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一件事」!快看蓮都這10位村支書上任後在忙啥?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12-07 16:23 |浙江新聞客戶端 策劃 暴妮妮 樊穎 視頻製作 共享聯盟蓮都站 孔安迪 潘威 劉迪康 雷哲揚 孫斌 沈小龍 通訊員 舒怡然

履新先立狀,上任即奔跑!

如今,蓮都區各村(社區)黨組織換屆工作已順利結束,新一屆黨組織班子也正火速形成戰鬥力,投身到環境整治提升、道路改造延伸等「開門一件事」中,積極打好「履新第一仗」,掀起幹事創業熱潮。

日前,我們前往了蓮都區的10個行政村,探訪這些村新上任的村支書,第一件事都在忙啥?

有沒有你家鄉的關切事?一起來看看~

碧湖鎮概頭村

黨總支部書記 陳勇苗

概頭村紅糖廠作為村裡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也是我們村新一屆班子承諾的開門一件事。

糖廠於11月8日順利開業,接下去我們要做的有兩件事:

一是要確保質量,合作社與種植戶籤訂協議,同時要求農戶必須採用有機肥種植,不打農藥,從源頭上確保產品的無公害。

在製作糖過程中全程採用手工製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食品添加劑。

二要樹立品牌,打開銷路。要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採用電商模式進行網上銷售,同時也請媒體幫助我們大力宣傳。

只有銷路打開了才能鼓勵更多的村民種植甘蔗,從而增加的村民收入,甚至可以帶動附近村莊的村民一同種植,把甘蔗的產業做大做強,才能造福一方。


碧湖鎮巖頭村

黨總支部書記 梁滿花

我們碧湖鎮巖頭村新一屆班子的開門一件事是開荒打造75畝生態茶園,通過村集體承包山地進行開荒種植高品質的黃金茶,從而給村裡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現在土地開荒已經全部完成,茶苗也開始著手種植並將於年底完成。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村裡的十多位年輕鄉賢對這75畝茶園進行管理,等茶園正式建成投產後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5萬元的收益。

其中10萬元將用於低收入農戶增收,讓我們巖頭村的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麗新鄉黃嶺上村

黨總支部書記 何麗芳

我們黃嶺上村開門一件事是打深井取水。

黃嶺上村的吃水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由於原有的水源無法正常蓄水,再加上今年天氣乾旱少雨,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相當不便。

村兩委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決定將打深井取水列為開門一件事。

我們邀請專業的打井師傅選址打井,今天馬上就能出水了。

接下去還將陸續啟動杉樹坑涼亭重建,杉樹坑涼亭到杉樹坑自然村道路硬化;完成櫻花島改造項目,建設健身綠道1000米,提升老百姓健康生活村莊環境等項目,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老竹鎮赤坑村

黨總支部書記 劉建忠

我們赤坑村的開門一件事是(修建)赤坑至章記段的農田灌溉水渠。

我們這條水渠有1800米,前期找人設計圖紙,現在正在施工。

目前我們的水渠已經修建了40%左右,預計12月底完工。

這條水渠修建好,下遊的農田就得到了灌溉的保障。

接下來我們準備拓寬流溪到赤坑的公路,方便村民出行。

同時,帶動村民發展茶產業,在集體基地套種藥材等經濟作物,壯大集體經濟,帶著村民走上致富路!


峰源鄉新碭村

黨總支部書記 毛葉峰

小子垟油茶和高山茶葉產業發展配套建設項目是我們新碭村的「開門一件事」。

現在項目已經完成了50%的進度,預計在12月中旬完工。

下一步我們新碭村新一屆黨組織班子規劃建設新的村級辦公場所。

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新建兩個高山黃牛養殖場,利用茶場的優厚條件,實現茶牛共生。

我們還打算新增30畝蓮螺共生基地,並對基地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轉型為農旅基地。

然後是大力發展茶產業,將100畝老茶園進行改造的基礎上,再建設新茶園60畝。

通過因地制宜的去培育這些符合我們當地發展的綠色產業,來實現「產業興旺、穩步創收」的總目標。


大港頭鎮利山村

黨總支部書記 梁碎男

利山景區路口提升項目是我們利山村村兩委班子上任後的開門一件事。

我們通過建設53省道前往利山入口處的鳳凰麒麟圖標和村口的大寨門,從而打造了利山特色景觀入口,在寨門石上刻有畲族文化圖騰。

讓遊客感受到畲族文化的濃厚氛圍和一片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觀。

現在項目已全部完成。

接下來,我們將對利山自然村口的小寨門進行修復,美化荷花亭。

開展棟村二期道路改造和牆體外立麵粉刷工作,以便更好提升景觀,美化村莊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感。


黃村鄉戈剳村

黨支部書記 劉武

我們村開門第一件事是黨群服務中心修繕。

我們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破舊不堪,修繕工作迫在眉睫。

目前項目已經通過招投標,進入施工階段,現在每天都在加緊施工中。

大樓的瓦片和二樓的樓板已經完成施工,現在正在做牆體的粉刷工作。

接下來村莊的發展我們準備首先要保護好我們村莊這種原有的風貌,不去破壞這種原汁原味的古村落。

通過宣傳和招商希望能有外來資金的投入來發展我們村莊,讓遊客能夠進的來,住的下。

還有就是要靠山吃山,大力發展高山農業,在老百姓增收方面下功夫,希望做到集體和個人雙增收。


仙渡鄉南源村

黨支部書記 周麗君

我們村通過小流域治理項目,已經做了機耕路,機耕路基本完工,完工了以後(去到)對面的田地不方便,我們開門一件事的事情現在做了三座鋼架橋。

經過大家的努力現在基本已經完成。

鋼架橋做好了以後,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

新一屆黨支部選好了以後,我們藉助南源村林地資源,爭取政府項目,做好林道路、機耕路,促進農旅發展。

同時,加大力度,促進村莊整治、土地流轉,把荒田荒地集中開發引進企業來我村發展,促進集體增收、農民增收,讓老百姓感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聯城街道花街村

黨支部書記 周德軍

這次換屆後我們村的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汙水整治和管道改造。

我們在10月31號新支部組後立馬組織施工隊對新建房區域進行線路排摸設計,在11月8號施工隊就正常進村開工建設了,施工期間得到居民們的大力支持,截止11月20號我們已完成新建房區域的鋪設接納主管道及復原道路硬化。在昨天我們與施工隊進行老管道查巡工作登記點位,準備在一個星期內對原先管道破損,不足處進行補漏更換。我相信通過這次汙水補漏整治會使我村環境更上一個臺階,更加優美化讓村民們覺得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白雲街道陳道門社區

黨委書記 湯志毅

陳道門社區的開門第一件事就是落實嘉慧園小區朗讀角-嘉悅驛站的建設。

目前已經確定好了裝修公司,並根據設計方案逐步落實中,現在在進行內部硬裝,隔牆已經基本完成,預計到12月底前完成朗讀角建設。

陳道門社區作為一個新成立的社區,我們新班子下一步的規劃是落實好社區辦公用房的裝修及功能定位,同時兼顧挖掘一批社區居民骨幹,建設多隻志願服務隊伍,築好社區建設之基。

從而打造一個居民融合相處,人人參與志願的魅力社區。

1607329395000

相關焦點

  • 辦好「開門一件事」,仙渡鄉各村邁實履新第一步
    11月11日,仙渡鄉圍繞「開門一件事」,開展「掛帥出徵」啟動儀式。   仙渡鄉   各村新任村級黨組織   「開門一件事」分別是什麼   ↓↓↓   滴水巖村「開門一件事」   修復提升滴水巖村莊路燈,美化三望嶺自然村、滴水巖村至高頭公墓沿線環境。
  • 村社換屆「女頭雁」|從校長到村支書,她的心願是…
    從校長到村支書她帶著多年積累的知識和才幹投身家鄉建設↓↓↓村(社區)組織換屆是基層黨員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黃垟鄉「開門一件事」惠民生
    近日,記者穿過長隧道進入青田縣黃垟鄉石坑嶺村,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村口文化牆上的「石坑嶺」三個大字,這是石坑嶺村自精品村項目建設以來的嶄新面貌,也是本屆村委班子朝著「開門一件事」邁出的重要一步。  站在村口的長廊望出去,正在鋪設的石板階梯、繪製好的宣傳壁畫、起重機上裝點彩燈的工人……一幅屬於石坑嶺村的美麗畫卷鋪展開來。
  • 掛帥出徵,立即開幹,紫金街道新一屆村社黨組織班子搶幹「開門一件...
    紫金街道19個村的黨組織書記代表新一屆黨組織班子領取「開門一件事」任務狀。新書記「掛帥」、新班子集體「出徵」,圍繞「開門一件事」立即開幹。   紫金街道19個村   新一屆黨組織班子   領取「開門一件事」任務狀後立即開幹   他們都做了啥   城東村   「開門一件事」
  • 剛上任就「奔跑」 致力為民辦好「開門一件事」
    11月10日下午,在濛洲街道烏林村林後新田頭至外丘崗的路段,挖掘機來迴轉動、轟鳴作響,4公裡長的新建林道路工程正如火如荼施工中。  「2021年1月底前,烏林村將完成4公裡的新建林道路建設,做好4米寬的基礎道路及相應的排水涵管。」這是烏林村新一屆村級班子謀劃的「開門一件事」。目前,該項目已完成80%。
  • 開門一件事|花橋鎮上旺村:破柑桔銷售困境,讓小柑桔變群眾增收致富...
    導 語 「發展不停歇,選好即開考」,三門縣村社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新任黨組織班子從民情入手,以實幹擔當,用最快速度、最好氛圍、最佳狀態掀起「開門一件事」幹事熱潮,努力贏得百姓民心、群眾口碑。「三門組工」將推出「開門一件事」專欄,不定期關注各鄉鎮(街道)新一屆黨組織班子帶來的新氣象、新作為、新發展,展示實打實的換屆成效。
  • 選準人 幹成事 答好題——我省各地村社黨組織辦好「開門一件事」
    新班子上任後,把帶領群眾增收作為第一件事。班子成員分頭「家訪」,挨家挨戶了解群眾意願。經過5天聯繫走訪和3次集體商討,最終確定「來料加工」這一增收項目。之後,村書記帶著班子成員連著幾天跑部門、跑企業,成功對接集成灶電子閥配件加工項目。通過靈活上崗、以件計費、多勞多得等方式,180多名村民成為該項目的首批受益者。
  • 邁好履職第一步,上城新一屆社區黨委搶幹「開門一件事」!
    連日來,新一屆社區黨組織以「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工作熱情,聚焦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紛紛亮出「開門一件事」,踏實邁好履職第一步,進一步奏響「幹中換、換中幹」主旋律,集中展示出新任社區黨委班子換好馬上幹的新風貌、新形象。一起來看。   湖濱街道
  • 開門一件事|健跳鎮:幹事清單已解鎖,開啟實幹新徵程
    導 語 「發展不停歇,選好即開考」,三門縣村社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新任黨組織班子從民情入手,以實幹擔當,用最快速度、最好氛圍、最佳狀態掀起「開門一件事」幹事熱潮,努力贏得百姓民心、群眾口碑。「三門組工」將推出「開門一件事」專欄,不定期關注各鄉鎮(街道)新村黨組織班子帶來的新氣象、新作為、新發展,展示實打實的換屆成效。
  • 開門一件事|看岱東鎮新一屆兩委班子如何點燃第一把火
    新一屆村班子選舉後,
  • 【辦好開門一件事③】一起來聽聽這些書記怎麼說,看看他們怎麼幹
    所以我們「開門一件事」便是對渠道進行整治,於2020年11月10日安排機械和人工,對河道進行徹底清理,通過整治,渠道面貌換然一新,解決了來年農田灌溉問題,得到廣大村民的點讚。   豐益村黨支部書記鄭倉旺承諾:   豐益村是賀村鎮的集鎮村,我們的「開門一件事」就是繼續對村裡各自然村農房管控拆後利用進行「夢想菜園」打造,將在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夢想菜園」打造工作。
  • 4青年自稱輔警追趕酒駕村支書,進村後與村民對峙,一村民死亡
    12月21日上午,提起父親半個月前意外身亡的事,馮先生情緒低沉,悲傷不已。「我父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今年67歲。」馮先生介紹,他們村緊挨高速公路出口,他在村口經營一家小超市,父親平時在店裡幫忙照看。12月8日晚10時30分許,馮先生正在家裡睡覺,突然接到村民電話,說他父親出事了。「我趕到超市附近時,父親已經倒在地上,人沒了意識,氣息非常微弱,眼睛也閉上了。」
  • 景寧鶴溪:「開門」抓難題 實事得民心
    該村新班子一上任就解決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通過辦好開門一件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2019年9月,浮丘村啟動金惠C區農民自建房資格審查以來,村民就一直期盼著早日啟動農民建房,結束住房困難的日子,但因為資格審查疑難戶較多,一時難以認定,宅基地遲遲未抽籤分配。  村黨組織換屆後,浮丘村新一屆黨組織班子就把完成宅基地分配作為「開門一件事」,立志儘快圓村民的安居夢。
  • 換屆進行時 | 開門一件事,新一屆村級婦聯班子在行動(二)
    換屆進行時 | 開門一件事,新一屆村級婦聯班子在行動(二) 2020-12-19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陽鬧村鄉東橋村辦好「開門一件事」
    「村莊合併後的辦公樓設在原橋頭村村民中心,場地狹小。而一牆之隔的霧鄉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場地大、設施全,農閒時節場地和設施的利用率不高。我們在謀劃建設村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時,將村民中心與合作社之間的牆壁打通,整合兩個場所,合理利用閒置場所和設施。」
  • 都說劉邦是「流氓皇帝」,他到底做了啥?看完這一件事就明白了
    都說劉邦是「流氓皇帝」,他到底做了啥?看完這一件事就明白了! 引言: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 相信很多歷史迷們,對漢高祖劉邦都有所了解,能夠從一個地方亭長,當上萬人敬仰的皇帝,實屬不簡單,上任之後做了不少利民舉措,深受百姓愛戴和擁護,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好皇帝
  • 眾山擁簇 綠如蓮都——蓮都繪就綠水青山美麗生態畫卷
    浙江日報蓮都區,地處浙西南腹地、甌江中遊,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古堰畫鄉、東西巖、九龍溼地……一顆顆生態明珠鑲嵌在蓮都大地。空氣品質常年居全國前十,市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5年在全省設區市中排名第一,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穩定在全省前10位。
  • 蓮都這位小哥在微博上擁有了破億閱讀量!
    7月11日  蓮都一位普通的外賣小哥  在送餐過程中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兒  那就是他主動把電動車  讓給了正在抓捕嫌犯的民警  不僅被各大媒體、平臺爭相報導  還成為了微博上擁有破億閱讀量的男人!   得到了這樣的回覆  「當時真的沒想那麼多,看民警這麼拼命的跑過去,我就想我能幫上什麼,把車子借給他們,騎車肯定要比跑步快。」  當時那位借電動車的民警是怎麼看的呢?  「如果當時沒有這名外賣小哥將電動車借給我,這名嫌疑人很可能就已經逃走了。」
  • 李國:不管我是啥身份,鄉親們的事都是大事!
    「不管我是啥身份,鄉親們的事都是大事兒!」他叫李國,是國網伊通滿族自治縣供電公司新家供電所的所長,也是營城子鎮砂古村正兒八經的村支書。  兩個看似不搭邊的稱呼,卻和諧地出現在了李國的身上。 「不管我是啥身份,鄉親們的事都是大事兒!」這是李國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兒。「兩家子」的事兒,李國用他厚實的肩膀,一挑就是15年。
  • 武漢有個博士村支書,放棄舒適生活帶領村民致富
    博士變身村支書,剛上任就立下「三條規矩」2015年,朱俊剛接到了一通電話,李家集街臨危受命希望他能回到朱鋪村擔任村支書,「我是從朱鋪村走出來的,每年過年都會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因此對於家鄉還是十分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