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好易韋編絕,
在席在囊志於學。
七傳十翼澤後世,
從此易道再無缺。
易經之所以能成為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的崇高地位,孔子功不可沒。
孔子在年輕時曾對易經不屑一顧,不知天道,只想憑藉自己的個人才能闖蕩天下,徵服世界,卻在骨感的現實面前一次次碰壁,惶惶然若喪家之犬。
但在經歷了人生的顛沛流離和種種不如意後,對易經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老年時對易經愛不釋手。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記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可見孔子學易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讀之韋編三絕」,將編竹簡的牛皮繩都給翻斷多次。孔子曾慨嘆說:「假吾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由此可知孔子對《周易》一書的喜愛程度和重視程度。
在《帛書》中還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子贛之間的一段對話:
子贛曰:「夫子亦信其筮乎?」
孔子說:「吾百佔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佔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
子贛問孔子是否相信佔卜,孔子回答說自己平時佔卜的準確率大概在70%左右,只有對周朝梁山崩塌事件的佔卜沒有依據自己的佔卜結果,而是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意見。
梁山之佔是講周朝時期魯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梁山崩塌一事,在《春秋公羊傳·成公五年》中有記載:
梁山崩,奎河三日不汗,……秋,大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山崩地裂在當時是一件大事,據說是因此搞了一次群體佔驗,來預測天下大事。不過這個時候孔子還沒有出生(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所以對這次事件孔子也應該作了自己的佔算,但最後採納了大多數前人的意見。
可見孔子不但喜歡易經,70%的準確率也已經算得上是一個佔卜高手了。三國時期的易學高手管輅(lù)是當時類似半個神仙一樣的人物了,也自稱「輅卜亦不悉中,十得七八」而已。易經佔卜從來沒有百佔百中,這種人從來不存在,所以如果有人向你吹噓他如何百佔百中,如何神通不凡,你最好離他遠一點,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個騙子了。
孔子對易經發展的最大貢獻是帶領門人弟子編寫了《易傳》。《易傳》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十篇解說文章,是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十篇解說文章從不同角度對《周易》進行了解釋說明,使之羽翼更加豐滿,更能為世人理解和接受,同時也對《周易》一書中的哲學思想做了最大程度的總結和升華。應該說易經思想之所以能夠對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孔子及《易傳》功不可沒。
《易傳》共包括七傳十篇,分別是《繫辭傳上下》、《象傳上下》、《彖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
一 《繫辭傳》
《繫辭傳》綜合論述了《周易》的哲學思想,全面解釋卦辭、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的含義。
《繫辭傳》是《易傳》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我們所熟知的周易哲學思想,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以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等,均是在《繫辭》一書中提出來的。
可以說正是由於《繫辭傳》的存在及其對周易哲學思想的提煉和升華,才讓《周易》一書的哲學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使之從一本佔筮之書升華為哲學巨著。
二 《象傳》
《象傳》用於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意及386爻的爻辭。分為《象上傳》和《象下傳》,其中《象上傳》包括64條內容,分別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卦意,又稱為《大象》。
如乾卦的大象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卦的大象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屯卦的大象為:「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象下傳》包括386條,分別解釋386爻的爻辭,又稱為《小象》。至於此處提到的386爻的概念,由於《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計有384爻,其中乾卦六爻皆陽爻,坤卦六爻皆陰爻,因此《小象傳》中分別給乾卦和坤卦增加了一個用爻,即乾卦用九爻和坤卦用六爻,對兩卦做總結說明,因此《象傳》中一共有386爻,但我們要切記,《周易》中只有六十四卦384爻,而非386爻,千萬不要搞混。
三 《彖傳》
《彖傳》用於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卦辭。其中《彖上傳》解釋上經三十卦,《彖下傳》解釋下經三十四卦。
比如屯卦的彖傳為:
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這段文字解釋了屯卦卦名的含義,即剛柔始交(乾卦與坤卦剛剛開始交合),動乎險中(屯卦上坎卦下震卦,坎卦為險陷,震卦為震動,故稱動乎險中),描述了事物初生時的困難而又動蕩的局面。
四 《文言傳》
《文言傳》是對乾坤兩卦的解釋及闡述,論述了乾卦和坤卦的卦德、卦意。《周易》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乾坤兩卦有專門論述講解的文章,其它六十二卦是沒有這個待遇的。由此可見儒家對乾坤兩卦,尤其是乾卦的高度重視。
五 《說卦傳》
《說卦傳》以八卦取象之法對六十四卦進行解釋,是八卦萬物類象的重要指導。
我們要強調一點,八卦的萬物類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和模型,我們說易經是宇宙建模學,為宇宙萬物建立各自的時空全息模型,就在於通過八卦萬物類型將宇宙萬物都歸結到八卦之中,用八卦來代表宇宙萬物。
比如,我們知道乾卦代表天、代表君王,代表父親,代表圓形物體,代表金屬;坤卦代表母親,代表大地,代表車,代表布匹;巽卦代表長女,代表風,代表樹木等等。
六 《序卦傳》
《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及事物內在發展的邏輯關係。
七 《雜卦傳》
《雜卦傳》是對六十四卦的卦名進行簡要的解釋。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孔子及其門人弟子所編寫的《易傳》,不過是從儒家的觀點出發對易經的解釋和闡述,是易經對儒家思想深刻影響的體現,或者可將《易傳》稱之為《儒易》。
我們說易經是六經之首,群經之始,易經對中國的諸子百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而各家也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對易經作出了各不相同的解讀。其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深遠的是儒、道、醫、兵等。儒家以《十翼》解易,道家以《道德經》解易(可稱之為《道易》),醫家以《黃帝內經》解易(可稱之為《醫易》),兵家以《孫子兵法》解易(可稱之為《兵易》)。同樣,法家有法易,墨家有墨易。諸子百家無不從易經中汲取養分,尋找自己的理論立足點。似乎在古人的觀念中,一個學說,一個理論,只有從易經中找到理論依據,才能歸為正統,若是名不見經傳,就是異端邪說。
在孔子之後,由於《周易》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後世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對易經的研究工作中來,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包括程頤、朱熹(程朱理學)、周敦頤、邵雍等等。對周易的研究大致可分為象數派(民間派)和義理派(學院派),前者重視象數佔筮,大多隱藏在民間江湖之中,後者重視易辭易理,大多存身於經院廟堂之中。兩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進。正如孔子在《繫辭》中所說: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因此,我們在研究和應用易經時也應象數義理並重,不可偏廢。
睿智奇謀,經國濟世
以易經思想為核心,用東方謀略與智慧解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歡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我們會全力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