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作為闡述天地世間道理的古老經典,《易經》飽受風雨,卻又代代薪火相傳。
跨入現代,《易經》是否已是明日黃花?
李政道給世人留下一句話「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
這位偉大物理學家在量子,統計力學等多個科學領域擁有傑出成就,是毫無疑問的科技領軍人物,可就是這麼一位科學界的泰鬥,卻堅信,易經哪怕是對於科學家來說,都是應該讀破萬卷的寶書。
《易經》究竟是誰撰寫的,在今天已經成了無法解開的迷,我們只能將這份功績歸功於遠古文明的先人們,他們以驚人的智慧,撰寫了這麼一本奇書,並且將其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我們是幸運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只有我們才依舊能和千年以前的文人面對面,一窺易經的奧妙。
我們卻也是不幸的,易經誕生之初被分為三部,而如今,傳承下來的僅僅是最後一部《周易》。
可哪怕是三分之一的周易,依舊是包羅萬象,讓許多人窮極一生,未能探全易經的魅力。
在1953年,兩位西方科學家破譯了生命的密碼:DNA。
這是科學上的一大突破,也代表了人類在發掘自身奧秘上越行越遠。可是,一些對中國文明痴迷的西方學者卻驚奇地發現,DNA的排序和中國的《易經》,竟然有著難以置信的相似。
或許,早在中國的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窺探到了生命的密碼,將其編入了《易經》之中。
解開生命謎題的《易經》與封建迷信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和生物科技其實是走的兩條殊途同歸的路線,目的地都是生命和人生的奧秘。
不同的是,DNA的破譯依舊是前路茫茫,而《易經》揭露的生命密碼卻已經影響了無數人。
除了揭曉了生命的奧秘之外,《易經》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源泉。不論是計算機手機,還是各類電子設備,他們大多運用了二進位。這種算法是最合適的機器語言。靠著1和0 的奇妙組合,一個有別於現實的數字世界將當代人包攬進去。
不過,你是否知曉,二進位的創始人萊布尼茨,他是如何得到二進位這一上帝賜予人類的寶貴算法的呢?
在向朋友分享自己的創作時,萊布尼茨坦言,自己是從中國的易經理論,從其中蘊含的陰陽之理中,得到了關於二進位的靈感。
如今現代跨入了資訊時代,科技在短短百年,改變了整個世界,因此很多舊的東西都被推翻,似乎只有新的才是文明,才代表了科技。可是,《易經》的特殊存在,卻足以證明,它是掀起社會變革的鑰匙。
倘若說《易經》是解開生命和世界謎團的鑰匙,那麼你我便是持有這把打開寶庫鑰匙的人,是將其妥善用之,還是不願相信寶庫中究竟是否存在稀世珍寶,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但下一次世界變革,絕對依舊是《易經》帶來的玄妙改變。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
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易經#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