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困惑:大陸沒學過繁體,為何大陸人都能看懂繁體字?

2021-01-18 小清哥兒與您聊歷史

臺灣人的困惑:大陸沒學過繁體,為何大陸人都能看懂繁體字?

在很多年前,大約60多年之前吧,中國人使用的漢字,並不是今天的簡化字,而是繁體字,又叫正體字。應該說,繁體字要比簡化字更複雜,但是卻更符合象形文字。但是後來,到了50年代,中國大陸就不再使用繁體字了。

繁體字

為什麼中國人不再使用繁體字?原來,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迫切需要掃除文盲。但是漢字太難學了,政府擔心老百姓學不會,就讓郭沫若等學者把漢字改良一下,就出現了現在的簡化字(後來的經驗表明,文盲和繁體字沒有關係)。

臺灣島

不過,使用簡化字的僅僅是中國大陸。在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社會,人們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現在很多外國人學習中文,學的也是繁體字。而中國大陸的人到了臺灣,雖然沒有學過繁體字,但是每一個字他們都認識。

繁體字

這種情況就引起了很多臺灣同胞的好奇,在他們看來,繁體字那麼難學,簡化字那麼簡單,大陸人怎麼可能一看就會呢?難道大陸人真的是「天賦異稟」?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臺灣同胞不懂,但小編懂,小編覺得有兩個原因。

臺灣島

第一個原因,簡化字和繁體字,有一部分是不同的,有一部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漢字簡化運動」期間,並沒有把所有的漢字改變,因為有的漢字已經無法改變了。也就是說,臺灣的繁體字,有很多是大陸人本來就認識的。

繁體字

第二個原因,繁體字和簡化字雖然在字形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都屬於漢語,兩岸的語言是相同的。同樣一句話,大陸人知道怎麼讀,只是字不一樣,他們就可以猜到這是哪一個字。人類就是有這種語言天賦,這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每個人都具備。

臺灣女生

相關焦點

  • 臺灣人不明白:大陸明明沒學過繁體字,為什麼卻能看懂呢?
    漢字的簡化運動從近代便已悄然開始,而首先打破繁體字統治全國的是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中農民把國的「或」改為了「玉」,自此拉開序幕,斷斷續續的有人將字體簡化,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正式系統的將簡體字發行。
  • 臺灣人不懂:為啥內地沒學過繁體卻能看懂字,而他們卻不懂簡體字
    現在臺灣所使用的還是繁體字,有些去臺灣旅遊回來的朋友說,他們覺得很是奇怪自己沒有學過繁體字,但是在臺灣也是能看懂他們的繁體字的。 不過臺灣朋友對於這件事情感覺很是奇怪,因為大陸的人從小接觸的都不是繁體字,按理來說,他們在看到繁體字的時候應該感到很陌生才對,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字都是認識的呢?
  • 臺灣人不明白:大陸沒學過繁體字但能看懂,而他們卻看不懂簡體字
    世界上的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字,而在知名度上,中國的漢字也是非常有名的。並且還有很多的國家,將中國的漢字文化融入到學校的課程當中。中國的文字在幾千多年前就創造出來了,並且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改造,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簡體漢字,但是在臺灣的一些地區還是會使用繁體字。
  • 臺灣人搞不懂的事情,大陸沒學過繁體字卻看得懂,而他們卻看不懂...
    對於簡體字與繁體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了,這兩種字體都屬於我們漢字,不過,一種被大陸使用,另一種被中國臺灣使用,而在認識簡體字和繁體字的過程中,或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發現,那就是在讀繁體字的時候,會很快的找到相應的簡體字,而對於中國臺灣的人來說,他們在讀簡體字的時候,卻很難找到相應的繁體字。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呢,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啊,依然使用繁體字,在大陸地區呢,那麼為什麼在港澳臺地區,而在大陸地區使用簡體字呢,歷史哥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簡化漢字的小歷史,很多人呢都以為簡體字呀,是在新中國之後才開始發明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呢,簡體字啊經常出現
  • 我國改用簡體字後,多數人沒學過繁體,為何一看就懂?原因有3點
    可是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孩子在寫繁體書法字的時候,就算開始看不懂,但絕對不用多久,就無師自通,「簡繁字」任意切換識別。其實我們現在已經不學繁體字了,為何大多數人一看就能轉換成簡體字呢? 說出來可能你不信,「簡化字」從推廣到現在,僅僅過去了84年(以1935年8月21日為例,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但是次年2月就廢止了),在此之前,我們都保持用繁體字。
  • 香港繁體字和臺灣繁體字有什麼區別?讓你意想不到
    都說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一筆一划都是繁體字才能構匯出來的,雖然大陸現在已經全面使用簡體字,但是繁體字在這個世界還沒有絕跡,香港澳門臺灣依然使用繁體中文。玩微信的朋友,打開微信語言設置,都會發現有兩種繁體語言,一種是香港繁體,一種是臺灣繁體,那麼這兩種繁體字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繁體中文會消失?臺大學集資開發「搶救繁體字」手遊
    眾所周知,無論在臺灣還是在大陸,漢字的「繁簡之爭」都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爭議話題,不少知名的公眾人物也曾參與其中,有些更力主重新普及繁體字。對於這些個人觀點,當然要充分尊重,畢竟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不過基本每次提及繁體字,都有人要痛扁一頓簡體字,實在讓撩叔心裡不爽。簡體字就真的「沒有文化」嗎?簡體字就不能扛起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嗎?
  • 港澳臺為何至今仍用繁體字,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漢字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如果不是從小就學起的人,要想學會漢字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我國漢字不僅有簡體字,還有繁體字,要學會就更難了。即便是從小就學習漢字的很多中國人也不會寫繁體字,畢竟我國大陸幾乎都以簡體字為主,就連新加坡和馬蘭西亞也都是用簡體字,只有港澳臺依然堅持在使用著繁體字,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都知道,漢字文化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開始,漢字經過了歷朝歷代的變化,才最終呈現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QQ群裡問大家,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回答的出來,現在兩岸交流比較密切了,經常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工作或者旅遊,也沒有聽說過哪個臺灣人來之前還要專的學習簡體中文的。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臺灣香港的論壇發帖,用簡體字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和你交流。
  • 中國為何不再使用繁體字了?專家:繁體字十分難讀懂
    在我國港澳臺地區,要說唯一與祖國大陸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文字方面的差距,港澳臺地區實行的繁體字,而在大陸實行的則是簡體字,時間則是在1956年開始實施。國家之所以選擇繁體字化簡,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全國老百姓考慮,繁體字雖然在我國的歷史上存在3000餘年,從有文字記錄開始,便一直使用的是繁體字。專家說繁體字有三個極大的弊端,第一個繁體字十分難讀懂,字表其字意如:「轟、豐、鳥」不直接等於讀音,再者形聲字聲旁大多也不能準確表示讀音,如「韋」作為聲旁的違、偉、韓。」所有古人經常吐槽「秀才識字讀半邊。」
  • 從「憂鬱的臺灣烏龜」看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
    這一預報不要緊,相信十天後公園門口一定是堵的一塌糊塗了,簡單熊在這裡提醒大家分時間段去賞花,別櫻花沒看成還因為交通「堵」出了一肚子的氣..另一條則是一條笑話,不過這卻不是一個能讓人一笑而過的笑話,背後引申出的內容那是相當的值得人去探討。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有一個段子:臺灣小學生和大陸小學生都被老師罰抄寫。一個詞抄寫100遍。結果,臺灣小朋友抄寫到「憂鬱的烏龜」五個字,抓狂了!憂鬱的烏龜!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中國為何要舍「繁體字」用「簡體字」?為什麼差點廢棄「漢字」?
    現在能看懂會寫繁體字的人不多,會不會有點傳承斷代的感覺?新中國建立之後出於什麼原因舍繁造簡?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曾經領先大陸城市多年,去過的人都說好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曾經領先大陸城市多年,去過的人都說好,都說「同根同源是祖先,臺灣人陸地人中國人」,現在臺灣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和新加坡、香港、韓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去臺灣旅行!
  • 臺灣網友發問:為何大陸網友都認為大陸生活水平超過了臺灣?
    近日有一臺灣網友在大陸某知名論壇發帖詢問:為何大陸網友都認為大陸生活水平超過了臺灣?他表示:大陸最低工資標準普遍不到二千元,臺灣最低工資22k約4500元。所以臺灣生活水平高於大陸。對於臺灣網友的疑問,大陸網友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陸網友回復@愜雅de小文:縣城工資確實低,我老家信陽縣城的工資一般只有1500~2000。但是縣城,吃頓早飯3.5人民幣,午飯6-7人民幣。沒得比啊!縣城的房租也才一年兩千左右啊。而且,那些超低收入的也是少數吧。
  • 為何臺灣人都愛來大陸旅遊,內行人揭4大關鍵
    許多大陸人都會慕名去體驗臺灣的中華文化,環島遊、夜市遊一度是許多赴臺遊的噱頭。其實,除了大陸人喜歡去臺灣玩,不少臺灣人也喜歡來大陸旅遊。近日,有位臺灣網友就發帖稱,他身邊的長輩都很喜歡到大陸旅遊,因此好奇「臺灣長輩為何那麼愛去大陸旅遊啊?」帖子一出,便引發了臺灣網友的熱烈討論。
  • 講起葷段子,臺灣人為何能完敗大陸人
    段子都是大家喜歡的,裡面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幽默的精神,令人莞爾或捧腹,在哈哈一笑中化解了尷尬、拉近了距離、減輕了壓力。而這裡面的葷段子,更是受到成年人的鐘愛而歷久不衰。說起講葷段子的水平,小編私下認為臺灣人不但喜歡講,而且水平要高過大陸人。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