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代「翰林院」:想進去「混碗飯吃」可真沒你想的那樣簡單

2020-12-14 南書房

前言:

「翰林院」中的「翰、林」二字最早見於漢代著名文學家揚雄的《揚長賦》,所謂「翰林」,即指「文翰如林、人文薈萃」之義。自唐朝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被設立伊始,直至跟隨清王朝的滅亡而被廢止,這一充分體現了儒家文化傳統以及中原封建專制政權特色的中央機構(即:翰林院)在歷史上共延續了一千一百餘年。從最初一個「雜留並處」的小規模官方組織,最終演變成了一個重舉足輕重的封建統治機制,「翰林院」歷經了唐、宋、元、明、清共五「代」人的鉤沉和「打磨」,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得益於它的存在,我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統治架構才得以彰顯得更加穩固高效。

歷史進入明清以後,伴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和碰撞,「翰林院」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已逐步接近尾聲,儘管如此,但它為統治者所帶來的效能確是前朝所不能比擬的,正如史料所記載:「翰林之盛,則前代所絕無也」。由此可見,朝代越往後其史學研究價值也就愈高,基於如此,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清代時期的「翰林院」為研究對象,以唯物史論的角度出發並結合相關史料的輔助來從中探索一番該機制所具有的時代特點。

01清代「翰林院」的規格及職責

正如文章開篇所講,「翰林院」於唐朝時期初設時只是一個「雜留並處」的小規模官方機構,所謂「雜留並處」,從字面意思上也可略知一二。那麼,為何史料上對唐朝時期的「翰林院」要以「雜留並處」這類極具貶義的詞語去予以評價呢?關於這一問題,還得從該時期「翰林院」的規格、品秩以及職責等方面說起:

首先,就職責來說,唐朝時期的「翰林學士」主要是負責草擬機密詔制這一較為單一的任務,且這一時期成功入值「翰林院」的官員基本無特定的品秩,說白了,你是以何種身份進來的便是何等品秩,即保留原品秩不便,僅在此基礎上外加個「翰林學士」(亦稱作「學士」)的稱號。除此以外,唐朝時期在「翰林學士」的人選上也存在諸多荒唐之處,舉個例子:相信大部分人都認為能夠入值「翰林院」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文人,然而,在這一時期除了才識過人的文人學士能夠有機會入值「翰林院」之外,其他諸如醫卜、方伎、書畫甚至僧道等皆可入值「翰林院」。這也即是史料中為何會出現「翰林初置,雜留並處」此類貶義評價的一大重要原因。

到了清代時期,由於「翰林院」已經過了前幾個朝代的精心「打磨」,因此相較於唐朝時期,清代的「翰林院」在規格、職責以及人員選定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個系統性的提升和完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把「翰林院」比作是一家上市企業的話,那麼唐朝統治者便是該企業的最初創始人,而明清統治者則是將該企業真正發揚光大並成功上市的終極「奠基人」。

公元1644年(順治元年),得益於明王朝的覆滅以及農民軍首領戰略決策的錯誤等諸多因素相結合,清王朝的統治權益由關外一隅迅速擴大至整個中原。在此之前,儘管滿清統治者已經效仿明朝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其自身發展需求的統治機制(如「內三院」),但相較於入關之後所面對的幅員遼闊的疆域面積以及錯綜複雜的統治局勢,該套機制在效能上明顯存在欠缺,因此,在原有的統治機制上再度進行甄別和完善成為了擺在這一時期的統治者面前的又一「新課題」。在這種形勢的簇擁之下,順治元年清代「翰林院」被正式設立,具體史料記載如下:

(翰林院)定掌院學士為專官,置漢員一人,兼禮部侍郎銜。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人,侍讀、侍講各二人,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五定員。典簿二人,孔目一人,俱漢人為之。(各官品秩則)晉學士秩正三品,侍讀、侍講學士正四品,侍讀、侍講正五品,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裁博士、侍書、侍詔。——《清史稿》、《詞林典故》

翰林院檢討

在職能上,清代「翰林院」所肩負的任務相對來說比較繁重,據史料《清世祖實錄》記載,清代「翰林院」掌:

經筵日講、撰擬講章;外國奏書,令四譯館官翻譯;考選庶吉士;開列教習庶吉士職名、送內閣具題;纂修、翻譯各項書史;開列纂修職名送內閣具題;凡會試、鄉試及武會試主考,開列職名送該部具題;撰擬封贈誥敕,開列翰林官職名關內閣具題;題補翰林官員及差遣、俸滿、丁憂、給假等項,行文各部;以及侍直、侍班、扈從、貼黃、修《玉蝶》、捧敕書、教內書堂、上陵、分獻、冊封、齎詔等權。

02清代入值「翰林院」途徑

清朝時期,普通人想要入值「翰林院」的途徑不外乎三種,分別為:科舉、特批(薦擢、特恩及特種考試等)以及清朝末期的「洋翰林」,在這三種途徑當中數「科舉」最為常見,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清代翰林院實際上是一種與傳統科舉制度密不可分的中央機構。(本文著重講科舉途徑)

首先,相較於其他兩種途徑,參加科舉考試無疑是大多數普通人入值「翰林院」的最佳門徑,亦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儘管如此,它也仍有著一套極其嚴格的遴選標準。一般來講,想要獲取入值「翰林院」的資格首先必須得參加「會試」,這一階段應考者為各省中舉的舉人,通過會試後應試者還需立即參加一場複試,從複試中脫穎而出的考生方可真正有機會參與「殿試」。所謂「殿試」(亦稱「御試」),便是由皇帝親自監考,考場一般定在紫禁城的保和殿,由於規格最為特殊、嚴謹,因此這一輪考試也是整套科舉制度中最高級別的一段。通常來講,有幸參加殿試的考生離朝廷賜爵授祿也就是差層窗戶紙了。

然而,儘管這些參加「殿試」的人員能力十分超群,但與成為一名真正的「翰林」還是有著一段相當大的距離。舉個最明顯的例子:「殿試」的最終結果一般會劃分為三甲,而在這其中只有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可在「殿試」揭曉後直接授予入值「翰林院」的資格,分別為:狀元授予翰林院修撰職位、榜眼和探花均授予翰林院編修職位。當然,「殿試」二甲的第一名和朝考第一名也可入「翰林院」任職,除此以外,二甲、三甲的考生則由統治者結合朝考成績、殿試和複試的名次酌情選擇,有幸被選中的人員則可進入「翰林院」附設的庶常館內學習,稱之為「庶吉士」(名額不定,一般每科三四十人上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盡這些被皇帝點中的人員能夠進入庶常館,但嚴格意義上講這部分人(即庶吉士)並不是直接入值於「翰林院」的正式官員。因此,一場殿試真正選拔出來的「翰林」只有「殿試」一甲前三名以及二甲第一名和朝考第一名的考生。

在此附帶說一下「庶吉士」。在清朝統治時期,歷代皇帝實際上非常重視「庶吉士」的選拔,儘管這部分人還並不是一名正式的「翰林」(通過三年的學習後,「庶吉士」有機會任職於「翰林院」),但與其他文官一樣,這部分人也同樣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正如順治帝所言:「朕稽往制,每科考選庶吉士入館讀書,歷升編檢、講讀及學士等官,不與外任。所以諮求典故,撰擬文章。充是選者,清華寵異,過於常員。然必品行端方,文章卓越,方為稱職。」由此可見,「庶吉士」的選拔對清代政治已經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綜上所述,不得不讓人愈發感嘆:要想在清代的翰林院「混碗飯吃」可真不容易!先不提參與「殿試」,就連「會試」之前必須要通過的「縣試」、「府試」以及「鄉試」三關都不是件容易事兒。

參考文獻:

《清史稿》

《清世祖實錄》

鄒長青:《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制度研究》

王雲松:《清初翰林院沿革考略》等

相關焦點

  • 【吃貨福利到免費100碗,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旱火金牌滷肉飯》】我的飯——我的範
    地址:修正路吉大南校 日新樓2樓《旱火金牌滷肉飯》修正路吉大南校 日新樓2樓免費100碗(前100碗隨便吃)接著走起我的範(飯)千萬別誤會哦小編沒啥範想瘦肥   抗美食妹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美麗吃出來的呢不是減出來的哦別再害苦你的胃想吃咱就吃
  • 春天要多吃這菜,和香腸簡單一炒,我老公吃了三碗飯,特香
    本期導讀:春天要多吃這菜,和香腸簡單一炒,我老公吃了三碗飯,特香香腸和臘肉在我們四川基本每家每戶過年都會做,過年期間吃一部分剩下的就裝入冰箱冷凍,想吃時隨時取出兩截蒸或者是炒很方便。但是,眾所周知香腸或臘肉因為要長時間保存使其不變味不變質,鹽味相對要重得多,若是直接吃,鹹味偏重不適宜經常吃,所以我們在烹飪過程中就會增加一些步驟,釋放鹹味,讓肉質香氣四溢,經常吃對身體也沒影響。現在正是春天,我們當然不能錯過當季菜,所以我就選擇新鮮豌豆米和香腸一起搭配。
  • 都是誰在吃法輪功這碗飯(圖)
    也許正是這種慣性思維在作怪吧,生活中竟有不少人吃起了邪教組織法輪功這碗飯,不能不令人警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都是誰在吃法輪功這碗飯。  法輪功的「護身符」  個別騙子在吃法輪功這碗飯。  李洪志靠法輪功騙錢肥得是滿嘴流油,他的一夜暴富也引得一些騙子眼紅,於是乎這些人也效法起李洪志吃起了法輪功這碗飯。
  • 俗話說:「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這是什麼意思?哪三碗飯?
    在農村地區「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是什麼意思?三碗飯是什麼?聽村裡老人說了句俗話,覺得很有的意思,和你分享,張大叔說:「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我一開始不明白,聽了他的話,我突然意識到覺得很有的真相。
  • 就在距離你3km的地方,有碗「日漫同款丼飯」真的不捨得分享給你!
    △ 牛上腦丼飯丼飯套餐有配溫泉蛋/泡菜/味噌湯,兩款飯主要是肉的差別,食客可根據個人喜好做選擇。一整碗丼飯包含了溫泉蛋的柔情和牛肉的迷人,整碗落肚「好吃」成了唯一的評價。吃麵時鮮辣的湯汁會順著勁道的麵條滑入嗓子,辣味一瞬間在口腔散開。沒等反應過來,碗底的湯都被喝了個精光。
  • 只要1個碗,10分鐘就能做出濃香四溢的懶人飯!
    將米飯盛入盤中,澆上幾勺咖喱胡蘿蔔土豆,看到這畫面又忍不住想吃啦~洋蔥打底的香氣使味道更加誘人,用勺子把湯汁和米飯拌勻,讓咖喱的味道都滲透進去。舀一口放進嘴裡,每一粒米飯都包裹著濃鬱的咖喱,土豆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變得軟軟沙沙的,一口一口不知不覺就吃完了。
  • 卡洛斯認為卡卡未選擇梅西,因巴西兄弟也許想在皇馬「混口飯吃」
    卡洛斯認為卡卡未選擇梅西,是因為巴西兄弟也許想在皇馬「混口飯吃」。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卡洛斯覺得梅西是巴薩的代表人物,卡卡是皇馬前球員,如果他在自己的最佳陣容中選擇了梅西,就等於卡卡在向巴薩「示好」。按照巴薩與皇馬是宿敵球隊的傳統,卡卡現在不選擇梅西進入自己的最佳陣容,可能會招致一些梅西支持者的不滿,被人調侃為「只選隊友」,但是這能讓皇馬對卡卡的認可度更高,便於卡卡將來在皇馬取得一個工作崗位。
  • 拳擊手對打,真不是你想的那樣!
    然而  拳擊手對打  真不是你想的那樣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比拼是生命瞬間的歡暢▼這個裁判笑的很是……▼拳擊手對打,真不是普通人想的那樣的!吃到爽、玩到嗨在崆峒山這點錢就夠了!拍照片,拿大獎,你還在觀望嗎?
  • 沒過科舉考卻進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張泰基:成敗都因年羹堯
    散館時成績優異的,轉到自己學校做教授,也就是還留在翰林院,繼續學術生涯;稍次等的分到六部衙門,開啟國家公務員之路;再次的就要放外任,到地方鍛鍊去了。  我們熟悉的清代第一會吃會玩兒的袁枚,本來已經考到了庶吉士,主修專業是滿文,稱「清書庶吉士」,但是庶吉士期間不好好學滿語,散館時外放到江蘇做了七年縣令,覺得學業荒廢,又回到家裡守著自己的礦,當起了自由撰稿人。
  • 待在家裡想吃雞排怎麼辦?簡單,潮雞庫教你自己做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大部分的餐飲店還沒開門,所以想吃雞排也吃不到。但是待在家憋的都十分難受,非常想吃雞排怎麼辦?其實很簡單,自己做唄,基本上能買到雞肉就沒問題。不會?沒關係,讓潮雞庫來教你做。首先準備好相關的食材,包括雞胸肉、雞蛋、麵包屑、麵粉、黑胡椒、料酒等。
  • 一道菜吃遍早中晚,簡單食材決定美味,咖喱牛肉飯,能多吃兩碗飯
    一道菜吃遍早中晚,簡單食材決定美味,咖喱牛肉飯,能多吃兩碗飯今天我們來做一道快餐,咖喱牛肉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吃咖喱,確實味道濃鬱,豐富獨特,而且它的做法簡單,方便快捷。做一次,早中晚都能吃,百無禁忌。咖喱牛肉飯簡單到什麼程度。
  • 一份簡單易做的牛丼飯,肉香四溢,吃著過癮,配上流心蛋簡直完美
    簡單易做的日式和風牛丼飯烹調和風牛丼飯難度實在不高,只要採用上乘材料,酒店級數的出品,自己也可輕易做到。如是日心情不佳,想吃好一點,索性買日本和牛來做,肯定好味道。除了漂亮的日本和牛外,其他材料就是:洋蔥、日本豉油、鰹魚汁、味啉、糖及牛油。
  • 三伏天沒胃口,吃不下飯?5種下飯菜爽口開胃,吃一口還想吃
    三伏天沒胃口,吃不下飯?5種下飯菜爽口開胃,吃一口還想吃三伏天到了!今年的三伏天要持續40多天,因為天氣炎熱,人不僅會感覺到很疲倦沒精力,更重要的是食慾也變得很差。「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是在酷暑的天氣就另當別論了,沒胃口,不想吃飯……。氣溫的升高,人都變得煩躁不安,食慾下降會隨之出現。沒胃口那就需要開胃,下面就給大家推薦5種開胃下飯菜,讓大家的胃口一直棒棒的。
  • 被這碗衝破次元壁的丼飯成功撩胃!足足90g安格斯牛肉,就在市中心...
    「丼飯」算得上是日料中最經典的定食之一。在食材上化繁為簡,口感上卻馥鬱飽滿。△ 牛小排丼飯為了還原傳統的日式風味,他們的拉麵都是用日本買回的機器自製的。湯底也是用進口高壓湯鍋當天熬煮,口感濃厚!- 01/招牌豚骨拉麵 -豚骨面是店裡的招牌,吃麵時記得掌握喝湯/吃麵/嘗料三步驟。
  • 柴犬想吃衛宮家的飯,這次不用問我吾王同不同意,它都吃不到
    清新淡雅的畫風、與以往不同的和諧相處的日常以及衛宮那傑出的廚藝,在教你做飯的同時,還能感受吾王等角色傳遞出來的感情!最近我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恰好就跟我們的《衛宮家今天的飯》有關!有一個網友發布了關於他家寵物的故事,這讓人忍俊不禁。
  • 自從我學會做咖喱飯,兒子隔三差五就嚷著要吃,每次3碗還不夠!
    教你做咖喱雞腿飯,口感柔和醇香,米飯香軟彈滑,味道獨特,實在太美味了!兒子小時候不太喜歡吃米飯只愛吃麵食,為了兒子,咖喱飯、排骨燜飯、蛋炒飯、臘腸蒸飯等等,嘗試了幾十種,最後咖喱雞腿飯兒子最喜歡吃。自從我學會做咖喱飯,隔三差五就嚷著要吃,每次3碗還不夠!
  • 音樂料理,薛之謙化身美食家,老薛做的飯你想吃嗎?
    音樂料理,薛之謙化身美食家,老薛做的飯你想吃嗎?說起薛之謙大家並不陌生,著名歌手,唱作人。曲風深沉,傷感,讓人聽後仿佛自己身處歌詞中的場景,體驗主人公的故事。當老薛拿出雞蛋,敲碎發現是熟雞蛋的時候,小編也是大吃了一驚,老薛把煮好的雞蛋從中間切開,掏去其中蛋黃,再將煮好的米飯裝進去,倒扣過來,外部淋上番茄醬,這就是蛋包飯的形成。以此類推,後面的分別是茶葉蛋包飯,皮蛋蛋包飯,以及鵪鶉蛋包飯。真的敬佩老薛的腦洞了,鵪鶉蛋包飯也可以,這是什麼操作?
  • 一家能吃5碗飯的長沙飯館
    |呷飯菜,一個菜(qia)五碗飯|辣椒和肉是湖南人兩樣不能少的菜,在湘菜菜譜裡,辣椒絕對是排首位。其中有個小炒中的長沙一絕,傳說中的肉炒肉,呷飯菜。軟妹紙吃5碗飯,那都不是傳說!如果你想聽關於這頭牛的故事,麻煩去找老闆。他會用長沙話或者標準的塑料普通話給你講(gang).
  • 吃播大胃王,吃的是東北大飯包
    吃播大胃王阿浩哥今天吃了白菜大飯包,超級美味,看的我餓了,記得小時候總吃這個,不過那會沒有現在的豐盛,放一些蔥、香菜、鹹菜米飯就好了,還吃的麻麻香,現在只要你想到的食材都可以加進去。吃播大胃王比如說「加蛋飯包、火腿飯包、香辣魚籽飯包、燻肉飯包、牛腩飯包、金針菇飯包」等等……有太多的種類,可以自己選擇,總之你想到的食材都可以加進去。那看看浩哥加的是什麼吧!
  • 金華人為什麼不吃金華火腿?原因很簡單,並非你想的那樣
    金華人為什麼吃金華火腿會越來越少呢?具體原因其實很簡單,無外乎以下3點: 1、味道不如從前地道好吃 真正好吃的火腿需要時間的醞釀和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