈:撇淨浮油,火壓來滅,燜半小時待湯溫下降,用長竹棍挑肉,放入瓷盤。四潷:肉皮面上平放盤中,用原汁湯衝澆數遍,再小心以淨布揩乾。

因為是當年慈禧所留的遺風吧,此肉漸漸進入上流宴席,且趨熱愈來愈甚,已大有攀高枝之德性。近多年更有人以此作後門的見面禮,致使聲名大壞。

錄者聲明:有人曾非議臘羊肉,建議將其開除出小吃之列。但念其畢街巷有賣;況且,以送臘羊肉走後門,罪應在送肉人而不在臘羊肉本身,故不從。

飯  

南瓜老至焦黃,起一層白灰的,摘下洗淨切為小塊,於日頭下晾曬半晌。綠豆當年收穫、飽滿鋥亮如塗漆的,簸淨淘搓三四次,用溫水浸泡一響,起火燒鍋,綠豆在下,南瓜在上,水與南瓜平齊。以蒸布蒙鍋蓋,小火半晌,揭蓋用鏟子將綠豆南瓜攪混搗為粥狀,即成。

此食做法簡易,重在選料。雖看來不倫不類,食之卻甜而鮮香。

攬飯流行於秦嶺山區,但平日不易吃到。吃則須貴客上門。冬食之可暖胃,夏食之能祛暑。有中醫鑑定:久吃此食,身不出瘡疔,足不得腳氣。

泡油糕 

清花水一斤六兩,熟獵油五兩,上等面二斤,水燒開油攪勻形如乳濁狀湯火面成團。涼開水五兩,摻入麵團揉搓不已,使溶膠狀為凝膠狀,包餡料入油鍋。炸出,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形似一堆泡沫,恰如蟬翼捏成。

吃泡油糕,不可性急。性急者,咬一口便咽,易燙前心。糖餡溢流順胳膊到肘部,揚肘用舌舔之,手中油糕的糖餡則又滴下,燙痛後心。

大刀面

最有名的在銅川。

刀:長二尺二寸,背前端寬三寸,背後端寬四寸,老秤重十九斤。

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邊提邊落,案隨刀響,刀隨手移。

面:搓成絮,木槓壓,成硬塊,盤起回性,擀開一毫米厚薄後拎擀杖疊起成半圓形。

藝高者膽大,揮刀自如,面細如絲,水開下鍋,兩滾即熟,澆上幹[火覽]肉臊子,一口未咽,急嚼第二口,一碗下肚,又等不及等二碗,三碗吃畢,滿頭熱汗,鼻耳暢通,還想再吃,肚腹難容,一步徘徊,怏怏離去。

銅川出煤,下礦井如船出海,鄉俗有下井前吃長面,以象徵拉魂。故至今礦區多集中大刀麵館。外地人傳:賣大刀面的多姓關,是關公後世,或姓包,是包公後裔。此言大謬。銅川東關一家賣主,夫姓華,婦姓陳,皆是關公包公當年所殺之人的姓氏。問及手藝,祖傳。再問:先祖出身?則馬場鍘草夫。

條  

油條為極普通之食品,小說中描寫舊中國工人生活貧困,即言其食「大餅油條」。但不料十年浩劫之中,區區油條居然也成了「珍品」,好在這已是過去的事。

油條的原料為:麵粉十斤,鹼面一兩,食鹽二兩,菜籽油三斤,白礬一兩半。將鹽、鹼、礬溶化在六七斤溫水裡,後徐徐倒入面內和成絮狀,再紮成麵團,窩二十分鐘後再揉和一遍,至面色光亮,再窩。炸時,切面一塊於案板上,捋成長條。有走棰,兩頭細中間粗的物件,擀成寬二寸厚二分的長條片,那麼三指頭一蘸,將油條來回一抹,快刀橫剁為若干小條。而小條有陰陽,兩個一疊用筷子一壓,逼使結合,再兩手提起摔打拉長約一尺時,捏緊兩頭入油鍋。

其做法真令人想起包辦婚姻,但經油一炸,兩根麵條相纏相粘,合二為一,活該是先結婚後戀愛了。

吃油條必喝豆漿。西安北大街一賣主講:來他店裡的食客多為夫婦,一人一碗漿,兩根油條,而常有一男一女買兩碗漿一根油條的,你吃半截,我吃半截,這必為少男少女,初戀情人也。

坨  

圪坨,陝北語,關中稱麻食、猴耳朵。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麵團在淨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圪坨煮出,幹盛半碗,澆羊肉湯,乃羊腥圪坨。

吃圪坨離不開羊肉湯,民歌就有「蕎面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緊跟上」之句。

圪坨是一種富飯,羊肉湯裡有什麼好東西皆可放,如黃花、木耳、豆腐、慄子。

此物有一秉性:愈剩愈熱愈香。但食之過甚則傷胃,切記。

糕  

甑糕,用甑做出的糕也。甑為棕色,糕有棗亦為棕色,甑碗小而粗瓷,釉舟為棕色,食之,色澤入目,和諧安心。

做甑糕在四關: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開,淘洗數遍,去浮沫,瀝水分。二裝甑,先棗子,後米,一層鋪一層,一層比一層多,最後以棗收頂。三火功,大火煮半晌,慢火煮半晌。四加水,一為甑內的棗米加溫水,使棗米交融,二為從放氣口給大口鍋加涼水,使鍋內產生熱氣衝入甑內。  吃甑糕易上癮。有一作家,黎明七點跑步,八點赴甑糕攤吃三碗,返回關門寫作至下午四點方停歇,數年一貫,寫書十年,體壯發黑眼不近視。

柿子糊塌  

吃在臨潼。

臨潼有火晶柿,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吃一想二,飽一人思全家。但季節有限,又不易帶,遂柿子糊塌應運而生。

將軟柿去皮摘蒂,放面盆中攪拌成糊,加入麵粉,即為柿子麵糊。

用鐵片做手提,外凹中凸邊高二公分。

手鏟將麵糊攤入手提,一起入油鍋,炸;麵糊熟至五成,脫手提漂浮,翻過,炸;如此數次兩面火色均勻即可食之。

但買者多有不忍吃的,顏色太金黃可愛,吃在口,又不忍細咬,半囫圇下肚,結果有燒了心的。

臨潼人炸的糊塌味最佳,油鍋前常圍滿人,便有一光棍只看不買,張大口鼻吸味,竟肥頭大耳。

(配圖來源網絡;稿件只作交流,暫無稿費)

————————————————————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對應內容

陝北丨榆林丨清澗丨佳縣丨吳堡丨米脂丨綏德丨子洲丨橫山丨靖邊丨定邊丨神木丨府谷丨延川丨延安丨舌尖陝北丨陝西小吃丨無定河丨毛烏素丨白於山丨榆林考丨楊家溝丨神木石峁丨劉緒明丨李亮丨狄馬丨宗霆鋒丨馬語丨惠詩欽丨何金仙丨李和生丨歷史丨文學丨陝北民俗丨陝北說書丨陝北酒話丨陝北秧歌丨陝北姓氏丨陝北地名丨文學陝軍丨路遙紀事丨路遙丨紀念路遙丨漢字丨知青丨窯洞丨方言丨讀書日丨閱讀丨美食與閱讀丨旅行與閱讀丨散文時代丨

————————————————————

相關焦點

  • 陝西涼皮1100歲了!其他陝西小吃啦?
    涼皮陝西漢族特色小吃之一,又稱陝西涼皮。涼皮分為米麵皮和麵皮兩大類,米麵皮實為米皮。據傳涼皮起源於 (公元前231—前2l3年)秦始皇鼎盛時期。賈平凹先生在《陝西小吃小識錄》稱作「圪咜」(陝北語)。關中人稱作麻食、貓耳朵。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麵團在淨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山西,是大家喜歡的日常簡單飲食的一種。
  • 涼皮種類、陝西有多少種涼皮、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專業培訓各種涼皮!
    ,是陝西省漢族特色小吃之一。涼皮歷史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後因戰亂失傳。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徵文|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文集》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文/王新民2018年中秋前夕,賈平凹在「賈平凹題名推薦圖書展,《極花》開播儀式而賈平凹的編輯生涯是從陝西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陝人社)起步的。1975年的金秋季節,賈平凹從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了,從此離開校門,提著三年前入學時的那隻綠色舊箱,走向一個新的環境——陝人社,由一名大學生成為一名文學編輯。
  • 陝西美食——咥在西安!
    據《陝西傳統風味小吃》一書描寫為:「麻、辣、鹹、香、光、嫩。羊血鮮嫩,入口光滑,調料多樣,辣香撲鼻,助人食慾,有利消化。」粉湯羊血,又稱粉湯血豆腐、粉湯紅絲,是陝西省著名的傳統風味半湯類小吃。粉湯羊血,營養成分較為全面,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有機鐵的微量元素含量是所有小吃中最多的。
  • 涼皮肉夾饃都是「千年老妖」 陝西小吃歲數多大
    經歷了千餘年發展的陝西小吃,博採各地之精華,兼收民族飲食之風味,挖掘、繼承歷代宮廷小吃之技藝,因而以其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而著稱。
  • 賈平凹:舌尖上的西北——陝西小吃
    陝西這塊渾厚的黃土,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物產不同,氣候不同,構成了它豐富奇特的習尚風俗,而各地的小吃正是這種習尚風俗的一種體現。
  • 陝西小吃,麼有幾百上千年的歷史都不好意端出來!
    涼皮陝西漢族特色小吃之一,又稱陝西涼皮。涼皮分為米麵皮和麵皮兩大類,米麵皮實為米皮。賈平凹先生在《陝西小吃小識錄》稱作「圪咜」(陝北語)。關中人稱作麻食、貓耳朵。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麵團在淨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山西,是大家喜歡的日常簡單飲食的一種。
  • 陝西各地特色小吃 陝西人都未必能吃全
    陝西按按地理環境和人文民俗來劃分為陝北關中和陝南,所以陝西的小吃有粗曠的北方吃法,也有江南婉約的吃法,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 陝西特色農家小吃集中技術教學培訓
    西安小吃技術培訓、特色陝西小吃西安培訓班、特色西安美食配方大全、正宗陝西涼皮技術去哪兒學、學陝西涼皮需要多少學費、正宗陝西農家小吃哪家強
  • 陝西十大「高齡」小吃 ,涼皮竟是秦朝「古董」?
    經歷了千餘年發展的陝西小吃,隨著陝西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得到了發展和充實。今天我們經常吃到的陝西小吃,都已經歲數不小了,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傢伙到底都有多少歲了吧。岐山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特色麵食,屬於臊子麵的一種。傳說起源於周朝,有其悠久的歷史。清代已經很馳名。
  • 醪糟、粉魚、臘汁肉丨賈平凹覺得好吃好喝的陝西小吃有哪些
    陝西這塊渾厚的黃土,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物產不同,氣候不同,構成了它豐富奇特的習尚風俗,而各地的小吃正是這種習尚風俗的一種體現。由此,當我在作陝西歷史的、經濟的、文化的考察時,小吃就不能不引起我的興趣了。十分慶幸的是,興趣的逗引,拿筆作錄,不期而然地使我更了解了我們陝西,了解了我們陝西的人的秉性,也於我的創作實在是有了非淺的受用呢。
  • 陳忠實,路遙,賈平凹,三位陝西著名作家誰的文學地位更高?
    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
  • 陝西鹹陽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作為陝西風味小吃發源地之一,鹹陽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類繁多,色香味全,享譽國內外。血條湯是陝西長武的特色食品。長武人紅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是血條湯。煎湯時加用動物油(大油)作的油潑辣椒、豆腐、蔥花、鮮香菜等,形成血條紅,豆腐白,辣而不嗆,油而不膩的特點,為地方風味吃食一絕。
  • 據說只有吃遍了陝西小吃,你才能真正了解陝西人!【樂·分享】
    說起陝西美食和小吃,每個老陝都能洋洋灑灑說上一番。
  • 陝西漢中18大特色小吃,讓你流口水! ​
    一、漿水魚魚漿水魚魚是一道著名的陝西漢族傳統小吃。漿水魚魚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陝西話叫「蛤蟆骨鬥」,即小蝌蚪。二、漢中漿水麵漿水面是以漿水做湯汁的一種麵條。漿水面廣泛流行於蘭州、天水、定西、臨夏等地,而以蘭州的最為考究。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慾,為夏令佳品。
  • 陝西寶雞:麵食小吃距離產業化還有多遠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陝西考察時,希望陝西麵食能很好地發展起來。寶雞麵食是陝西麵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做大麵食產業,把寶雞麵食推向全國、推向世界呢?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那就是陝西寶雞。嘗嘗正宗老...
    陝西省內的城市有很多,每一個城市都有其代表菜品,美食不只西安才有。而在陝西寶雞,你能吃到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麵食。這些麵食有哪些呢? 擀麵皮 在關中地區,擀麵皮是一道名小吃,而關中最好吃的擀麵皮,就要屬陝西省的寶雞市,那裡的擀麵皮稱得上是品質優良
  • 陝西特色小吃秦鎮涼皮
  • 西安大品小吃培訓 | 項目培訓清單 西安小吃培訓明細 陝西小吃項目單
    西安小吃培訓學校  學特色涼皮技術 陝西特色小吃做法培訓班  學特色小吃教學多錢  西安涼皮教學  正宗涼皮米皮教學  西安學涼皮多錢   米皮技術學習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