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為什麼不能夜裡讀!一個是夜讀易經鬼神驚!另外兩個原因呢?

2020-12-18 馬不才國學薈萃

儘管在如今,科學思想非常之普及,中國人對於《易經》的態度,是相當奇怪,可以說是一種曖昧的感情。但是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對於《易經》可以說是推崇備至。就如唐朝時太宗打江山時的秘書長虞世南(也是唐太宗的宰相)說過這麼一句話:「不讀易不可為將相」。這意思就是,《易經》應該是出將入相的必修課程,可見在其心目之中,易經有多麼的重要。

孔子也喜歡讀易經,有個成語叫做「韋編三絕」,就是說孔子讀易經讀到痴迷,將書簡上的牛皮繩子都讀斷了好多根,孔子對於易經的總體評價只有四個字,叫「潔淨精微」。

讀《易經》是有一些講究的,並不似其他書籍,想何時讀都可以。一般來說,最好不要在晚上閱讀《易經》,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是,老一輩的人有傳說,《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你一讀易經,就可以對一些不正的鬼神造成傷害,晚上是人休息而鬼神出沒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讀《易經》難免會打擾人家,結下梁子就不好了,所以,老一輩的人告誡我們,易經最好不要晚上讀。

第二個原因是,晚上讀《易經》不容易睡覺,會失眠。為什麼呢?因為易經啊,其中的內容,正如孔子所說,潔淨精微,看似很簡單,卻是內容很廣博,你發現一個問題解決掉了,馬上就跳出來另一個問題,每解開一個問題,腦子裡就像是打開了一個結,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這樣的感受,會不斷的刺激你繼續研究下去。所以孔子才會出現「韋編三絕」的情況。夜晚讀易經,越研究越沒完,一不小心就天亮了。對這個狀況,古人還寫了一句總結性的小詩:「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說的是,研究周易研究得入迷,都不知道春天已經過去好久了。

那麼第三個不能夜裡讀易經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五經解》中,對《易經》有過批判,說易經啊,「其失也,賊。」意思是什麼呢?如果學習易經的人,學不成還好,如果真能學到一點精微,那麼心正還好,心不正的話,就是賊頭賊腦,旁門左道,比如說明朝的姚廣孝,就是易學的高人,但是他別的不幹,整天就攛掇朱棣奪大侄子的皇位。所以,《五經解》中,對於易經才判了一個,其失也,賊。就是說學易經的人,心不正,就是賊了。那晚上陰氣大,晚上讀易,很容易生出一些不好的心思,可能就會將易經讀偏了。因此前輩們告誡我們,易經最好的在白天讀,不要在晚上讀。

最後總結一下,這世上的學問,有兩種,一種叫做顯學,一種叫做秘學。比如孔子的儒學,就是顯學,顯學的優點就是普世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學,而且學了沒有什麼副作用,讀書做官一板一眼,缺點就是實用性比較差,你學二十年的儒學,最多也就是學富五車。而周易及其系統下的學問,則屬於秘學,秘學就是不能普世的,為什麼不能呢?因為有副作用,所以黃石公在傳張良天書的時候,才會反覆考驗其心性,因為傳的就是秘學。學壞了,是會對世間造成極大影響的,不可以輕易傳授。

而在如今,文化漸漸開明,對於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無論是顯學還是秘學,都不必過於誇大,至多不過是拿過來看看其中究竟是個什麼名堂罷了。

相關焦點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但不可否認,幾千年來《易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
  • 為什麼南懷瑾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據說這本書總共分為3冊,其中有一冊名為《周易》,另外兩冊為《連山易》和《歸藏易》,在史書上雖然有記載這本書的記錄。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而是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就不能睡覺了。
  • 易經:「是惡當驚」,人生開始要走下坡路的四大徵兆,是很有道理的
    關於人生的得與失,老祖宗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就是:白日所為,夜來省己,是惡當驚,是善當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夜裡反省自己在白天的所作所為,如果幹的是壞事就應當緊張、驚慌;如果做的是好事就應當高興。良好的夫妻是一個家庭興旺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的人生走上坡路的助推器。如果家庭出現了夫妻罵戰的情況,要找到好的方法去扭轉這個局面,這樣才能夠避免走下坡路。
  •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 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何利用中外古代和現代《易經》的詮釋能夠有效地學習?如果您說這些解釋不能幫助您理解《易經》這本書的內容,那肯定會引起激烈的反對。
  • 易經說:「是惡當驚」,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四大徵兆,是有道理的
    易經說:「是惡當驚」,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四大徵兆,是有道理的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讀《易經的智慧1》
    最近假裝斯文,翻了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書,對於書,向來是很少購買的,多以借為多,向同事,問朋友,最多的當然是圖書館,也因而看書比較隨意,只能是大略的方向,然後看到書架上有什麼就借什麼了,借的好處之一,自然是那一句「書非借不能讀」,雖然借了也不一定讀,但在緊趕慢趕可以讀完的書,還是會將它們讀完的
  • 《易經》:為什麼婚姻求穩,非但不能恆久,還會招致婚變?
    我們常說一個詞,叫持經達變,意思是告訴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要有所變有所不變,不能變的就是「經」。「經」指的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一些準則、規則。也就是《易經》中所說的不易的部分。當年,孔子看到《易經》的時候,為什麼會肅然起敬?為什麼會著《傳》呢?就是因為孔子發現《易經》把宇宙、自然、人生的道理統統條例出來了,而且分成了64種不同的情況。所以,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易經》這部經典,孔子就為《易經》寫了十篇《傳》。
  • 孔子為什麼對易經那麼感興趣?
    《易》又稱《周易》或《易經》。據說是周文王被商紂王抓起來關進牢房,百無聊賴之際推演出來的,可能是想給自己算上一卦,看看什麼時候能減刑出獄。所以,最初的《易經》只是一本古人用來佔卜算命的書。因為,古人不懂科學,對大自然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認為那都是天神的主意,但天神的心思普通人又無法猜得透,於是就藉助「卜筮(shì)」之法,來預測吉兇,決定自己的行動。「卜」是指用龜甲預測的方法,「筮」是指用蓍(shī)草預測的方法,合稱「卜筮」。舉個例子,某古人某日要出去賣羊,他想預測路上是否會遇上狼,或者能否順利賣掉羊,他首選用蓍草來預測吉兇。
  • 李政道:「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易經不是迷信,是科學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作為闡述天地世間道理的古老經典,《易經》飽受風雨,卻又代代薪火相傳。跨入現代,《易經》是否已是明日黃花?李政道給世人留下一句話「科學家都應該讀一讀《易經》」。不同的是,DNA的破譯依舊是前路茫茫,而《易經》揭露的生命密碼卻已經影響了無數人。除了揭曉了生命的奧秘之外,《易經》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源泉。不論是計算機手機,還是各類電子設備,他們大多運用了二進位。這種算法是最合適的機器語言。靠著1和0 的奇妙組合,一個有別於現實的數字世界將當代人包攬進去。
  • 張海濤:數字易經是讓更多人輕鬆解讀易經的「人的說明書」
    筆者:為什麼會出現數字易經呢?張海濤:剛才我們說了,數字易經和傳統《易經》實際上是一回事兒。而《易經》在我們歷史上太重要了,易經,它是一門科學, 大家可以查一下百度百科,易經是一種辯證法哲學也是一種科學,七千年前的伏羲創造了八卦開始正式的發展,到現在,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 一個家庭為什麼會「富」不起來?皆因《易經》中鮮為人知的三句話
    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中,有一名中國院士將要溘然長逝,在臨終前之時,他留下來了一句含義深刻的勸誡:「中國未來必定會大放光彩,要特別注意《易經》」。這一位院士便是知名的哲學家,被稱為是新儒家的馮友蘭老先生。為何馮友蘭老先生會這般注重《易經》這本書呢?
  • 常讀《易經》不僅可窺探古人智慧,還有這4點好處!
    毛主席:「不讀《易》,不足以解天地!」榮格:「《易經》是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愛因斯坦:「《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曾仕強:「《易經》太大了,一個很大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都是進了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後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為什麼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只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 學習孔子常讀《易經》,有4點好處,窺探古人智慧永遠不晚
    」毛主席:「不讀《易》,不足以解天地!」榮格:「《易經》是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愛因斯坦:「《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曾仕強:「《易經》太大了,一個很大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都是進了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後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為什麼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只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易經》:人生有4個關鍵點,如果錯過前兩個,可能一生平庸
    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其實人生是不能用時間、空間和距離來衡量的。正如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想過去,也回不去。你看現在,現在也在流失,你憧憬未來,其實未來就是現在的延續。
  • 為什麼人類努力一輩子,卻很難逃脫《易經》的系統?
    《易經》作為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上下5000年的智慧成果。它不止是一個時代的思想,或者是某一個人的思想,它是整個5000年全體人民的思想。因此,有人說,無論人類怎樣努力,最終誰也不能逃離《易經》系統。這種說法也是變相承認了它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人之所以活一輩子,不過是為了找到這輩子最後的定數。
  • 易經智慧的來龍去脈
    如果把《易經》合在一起講,那就是中國的歷史長河。如果我們把易和經分開來講,那就是講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那就有人要問了,《易經》就一個易和一個經兩個字,怎麼把它可以分成不同的歷史時期,簡單來講就是易和經兩個字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那有人要問了中國的歷史時期經過了無數個朝代,無數個時期,怎麼在這裡就變成了只有兩個歷史時期呢?
  • 易經是什麼?
    幹:天坤:地兌:水離:太陽震:雷坎:月亮艮:山巽:風2、在《易經》經文中,用"-"表示陽爻,用"--"表示陰爻。陰陽爻就組成了卦。3、具體說,每一個卦有六個爻,或者是由三個陽爻或三個陰爻組成;或者是由一個陰爻與兩個陽爻;或是由一個陽爻與兩個陰爻組成。
  • 到底有沒有鬼神?孔子、易經中早已承認,科學家不反對還在研究中
    孔子他並不否認鬼神的存在,而是認為先要把人做好,才有資格或者再來研究鬼神的問題也不遲。連人都沒有做好,連做人都稀裡糊塗一輩子,還想進一步去了解鬼神這麼高深的事,想得太遠了,不切實際。正如淺近的道理還沒搞明白,就去學習高深的學問,多半是白費力氣。人道都沒做好,何必談論天道呢?這裡,實際上等於孔子消極地承認有鬼神。
  • 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南懷瑾大師卻說:晚上不要讀,為啥?
    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