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承認有鬼神,只是未多討論】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鬼神問題,在中國文化裡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有人說中國人沒有固定的宗教信仰,但是實際上鬼神的觀念,就是中國過去的宗教思想。但是,一般民間都把祖先的亡魂與鬼神混在一起,究竟祖先去世後去了那裡,這裡暫不討論。孔子對於鬼神的態度,在《論語》中也有「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這裡又說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孔子他並不否認鬼神的存在,而是認為先要把人做好,才有資格或者再來研究鬼神的問題也不遲。連人都沒有做好,連做人都稀裡糊塗一輩子,還想進一步去了解鬼神這麼高深的事,想得太遠了,不切實際。正如淺近的道理還沒搞明白,就去學習高深的學問,多半是白費力氣。人道都沒做好,何必談論天道呢?這裡,實際上等於孔子消極地承認有鬼神。
若我們反思下,孔子如果不承認有鬼神,作為老師,孔子大約會這麼批評季路,也就是子路,「何來鬼神,焉能問之?」哪裡有鬼神,憑何這麼發問呢?實際上在這裡孔子認為學生們的程度還不夠,暫不討論鬼神的問題。所以他答覆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易經的道理:精氣為物,遊魂為變】
「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繫辭》上
註:周易《繫辭》上下二傳,相傳是孔子所著。
有沒有鬼神、靈魂的存在?國學大師南懷瑾做了如下開示:
這不是物質的,不是唯心亦不是唯物。外國人現在對靈魂的研究有一個名稱叫「超電磁波」,超越了現代物理科學的範圍,原子、電子、核子都不能了解它的,這就叫靈魂。在我們是認為有的,但它是「精氣為物」,心物一元的。什麼是精?什麼是氣?如何構成物質方面的東西?「遊魂為變」,物質以外,我們的身體是物,宇宙中這個物理世界都是物。可是唯物學家,認為世界一切唯物,還有另一半,他只認出了一面,沒有搞清楚。他們把精神,也向唯物方面拉。西方哲學中有認為一切都是唯心的,也只認了一半。
「一切唯心造」拿不出證據,科學講證據,可是「精氣為物」講物質的道理,「遊魂為變」講精神的道理,這幾句話又產生一個大問題了。這裡承認有鬼神,這個鬼神是心物一元的功能殘餘力量所形成,所以曉得鬼與神,鬼是鬼,神是神,以道德為標準分為兩種。何以知道鬼神的現象?孔子提出證明,鬼與神都有,可是我們的這位老師,他只告訴我們原則。《易經》有那麼大的學問,包羅萬象,至於怎麼樣有鬼神,他沒有講。他大概來不及寫稿子了,還是要我們自己去摸。
——南懷瑾《易經雜說》
同時《中庸》中說「誠者物之終始」。意思是「誠是具體的、有過程的,萬物有它的結束,就有它新的開始。而且《周易》六十四卦,最後一卦為「未濟」,《序卦》說:「物不可窮也,故受以來濟終焉。」即是說(事物是生生不絕的,因此用未濟為終)。宇宙沒有結論,人生沒有結論,歷史沒有結論,宇宙永遠發展下去沒有停止。所以從這裡可知道人死也不是結束,究竟是變鬼、變神,儒家中沒有具體說明,佛家中有六道輪迴的觀念,人在輪迴中生生世世沉淪苦海,地獄、餓鬼、畜生、人道、天道、阿修羅道,六道輪迴之外還有羅漢、菩薩、佛等聖人法界,宇宙中的未知遠遠超出人類的想像。
【唯物論還是唯心論,科學不反對有鬼神】
在哲學問題上,有唯物主義論和唯心主義論,一般來說「精氣為物」代表了精氣化物的物質過程,「遊魂為變」代表了唯心一方面的過程,從《易經》中可以看到,宇宙不僅僅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可以說是心物一源的。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一致承認有鬼神,但是,各個宗教承認有鬼神的理論卻都不同。唯心哲學也承認有鬼神。唯物哲學是不承認有鬼神的,科學家們不反對有鬼神,只是保持懷疑的態度,正在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佛陀等出世的聖人,擁有超越人類的智慧,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為我們道出了真諦。
例如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並不是到晚年發現了科學上的缺陷,才幡然醒悟——哇,原來我一直以來都是錯的,原來神真的存在!然後跑到教會懺悔,這樣信了神。其實在他那個時代,他從一生下來,就接受神學教育,打小就信神。他不是從研究科學轉而去信神,而是信了神的基礎上,去研究了科學。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最後信了上帝,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科學界也對有關靈魂、鬼神的研究很熱衷,譬如有「靈魂學」、「神秘學」等。運用科學儀器,如紅外線照相機等,已經有不少發現和記錄。譬如人體會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人坐過的地方,當這人離開後七八個小時,用特種照相機還可以照到這人的影子。
靈魂不是一種物質,是一種超物質、超電子的東西,假如有一天科學界的靈魂學,能夠以科學方法證明靈魂的存在,那麼我們的認知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更能接近和理解宇宙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