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釋易——易經因孔子而升華

2020-12-18 鴻儒講壇

夫子好易韋編絕,

在席在囊志於學。

七傳十翼澤後世,

從此易道再無缺。

孔子杏壇講學

易經之所以能成為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的崇高地位,孔子功不可沒。

孔子在年輕時曾對易經不屑一顧,不知天道,只想憑藉自己的個人才能闖蕩天下,徵服世界,卻在骨感的現實面前一次次碰壁,惶惶然若喪家之犬。

但在經歷了人生的顛沛流離和種種不如意後,對易經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老年時對易經愛不釋手。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記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可見孔子學易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讀之韋編三絕」,將編竹簡的牛皮繩都給翻斷多次。孔子曾慨嘆說:「假吾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由此可知孔子對《周易》一書的喜愛程度和重視程度。

夫子好易,韋編三絕

在《帛書》中還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子贛之間的一段對話:

子贛曰:「夫子亦信其筮乎?」

孔子說:「吾百佔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佔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

子贛問孔子是否相信佔卜,孔子回答說自己平時佔卜的準確率大概在70%左右,只有對周朝梁山崩塌事件的佔卜沒有依據自己的佔卜結果,而是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意見。

梁山之佔是講周朝時期魯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梁山崩塌一事,在《春秋公羊傳·成公五年》中有記載:

梁山崩,奎河三日不汗,……秋,大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山崩地裂在當時是一件大事,據說是因此搞了一次群體佔驗,來預測天下大事。不過這個時候孔子還沒有出生(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所以對這次事件孔子也應該作了自己的佔算,但最後採納了大多數前人的意見。

可見孔子不但喜歡易經,70%的準確率也已經算得上是一個佔卜高手了。三國時期的易學高手管輅(lù)是當時類似半個神仙一樣的人物了,也自稱「輅卜亦不悉中,十得七八」而已。易經佔卜從來沒有百佔百中,這種人從來不存在,所以如果有人向你吹噓他如何百佔百中,如何神通不凡,你最好離他遠一點,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個騙子了。

孔子對易經發展的最大貢獻是帶領門人弟子編寫了《易傳》。《易傳》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十篇解說文章,是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十篇解說文章從不同角度對《周易》進行了解釋說明,使之羽翼更加豐滿,更能為世人理解和接受,同時也對《周易》一書中的哲學思想做了最大程度的總結和升華。應該說易經思想之所以能夠對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孔子及《易傳》功不可沒。

《易傳》共包括七傳十篇,分別是《繫辭傳上下》、《象傳上下》、《彖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

一 《繫辭傳》

《繫辭傳》綜合論述了《周易》的哲學思想,全面解釋卦辭、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的含義。

《繫辭傳》是《易傳》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我們所熟知的周易哲學思想,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以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等,均是在《繫辭》一書中提出來的。

可以說正是由於《繫辭傳》的存在及其對周易哲學思想的提煉和升華,才讓《周易》一書的哲學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使之從一本佔筮之書升華為哲學巨著。

二 《象傳》

《象傳》用於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意及386爻的爻辭。分為《象上傳》和《象下傳》,其中《象上傳》包括64條內容,分別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卦意,又稱為《大象》。

如乾卦的大象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卦的大象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屯卦的大象為:「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清華大學校訓

《象下傳》包括386條,分別解釋386爻的爻辭,又稱為《小象》。至於此處提到的386爻的概念,由於《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計有384爻,其中乾卦六爻皆陽爻,坤卦六爻皆陰爻,因此《小象傳》中分別給乾卦和坤卦增加了一個用爻,即乾卦用九爻和坤卦用六爻,對兩卦做總結說明,因此《象傳》中一共有386爻,但我們要切記,《周易》中只有六十四卦384爻,而非386爻,千萬不要搞混。

三 《彖傳》

《彖傳》用於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卦辭。其中《彖上傳》解釋上經三十卦,《彖下傳》解釋下經三十四卦。

比如屯卦的彖傳為:

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這段文字解釋了屯卦卦名的含義,即剛柔始交(乾卦與坤卦剛剛開始交合),動乎險中(屯卦上坎卦下震卦,坎卦為險陷,震卦為震動,故稱動乎險中),描述了事物初生時的困難而又動蕩的局面。

四 《文言傳》

《文言傳》是對乾坤兩卦的解釋及闡述,論述了乾卦和坤卦的卦德、卦意。《周易》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乾坤兩卦有專門論述講解的文章,其它六十二卦是沒有這個待遇的。由此可見儒家對乾坤兩卦,尤其是乾卦的高度重視。

五 《說卦傳》

《說卦傳》以八卦取象之法對六十四卦進行解釋,是八卦萬物類象的重要指導。

我們要強調一點,八卦的萬物類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和模型,我們說易經是宇宙建模學,為宇宙萬物建立各自的時空全息模型,就在於通過八卦萬物類型將宇宙萬物都歸結到八卦之中,用八卦來代表宇宙萬物。

比如,我們知道乾卦代表天、代表君王,代表父親,代表圓形物體,代表金屬;坤卦代表母親,代表大地,代表車,代表布匹;巽卦代表長女,代表風,代表樹木等等。

六 《序卦傳》

《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及事物內在發展的邏輯關係。

七 《雜卦傳》

《雜卦傳》是對六十四卦的卦名進行簡要的解釋。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孔子及其門人弟子所編寫的《易傳》,不過是從儒家的觀點出發對易經的解釋和闡述,是易經對儒家思想深刻影響的體現,或者可將《易傳》稱之為《儒易》。

我們說易經是六經之首,群經之始,易經對中國的諸子百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而各家也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對易經作出了各不相同的解讀。其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深遠的是儒、道、醫、兵等。儒家以《十翼》解易,道家以《道德經》解易(可稱之為《道易》),醫家以《黃帝內經》解易(可稱之為《醫易》),兵家以《孫子兵法》解易(可稱之為《兵易》)。同樣,法家有法易,墨家有墨易。諸子百家無不從易經中汲取養分,尋找自己的理論立足點。似乎在古人的觀念中,一個學說,一個理論,只有從易經中找到理論依據,才能歸為正統,若是名不見經傳,就是異端邪說。

孫子兵法
黃帝內經
道德經

在孔子之後,由於《周易》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後世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對易經的研究工作中來,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包括程頤、朱熹(程朱理學)、周敦頤、邵雍等等。對周易的研究大致可分為象數派(民間派)和義理派(學院派),前者重視象數佔筮,大多隱藏在民間江湖之中,後者重視易辭易理,大多存身於經院廟堂之中。兩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進。正如孔子在《繫辭》中所說: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因此,我們在研究和應用易經時也應象數義理並重,不可偏廢。

睿智奇謀,經國濟世

以易經思想為核心,用東方謀略與智慧解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歡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我們會全力為您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孔子和《易經》之間的事情
    孔子作為儒家聖人,我們都清楚其為中華文化傳承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今天說熟知的《論語》就是其弟子根據孔子周遊列國以及平日的言行進行記錄整理而成,成為了一部儒學大作。但孔子的文學貢獻可不僅在於《論語》而已,最主要還是在於對五經的整理編著,《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這五部經典也成為了歷代儒生必要研習的核心書籍。其中,《周易》被稱為五經之首,並且孔子將其列為其弟子的必學教材。那麼《周易》一書同孔子之間有何等淵源,能讓孔子對其有如此的看重?
  • 孔子為什麼對易經那麼感興趣?
    《易》又稱《周易》或《易經》。據說是周文王被商紂王抓起來關進牢房,百無聊賴之際推演出來的,可能是想給自己算上一卦,看看什麼時候能減刑出獄。所以,最初的《易經》只是一本古人用來佔卜算命的書。總之,最初的《易經》就是教你如何算命的書。孔子本來不信鬼神,是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但到了晚年,突然對《易經》發生了興趣。這一點,和偉大科學家牛頓有點類似。牛頓先生自從被蘋果砸中腦袋之後,突然「腦洞大開」,發現了好幾條偉大的定律,成為科學史上大師級人物。但牛頓到了晚年,醉心於神學和鍊金術,開始追隨上帝。孔子本來不大相信鬼神的,年輕的時候,沒有去學《易經》。
  • 北大教授:反對孔子就是反對中國文化,孔子創立《易經·十翼》!
    北京大學著名的李教授認為孔子的偉大性絕不是秦漢以後封建統治者的盲目樹立可以解釋的,因為秦漢以後,比孔子思想博大的思想家很多,但是孔子有一項成就,足以讓其偉大性蓋棺論定,那就是中國文化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易經·十翼》的超級人文性。
  • 易經極簡史:《十翼》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
    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三古三聖」:遠古聖人伏羲始作八卦,中古聖人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近古聖人孔子編寫《易傳》。 孔子晚年特別喜歡《周易》,「韋編三絕」的典故也正處於此,說孔子因為翻閱《周易》次數太多,連穿竹簡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幾次。 子貢都不理解老師為何天天要讀周易,他問孔子,老師你不說那些沒有智謀的人才去佔卜算卦,怎麼你現在也看算卦的書?
  • 探究《易經》‖ 孔子《十翼》
    《易經》分成「經」跟「傳」兩大部分。「經」比較簡單,就是卦象、卦名,還有周文王寫的卦辭、爻辭。「傳」比較豐富,我們把它叫做《十翼》。翼就是翅膀,就是給《易經》加上了十隻翅膀,讓它更加有價值,更加有內涵。《十翼》實際上只有七種,不過其中有三種分上、下兩部分,所以稱為《十翼》。
  • 拙讀《論語》第一百六十七篇:孔子對《易經》的評價
    主流譯文:孔子說:「給我增加幾年,五十歲時去學習《易經》,就可以不犯大的過錯了。」拙的譯文:孔子說:「假如多給我幾年,五十歲就去學《易經》,就可以沒有大的過失錯誤了。」拙的體會:本篇主要講孔子對《易經》的看法。在他看來,《易經》這本書的哲學思想能給他老人家極大的智慧,能指導他的人生,以致不會犯錯。
  • 《易經》背後的三位聖人,伏羲、文王、孔子,代表了易經成書的三個偉大時代
    關於孔子的故事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人稱孔夫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易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 孔子對《易經》的貢獻第一,發現《易經》並將其列入六經。
  • 原來孔子易經應用這麼厲害,不說大家還不知道呢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儒學大家,他的學術和思想被後學世代稱頌,他的千古著作《論語》,是人們世世代代學習必修書籍,給人們指明了許多的治學方法和做人道理,至今仍被我們推崇和應用。可以這樣說,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無與倫比。
  • 我們對《易經》的理解,跟專家們都不同,卻跟孔子一模一樣
    所以說,《易經》真正的價值,就是能夠指導人們的行為,這是一種文化思想的體現,這才是孔子喜歡並讚嘆《易經》,對《易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的真正原因。 《易經》就是通過這樣的寫作,同時具備了文化思想和卜筮這兩種功能,《易經》的本意就是作為人生指導手冊來寫的,同時又可以用來卜筮,這就是孔子在回答子貢的疑問時說:「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 孔子在《繫辭》第十章明確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 孔子這個人,你真的了解嗎?
    自讀帛書《易經 要》篇之後,方知孔子歷史地位的形成,絕非政治炒作,實由其自身所必致。「至聖」之稱,真正名副其實。(引自同椿子《易之理數象佔管窺》)孔子這個人的確是被後世統治者出於私利將其神話了,然而我們要還原他,我們要真正認識歷史上真正的孔子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包括他的容貌、思想等等。孔子對於《易經》的言論,很多人認為是後人假借孔子之名而作,實則並非孔子本人所說。
  • 《易經》由3位聖人傳承至今,孔子只是其中之一,剩下兩位是誰?
    易學界有一句話叫「易更三聖」,是說《易經》從發明到大成,有三位偉大的思想家起了重要的作用。這三個人就是始畫八卦的上古祖先伏羲氏,推演周易精微的周文王,發揮和傳承易學的精義的孔子。這三個人在易學的創立和發展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孔子在《周易》裡發現了什麼?
    正是頻繁地佔卜,使得孔子對《易經》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如果說佔卜是為了一種自我的陶醉和快樂,那麼,從《易經》中微言大義,為儒學注入新鮮的血液,打通個人和社會的內聖外王之路,才是孔子的根本目的。在這一點上,孔子雖然認為佔卜這個遊戲非常好玩,但卻是反對佔卜的。這其實並不矛盾。佔卜作為遊戲玩玩,對於個人是沒有錯的。
  • 孔子在西方:伏爾泰書房掛孔子像,愛默生視孔子為哲學中的華盛頓
    傳教士柏應理等人編譯的《中國哲學家孔子》中,收錄了一張西方人畫的孔子像,這應該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的孔子形象,這一形象在17、18世紀的歐洲廣為流傳。畫中孔子身穿儒服,頭戴儒冠,手持象笏,站在一座廟宇式的圖書館前。孔子身後兩旁是裝滿經書的大書架,書架上的書籍均標出書名,一邊是《書經》《春秋》《大學》《中庸》《論語》,另一邊是《禮》《易經》《繫辭》《詩經》《孟子》。
  • 孔子「仁」的真實義
    孔子,先哲聖人,一生只專注編著書籍,唯一著作《春秋》可以說是一生思想之寫照。然而其弟子編輯的《論語》卻最為知名,論語主要思想是「仁」,「仁」者仁愛,慈愛也。這個解釋略顯簡單,實際仁的涵義包含更加深遠。人作為萬物之靈,不過是人類自視甚高罷了,雖然如此,但易經中曰:天地人三才,把人列為與天地同等的位置。人字一撇一捺,屹立天地之間,確實天地因有人的存在而有了生機。
  • 學習孔子常讀《易經》,有4點好處,窺探古人智慧永遠不晚
    這裡面影響較為的大的,《易經》一定排前列。易經地位高,名氣還大,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哲學思想的開始。在2000年前就被稱為了「群經之首」、「群經之始」。其後的文化現象或書籍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周易》的影響,所以從《易經》裡就可以大體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
  • 孔子簡介 孔子家世 孔子身世 孔子生平
    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裡,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徵在卒。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 孔子在是中國文化的巨人,您認為孔子最偉大的貢獻是什麼?
    明星受追捧的是幾十年,但孔子被人追棒的是幾千年。但孔子那套思想在春秋戰國就行不通了!孔子周遊列國,所到之處碰得滿頭是灰。 為什麼人類的發展,靠的是科枝強國,只有國富軍事的強大,才免受列強的欺凌!! 為什麼幾千年來腐儒的東西還有人念念不忘呢?!
  • 追問孔子,韋編三絕悟到啥
    上古伏羲畫卦,中古文王作卦辭,下古孔子贊十翼,三聖治易。孔子晚而習易,孜孜不倦,竟至韋編三絕,精研伏羲八卦之卦象及文王所系之卦辭(周公爻辭),撰述十翼,成為解讀易經的最大門派。卻為後人畫了一個走不出的圈、一個精神上線。對禮樂崩壞的社會根源的認識是民的問題、小人的問題,開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世方案,不敢啟迪民思,只需民從。把思辯挖根的諸子他家排向邊沿。
  • 春秋經典故事之四 孔子佔卦
    從孔子和子貢論卦看易經預測的靈活性 史書《論衡》記載:魯將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貢佔之以為兇,何則?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謂之兇。孔子佔之以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謂之吉。」果克之。後來,子貢師從孔子。有一次,子貢與老師孔子談論易經預測,子貢滿有信心,認為自己學易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可是,孔子卻說,論學易,你不如子夏。子貢不服。此時,正當魯國出兵伐越之時,孔子就以魯國伐越會不會勝利為事由,讓子貢測一測。子貢隨手起了一卦,得鼎之蠱卦。 也就是說,子貢得出的主卦是火風鼎卦,四爻動,變卦為山風蠱卦。
  • 孔子的「十翼」,是易學起飛的十隻翅膀
    之前文章提到易經大致形成的三個階段,讀者們非常感興趣,也提出不少自己看法。在形成階段中,孔子及其門徒承上啟下,集門派智慧為易經做傳,史稱「易傳」,又稱「十翼」,代指學習易學的十隻翅膀。為什麼說孔子的「十翼」是學習易經的入門必讀資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