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志願軍打降職的張狂軍長,遇到志願軍就跑,升職一天就降職

2020-12-23 正觀歷史

朝鮮半島的分裂,是因為二戰後美蘇以三八度線為界,瓜分了整個半島。當時朝鮮已經被日本吞併,不是獨立國家,這是幾年後那場戰爭悲劇的來源。

朝鮮戰場最初是南北方之間的內戰,既然朝鮮一直被日本統治,那麼兩方的軍人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士兵還好辦,徵召過來訓練幾個月就行了,但軍官,尤其是師長、軍長等高級將領不一樣,沒有十幾年根本培養不出來。

北朝鮮人民軍的將領都是抗日遊擊隊出身,雖然經過蘇聯的培訓,但受限於當年的職務較低,營連長居多,短短四、五年便被提拔到軍師崗位上,因此指揮水平並不高,難以滿足大兵團作戰的需要。

南朝鮮軍隊的情況也差不多,其將領大多參加過日軍或偽軍,反倒受過一些正規的軍事訓練,可能比北朝鮮將領的底子稍微厚一點。不過,這也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戰爭初期,南北方的將領都犯過嚴重的錯誤,甚至連軍隊都整體性崩潰過,要不是美軍和志願軍入場,恐怕韓戰也會被後人恥笑為菜鳥互啄。

南朝鮮軍隊也有很著名的部隊,像首都師就是。不過,該師出名不是因為打了勝仗,而是被志願軍給端了一個團部,繳獲了一麵團旗。後來,這場戰鬥被改編成樣板戲「奇襲白虎團」,從而在中國家喻戶曉。

這個首都師的師長白善燁,便是給日本人當過偽軍的舊軍人。他讀過偽滿洲國的軍官軍校,是日軍重點培養的朝鮮籍。二戰結束時,白善燁已經是大尉軍官,參加過多次討伐遊擊隊的戰鬥,有一定的實戰經驗。

說起來,白善燁還是北朝鮮幹過一段日子,但沒多久跑到了南邊,加入南韓軍隊。他讀過軍校,底子好,經過美國人的培訓後,很快爬到師長的位置上。韓戰爆發時,他已經是第一師的上校師長了。

和人民軍作戰時,白善燁表現得很出色,受到了美國人的賞識。第一師是南韓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又第一個衝進北朝鮮的首都平壤,因而號稱「首都師」,頗有點自傲的本錢。

可是,當他們遇上志願軍時,才真正領教到戰爭的滋味。白善燁算是反應比較快的,他與中共領導的抗日遊擊隊交過手,深知他們善於夜襲和迂迴。而人民軍使用的是蘇聯作戰條例,比較正規,或者說是死板。

白善燁發現對面的敵人突然改變了打法,專挑己方的弱點下手,一下子就把第一師給打懵了。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訴給美軍,可美國人認為他是為自己的無能找藉口,沒有相信他的話。

眼看第一師快被包圍和消滅,美軍只好派自己的部隊去救他們,於是志願軍與美軍在雲山第一次交了手。美國人付出數千人的代價後,終於相信中國人來了,而且比人民軍更難對付。

因為第一師的糟糕表現,還坑了美國人一把,讓麥克阿瑟對白善燁非常不滿意。本來已經任命他為南韓第二軍的軍長,結果這頂軍長帽子僅戴了一天,便給摘掉了,繼續當師長去吧。

美國人雖然吃了點小虧,卻仍然覺得中國人不會大規模介入,便重整棋鼓,繼續向鴨綠江推進,想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白善燁出於對中國人的了解,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但他知道美國人不會聽自己的,只能硬著頭皮揮師北上。

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後,白善燁一反往日的張狂,如同驚弓之鳥一樣,一遇到打擊便逃跑,不給志願軍消滅自己的機會。儘管聯合國軍被志願軍打得灰頭土臉,一口氣退回三八線以南,但白善燁第一師的損失卻不大,保持著建制的完整。

白善燁也不是真的害怕志願軍,他認為只要己方重視起來,憑藉著優勢的裝備,完全可以和志願軍一較高下。他在漢城以北布下防線,打算守衛這個南韓的首都。

第一師有堅固的防線,再加上一條大江擋在前面,江邊開闊地無遮無攔,全部處在己方的炮火殺傷範圍內。白善燁認為這下子中國人衝不過來吧。

沒想到的是,志願軍利用黑夜潛伏到江邊空地上,次日一整天都沒有被南韓軍發現。等到傍晚時分,趁著炮火準備時,突然發起衝鋒。等南韓士兵回過神來時,志願軍已經開始渡江了。

志願軍頂著敵人的彈雨,跑過結冰的江面,衝進敵人的陣地,展開了白刃戰。白善燁不相信這麼快整條防線就被突破了,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志願軍的。

他瘋狂地揮舞著手槍,想逼迫逃跑的士兵回去戰鬥,可毫無用處,南韓士兵已經被嚇破了膽。美軍顧問不想給志願軍增添一個擊斃或俘虜師長的戰績,拼命拽著白善燁登上吉普車逃跑了。隨後,李奇微決定放棄漢城,引誘志願軍拉長戰線,暴露出弱點來。

久經戰陣的志願軍沒有上李奇微的當,頂著朝鮮和蘇聯方面的壓力,適時停止了追擊的步伐。李奇微利用裝甲特遣隊發起反攻,志願軍也主動放棄了漢城,在對自己更有利的三八線附近山地展開防禦作戰。

直到51年7月,白善燁終於升任軍長。不過,沒高興多久,美軍徹底失去了對南韓軍隊和將領的信任,取消南韓司令部的指揮權,使南韓軍隊完全成為美軍的附庸。

總的說來,白善燁在南韓將領中算是比較出色的,雖然一樣是志願軍的手下敗將,但至少沒有敗得太難看,更重要的是,他緊跟美國人的步伐,善於搞好關係。戰後他是第一個被授予陸軍上將的南韓將領。

抗美援朝戰役是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一場戰役,一戰打出了中國威名,打來了國際地位,打倒了美軍的狼子野心,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筆者認為大家有必要了解抗美援朝戰爭,了解我們的先輩,汲取他們鋼鐵般的精神鬥志。為此推薦抗美援朝扛鼎史書《決戰朝鮮》李峰著,理由有3點:1:被軍迷譽為抗美援朝的扛鼎史書。2:全方位、多角度再現抗美援朝戰役原因、過程、結果和雙方在戰時的決策以及在戰爭中湧現的那些戰神級的英雄!3:汲取先輩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決戰朝鮮》(評分8.3)原價88元,現在只要79元。有意向購買的讀者,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志願軍中27個軍,唯獨67軍的軍長李湘沒被授銜,為什麼?
    志願軍抗美援朝 從這時開始至1953年,在朝鮮半島中西部的板門店籤訂停戰協議為止,志願軍先後共有27個軍入朝作戰。 戰鬥打響後,敵人還使用化學武器。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總司令彭總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從孔捷至兩位原型肖全夫、傅崇碧,暴露出志願軍戰場上的短板
    孔捷堪稱是《亮劍》之中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物,遇到山本一木的特工隊被打了個200比0,在朝鮮戰場上一個師吃不下美軍一個營。孔捷與他的兩位原型,肖全夫、傅崇碧將軍極為相似,都在抗美援朝戰爭之中,因為部隊的裝備落後而傷亡慘重。
  • 聶風智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那麼入朝參戰的第27軍,由誰擔任軍長
    加上首任司令員許世友,以及首任軍長聶風智皆為當時的虎將。可以說,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戰場上,華野九縱(第27軍)是戰場上一支主力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在抗美援朝戰役發發後,第27軍軍長聶風智由於擔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就沒有兼任27軍軍長的位子,那麼你們知道嗎?
  • 志願軍第39軍軍長,揮兵十分鐘飛渡臨津江,經典戰例被劉伯承直接打...
    抗美援朝時,吳信泉歷任志願軍第39軍軍長、第39軍軍長兼政治委員、西海岸指揮部副司令員兼第39軍軍長、政治委員。對於自己的抗美援朝徵程,吳信泉著有長篇回憶錄《朝鮮戰場1000天——三十九軍在朝鮮》,其中他最引以為傲的,自是揮師飛渡臨津江。
  •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中,我軍曾經吃過一次慘烈的敗仗,這次失利直接導致我軍60軍180師被敵人圍困,而在敵人的裝備優勢以及人數壓制下,這支隊伍最終僅有2000人突出重圍,被俘的人數達到了7000人。
  • 志願軍共27個軍入朝作戰,為何只有67軍軍長李湘,沒有被授銜?
    新中國的偉人們高瞻遠矚,很快看出了美國的野心,分析出如果朝鮮淪陷,中國東北邊境或將岌岌可危,為了保護剛剛獲得和平的勝利成果,我國決定派出志願軍支援朝鮮。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在彭總司令的帶領下跨過了鴨綠江,正式進入朝鮮境內,標誌著抗美援朝戰爭的正式開始。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共有六個軍,軍長都是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新徵程。當時,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共有六個軍,全部隸屬於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兵團司令員是鄧華)序列,總兵力約計三十餘萬人。那麼,這首批入朝作戰的六個軍分別哪幾個呢?當時的軍長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志願軍第38軍軍長,血戰三所裡一戰封神,彭德懷寫下「38軍萬歲」
    抗美援朝時,他歷任志願軍第38軍軍長、志願軍第20兵團代司令員、西海岸防禦指揮所副司令員。對於梁興初的抗美援朝徵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梁興初」詞條裡特別指出:「在第二次戰役中,所部受到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特令嘉獎。」
  • 傅崇碧:志願軍63軍軍長,鐵原阻擊堅守12天打出國威軍威
    抗美援朝時,他一直擔任志願軍第19兵團第63軍軍長,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及開城保衛戰。2016年1月17日,「紀念傅崇碧將軍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與會將軍、學者一致褒揚:「抗美援朝期間,他擔任63軍軍長,率部浴血拼殺,戰功卓著,鐵原阻擊戰打出威名,曾兩次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見。」
  • 張桃芳:志願軍的狙擊之王
    是什麼力量使世界刮目相看中國,就是因為新中國一大批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頑強的英雄精神所造就的一批鋼鐵戰士,在這批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者的英雄中,有一位叫張桃芳的戰士,被美軍成為「死神」,創造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奇蹟,在前線3個月對峙時間裡,用436發子彈,用普通的毛瑟騎步槍,斃傷214名敵人,從而獲得了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並被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勳章。
  • 喋血上甘嶺,美軍被志願軍打服了
    面對"聯合國軍"的挑釁,志願軍和人民軍採取了堅決的反擊。尤其是在志願軍15軍反擊391高地時,埋伏敵人的部隊遭到敵人偵察燃燒彈的攻擊,埋伏部隊戰士邱少雲不幸被火苗點燃,為避免全部暴露,邱少雲用驚人的毅力忍受住了火焰的燃燒,最終壯烈犧牲。
  • 韓戰的轉折點:志願軍6個團被敵軍6個營擊退!
    15日下午,鄧華命令40軍軍長溫玉成統一指揮圍攻砥平裡部隊,16日必須拿下砥平裡!可此時部隊傷亡過大,殲敵戰機已失,即使能夠攻克,對整個戰役態勢於事無補,除非在拿下砥平裡的同時,能夠殲滅相當數量的援敵。心情沉痛的彭德懷再三斟酌,親自下了撤退令。
  • 志願軍第一次黨委擴大會,鄧華挨個表揚各軍,唯獨沒有38軍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為了適時總結作戰經驗,研究第二次戰役的作戰方針和部署各軍的任務,志願軍黨委決定召開第一次黨委擴大會,通知各軍軍長政委參加會議。11月13日,氣溫突降,陣陣寒風帶著濃烈的硝煙味吹到位於高山峻岭之間的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當天下午桔紅色的晚霞照著山川,就在這時候,大榆洞呈現出不平常的熱鬧景象,一輛接一輛的吉普車沿著塵土飛揚的小路相繼到來。
  • 李奇微剛到朝鮮,志願軍就給他當頭一棒,他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原因很簡單,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美軍第一次和志願軍交手,對志願軍的打法感到非常驚訝,毫無心理準備。尤其是志願軍的小規模滲透戰術,以及大規模的穿插敵後,都讓美軍感到害怕,因為每次志願軍似乎都想兜住美軍後路,將他們全殲。而當美軍遇到這種局面的時候,每次都驚慌失措,只能倉皇撤退。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不到一天一夜,「聯合國軍」東西兩「鉗」之間瞬間撕開了一道口子。擔負正面進攻的志願軍4個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向了當面美軍。 美國參戰老兵沃倫·維德漢回憶:「中國人的進攻戰略非常高明,被我們稱作大規模襲擊,他們會用大量兵力直擊防線,在防禦圈上打開缺口,然後挺進我軍所在的後方。」
  • 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6個軍首批入朝,哪個軍兵力最盛?
    志願軍官兵志願軍第38軍(軍長梁興初,政治委員劉西元),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兵力4.45萬餘人;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政治委員徐斌洲),轄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兵力5.29萬餘人;志願軍第40軍(軍長溫玉成,政治委員袁昇平),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兵力4.83萬餘人。
  • 被譽為萬歲軍的志願軍38軍,初入朝鮮卻接連失利,被彭老總痛罵
    梁大牙便是38軍軍長梁興初的外號。朝鮮戰場上的38軍軍長梁興初隨著戰鬥打響,志願軍各部進展都很順利,42軍的兩個師已經在東線黃草嶺頂住了10萬敵軍,使其寸步難行,39軍已經三面圍住了雲山南朝鮮第一師,準備再來一個圍點打援
  • 克拉克:我的命令錯了,韓國人根本不是志願軍的對手
    當時的中朝聯軍已經兵肥馬強,全體戰士鬥志昂揚,既然李承晚有想繼續打下去的打算,我們志願軍當然想要給他狠狠的一個教訓。 當晚,我志願軍對敵人陣營展開激烈的攻擊,卡秋莎火箭炮襲擊敵人陣營將其燒成火海,志願軍衝鋒的號角響徹敵軍,僅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全殲南朝鮮27團。
  • 抗美援朝經典之戰:志願軍奇襲武陵橋
    在1950年冬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派出的一支特殊的先遣隊,成功完成了一次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奇襲任務。我志願軍戰士奔襲一天兩夜,在傷亡極小的代價下臨危不亂、出奇制勝、牢記使命,突破了重重驚心動魄的艱險,最終完成任務,為二次戰役西線戰場的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