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天國:太平軍的江南統治

2021-03-05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太平天國?


19世紀中葉,清朝迎來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起義波及了大半個東亞大陸,使得清王朝在十餘年內失去了半壁江山。清廷為扭轉頹勢,進行了多面改革。而在太平天國一邊,也與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截然不同,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等新式政治綱領。

不過,這些都只是理論上的美好。當書裡的天堂,開始不斷投射到凡間,過去的海市蜃樓就不再那麼美好。對於這點,江南地區的人民有著深刻的體會。

江南的理想國

匪首李秀成 太平天國後期的支柱性人物


公元1860年5月,太平軍在李秀成的率領下,成功搗毀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太平軍連下常州、蘇州,並進逼上海。他們還繼續南下,攻佔了剩餘的江蘇省南部地區和浙江北部、東部等地。太平軍在這些地方設立了蘇福省,以便統治江南的富庶之地。

在蘇福省建立之初,李秀成以安撫民眾和恢復生產為目標,銳意經營。為了解決戰爭帶來的難民問題,他發放糧食以及十餘萬串銅錢來資助他們。對於當地生產嚴重破壞的情況,亦用不足額收取賦稅的方式緩解百姓的困苦。他令太平軍張榜告示,不會侵犯鄉民。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太平軍之前往往對清朝官紳採取一概誅殺的處理方式。但李秀成卻以仁政對待他們。

這一系列的舉措或多或少的緩和了當地的矛盾。也因此讓蘇福省為太平天國的國庫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以至幼天王都誇讚道:富庶之區首蘇福,陪輔京都軍用豐。

後期的太平天國基本上就蝸居在江南地區


殘酷的現實

為建立人世間的天國而戰的太平軍


乍看之下,在李秀成治理讓江南地區擺脫了戰爭的摧殘,似乎很快就會進入了美好的天國。但李秀成的部分理念,終歸不能代表整個蘇南地區實際的情況。尤其是李秀成的個人努力與屬下的陽奉陰違,對比非常顯眼。

與李秀成不同,在太平軍上上下下的眼裡,江南就是他們新徵服的軍事佔領區。他們並未以發展根據地的想法去經營當地,而是以享受、暴掠和欺壓為目的,進行統治。這一點在攻陷蘇州城時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太平軍攻破此城後,李秀成並沒有如他自稱的那樣,以仁政對待城內居民。相反,他還放縱士兵奸淫擄掠,將市場商鋪焚燒殆盡。以至於昔日繁華的商業都會竟無商販交易,豆腐這樣的日常食品甚至花費重金都買不到。縱使有一些商人逃過劫難,其價格也已是常人家庭無力承擔。如火腿的價格飛漲了20倍之多。

歐洲人筆下人口不多的天京城


在這樣一番肆意的摧殘之後,太平軍又害怕起來。他們擔心城內居民繼續消耗糧食,導致軍糧供應不足。最後的解決辦法,竟是毫無人性的將老幼數萬人逐出城外,自生自滅。

蘇州城的殘暴行為終歸不利於太平軍在當地立住腳跟。對此,李秀成有著清晰的認識。於是他給手下下令命令,要他們要對百姓秋毫無犯,而他自己也反覆強調撫慰蘇南人民,甚至不惜「舍死一命來撫蘇民」。

太平軍對於當地人而言 無疑是一場噩夢


但正如前文所說,李秀成的計劃終歸只停留在想法層面。在丹陽,太平軍雖張榜告示絕不擾民,卻仍加派捐稅於民,橫行霸道,以至於不堪忍受的當地居民衝破了十三座軍營。

在無錫,太平軍再次上演了什麼叫言而無信。秋毫無犯的告示貼出以後,仍結伴外出劫掠、姦淫婦女。分散於城市巷內的太平軍更是見人便勒索錢財,對於閉門不出的人也不放過,直接破門而入,翻箱倒櫃的搜刮。

而在盛澤,太平軍夥同當地地痞鄉紳設立多項攤派稅捐,設置關卡以勒索過往客。稍有不順,便以鎖鏈加身。種種行徑,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說一套做一套。

正在同清軍作戰的太平軍


雖說是下屬的陽奉陰違造成了這個局面,但李秀成自己也並非無辜。同一眾太平軍首領一樣,他也貪圖享樂而剝削人民。在蘇州城,他為修建府邸、花園而徵發大量勞力和工匠,令其連年修建而不得休息。又在常熟建造行宮,令當地水木工匠疲於奔命。

如此大興土木,不但使江南的人民苦於徭役,還給了李秀成下屬恣意妄為的絕佳機會。為了滿足勞動力的需要,他們大張旗鼓的擄掠人口。在將他們擄走以後,更是恣意差使,稍有不滿便以鞭打、刺字或者斬首來處罰。結果使得逃亡的人數驟增。對於這樣的情況,殘暴的太平軍不予安撫,反而對抓獲的逃亡者採取殺無赦的策略。

太平軍與清軍的激戰


凋敝

在長江上與太平軍交戰的清軍水師


在太平天國的暴力統治下,江南的經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諸多經濟產業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商業。

前文提到過蘇州城,在城破時商鋪被焚燒一空,商人無法正常經營。而各地的苛捐雜稅又非常沉重,這些無疑都沉重的打擊了商業的維繫。不但如此,太平軍還將黑手伸向了常見的貿易流通之中。在盛澤等地,太平軍每隔10裡便設置一道關卡對往來客貨抽取關稅,導致商人只有20%到30%的貨物可以過關,物價因此翻倍。

如此種種,不但深刻的影響著蘇江南區的商業發展和維持,還間接影響到了上海的對外貿易。由於太平天國掌控的蘇南、浙江東、北地區貿易凋零,運轉不通,而太平天國對上海的攻擊又迫使當地的海關無法正常工作。所以外夷的商船可以毫無阻攔的往來於上海各大口岸。上海的商旅們對內銷售無門,對外卻可以獲得免稅的銷路,結果導致上海的對外貿易大幅增加。一時之間的盛況,竟讓後人產生太平天國治下的上海商業發達的假象。

太平天國時期前後的上海縣城與租借


如果說商業對於江南來說只是緩慢的凋零,那麼農業的破壞就是立竿見影的悲劇。尤其是明清以來,當地以魚米之鄉而聞名,供養了龐大的人口,供應了大量的農業產出。而這也就意味著江南的農業,是統治者不能不重視的事情。對於這一點,太平天國並非沒有認識,甚至相比清廷還更為清晰。

早在起事之初,太平天國為了安撫並取得農民的支持,就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試圖解決農民積壓已久的怨恨和矛盾。但悲哀的是,忙於劫掠、盤剝的太平軍早就將《天朝田畝制度》拋諸腦後。對於江南因戰爭而荒廢的土地,他們從未有過組織、鼓勵開荒的舉措。而對於失修、堵塞的運河,也不管不顧。

如此一來,江南荒廢的耕地便日積月累,形成龐大的規模。江蘇省地方志對此記載,蘇屬四府一州荒地不下二百餘萬畝,以鎮江、蘇州為最多。直到1869年太平天國已幾乎被鎮壓下去的時候,蘇南的荒田仍有原來的50%--60%。破壞之大,可見一斑。

太平軍前期的對手 往往還停留在馬格爾尼時代的水準


這樣的破壞,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口的減少。史載江南宜興一帶,有十裡無人煙者。蘇城之東,被賊至慘崑山耳,西則江陰耳,房屋十焚八九,人民十存一二。如果說這尚且是個例,甚至記載者的誇大之詞,那麼從1860年到1865年間的太平天國人口數量變化,就可以讓我們看到太平天國的統治有多麼殘暴。

據研究推斷,蘇南地區在太平天國統治前後,人口損失足有1413萬人,損失比例甚至達到了太平天國統治前人口的37%。雖說這麼多人口損失也有戰爭中雙方殺戮的因素,但是古代殺戮的效率是有限的,人口損失最多的還是對當地經濟的破壞造成的饑荒和逃亡。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太平軍統治時的破壞是恐怖的,江南地區因為太平軍的統治而凋敝。

天國朝堂上的政教合一儀式

地獄的終結

反攻太平天國的清軍


所幸的是,太平天國在江南的混亂和悲哀統治,僅僅持續了4年。由於太平軍並未積極備戰,劫掠放縱的結果便是軍備廢弛。群眾對天國的支持消極而無力。

於是,在當地得不到支持的太平軍,面對清軍的反攻只能以不斷的失敗收場。接連的受挫促使將領們開始考慮自己的退路。比如,太倉的守將和常熟的守將就先後準備投敵。蘇州的守將郜永寬在李秀成帶親兵萬人離開後,立刻投降了清軍,以至蘇州被破。

反攻天京城的清軍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太平軍的防堤上已儘是漏洞。因此在1864年7月,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清軍攻破,蘇南各地均被收復。為建立「太平」的「天國」,而爆發的戰爭,最終還是在一片狼藉中被終結。

然而對於江南地區的人民來說,這並不是苦難的終結。在清廷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時,他們依然會被統治者加精盤剝。當太平軍趕走了清朝統治者,當地人便迎來了更為殘暴的統治。太平天國前腳崩塌,清朝的高壓統治便又壓到了人民的頭上。

各路高舉復興大清旗幟的民團兵痞


最後,真正能拯救人民的,還是現代文明。無論是何衣冠,蓄髮亦或留辮,都不過是一樣本質的兩個嘴臉。因為反滿清而不加選擇的站在他敵人一邊,毫無疑問是膚淺而短視的,註定將要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過。

清代村長們的械鬥與太平天國的成敗


相關焦點

  • 夢斷天國:太平天國統治時期的「民變」
    從清王朝角度來看,太平天國是一場歷時十四年的叛亂,是對傳統統治秩序的反抗。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為代表的太平軍也就成為清帝國的反抗者。從民國開始,太平天國就一直以反清反滿的形象出現。近代著名教育家羅家倫在其主編的《國父年譜》中記載,孫中山自小就以洪秀全為榜樣。
  • 基督與秀才—《天國之秋》推薦
    《天國之秋》是由第一流歷史學家和傑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勝之作。史景遷(Jonathan Spence)《追尋現代中國》《大汗之國》等書作者精心琢磨的歷史鋪陳,是極出色的典範。若不能從意識形態層面反擊拜上帝教,徹底剿滅太平軍就是不可能的。而在這方面,進士出身的曾國藩就是落第秀才洪秀全們所望塵莫及的了。太平軍的宣傳大致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在前期,比如永安詔書中,洪秀全可用「天父皇上帝的第四次顯聖」之類的話激勵士氣。但1853年太平軍定都南京後,便發現相對於兩廣,拜上帝教在江南的吸引力在大大減弱。
  • 太平天國覆滅後,96歲天國元老,死前說出2大秘密
    清王朝統治期間百姓有過不滿,有過怨恨,有過反抗,只不過都沒有成功過,太平天國曾一度抱有希望,但是不料最終以失敗告終,在清王朝和英法聯軍的聯合夾擊下付出沉重的代價。不過太平天國覆滅後,一位96歲的天國元老在死前說出了2個秘密。
  • 沉睡200年漢族勢力崛起:太平軍兩次大捷,給湘軍做嫁衣
    所以,曾國藩興辦湘軍時,鹹豐談不上多支持,他只想讓湘軍充當炮灰,在長江中上遊與太平軍相互廝殺,攻克金陵之重任,則交給以八旗、綠營為主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湘軍是炮灰,而不是主力,更不可能是摘桃人。沒有朝廷支持,曾國藩辦湘軍時處處碰壁。長沙訓練湘軍,惹惱綠營,若不是駱秉章出面求情,估計被湖南提督鮑起豹打死。
  • 太平軍徹底搗毀江南大營,為何讓曾國藩、左宗棠倍感振奮?
    東路大軍由李秀成、李侍賢兄弟統率,從句容、淳化等地猛撲江南大營,英王陳玉成也從皖北渡江來援,各路大軍於4月底會合於天京外圍,兵分五路向江南大營發起猛烈進攻,經過9個晝夜的激烈交戰,江南大營被太平軍徹底摧毀,驍將張國梁死於丹陽,統帥和春斃命於滸墅關。
  • 湘軍「金口譁變」,8000精銳投奔太平軍,對清朝反戈一擊
    1854年3月,湘軍組建完畢,水師、陸師總計17000餘人,成為剿滅太平天國之急先鋒。此時,曾國藩信心滿滿,立刻移師北上作戰,為清朝效勞。但是,鹹豐皇帝壓根就不想重用曾國藩,只想讓他當炮灰,與上遊太平軍廝殺;攻克南京之重任,交給八旗、綠營為主的「江南大營」。
  • 太平軍戰鬥力有多強?裝備水平遠勝清軍,清朝將領:像嶽家軍在世
    清朝時期的起義也不少,清初有三藩之亂,後來還有金川之亂和川楚教亂,但是它們都沒能像太平天國這樣轟轟烈烈,讓清朝傷筋動骨。究其根本,太平軍誇張的戰鬥力是主要原因。查看太平軍的戰史,它從起義開始轉戰南方五省,到最後定都天京,幾萬太平軍一路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論攻城還是野戰清軍都一觸即潰。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乾隆統治時期,中國在世界之林中已經開始進入了落伍的大門,此時的世界正在處於產業革命初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使生產力獲得了解放。那麼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呢?由於太平天國後期封了太多的王,我們就重點說說最初封的五王,以此做個比較,這樣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也能知曉了。東王楊秀清。
  • 大饑荒餓死了多少太平軍精銳?
    太平天國運動持續14年,席捲江南十餘省,乃中國農民運動的最高峰。幾十年來,圍繞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多種理論與說法。但實際上,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糧食問題。  上帝之子洪秀全
  • 【獨家】太平天國治下的江南:從天堂滑落地獄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朝綱紊亂,大量的流民、土匪以及捻軍、清軍的降軍等等各路勢力相繼進入太平天國,此時太平天國正在走下坡路,為壯大實力,也就來者不拒。這些人打著太平軍的旗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不僅進一步敗壞了太平天國的名聲,還使其紀律廢弛,一些軍隊已與土匪無異。當時的一個外國傳教士麥高文曾說:「其致令人民受災劫最慘者,非官軍及太平軍,而為毫無管制的土匪。
  • 一八六四年,天國偃旗息鼓
    李秀成說「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實為天國高層的共識。長期以來,洪只是一尊宗教偶像。起事後,戰爭成為太平軍日常事務。軍事領袖地位上升,宗教領袖地位下降,是必然之事。來自廣東的洪秀全和馮雲山不得不在領導班子排序上向廣西本土實力派楊秀清和蕭朝貴們妥協。結果是:教主洪秀全仍居一把手,馮雲山則由二把手退居四把手,楊秀清、蕭朝貴分別上升為二、三把手。
  • 太平天國與湘軍拉鋸戰下的江南悲劇史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朝綱紊亂,大量的流民、土匪以及捻軍、清軍的降軍等等各路勢力相繼進入太平天國,此時太平天國正在走下坡路,為壯大實力,也就來者不拒。這些人打著太平軍的旗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不僅進一步敗壞了太平天國的名聲,還使其紀律廢弛,一些軍隊已與土匪無異。當時的一個外國傳教士麥高文曾說:「其致令人民受災劫最慘者,非官軍及太平軍,而為毫無管制的土匪。
  • 湖口之戰:太平軍為何能反敗為勝?不僅因為石達開指揮得當
    【太平天國系列514,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1854年,太平天國西徵軍接連兵敗嶽州、武昌,老將曾天養更是喋血沙場,太平軍不得不收縮戰場,沿江往東,布重兵于田家鎮。然而,楊秀清遙控戰爭,制定以防守為主的作戰方案,讓軍隊完全失去了靈活性,加之秦日綱完全遵從楊秀清的安排,沒有根據戰場變化改變戰術,直接導致太平軍在田家鎮這一戰損失巨大,除去將領就殉城10人,更有上萬士兵戰死,原本被用來應對湘軍水師的水營更是差點全軍覆沒,太平軍剩餘殘兵就此退出湖北。在如此情況之下,石達開臨危受命,從安慶趕赴西徵前線。
  • 為何由落魄書生創建的太平天國,能撼動統治中國200餘年的清朝?
    在十九世紀的中國,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發布團營令,要求會眾到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軍先後在思旺和蔡村江與清軍展開戰鬥,由此開始了與清廷的武裝對立。初以「太平」為號,後建國號「太平天國」,並實行公有財產制。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稱太平王,後改稱天王。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常大淳舉家自盡。
  • 湘軍猛將眾多,士兵戰鬥力強悍,為何滅太平天國還用十年?
    近代江南才子潘祖蔭有句名言:「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讓鹹豐皇帝對左宗棠刮目相看;鹹豐皇帝不但沒有追究左宗棠「樊燮案」之罪,還授予他四品官職,左宗棠可謂是人生贏家。「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道出了湘軍對清朝政局之影響,在潘祖蔭看來,沒有湘軍奮力拼殺,清朝搞不定太平天國。
  • 太平軍一萬人馬起兵,人心不穩屢戰屢敗,為何還能定鼎南京
    長沙城下是轉折點,太平軍原來的意圖是佔領一個湖廣省會城市後,重點經營湖廣地區,但由於桂林和長沙都打不下來,於是楊秀清提議索性直下江南,眾人同意後便從長沙撤圍東進,三個月後攻佔南京。 自起兵以來的兩年時間裡,太平軍屢戰屢敗,為何還能完成逆襲,用短短三個月時間定鼎南京,並最終割據東南半壁江山?
  • 清軍對太平軍俘虜一律凌遲,太平軍如何對待清軍俘虜?只看一點
    在清朝後期,朝廷被慈禧太后專政所控制,民間百姓們不滿清朝的統治,想要起義推翻清朝統治,而有一支這樣的起義軍,他們自發的組織軍隊,想要推翻清朝的統治,他們就是太平軍。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朝腐敗進口英國的鴉片,然後一一銷毀之後,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正式開始了。
  • 乞活而不得活,看曾國藩違背上諭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立刻處死
    一、李秀成是什麼人李秀成於1851年9月28歲時參加太平軍,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從一名普通士兵逐步向上升遷。加入太平軍兩年後,即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李秀成被東王楊秀清保舉為右軍帥,不久升為後四監軍。李秀成聰明有悟性,不久因為跟隨石達開去安徽辦事,又被翼王石達開看中。
  • 清軍攻破南京後,太平軍的金庫空空如也,都是曾國荃搬走了嗎
    他們急於搶錢搶物,對百姓也不放過,反而讓許多太平軍逃走了。後來,彭玉麟在寫給曾國藩的書信中,便以此為理由請曾國藩大義滅親,誅殺曾國荃。 清廷聽聞多年的心腹大患得以剪除,除了加封曾國荃以外,還追蹤太平軍的金庫,希望能填補財政上的空白。但是,令清廷失望的是,湘軍一口咬定,太平軍的金庫只有一個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