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不僅僅是政治史的創造者,同時,他們也是中華文化的創造者。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很多成語直接和帝王有關,或者就是某個帝王創造的。下面小編整理的這些成語,都是與帝王相關。
【黃袍加身】黃袍: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變後奪得政權。也指登上帝位。 典故: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漢勾結契丹入寇,趙匡胤 出師御之,兵次陳橋驛 ,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擁立趙匡胤即帝位,改國號為宋。史稱「陳橋兵變」。 【杯酒釋兵權 】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出處: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 典故: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被視為寬和典範。其後,宋太祖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大大強化了北宋中央集權。 後來,「杯酒釋兵權」演變為一個成語,引申為輕而易舉解除將領兵權。 【燭光斧影】黃袍: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變後奪得政權。也指登上帝位。 出處:《宋史紀事本末》: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 典故: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王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開卷有益】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穫。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文儒》卷六:太宗日閱《御賢》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典故:宋太宗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由於他堅持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