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保亭縣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加上特有的山地磚紅土壤,讓這塊美麗的土地,盛產著許多奇珍異果。同時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黎苗族數千年的飲食文化傳承,更是充分利用當地各式各樣新鮮的食材,烹飪出一道道讓你食指動的美味佳餚。讓我們一起走進海南,走進保亭來一場舌尖上的旅行。
第九期 原味保亭 苗家傳統美食「三色飯」
「三色飯」是海南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食品,是用山蘭糯米、桑葉、紅蘭草、黃姜和小山棕葉等包製而成,有紅、黃、黑三色,分別取色於新鮮植物紅蘭草、黃姜和三角楓汁液,色彩鮮豔,清香可口,有藥味甘香,飯糰甜滑,是開胃去火的清涼食品。
三色飯色相鮮美滑嫩,與平常看到的糯米飯並無多大區別,但工序繁多,且用時較長。
傳統的製作方法和三種染色植物的運用,使「三色飯」不僅色相鮮美,還具有了「藥膳」的功效,與現代人提倡的「藥食同源」飲食養生理念不謀而合。在「三色飯」的製作材料中,山蘭糯米是溫性的穀物,熱量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能補益中氣、健脾養胃、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桑葉有緩解便秘、去溼解毒的功效;紅蘭草有促進胃腸蠕動、生血和延緩衰老的功效;黃姜則有驅寒殺菌的功效。可以說,三色飯是一道純綠色的傳統養生美食。
苗家「三色飯」能世代流傳,綿綿不斷,成為苗族獨具特色的傳統美食,必有其內在的傳承意義。據悉,很久以前,苗族祖先居住在深山野林,為了生存,不同姓氏或家族的苗族人需要團結一致,與大自然抗爭,以克服困難。因此,每到農曆「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人便相聚一起,歡歌載舞,一起吃「三色飯」來表達氏族之間的友誼和團結之情,每一種顏色的米飯就代表著一個姓氏或家族。長久以來,苗族人一直把「三色飯」作為祭祀祖先和接待貴賓的傳統食物,既體現出苗族人對祖先的緬懷和敬仰,也表達了苗族人的好客與友好。如今,苗家「三色飯」已成為保亭著名的民族風味美食而被人們津津樂道,在保亭的苗族人家、農家飯店或農樂樂餐廳,我們都會看到主人家熱情的端上一份「三色飯」,這就是淳樸的保亭人民對遠方客人的歡迎和友好之情的無聲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