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易經不是迷信,是科學

2020-12-22 王老師教育說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作為闡述天地世間道理的古老經典,《易經》飽受風雨,卻又代代薪火相傳。

跨入現代,《易經》是否已是明日黃花?

李政道給世人留下一句話「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

這位偉大物理學家在量子,統計力學等多個科學領域擁有傑出成就,是毫無疑問的科技領軍人物,可就是這麼一位科學界的泰鬥,卻堅信,易經哪怕是對於科學家來說,都是應該讀破萬卷的寶書。

《易經》究竟是誰撰寫的,在今天已經成了無法解開的迷,我們只能將這份功績歸功於遠古文明的先人們,他們以驚人的智慧,撰寫了這麼一本奇書,並且將其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我們是幸運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只有我們才依舊能和千年以前的文人面對面,一窺易經的奧妙。

我們卻也是不幸的,易經誕生之初被分為三部,而如今,傳承下來的僅僅是最後一部《周易》。

可哪怕是三分之一的周易,依舊是包羅萬象,讓許多人窮極一生,未能探全易經的魅力。

在1953年,兩位西方科學家破譯了生命的密碼:DNA。

這是科學上的一大突破,也代表了人類在發掘自身奧秘上越行越遠。可是,一些對中國文明痴迷的西方學者卻驚奇地發現,DNA的排序和中國的《易經》,竟然有著難以置信的相似。

或許,早在中國的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窺探到了生命的密碼,將其編入了《易經》之中。

解開生命謎題的《易經》與封建迷信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和生物科技其實是走的兩條殊途同歸的路線,目的地都是生命和人生的奧秘。

不同的是,DNA的破譯依舊是前路茫茫,而《易經》揭露的生命密碼卻已經影響了無數人。

除了揭曉了生命的奧秘之外,《易經》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源泉。不論是計算機手機,還是各類電子設備,他們大多運用了二進位。這種算法是最合適的機器語言。靠著1和0 的奇妙組合,一個有別於現實的數字世界將當代人包攬進去。

不過,你是否知曉,二進位的創始人萊布尼茨,他是如何得到二進位這一上帝賜予人類的寶貴算法的呢?

在向朋友分享自己的創作時,萊布尼茨坦言,自己是從中國的易經理論,從其中蘊含的陰陽之理中,得到了關於二進位的靈感。

如今現代跨入了資訊時代,科技在短短百年,改變了整個世界,因此很多舊的東西都被推翻,似乎只有新的才是文明,才代表了科技。可是,《易經》的特殊存在,卻足以證明,它是掀起社會變革的鑰匙。

倘若說《易經》是解開生命和世界謎團的鑰匙,那麼你我便是持有這把打開寶庫鑰匙的人,是將其妥善用之,還是不願相信寶庫中究竟是否存在稀世珍寶,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但下一次世界變革,絕對依舊是《易經》帶來的玄妙改變。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

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易經#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

相關焦點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而迷信則是宣揚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證實、無憑無據的鬼神及前生後世等,凡事宣揚鬼神之說,妖鬼邪靈之類的,都是迷信而不是易經。易經是科學的科學中國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張協和在為山東大學中國周易研究中心題詞說:「近代學者由於易理之啟示獲得諾貝爾獎金者已有四人: 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 丹麥之玻爾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剋原理》,並在慶祝酒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中國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並自階得之易經之啟示
  • 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南懷瑾大師卻說:晚上不要讀,為啥?
    最近的研究更表明,《易經》的每一卦,都是一首詩,文學、美學價值,完全不亞於《詩經》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周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 為什麼南懷瑾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據說這本書總共分為3冊,其中有一冊名為《周易》,另外兩冊為《連山易》和《歸藏易》,在史書上雖然有記載這本書的記錄。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而是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就不能睡覺了。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
  • 科學已經證實,易經其實並非迷信,卡牌記憶法是學習易經的捷徑
    那些說易經是「迷信」的朋友,瞬間被打臉呀!馮友蘭出生於1895年,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在1924的時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在學術上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馮友蘭先生於1990年病逝於北京,在他彌留之際的時候,有人問他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馮友蘭曾說:「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的存在?已被多位學者證實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著作之一,書中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乃至全世界,但古往今來很多人對其存在質疑,並一度將其看作是封建迷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很多研究者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佔卜上,這才導致了很多不了解其中內容的人們無法相信。
  • 易經中或隱藏「超級科學」!伏羲就是創始人,說迷信的人被打臉!
    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於它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因為往往會有很多人覺得學習「易經」,就是學算卦,就是迷信。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易經八卦,卻被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級科學」,而且還用事實說話,證明了自己觀點,說迷信的人被打臉了。
  • 《易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蘊含的規律、智慧值得深思
    可依舊有許多人將其視為封建迷信。無數成功人士,甚至是科學界的泰鬥愛因斯坦,都曾直言,易經是中國人的財富。中國的科學家也根據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從而提出了全新的科學理論體系。
  • 《易經》成功破解生命密碼: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在我們將《易經》與DNA相比較時,會驀然回首,察覺到一定有一片我們並未知曉的天地!為什麼DNA恰恰是六十四組而不是別的數?為什麼就連生命最隱秘之處也與《易經》相通?《易經》成功破解生命密碼: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易經:一個男人想要發財,從來不是靠運氣和勤勞,記住這3個定律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對《易經》存在刻板印象,他們以為《易經》只不過是「封建迷信」下的糟粕文明。但實際上,《易經》中的內容包羅萬象,現已不僅僅是國學的範疇了。《易經》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書」,更是被古代文人稱作「群經之首」。關於普通人而言,它更是一本處理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 易經為什麼不能夜裡讀!一個是夜讀易經鬼神驚!另外兩個原因呢?
    儘管在如今,科學思想非常之普及,中國人對於《易經》的態度,是相當奇怪,可以說是一種曖昧的感情。但是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對於《易經》可以說是推崇備至。就如唐朝時太宗打江山時的秘書長虞世南(也是唐太宗的宰相)說過這麼一句話:「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 《易經》提醒:宇宙有一種神秘力量,每個人都有,可以趨利避害
    在很多人看來,《易經》都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詞,這種刻板印象著實是一種悲哀。《易經》當真是科學的對立面嗎?這只不過是對易經的一種曲解,倘若你曾真正深入拜讀過《易經》,你就會理解,它並非封建迷信,而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超科學產物。
  • 《易經》:宇宙中堅不可摧的神秘力量,可能就存在人類的體內
    中國的科學家根據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從而提出了全新的科學理論體系。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由此可以看出,《易經》與科學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 《易經》:改變命運的方法像下棋,一步對步步對,這1步是關鍵
    《易經》:改變命運的方法像下棋,一步對步步對,這1步是關鍵《易經》中的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發展的一種規律。它不是只對應一件事情,而是對應一類事情,其中每個卦每個爻都對應了三個點,第一這個時空點好還是不好,第二你應該怎麼做,第三結果怎麼樣。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6500寫作由伏羲寫作的有部神書,可是過去的數千年間,卻始終備受異議,很多人都把它當作是迷信活動,感覺它並沒什麼具體的使用價值,但客觀事實真的是那樣嗎?被痛批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迷信活動?
  • 臺灣學者傅佩榮:30歲讀儒家,40歲讀道家,50歲讀《易經》
    授權圖片 | 陳卓 攝關於讀書,臺灣大學傅佩榮教授有一個說法: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後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經》。因為30歲以前你投入社會,準備成家立業,一定要非常積極地面對人生,當然要學儒家。
  • 一位老人在臨終前告誡學生:中國一定會大放異彩,注意《易經》
    我們對於《易經》的認識都留在「算命」上,一提起《易經》,首先想到的就是算命。其實「算命」確實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的核心就是一個「易」字,「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來概括陰陽變化。
  • 財富不是靠努力!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易經》早就透露給世人了
    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其實《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也揭示了宇宙中的很多奧秘,讀來讓人頓覺奧妙無窮。馬雲對中國文化一向比較痴迷,尤其道家,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講到對《易經》的推崇。
  •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不是封建迷信
    易經裡面的學問那就多了,總體可以概括為象、數、理、佔四門學科。而現在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佔卜上,想通過其中的學問來預測未來、預測吉兇,因此對易經充滿了興趣。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易經、二進位與64位基因組合一脈相承!
    《易經》是解釋世間萬物變化的古老經典,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的智慧和文化的精華。《易經》對各國、各地區的文學、哲學、宗教、軍事、科學等領域都有很大影響。中國古代偉大的聖人、哲學家孔子不信鬼神,但他晚年卻對《易經》無比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