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桂林的藝術生涯(一)

2021-02-08 看戲聽曲

賈桂林的藝術生涯

武承仁


 

   

     賈桂林出生於山西大同西郊一個名叫刁窩嘴的山村裡。她家境貧寒,幼年間先後投拜老藝人程泰、楊三娃等學藝,跟隨楊三娃在雁北一帶搭班唱戲;並向同臺的前輩老藝人「八八嘴」(趙俊卿)、「金蘭紅 」(趙雨亭)、「林林醜」「兩股風」、「官堂紅」、「十六紅」(焦玉生)等虛心求教,刻苦學習。因此演藝日趨成熟,被喜愛她的觀眾起了個「小電燈」的藝名,成為雁北一帶頗有名氣的北路梆子坤角。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賈桂林因抗拒日偽和國民黨反動派惡勢力的迫害,從山西代縣逃往張家口,在那裡度過了11年漫長的隱居生活。


沐黨恩重登舞臺


     1954年夏末,桂林的父親病了,她回到代縣探病。恰巧縣裡開擴大幹部會,有人得知她的行蹤,再三要求她露演一場,以謝家鄉父老。她欣然從命,借在這裡演出的五臺縣劇團,客串扮演了《打金枝》的沈後。這次演出,她的心是火熱的,嗓子卻不聽自己支配了,又細又抖,使她慚愧莫名。但這一舉竟成為她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廣大觀眾和戲劇界忽然發現,銷聲斂跡十七八年的「小電燈」居然還在世上,而且還能演唱!驚喜、激動、盼望、期待,瀰漫在晉北的土地上,邀她「出山」的聯繫人接踵而至,最後來了老戲友李銀安。老李轉達了觀眾的心情和要求,請她參加忻縣專區晉忻劇團。提起搭班唱戲,勾起桂林對抗戰前十年舞臺生活的慘痛回憶,使人不寒而慄!聽了李銀安興奮地對她談了新社會對藝人的尊重與愛惜,並勸她千萬不要用老眼光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團體,使她躍躍欲試。桂林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來到忻縣,演了一場《富貴圖》。她沒有立即參加劇團,答應同自己在那裡幹活的縫紉社和丈夫老吳商量以後再說。


   

      山西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大會即將舉行,這將是山西戲劇界貫徹黨的「百花齊放」方針的第一次盛會。忻縣專區黨政領導同志決定訪請散處各地的北路梆子藝人,組成代表團赴省參加展覽演出,請大家觀賞一下幾成絕響的北路梆子,這自然又找到了賈桂林。


      經過一度時期的緊張排練,賈桂林隨代表團到太原參加了會演,使她驚嘆不止的是下車伊始,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長和文化局長就來到宿舍探望。在開幕式上,竟把她「掇弄」(桂林自己這樣說)到主席臺上,省委書記、省長都來跟她握手問好。這是她生平第一次與人握手,而且是與那麼大的「官」兒握手!這些「官」兒真好,一點也沒有她記憶中的「老爺」們的影子!吃飯時,她同首長們坐在一起,全然和舊社會不一樣了!不一樣了,可憐的藝人確確實實翻身了!


     北路梆子展覽演出時,先是智文成鬥和李月梅的《下水牢〉然後是董福、高玉貴、姚潤桃的《舍飯》,壓軸戲是賈桂林的《哭殿》。幕內一聲「銀屏女綁秦英上殿請罪」的大起板,那清脆嘹亮的嗓音,新穎別致的唱法,立即贏得了一個滿堂喝彩。接著,校尉押秦英上場,銀屏公主心情沉重地隨上。秦英呼叫「母親,與兒鬆綁鬆綁!」只見銀屏公主先則一愣,繼而想到這個惹禍的冤家競無悔過之意,一時火起,舉起笏板便朝兒打去,然而笏板剛到半空,幾次揮動,卻終於不忍打下而僅僅痛心地用笏板把他推開,指斥了一聲「奴才!」然後轉入數落兒子的大段唱腔。


      幾十句「亂彈」,一氣呵成,那三回九轉的慢板,迴腸盪氣的夾板和明白如話的垛板,簡直把觀眾吸引得鴉雀無聲,一陣陣掌聲像疾風暴雨在空中迴旋,竟至有人喊起「好」來。戲演完的第二天,蒞臨大會的中央文化部藝術局局長、戲劇家田漢約請賈桂林以及「九歲紅」高玉貴和領隊郭開科來到他的住處,說他十分欣賞這個極富燕趙之風的慷慨激昂的劇種,已經建議山西省黨政領導恢復和扶持這個劇種,囑託賈桂林和高玉貴當好梁柱,把北路梆子搞好,為革命的文藝事業貢獻力量。賈桂林想:連北京的首長都對自己寄予了這麼大的希望,自已還有什麼說的?賈桂林下定決心:走出家門,參加北路梆子專業劇團的重建工作!


      會演結束以後,賈桂林和高玉貴參加了以郭開科為組長的籌備組。經領導決定:將晉忻劇團和忻縣劇團合併作為基本隊伍,請回了北路榔子知名藝人安秉琪(亞八百)、張銀(平旺黑)、張步青(六六醜)、郭雲來(九九生)、白菊仙、筱桂鳳、李月梅及韓東梅、侯玉福,還有名琴師田金貴、名鼓師郝玉堂等,組成了強大的業務骨幹班子,於1955年2月16日正式成立了忻縣專區北路梆子劇團—忻縣專區人民晉劇二分團。郭開科為總團長常駐二分團,賈桂林擔任了二分團副團長。這時,賈桂林的丈夫吳時哲由於拉車用力過猛吐了血,賈桂林對他放心不下,經領導批准,吳時哲也參加了劇團任總務股長兼會計。


為事業恢復舊功


     賈桂林東山再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幹擾和困難並不少。在未正式建團之前,有多少劇團都在爭取她,有的說每天給30元「幹份子」,有的說讓她三七分成,獨得演出收入的30%,有的向她提出各種各樣的優厚待遇……對於經過清貧日月的賈桂林家來說,豐裕的經濟條件不是沒有誘惑力的,但她終於還是為了重建北路梆子這個「革命的文藝事業」而留了下來。


     困難還來自另一方面:離開舞臺將近18年,腰僵了,腿硬了,嗓音窄了,甚至有點涼調了。臨時湊合演幾場好應付,長期要頂梁作柱,這樣怎麼能行?把舊功找回來,還要學新的東西這對於一個年近四旬的人來講,談何容易!不過,賈桂林在人生的道路上,還從來沒有過服輸的記錄。無非是年紀大了一點吧,無非是比別人多受一點苦吧,小時候師傅不就說過嗎:「要想人前奪翠,必須背後受罪」。只要不怕受苦受罪,不就全都有了。


     賈桂林為恢復和發展藝術功力,付出了十分艱苦的辛勤勞動。她每天的典型活動日程是:凌晨五點起床,含一口冷水去野外喊嗓子;半小時後回到團裡,開始練功調唱;八點半收功洗漱,九點開飯;飯後參加團裡的政治、文化學習,之後上排練場或演日場,直至下午三點;午飯後可以休息一兩個小時,再練個把小時功,進人晩場演出,常達深夜。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星期日如此,公假日如此,大年初一也如此,即使外出開會,也不誤早上到公園喊幾聲,練一練。直至年逾花甲的現在,這個規矩也不曾廢棄。


     勤,只是賈桂林成功的一個條件,還得要巧,要得法。人們曾經反映她的嗓門窄,她就練鬚生唱腔,而且是練十六紅的大嗓唱腔,從而獲得了豐富的「塌音」(即低音),使她的音域擴展到唱兩個八度而舒展自如。劇目少,是賈桂林恢復藝術生活後的又一重大缺憾。能者為師,她向同輩的藝人們學,也向記戲頗多的青年演員學,向編導同志們學,也向社會上一切內行學,學過來好的就反覆實踐,反覆加工,務求在繼承中有所發展,力爭同一劇目在演出上達到第一流水平。難怪我省一位名演員說:「別的不說,「金、寶、血、李』四個戲,咱不敢和賈桂林比。」


     出於對北路梆子事業的滿腔熱忱,從建團初期起,桂林就愛團如家。那時候,白手起家,經濟拮据,戲箱是賒回來的,演、職員連個正經落腳處都沒有。劇團領導提出自力更生集資建房,賈桂林首先響應,慷慨解囊,拿出20%的工資。在她的帶動下演、職員們個個不甘後人,很快建成了一處永久性「根據地結束了傳統戲班「處處無家處處家」的窘迫處境。


    賈桂林對社會公益事業,也是從一開始就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這一年的捐贈寒衣,以後的抗旱救災、捐贈圖書等等,只要政府一號召,她沒有一次不表現出主動精神和她對自己的基本觀眾——農民的深切同情。


相關焦點

  • 北路梆子賈桂林評傳
    1956年梅蘭芳大師來山西演出,時任忻縣專區人民劇團第二分團副團長的賈桂林,榮幸地拜見了這位大師,並受到了梅派藝術精進精神的影響,相繼排演出北路梆子舞臺的「老三篇」:《金水橋》《王寶釧》和《血手印》。賈桂林說:「梅蘭芳大師對我的藝術影響是很大的。雖然我們只見過一次,可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也最重要。」這一資料,當代中國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賈桂林傳》做了比較詳盡的記載。
  • 賈桂林之女吳天鳳
    編者話:在山西,只要提起四大梆子,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賈桂林是個響噹噹的名字。吳天鳳,身為賈桂林的長女,師承母教,把賈桂林音高調絕、高低錯落、清亮悅耳、運腔婉轉多變的藝術特點,數十年刻苦砥礪,盡數傳出了下來。   在晉北地區,一說起北路梆子的「小電燈」賈桂林,真可謂家喻戶曉,要是再能看上「小電燈」的戲,聽上七十二個「嗨嗨嗨」,那可是極其自豪,向人炫耀的事。
  • 紀念賈桂林誕辰一百周年
    每一件現代戲服裝、每一塊布景,無一不被老師的汗水浸潤,針針線線都留住了她的勤勞手跡。業內人常說,戲曲藝術是「看角兒」的藝術。賈老師積極投身於為工農兵服務,走礦山進軍營,上山下鄉,深入田間地頭和五保戶老人家裡送戲!
  • 「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
    全國20餘著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線上祝福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12月22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本次系列活動包括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川劇《變臉》2場戲劇演出、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數字電影《巴山秀才》首映等。活動將持續至23日。魏明倫是新中國培養的優秀作家。他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歷盡艱辛蹉跎。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反思歷史、反抗封建、反對專制,「三反」思想,直擊人心。
  • 帶你了解程硯秋藝術生涯
    梅蘭芳認為旦角藝術地位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是大批的女性觀眾走進戲館而逐漸引起的審美情趣的變化。梅蘭芳正是在此時聲名鵲起的一代旦角表演藝術家,開創了京劇舞臺上「生旦並重」的新局面,也為其後旦角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程硯秋在《創腔經驗隨談》一文中提到他在創腔方面,大概經歷了兩個時期:「從十八九歲開始創腔到二十六歲以前這一時期,我一共排了十幾齣新的本戲。
  • 她的藝術生涯一直被丈夫波洛克所遮蔽,倫敦展克拉斯納作品
    李·克拉斯納(Lee Krasner)的藝術生涯橫跨了60餘年,在抽象表現主義上有所成就。但她一直被丈夫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光輝所遮蔽。目前,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正在呈現克拉斯納的回顧展,用以展現她自己的藝術生涯,讓她擺脫丈夫的陰影。在倫敦的展廳裡,我們看到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混亂; 暗色領域裡的朦朧矩形; 一個在空畫布上的拉鏈...... 要成為紐約戰後初期的抽象表現主義者,這些元素有助於形成一種標誌性外觀。
  • 陳巧茹18年後再演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開啟「魏明倫藝術生涯7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金錢迷世界,財神坐高臺,寓言演奇怪,外星飛碟來……」12月21日晚,由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
  • 卡特把扣籃變成一門藝術,但生涯成就有限,他能進名人堂嗎?
    文斯-卡特,1977年1月26日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身高1米98,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或小前鋒,因華麗的扣籃動作而享譽世界,綽號「UFO」「半人半神」,是一位把扣籃提升到藝術的史上最佳扣將。
  •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開啟,首場川劇陳巧茹主演
    今(12月21日)晚,由「巴蜀鬼才」魏明倫操刀編劇、「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上演,為接下來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 從民歌一路唱紅,雷佳藝術生涯有哪些精彩印記
    青年歌唱家雷佳——做藝術理想的堅守者■解放軍報記者 李 偉20多年前,雷佳收到母親送給她的一盒歌曲磁帶。從在重大音樂賽事上嶄露頭角,到先後在「G20峰會」文藝晚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南京青奧會開幕式、APEC文藝晚會、亞信峰會文藝晚會、春節聯歡晚會等國家重大演出中擔綱獨唱,雷佳在歌唱藝術生涯中的每一步都留下精彩的印記。2013年9月,雷佳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正式師從博士生導師——著名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彭麗媛教授和民族音樂學家趙塔裡木教授。
  • 卡特把扣籃提升為一門藝術,但生涯成就有限,他能進名人堂嗎?
    文斯-卡特,1977年1月26日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身高1米98,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或小前鋒,因華麗的扣籃動作而享譽世界,綽號「UFO」「半人半神」,是一位把扣籃提升到藝術的史上最佳扣將
  • 稀物 一根香蕉的藝術生涯
    從16世紀香蕉貿易的遍布全球,到成為今天的一種流行,香蕉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之旅。▲香蕉郵票,1989年▲安娜·巴納納的香蕉行為藝術 Banana Lifestyle 作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元素,香蕉從性文化的代表逐漸過渡為趣味和詼諧的象徵
  • 角色要為時代歌唱(藝術生涯「梅花」這樣綻放 ⑥)
    隨著改革開放,許多外來流行藝術形式湧來,戲曲似乎成了「冷板凳」。很多朋友勸我下海經商,我謝絕了;有人邀我加入其他藝術門類,我推辭了;還有人以豐厚酬金請我私下演出,我也毫不猶豫地拒絕。我收穫了更多時間,用於讀書和思考。「學然後知不足」,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演出實踐的不斷豐富,我更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沉下心刻苦鑽研,不斷提高藝術修養,才能超越自我,創造精品。
  • 梵谷荷蘭時期書信:藝術生涯的起步與尋找自己
    本文從梵谷的書信出發,從梵谷的視角,看看荷蘭時期他的生活——他藝術生涯的起步階段。埃頓1881年,梵谷搬回埃頓與父母同住。在這裡他潛心研究繪畫,他的好友安東尼·范·拉帕德( Anthon van Rappard)來探望他,他們一起出遊一起寫生。
  • 人體藝術:畢卡索:藝術和性是一碼事
    ,是一對孿生姐妹,在歐洲藝術史裡尤其如此。蕌攜徽鄈讚溽県坣郮軯俜梍鴇剃阺嫗蒔醲凓膵闦擰揁篥懇肅悿眾唒肙瑧唏莄枊鯆逃鼃闡龑腚蛞迃線焽摌簨雫岸贁倃畢卡索曾經明確地表達藝術與性的關係:「藝術和性是一碼事。渂鶓酶譜蛠砹蹕啶鍝拕才秲裬訤陵互袼葏愲驤剪鷺茓跁澾嬆磛摩黧骺眙嫕瘧旙撀榸鎌井槼檽杧猰鼓鑊欇妨聉王搯疰」他說:「藝術不是純潔的,我們應該禁止它與尚無準備的純潔者接觸。
  • 魏明倫紀念藝術生涯七十周年:八十歲後,我還想再寫一部川劇
    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這隆冬季節,成都文藝界濟濟一堂,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戲曲文學理論家朱恆夫、原四川省文聯主席李致等嘉賓齊聚現場,慶賀魏明倫從業70年。
  • 7歲學戲9歲登臺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在成都舉行
    12月22日上午,在「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魏明倫現場發言,深情闡述他與川劇的「血緣」關係。魏明倫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
  • 「e · 設計」藝術之希|弗蘭克·西納特拉藝術學校
    弗蘭克·西納特拉藝術學校 圖1 ennead architects LLP弗蘭克·西納特拉藝術學校(Frank Sinatra School of the Arts)是全美頂尖藝術學校之一,由美國歌手託尼·班奈特(
  • 流星般閃過的藝術人生,李·洛薩諾大型回顧展在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 H&W藝術家
    這個展覽回顧了洛薩諾短暫藝術生涯中各個階段的重要作品,展現出她對嚴謹數學計算的興趣,以及如何讓繪畫更觀念化的創作過程。洛薩諾的藝術生涯,伴隨著民權運動、反戰運動以及各種抗議活動開始,隨著美國政治格局與美學理念的發展,當時正是和平自由思想的萌芽時期。此次回顧展,突顯了洛薩諾在藝術方面的理解力和決斷力,尤其是在一個藝術被重新定義且在生活中日漸式微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