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臺灣政壇「酷吏」不少 難有好「下場」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學者:臺灣政壇「酷吏」不少 難有好「下場」
2014-12-31 13:20:59來源:東南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臺灣新一屆縣市長上周履新,連日來新聞不斷。關注度最高的當數臺北市長柯文哲的「酷吏」行徑,這令人想起名嘴沈富雄年初對柯文哲以酷吏自詡的評價:「酷吏都沒好下場。」不過臺灣敢於得罪人的知名「酷吏」可不算少,從蘇貞昌、陳定南到黃世銘、王清峰,都曾被貼上「酷吏」標籤。所謂「酷吏」之名,從不同角度看待,是褒是貶往往有不同結論。至於酷吏「下場」為何不被看好,以及臺灣政壇到底需不需要「酷吏」,臺灣成功大學政經系教授周志傑有他的獨到看法。

  只有柯文哲自封「酷吏」?

  柯文哲的「酷吏」行徑,大多體現在對市府同仁的「苛刻」上。入主臺北市府第一天,柯文哲就要求下屬早上7點半到崗,下屬表現不好還會遭柯文哲破口大罵。其實,早在臺北縣長任內,蘇貞昌就已有如此作為。傳言當時蘇「凡走過必留下指點」,曾把屬下局處長罵哭,還曾因對簡報不滿,當場把下屬趕下車。從那時起,「酷吏」標籤就已經被幕僚偷偷貼在蘇貞昌身上。

  臺政壇另一典型「酷吏」是前「檢察總長」黃世銘。「法界鐵皮漢」形象,讓黃世銘在司法界的職業生涯一直都有兩極化爭議,他得到馬英九力挺,可也被批評在檢察官任內起訴率高而定罪率低,「法匠」性格難以承擔大任。

  此外,陳定南和王清峰兩任「法務部長」也因鐵面無私,被政界人士私下評為「酷吏」。不過,源自封建時代的「酷吏」稱呼並非褒義,唯有柯文哲甘之如飴,人前常以「酷吏」自詡,似乎一點不擔心自己公眾形象因此蒙塵。

  臺灣社會需要「酷吏」嗎?

  「酷吏」並不是柯文哲上任後才展現的作風,他在選舉造勢時,就常以此為「賣點」。臺灣社會需要「酷吏」嗎?臺灣成功大學政經系教授周志傑說,如今臺灣的社會風氣,是希望有作風明快、有執行力的領導人,如果「酷吏」的「酷」,能夠提升執行力,讓民眾們都能受益,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周志傑說,學法律出身的臺灣政治人物易被貼上「酷吏」的標籤,因為中國人講情,學法的人易恪守法規,一板一眼。與學法的人不同,學醫的柯文哲則是典型的線性思考的人,他有很多性格缺點,如快人快語、藏不住話,在選舉時可能讓選民覺得很「酷」,但在實際工作中,這種「酷」並不能起到作用。像柯文哲對臺北市處長說「騙我只能一次,被發現後你就捲鋪蓋走人」就不合適。畢竟,柯文哲跟局處長都沒有磨合過,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管理的方式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更好地執行市長的指令。

  「酷吏」為何難有好「下場」?

  縱觀臺灣官場,「酷吏都沒好下場」的說法並非沒道理。黃世銘曾被藍綠「立委」聯手逼退,王清峰拋「廢除死刑說」引發爭議也不得不狼狽下臺。

  周志傑說,狹義的「酷吏」通常被認為是不通人情、以權力來強迫下屬,這在臺灣是從政的一個忌諱,容易搞得人心盡失。但「太油」也不行,還是要有點原則,正所謂「立場堅定、手段溫和」。在臺灣官場上想要混得好,要做到「理直氣和」而不是「理直氣壯」。

  周志傑認為,如果柯文哲能做到引導力、協調力、整合力這「三力」都具備,那「酷」就「酷」得有理,否則只是用權威壓人,難以服眾。如今柯文哲是將,要統治一方,除了「治」,也要講究「統合」的能力,能夠帶好兵的將領才是好將領。(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 楊思萍)

相關焦點

  • 羽戈:酷吏為什麼都沒有好下場?
    同為酷吏,張湯、嚴延年之酷,可謂嚴酷、殘酷;柯文哲之酷,充其量只是嚴格,我想到的形容詞,則是Cool,更多是一種性情、姿態的張揚,難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柯文哲自稱酷吏,未嘗沒有一絲譁眾取寵的意思,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不足以與張湯等前輩相提並論。說起來,法治社會,焉有酷吏的容身之地。酷吏本是反法治的物種。
  • 武則天豢養的酷吏,沒有一個好下場
    為打壓異己、剪除李唐宗室,武則天任用酷吏,大興獄案。索元禮、來俊臣之徒,揣摸聖意,紛紛起家,潤唇磨牙,像瘋狗一樣亂咬。史書上說,「冤血流離刀鋸」,蒙冤者的鮮血能飄浮起刀鋸。然而,「天理昭彰,報應不爽」,這句話用在武則天豢養的酷吏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這些酷吏們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
  • 惡官酷吏都沒好下場,忠臣良將、清官直吏呢?
    寫一篇惡官酷吏沒有好下場結局都很慘的文章,以此警醒後人應當敬畏人生、敬畏歷史當屬必要。◆惡官酷吏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惡官酷吏沒有好下場的歷史事例俯拾皆是:比如張湯是漢武帝時期的著名酷吏,當時淮南王劉安謀反,張湯負責審理此案。
  • 港媒:臺灣政壇「當官難」如「跳火坑」
    港媒:臺灣政壇「當官難」如「跳火坑」 2014-08-05 13:21: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8月5日電 香港《大公報》5日文章稱,說起「當官」,不少人會立即聯想到「有權有勢」、「呼風喚雨」,但把「當官」比喻為「跳火坑」,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
  • 臺灣政壇可怕的「小熊維尼」
    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網友文章表示,橘黃色身體,穿紅色上衣的小熊維尼,是迪斯尼卡通中很受歡迎的角色。有一次,被問到想要蜂蜜或者果醬來塗麵包時,它回答說:「我兩個都要,麵包可以給你。」  西方後現代政治學的研究者以「小熊維尼症候群」描繪選民的心態:既要右派的果醬,也想左派的蜂蜜;繳稅愈少愈好,福利愈多愈贊。
  • 酷吏品行有優劣:非典型酷吏郅都和模範酷吏張湯
    這些酷吏的人品,也有高低之分。有些酷吏,其人品是讓人欽佩的。西漢一位酷吏有些「二二乎乎」的,用現在功利的思維來衡量,有些不夠精明,辦起案來不怕得罪人,手段嚴酷,什麼硬茬都敢碰,不畏懼前面有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這人就是《史記• 酷吏列傳》中的郅都,楊人(今天的山西洪洞),這種古典派的酷吏後世是很難找到了。
  • 他是為官公廉、抵禦外辱的酷吏,卻逼死前太子,得罪當朝太后,下場令人唏噓
    在《酷吏列傳》中司馬遷就對酷吏頗有微詞,對重用酷吏的漢武帝也表示不滿。酷吏的存在固然使漢朝政府穩固了局勢,增加了稅收,但是總的來說酷吏用法苛刻嚴酷,很多行徑是不可取的,「法令滋章,盜賊多有」。酷吏也因此被人忌恨,下場往往很慘,比如被殺了全家的酷吏侯封;比如最大的酷吏晁錯就因其「峭、直、刻、深」的法家思想而得罪很多人,導致最後眾叛親離。
  • 歷代都有酷吏,清朝時期的酷吏最變態,設計的刑具讓人求死不得
    在濟南頗有惡名的瞷氏,仰仗著家中財力雄厚,人丁旺盛,經常與朝廷唱反調。由於,當時朝廷並未針對豪強地主制定相應的政策,所以,地方官對此毫無辦法。為了解決豪強藐視中央,為禍地方的情況,漢景帝派拜郅前往濟南擔任太守,對這塊豪強問題的「重災區」進行整治。
  • 《臺灣新聞臉》:臺灣政壇2020年度人物
    回望2020,《臺灣新聞臉》特別梳理這一年島內政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盤點穿梭其中的各色人物,製作了一份2020年度臺灣政治人物風雲榜。入榜的五位政治人物,無論是政治聲量、支持度、討論度或引發的爭議,都對2020年的臺灣政壇影響巨大。
  • 武則天手下四大酷吏,手段可怕,下場都很悲慘
    武則天在位前後,使用酷吏排除異己,大肆殺害朝臣,興起「酷吏政治」。武則天之所以重用酷吏,其實都是因為政治原因,為的是打擊政敵,鞏固自己的政權。政敵被殺、政局穩定之後,由武則天對酷吏的態度便由重用變成了抑制,酷吏也很快走上了衰亡的道路。我們來看看是哪四大酷吏。一、索元禮(?—691年),唐朝時期的胡人,籍貫不詳,為武則天時酷吏。
  • 名聲極差、但卻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酷吏群體
    如果我們望文生義,認為這類人是「封建時代糟粕」的話,那就顯得過於武斷了:酷吏任何朝代都有,但最有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時期,正是在以強大著稱的漢朝。他們的存在,高度吻合了特定時代下的人性、制度需求;甚至對照現代職場領域,也能讓人產生一些共鳴。結合郅都這個人,我們來探究下「酷吏」的獨特之處。
  • 臺灣政壇:為啥天天掄拳打架?
    《臺灣政壇:為啥天天掄拳打架?》 蘭翎笑笑生 要看真人打架,就看臺灣政壇。隔三差五就開戰,丟豬大腸的,丟雞蛋的,丟鞋子的,打頭的,打臉的,西裝革履兩個男人扭著在地上翻滾的,異彩紛呈。臺灣政壇的打架那才是真打,絕沒有拳套。 為什麼會天天打呢?我把它的根源歸結為制度設計的必然。 第一,制度的衝突性設計,打是必然的。 為了爭奪大位或控制權,執政黨和在野黨的你死我活無法調和,衝突是正常的,不衝突是不正常的。打得文一點。就是打嘴仗;稍微升級一下,拳頭就出來了。
  • 中國酷吏:戰友、夜壺和背鍋俠
    其實具有酷吏屬性的人,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讀懂酷吏的背後運作邏輯,實在有利於看清生活中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有種人叫做酷吏。他們可能貌不驚人,姿勢也不拉風,但一定是心狠手辣的殘酷之人。所謂吏,則是有編制的官場人員。
  • 聊聊價值獨特的西漢酷吏群體
    如果我們望文生義,認為這類人是「封建時代糟粕」的話,那就顯得過於武斷了:酷吏任何朝代都有,但最有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時期,正是在以強大著稱的漢朝。他們的存在,高度吻合了特定時代下的人性、制度需求;甚至對照現代職場領域,也能讓人產生一些共鳴。 結合郅都這個人,我們來探究下「酷吏」的獨特之處。
  • 武則天時期的四大酷吏怎樣逼供犯人,請君入甕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武則天時期著名的四大酷吏:來俊臣、索元禮、周興和侯思止,他們平時靠耍什麼陰招來對待犯人的呢?這四人一開始都是在社會上混的無賴小人,被武則天招攬用來對付政敵,這些人就是工具,用完之後,再無用武之地,武則天還會留他們在世上嗎?
  • 臺灣政壇再起波瀾!蘇貞昌有意參加2024「大選」?
    撰文丨泉泉從「2020臺灣大選」結束之後,臺灣政壇就一直沒有平靜過。先是爆發了「罷韓活動」,隨後又迎來了「高雄市市長補選」。蘇貞昌有意參加「2024臺灣大選」臺灣政壇有個規定,臺灣的領導人每屆任期4年,最多連任兩屆。民進黨當局在2016年正式上任,並且在今年的「臺灣大選」中擊敗韓國瑜成功連任。這意味著,民進黨當局在2024年兩屆任期屆滿之後,不得繼續參加大選活動。
  • 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白話翻譯
    說起歷史上的酷吏,相信很多人會想起周興、來俊臣,以及著名的「請君入甕」。武氏王朝多酷吏,因為武則天得位不正,需要靠酷吏來鎮壓反對者。但如果據此認為,酷吏是亂世的產物,那就大錯特錯了。中國歷史上不少所謂的「盛世」,也盛產酷吏。比如文景之治,以及,偉大的漢武帝治下。
  • 拉法葉艦弊案再次引爆臺灣政壇
    2003年3月31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 李紅:在臺灣沉寂已久的拉法葉艦軍售弊案,因為臺灣一家媒體引述「拉法葉艦4億美元佣金流向當時執政黨秘書長」的報導,再度引爆臺灣政壇。朝野各方各有說辭,真假難辯。那麼拉法葉艦弊案為何再度浮上水面,它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內幕呢?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顯龍教授和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毛仲偉教授。
  • 臺媒:網紅受傷「上山朝拜」不絕於途,臺灣政壇「集體缺乏自信」
    @銳看臺灣報導 臺灣中時新聞網近日發表島內資深媒體人王尚智的評論文章稱,一介網紅陳之漢(臺灣「網紅」)近期受傷,臺灣政治人物竟然排隊去探訪,從縣市議員到「立委」再到臺北市長柯文哲,甚至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山朝拜」不絕於途。這顯示臺灣政壇的「集體缺乏自信」!
  • 繼任減宣之位的杜周,西漢十大酷吏之中結局最好的一位御史官
    所以一般到最後,漢武帝為了收復民心,十大酷吏的結局都是沒有幾個落得了好下場,無一不是被處罰和問罪的。而在西漢十大酷吏之中,繼任減宣之位的杜周,結局卻是最好的一位。他是如何為官的呢?他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做法才避免了自己悲慘的結局呢?現在就讓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杜周這個酷吏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