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張介賓的《類經·卷一·攝生類一》中記載:「百歲者,天年之概。」
當我們在祝福老人家的時候,常常會說長命百歲,這實際上就是古人們所認為的人類壽命的極限,因此像「百年之後」等便是表示去世的意思。
相信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能夠盡享天年是一種追求,也就是說,幾乎是每個人都想要儘可能活久一些,至少也要把自己的壽命活完。然而,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天年」到底是多少年,自古以來,無數科學家都在解密著這個人類生命的「第一話題」!
到底為什麼有的人活得時間長,而有的人活得時間短呢?
從古至今,人們對於長壽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研究,想要從中窺視長壽的秘訣,但是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太大的成效的。
有的人還說,在這生命的輪迴之中,冥冥之中早就已經將我們什麼時候出生,以及什麼時候離開算得很清楚,那麼人的壽命到底是多少歲呢?
古今壽命差別原因
古代有句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從這一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活到70就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了,更別說百歲老人了。說明在古代70歲已經算是一種生命極限,也是很多人心中高壽的年齡。
然而,如今的社會中,七十歲的老人並不少見,甚至百歲老人都不至於到「古來稀」的地步。
那麼,為什麼古代人普遍活得時間會比較短呢?
首先,由於古代時人類發展的比較落後,再加上各種戰爭的爆發,導致很多人因為食不果腹而餓死,為了生計甚至很多的老人都要做一些賣力氣的活,而老人家又哪裡經得起這種折騰。
此外,古代的醫學是遠沒有現代發達的,因此在古代的時候,可能一個很小的病就會要了人命。而一個人要一輩子不生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生病醫生解決不了的話,就只能靠身體硬撐了,因此古人的壽命才會普遍短一些。
久而久之,古人們便會認為七十歲的老人是「古來稀」了,這樣想想的話也確實如此。
尋求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之術至今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中國人卻是對此追求了長達千年的時間?特別是古代的修士以及帝王,為了追求長生,可能連自己的命都搭了進去。
在尋求長生不老的人物之中,秦始皇便是帝王中的一個代表。
作為首個統一了中國的帝王,秦始皇自然是想讓自己的統治得以延續下去,他想帶領大秦走向更大的輝煌,可是卻一直擔心自己沒有長壽的壽命,因此他便追求了長生不老之術。
當時他致力於尋找那些能夠製造長生不老藥的奇人異士,為他研製仙丹服用。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沒有逃過天命,最終還因為仙丹的毒害而去世。
在歷史的記載中,有活了數百年的奇人,也有得道成仙,得以長生的記載存在,但是這向來都被認為是人們幻想的結果罷了,並非真實存在的故事。
如今,有確鑿的文獻記載的,史上最長壽的人是法國的婦女讓路易絲·卡門,享年122歲零164天。而歷史上最長壽的男人則是日本的泉重千代,享年120歲零237天,大抵都在120歲左右。
那麼人的壽命,是不是真的有固定的期限呢?
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就有令人們普遍信服的結論了。
通過研究表明,動物的壽命可以通過細胞的分裂判斷其長短。我們都知道,人類的一生的,細胞是在不斷的衰老,並且不斷的分裂再生的,也正是因此人類才會成長與衰老,而細胞的分裂也是有一定的極限的,當細胞分裂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動物就會產生死亡現象。
據研究發現,細胞最多可以分裂的次數基本是固定的,而由此也可以推測人類的壽命極限就是150歲左右,而最少也能夠活到120歲。
然而,這是在理想條件下的結果,而人類的一生中,所做的很多的事情都可能會導致壽命的縮短,再加上各種疾病以及意外,因此至今沒有發現有能夠順利活到150歲的人。雖然在理論上人類最少也能活到120歲,但大多數人的生命總是在行進到大半時便戛然而止。
而實際上,人類的壽命除了極限之外,還有周期的存在!
老祖宗早已算好生命周期,《易經》中給出答案
在《易經》中提到了兌卦以及艮卦,它們所代表的的數字分別是7和8,而在研究之後發現,很多人的生命周期都與7和8這兩個數字有關,並且推斷出來73與84這兩個年齡為生命周期?
經過數千年的數據研究發現,可以得知有很多老人都在這兩個年齡段去世。因此,一些人在經過研究之後都認為,7或者8就是生命循環的一個周期,而7的周期是7到84歲,8的周期則是8歲到73歲。
另外,跟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的數據中表明,中國人的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1歲,而女性的平均壽命為74歲。而在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公布的各國平均壽命之中,是日本人的評論壽命壽命最長,為83.7歲。這個結果令人驚訝的與《易經》中推斷出來的生命周期非常相近,因此在這兩個年齡的老人要更加的注意休息。
如今對於《易經》還有很多人在進行深入的研究,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加驚人的信息出世,這也讓人不由得非常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多年前的書籍竟然至今仍有值得學習的知識,令人令人嘆服!
小結
經過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可以表明的是,人類壽命的長短,在一方面受到了社會經濟條件以及衛生醫療水平的制約,因此在不同社會、不同時期會有很大的差別,而另一方面又由於人類的體質、遺傳因素、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條件等等的個體差異,因此個體的壽命長短相差時很懸殊的。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科學手段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已經能夠幫助人們去避免一些重大疾病的出現,並且對很多的疾病進行有效的醫治.
但是,在易經中所提到的兩個周期時,最好還是要做到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學會愛惜保養自己的身體,平時多加強鍛鍊,這才是對生命負責的表現。長壽的秘訣,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而這也是在易經中所領悟出的生命的真諦。
除了這兩個周期之外,其他的時間也要保持鍛鍊,並且最好是有規律的,進行適當的鍛鍊,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事實上,「衰」和「老」並不是相同的意思,只要是生命便會慢慢的變老,這哪怕是掌握了科技的力量的人類也無法阻止變老的進程,但是「衰」卻不同,一般來說,一個人會隨著年老而衰,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鍛鍊與保養儘可能的延緩變衰的進程,也就是表示我們可以儘可能地延長我們的壽命。
同時,除了堅持鍛鍊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堅持健康規律的生活,並且要時刻保持好的心態,這對於長壽而言都是有好處的,並且生活起來也更加的有滋味,你覺得呢?
參考資料:《類經·卷一·攝生類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