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首詩,全都為了這裡,圓明園,之茹古涵今

2020-12-27 譫泊寧靜

茹古涵今,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現亦總稱韶景軒,位於九洲清晏景區西側偏南,後湖西岸靠南,佔地 共9000 平方米 ,建築面積為 3300 平方米 。

圓明園四十景茹古涵今圖

本景修建於乾隆四年 (1739) 前後,共有殿宇、房間、遊廊、平臺 39 座 148 間 (遊廊 73 間) ,重簷大亭一座,垂花門一座,隨牆門五座。乾隆三十三年 (1768) 有較大的改建。

乾隆皇帝為茹古涵今所提詩詠

詩詞內容:「長春仙館之北,嘉樹叢卉,生香蓊葧,繚以曲垣,綴以周廊,邃館明窗,牙籤萬軸,漱芳潤,擷菁華。不薄今人愛古人,少陵斯言,實獲我心。廣廈全無薄暑憑,洒然心境玉壺冰。廣廈全無薄暑憑,洒然心境玉壺冰。時溫舊學寧無說,欲去陳言尚未能。鳥語花香生靜悟,松風水月得佳朋。今人不薄古人愛,我愛古人杜少陵。」

茹古涵今平面示意圖

主要建築有茹古涵今,韶景軒,茂育齋,竹香齋等。茹古涵今,前殿五間,前後有廊,內有乾隆御筆「茹古涵今」。韶景軒建築為方形大殿,殿內掛有乾隆御筆「韶景軒」匾額,四周圍有外廊,上層是一重簷大亭。韶景軒位於茹古涵今景區靠北部,殿內有桌,座,床,榻俱全,為皇帝冬季讀書之地,修飾豪華。室內有楠木樘板,四面窗裝飾有紫檀木窗框,楠木窗芯。東側為茂育齋,大殿三間前後有廊,外簷掛雍正御書「茂育齋」匾額。西側竹香齋,大殿五間,前後有廊外簷掛乾隆御書「竹香齋」,齋前為竹林。韶景軒二樓是欣賞西山及後湖最佳的地點。茹古涵今四周很平坦,沒有高山,其餘建築修建的也稍矮,所以能夠更好地欣賞西山及後湖景色。

茹古涵今遺址現狀

茹古涵今四周寬敞清幽,唐代詩人皇甫湜的《韓文公墓志銘》:「茹古涵今,無有端涯。」相通博古通今。意思他的思想包古含今,無邊無際。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所以這裡也一直是清朝皇帝與大臣談古論今、吟詩作畫的地方。據說茹古涵今景區內還收藏大量清朝歷代皇帝及大臣們的書畫原件。韶景軒還曾是「慧賢皇貴妃」的居所,據《清史稿·慧賢皇貴妃列傳》中記載:「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大學士高斌女。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初,封貴妃。」

慧賢皇貴妃朝服畫像

如果喜歡,請收藏關注,將陸續發表圓明園四十景共四十篇。

相關焦點

  • 乾隆四十首詩全都為了這裡,圓明園,之日天琳宇
    「日天琳宇「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匯芳書院之南武陵春色的西北邊,是一處大型的皇家寺院。總佔地面積1.7萬平方米,其中建築南北長度110米東西長度160米麵積4400平方米。圓明園四十景圖日天琳宇日天琳宇,雍正初年建成。模式仿照雍和宮後佛樓,原名叫佛樓,乾隆九年才改名為日天琳宇。
  • 稀世珍寶:圓明園《四十景圖》
    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 圓明園《四十景圖》是我國成就最高的工筆彩畫之一,它再現了圓明園全盛時期的壯麗風景,是當時圓明園裡100多處園林風景群中獨成格局的
  • 乾隆為什麼要在圓明園建西洋樓?原來是為了這個目的
    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正式回到圓明園,這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馬首銅像是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西洋樓廢墟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圓明園遊客最集中的地方,也成為了今天圓明園的園標。
  • 徒步圓明園——涵秋館
    從敷春堂繼續向北走跨過一座石橋,就可以看到四個皇家人偶在迎接我們,在人偶的後面有一個石碑,上面寫著涵秋二字,證明我們已經到了涵秋館遺址區了。人偶處的涵秋石碑圓明園許多的景點都是以春夏秋冬四季命名的。涵秋館可以看出是展示秋景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這裡的綠植種類比較多,如果在秋季,這些不同的樹種在秋天會呈現異常多彩的不同美景。
  • 如今天價的圓明園獸首,其實是乾隆「土味」審美的極致……
    總共五園的格局,使得清朝皇帝盛夏喜歡到這裡聽政,圓明園也就成為了故宮之後的第二個清朝行政中心。暢春園隔壁的承澤園園主就曾寫過一首詩《依綠園十四詠》:「退值賦燕居,因風聽宮漏。」要論八卦皇帝,可能各種野史都比不過這群大臣。
  • 為什麼要在圓明園建西洋樓?乾隆本人曾給出這樣的解釋
    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正式回到圓明園,這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是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西洋樓廢墟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圓明園遊客最集中的地方,也成為了今天圓明園的園標。其實,處於全園一隅的西洋樓景區,面積僅佔整個園區的2%。
  • 帶你雲賞 | 「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之乾隆帝御筆「湧金橋」石刻
    圓明園方壺勝境西側原有一座「湧金橋」,橋下可以通船。橋西的一處小園林是三潭印月,是圓明園中仿西湖十景之一,仿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意境,在西部河池中仿建有三座磚塔。此橋是三潭印月的入口,從方壺勝境乘舟穿過湧金橋就可以進入三潭印月。「湧金橋」匾額原本位於橋拱位置,圓明園罹難後由於人為破壞導致橋梁坍塌,御筆匾額就此沉睡在了河道之中。
  • 圓明園中前後變化最大的一個景點非「上下天光」莫屬
    我們接著聊圓明園,今天說的是四十景之一的「上下天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描寫景色最著名的一句話則是「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圓明園「若帆之閣」原來是個觀察哨
    雍正繼位後,把父皇給自己的賜園圓明園升級為離宮,從此五代接續150多年。這裡是當時除紫禁城外的第二政治中心,一切都以「理政」為第一原則,這一點是和頤和園、避暑山莊等完全不同的。寫了幾十篇關於圓明園的文章後,我也對這一點有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重農輕商是絕大多數王朝的基本國策,康熙、雍正和乾隆也都有自己的自留地,都親自耕種農田,了解農業生產過程。
  • 圓明園的兩座崑崙石
    乾隆二十一年端陽節,五月初一、初四、初五福海鬥龍舟,乾隆皇帝皆至望瀛洲觀閱。初一是他獨自看演龍舟,初四、初五則是率王公大臣同觀。望瀛洲亭旁豎立一通漢白玉崑崙石,碑之兩面各鐫刻乾隆御筆「望瀛洲」詩一首,即癸酉(十八年)長夏「望瀛洲亭子」詩和甲申(二十九年)季夏「望瀛洲亭子戲成三絕句」。嘉慶二十四年和道光前期,五月初一、初五,南府仍屢次承應望瀛洲鬥龍舟。
  • 圓明園到底是不是清代五位皇帝的驕奢淫逸之所?
    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後來乾隆時期、嘉慶時期蓋的園子,也是前朝後寢。為了搞清楚每個皇帝住在圓明園的時間,我們當時有一位博士生,每天騎著自行車從清華到故宮的第一歷史檔案館去查《起居注》。根據記載,皇帝每年住在圓明園的時間有時竟然比住在紫禁城的時間多。最多的是道光皇帝,他住了300天,其他皇帝大多在150天以上。
  • 茹字女寶寶起名取名:溫文爾雅、才華橫溢的女孩名字精選
    【穗茹】 穗字是指成熟,團結,吉祥的意思,與茹字搭配十分美好,寓指成熟穩重、團結一致、吉祥如意。 成語推薦: 【茹古涵今】 猶言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 還原真實的圓明園,英法聯軍焚毀前的中華瑰寶!扼腕嘆息太可惜!
    乾隆讓當時的宮廷畫師畫出了圓明園中的40幅風景圖,畫工精美,是中國成就最高的工筆彩畫。所以看到《四十景圖》就如同看到圓明園當時的盛況,對還原圓明園的真實面貌有很大價值。
  • 花兒又要開花了,沉睡百年古蓮又在圓明園綻放
    北京圓明園的蓮花池著火,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觀看。百年沉睡後看到古蓮再次綻放,是因為清朝乾隆在圓明園中為蓮花寫了一首詩。花兒總有一天會盛開的!這些古老的蓮子已經埋在地下100多年了,在長春園東南角的乳源遺址發現了11顆古蓮子。
  • 乾隆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正式回到圓明園,這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馬首銅像是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西洋樓廢墟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圓明園遊客最集中的地方,也成為了今天圓明園的園標。
  • 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詩中,這位太平天子將趙宦光寒山別墅的「奔泉靜注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之雄,與陶淵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之美,雙雙匯聚於圓明園紫碧山房景區,令其心曠神怡,百觀不厭。但二者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卻迥然不同。西洋樓景觀偏於圓明園東北一隅,面積不足圓明五園的2%。乾隆帝生前在圓明園題詠的詩有一萬餘首,卻沒有一首題寫西洋樓。可見,西洋樓在盛時圓明園中的地位並不高。那麼乾隆帝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地修建西洋樓呢?難道僅是為了賞心悅目嗎?其實不然。
  • 朕的圓明園:五代帝王的掌上明珠,見證清王朝興衰史的萬園之園
    如果要說起中國的園林史,曾有著萬園之園稱號的 圓明園 ,就是園林史上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 清朝最負盛名的園林——圓明園的營建,集結了幾代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智慧結晶,耗費傾國之力的財富,還有無數奇珍異寶為之點綴裝飾,才有了萬園之園的富麗堂皇和美輪美奐。
  • 侯樣祥:乾隆陶瓷詩的文獻地位
    第一,在乾隆陶瓷詩中,共有陶詩 69首,佔其陶瓷詩總數的 27.7%強。其中,除 11首難以明確斷定詠題對象之朝代外,有古陶詩 15首、漢陶詩 12首、唐陶詩 1首、宋陶詩 23首、元陶詩 1首、明陶詩 3首、清陶詩 3首。第二,在乾隆陶瓷詩中,瓷詩共有 180首,佔其陶瓷詩總數的 72.3%弱。
  • 是什麼支撐著乾隆,寫出了幾萬首破詩? | 短史記
    他晚年有一段特別得意的自賣自誇,說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創作出來的詩歌數量,已可匹敵《全唐詩》:「本朝輯《全唐詩》,一代三百年,二千二百餘人之作,才得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今予詩五集,釐為四百三十四卷,總計四萬一千八百首,而《樂善堂全集》在潛邸時所著者尚不入此數。
  • 確切地說圓明園應該叫圓明三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
    確切地說,圓明園應該叫圓明三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在北京西郊海澱掛甲屯的北面。乾隆時期有圓明五園之稱,包括圓明園、長春園、熙春園、綺春園、春熙院。公元1644年,一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滿族,金戈鐵騎,入關南進,越過長城,佔領了北京,佔領了象徵著皇權的紫禁城,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開始了長達295年的清王朝封建統治。清的締造者是滿人,他們來自中國北方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