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如何選擇浮漂的吃鉛量?3點讓你不受這個問題困擾

2020-12-11 石頭釣魚記

提起鯽魚,相信釣魚人都不陌生。由於其具有耐寒,耐高溫,耐氧,對於水質要求不高等特點,分布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也正是它們的習性特點,在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時期都是可以作釣鯽魚的。

鯽魚畢竟屬於中小型魚種,它們咬鉤和進食的力度較常見的鯉魚,草魚,青魚還是小了不少,也正因此,釣鯽魚選擇浮漂吃鉛量不用很大的。今天我就來和朋友們分享下,野釣鯽魚如何選擇浮漂吃鉛量大小的問題。

鯽魚

一,野釣鯽魚,根據水情選擇合適的浮漂吃鉛量

根據水面大小來選擇

經常來回在大水面(俗指江,湖,大型水庫等)和小水面(溝,河作,小型水庫,支流等)作釣的釣友們知道,體型大小差不多的鯽魚,大水面的鯽魚中鉤後掙扎力往往是大於小水面鯽魚的。究其原因是大水面的鯽魚由於食物不充足的原因,各個都鍛鍊成了遊泳健將所致(大水麵食物少,鯽魚想要吃飽就需要遊很遠的距離,久而久之,活性就增加了)。

石頭我根據水面大小是這樣選擇浮漂吃鉛量的:小水面一般不會超過1.5克(遇到颳大風,走水會選擇稍大些);大水面選擇1.5-2克之間。在我看來,在大水面,由於鯽魚的活性好些,選擇吃鉛量稍大一點的浮漂,不會對鯽魚吃口造成大的影響。

根據靜水和流水來選擇

我們知道,在靜水水域作釣,由於很少出現走水的情況,所以,就可以選擇吃鉛量小一點的浮漂了。如果在流水水域作釣,那就要選擇吃鉛量大一點的浮漂了,因為有流水,浮漂的上牽力要把鉤餌定住才更方便正常作釣。

石頭我在靜水水域釣鯽魚,選擇的浮漂吃鉛量0.8克-1.5克之間;而在流水水域作釣,最少2克以上的,有時4克多的也用過。

根據水深來選擇

實際上,根據水深來選擇浮漂的吃鉛量是有一個基礎的:浮漂的上牽力能夠把水線拉直。

比如:如果您釣4米的水深,選用0.8克吃鉛量的浮漂,估計水線都拉不直(這直接影響鯽魚吃口信號的傳遞)。再比如:如果您釣1米水深,使用4克吃鉛量的浮漂,在鯽魚口輕的情況下,您估計連魚口都看不到。

網上流傳的這個公式是可以作為參考的:浮漂吃鉛量=(線號+水深)/2。當然了,具體選擇還是和當時的天氣和魚情也是有關係的。

浮漂

二,野釣鯽魚,根據鯽魚活性大小來選擇浮漂的吃鉛量

實際上,影響鯽魚活性大小的因素很多。比如:水面的大小,季節的不同,鯽魚是否受驚,是否健康,溶氧量的高低等等。但總的來說,鯽魚在舒服的時候,活性就高;鯽魚在不舒服的時候,活性就低。

石頭我在鯽魚活性高的時候(氣溫,溶氧量適宜等),一般會選擇吃鉛量在1.5克左右的浮漂(還和其它因素有關)。在鯽魚活性低的時候(氣溫過高或者過低,氣壓低等),我一般會選擇1克左右的浮漂(我漁具包裡的0.8克的浮漂就是這時常用的)。

野釣鯽魚

三,野釣鯽魚,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浮漂吃鉛量

根據天氣情況就不得不說颳風天氣了。魚諺講得好:「風動水動,水動魚動」。從這句話來看,在颳風天氣是好釣魚的。而遇到風力過大的天氣,也會給我們造成拋竿的問題。釣界流傳著風力大於3級不建議作釣,就是說的這點。

石頭我卻認為在大風天氣,只要能找到合適的釣位,浮漂吃鉛量選擇的合適,能夠把竿拋好,作釣鯽魚往往效果也是不錯的(特別是大板鯽)。但是,要切記這點:風力忽大忽小的天氣是不宜作釣的(這樣的天氣往往咬鉤並不好,估計是風力忽大忽小,鯽魚受驚導致)。

在這種天氣下,再去選擇吃鉛量0.8克的浮漂,估計你想拋出去都是問題。而選擇2克以上,甚至3克,4克吃鉛量的浮漂較為合適。

颳風的天氣,要選擇吃鉛量大的浮漂

引申一點:

野釣鯽魚,選擇浮漂除了注意吃鉛量的問題,漂尾的問題也是要注意的,這點在冬天表現得較為突出。比如:冬季選擇細尾或者扁尾的浮漂較好。

可能有些釣友會講,眼神不好選擇加粗尾的浮漂怎麼辦呢?我們知道,加粗目的部分浮力確實不小,但是,我們可以在找調目和釣目時,避過這些加粗尾就可以了。不過,找釣目的時候,最好離加粗目最少有2目。因為這樣可以不但可以更好地觀漂,而且在出現頓口時,浮漂的動作不至於受到影響。

寫在最後:

以上3點就是石頭我野釣鯽魚時選擇浮漂吃鉛量的依據。不過,上述這3點可以作為單獨的選擇依據,也可以結合作為選擇的依據。俗話講:「釣無定法」也正好適合這點。另外,石頭我在選擇浮漂吃鉛量時還有一個原則:能小就不選擇大,畢竟鯽魚性情較為溫和。

以上是我本人野釣鯽魚常作為的選擇依據,如果您有更好的選擇依據,歡迎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哈!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得不錯,就請點個讚,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野釣鯽魚,選擇合適的吃鉛量很重要

相關焦點

  • 3.6/4.5米魚竿,釣鯽魚怎麼選擇浮漂? - 野釣人老高
    回到釣友的問題,野釣鯽魚使用3.6/4.5米的魚竿,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浮漂?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1、 野釣鯽魚,影響浮漂選擇的因素眾多,需全面、綜合考慮2、 針對不同情形下,3.6/4.5米的魚竿,如何選擇一款恰當的浮漂野釣鯽魚,影響浮漂選擇的因素眾多,需全面、綜合考慮
  • 野釣如何選擇浮漂?可選通用浮漂,但最好根據釣況靈活選擇
    關於野釣浮漂的選用話題這些年在釣魚人社交媒體討論得比較多,大家的意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甚至是意見相左者頗多。蓑笠哥對於野釣如何選漂的經驗說到前面:其實野釣浮漂要求不是很高,選擇對了能更準確的抓口提升漁獲!
  • 野釣應該如何選擇浮漂,什麼樣的浮漂適合野釣使用?
    浮漂是垂釣重要的裝備,垂釣者全靠浮漂來感知水下的一切,可以說是垂釣者的眼睛。現在浮漂的種類有很多,在分類標準上就有很多種,比如浮漂的材質、浮漂的外形、等等都可以作為分類的標準。那釣友們英愛如何選擇一款適合的浮漂呢?接下來就以野釣浮漂來說明一下如何選擇浮漂。
  • 野釣鯽魚如何搭配線組?鉤線漂一次跟你講清楚,從細節提升漁獲
    釣鯽魚是釣圈一個永遠談不完的話題,而釣組作為最基本的一環,那更是重中之重。很多釣友釣不好這個鯽魚,大部分都是因為這個釣組搭配不當所導致的,比如線不合適導致導致的輕口,鉤不合適導致的有口不上魚等等,所以合理選用配件去搭配釣組還是有些門道可言的。
  • 在1.5米和2米水深釣魚,如何選擇浮漂吃鉛大小?
    先做一個假設:在我們垂釣鯽魚的時候,所釣鯽魚大小差不多,外界的水溫、氣壓都是一樣的,所使用的線組、餌料也完全相同,只有所釣的水深不同,一個深1.5米,一個深2米。那麼在選擇浮漂時,在這兩種水深情況下,該如何選擇浮漂呢,哪一個水深要選擇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呢?
  • 淺析野釣鯽魚用紅蟲作釣時,為什麼沒有頓口只有頂漂
    釣友問野釣鯽魚時,用紅蟲作餌,吃鉛2.5克的浮漂調平水釣2、3目,為什麼沒有頓口全是頂漂?就這個問題,在此與釣友們聊一下!釣友們都知道,野釣鯽魚時最常見,也是中魚率最高的三種漂相是:頓口、頂漂、較微頂漂後下頓。至於黑漂、斜拉漂、露肚漂相等大漂相,在釣鯽魚時有但很少出現!
  • 5.4米的魚竿野釣鯽魚的線組和魚漂搭配
    5米4的手竿個人建議用45釐米左右的魚漂,關於吃鉛量的大小,那就視情況而定了,通過二十多年的實戰經驗,給釣友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幾點看法1、目標魚的大小我們不管是在黑坑還是野釣,我們都會提前對釣場的目標魚做出一個判斷
  • 春季野釣鯽魚線組如何搭配-新手進階篇
    初春作釣春季野釣鯽魚線組的搭配還是略微有點講究,搭配不當不是說釣不到,可能釣的比較少。一般來說,春季垂釣鯽魚的線組不宜過粗,老手一般會根據作釣水深與作釣鯽魚的個體,選擇合理的線組魚鉤與浮漂吃鉛大小的搭配。倒春寒時更應該沿用冬天作釣的線組案例:水深1.5米,作釣對象魚為1-3兩鯽魚,偶爾碰到一兩斤的鯉魚。
  • 野釣浮漂如何選?釣鯽魚釣鯉魚、冬釣選啥漂?往這裡看,這裡有!
    往往都是誰都不服誰,其實魚漂只要適合魚情水情、以及魚吃口漂相有效的反應就是最合適的,不管你怎麼調為的是要能釣上魚,浮漂如何調釣主要還是看你如何靈活運用!浮漂的漂型選擇和吃鉛量選擇,很多釣友也是一樣爭論得非常熱鬧。各說各的道理,各說各的好!
  • 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形狀的浮漂?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釣魚人通過浮漂的起伏動作判斷魚的吃口狀態,再決定是提竿刺魚,還是放口等待,與魚能否上鉤關係密切,所以浮漂的性能至關重要,這就延伸長出一個問題,選擇什麼樣的浮漂。釣友的問題是關於釣3/4兩的鯽魚,該用什麼形狀的立漂。
  • 水深6米以上,浮漂的吃鉛不妨參照這兩個公式
    深水垂釣時,浮漂的吃鉛低於3g,除非中鉤的是體型較大的魚,而且是死口;否則訊號延遲比較大,耽誤抓口刺魚時機,若高於6g,以6米的水深,提竿時的較大,同樣會導致浮漂的漂訊誤差較大;野釣深水,難題有兩個,第一個,是打窩後,窩料落點很難集中,畢竟6米的落差,不用打窩袋、打窩器之類器具輔助
  • 冬季釣鯽魚,窩中有魚浮漂不見動作,從這幾方面調整,很快就見效
    還有就是釣目不能高,因為魚進食動作輕微,漂相不明顯,釣目越高越是容易察覺不到,有漂相也變成了看不出來漂相。而且釣高目剩餘浮力過大,鯽魚還未必拉得動,自然可能會不產生漂相。 二、釣組的調整 子線過粗過硬,會出現檔口很嚴重的現象,鯽魚就是不吃,這個在任何季節釣鯽魚都會出現,但是冬季魚進食更加輕微,所以尤其要注意。
  • 如何正確選擇合適吃鉛量大小的浮漂?釣魚人可根據實際作釣需要來
    如何正確選擇浮漂吃鉛大小?釣魚人大可根據實際作釣需要來。不同廠家都會根據不同吃鉛量來對浮漂進行標號,甚至同時標上吃鉛量,但同標號而不同類型或不同品牌浮漂,吃鉛量都不一樣。因此如何正確選擇吃鉛量大小合適的浮漂呢?
  • 揭秘朝天鉤釣法,秋冬季節野釣大板鯽,還是這種釣法最實用!
    朝天鉤釣法是民間傳統釣中的一朵奇葩,在長江流域廣為流傳,是野釣鯽魚、黃顙魚等小體型魚類的一大利器。到了秋季,鯽魚慢慢變得好釣,好魚情可以持續到初冬。朝天鉤最適合掛蚯蚓或者紅蟲使用,魚鉤到底後鉤尖是朝上的,這個也是朝天鉤的由來。鉤尖朝上就非常有意思,掛上鮮活的蟲餌,狀態上如正在從水底泥中鑽出來一般,對魚兒有極大的吸引力。
  • 釣鯪魚用什麼漂型的浮漂好?(強烈推薦)
    釣鯪魚用什麼漂型的浮漂好?建議使用細尾、短棗核身、細腳浮漂。吃鉛分別為一號漂1.3克、二號1.6克、三號漂1.9克左右的浮漂,長度不需要太長,選擇35公分左右最好。(例如這款心境X-02浮漂)為什麼要選這樣的浮漂呢?
  • 野釣選擇什麼浮漂最好?(強烈推薦)
    漂尾的長短問題,同樣是釣2目的情況下,18目的浮漂和8目的浮漂,18目的浮漂翻身到位後下降時間比較長,好處就是餌料還沒到底就可以看魚口情況,所以長尾浮漂適合釣浮、釣截口、釣行程。第二點,假如兩支浮漂除了漂腳長度不同,其他完全相同,如果調漂後釣目也相同,那漂腳長的在水中深度會更深,換句話說受到風的影響會更小,也就是更穩定。第三點,其實還有個冷知識,還是2隻除了漂腳以外完全相同的兩支浮漂,線組也完全相同,如果都打滿竿,腳長的會釣得更遠,這在野釣中沒多大用,但是黑坑就有用了。
  • 野河釣鯽魚,怎麼選擇餌料呢?
    回到釣友的問題「河裡釣鯽魚,配什麼餌料效果最佳」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筆者多次在聊城徒駭河野釣鯽魚,起初用的是經典的老三樣,與預想的大相逕庭,鯽魚幾乎好不攝食,浮漂入水後,孤零靜止在水面長時間不動作,但水面泛起的魚星分明表示水底鯽魚正瘋狂吞食窩料。筆者果斷換上再普通不過的蚯蚓,入水不多長時間,浮漂就大頓口、頂漂接連出現,3/4兩的鯽魚就上岸了。如果簡單地通過這次就認為蚯蚓好過商品餌料,並不準確。
  • 黑坑釣鯉魚:怎麼選擇浮漂?
    浮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否及時、準確反饋魚的吃口狀態,是決定魚能否上鉤的關鍵,為此被形象地稱作釣魚人的眼睛。回到釣友的問題「黑坑釣鯉魚,如何選擇浮漂」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 【釣魚技巧】冬季自然水域作釣鯽魚,為啥浮漂頓口抬竿卻不中魚
    每到冬季氣溫都會下降,低溫讓野釣變得更加困難,冬季很多魚類由於水溫低而停口,藏身於相當安全暖和的水域過冬,因此不少釣友會在冬季選擇封竿。喜歡釣魚的釣友,不管冬季是天晴,還是陰雨天氣,依然會去釣魚。冬季的低溫魚情,不少新手釣友在垂釣中遇到難題,野釣時浮漂明明有信號,不斷出現頓口,可是總不中魚,為什麼浮漂有信號不中魚呢?
  • 釣魚浮漂是關鍵,怎樣選擇浮漂的吃鉛量
    隨著垂釣運動的不斷發展和製作工藝的不斷進步,浮漂的種類越來越多,劃分也是越來越細。比如浮漂的材質、外形、等等等。這些分類中有一項就是吃鉛量的多少。理論上吃鉛越少的浮漂觸發動作所需的力就越小,也就越靈敏,我們只要選在吃鉛少的浮漂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