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為人母的心情自然是愉悅的。但是一些寶寶帶來的「副作用」會讓新媽媽們情緒不那麼好(鬱悶表情)。
比如,孕期一路上升的體重、逐漸膨脹的A4腰、就連皮膚都那麼粗糙了……
讓人極度心塞的是,大部分媽媽在產後,其身材都是沒辦法立馬就恢復的,尤其是本來就不容易維持的平坦小腹,因為孕育了寶寶,而變得更加「不忍直視」……
於是就經常會有產後的媽媽急切來問,「我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開始做運動?每天做多少個仰臥起坐才會有好的效果?為什麼我那麼努力了,肚皮還是那麼大?
真是一個腦袋大……
但是:慢著!你有所不知,其實產後肚子大,並非都是脂肪惹得或,也很有可能是你的腹直肌分離搞的鬼!
什麼是腹直肌?
腹直肌是腹部最外層的一塊肌肉,也就是腹部中央平行並列的兩大塊、上寬下窄的帶形多腹肌。而我們常說的馬甲線,實際上就是腹直肌呈現出的形狀。一般來說,這塊肌肉在腹部前方中間位置縱向排列,如果表面的脂肪很少,可以看出六塊或八塊錯落有致分布。
腹直肌可以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參與分娩、排便、咳嗽與嘔吐等生理功能並能降肋助呼氣,維持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等功能。
腹直肌,為何要分離?
隨著孕期的增加,子宮增大就會導致腹壁不斷擴張延伸,兩側的腹直肌會從腹中線,也就是腹白線的位置向兩側分離,從而導使部分彈力纖維斷裂,那麼此時,女性腹壁肌肉就容易出現鬆弛,這就是腹直肌分離!
而一般情況下,在產後,對於女性的腹壁情況來說,是會逐步恢復的,也就是腹直肌會慢慢向中線靠攏,這個時間通常是半年到一年左右,即可回到原先的位置。
但對於少部分的產後女性來說,若本身就有腹壁薄弱,或者雙胞胎、胎兒過大,或是羊水過多,或者多次生產等一些情況時,那麼產後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這個就被稱為產後腹直肌分離症。
鬧獨立的腹直肌很常見?
其實,對於產後腹直肌分離來說,還是很常見的,正常情況下,也不用過於擔心。有研究表明:無論是剖宮產,還是順產,都大約會有60%-70%的寶媽在產後第三天的檢測中,會發現其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而她們當中的絕大部分都會在未來4-8周內逐步恢復。
但是,也會有少部分的女性,大約在30%這樣,其在產後4周腹直肌仍未得以恢復,那麼就需要及時就醫了,這也說明,自查是很重要的。
特別注意:如果這個時候,腹直肌分離還沒有及時修復,那麼就會給媽媽帶來很多的後遺症,例如:
腸疝(小腸從腹壁突出到體外) ;身材變形(腹部怎麼都痩下不去);臟器的移位(出現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症狀)……
腹直肌,如何自查?
對於每一個媽媽來說,都有必要在產後6周左右,去自測一下腹直肌的情況,而且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當然,到醫院,或是專業的產康機構做檢查,也是必要的。
自測方法:需要仰臥,然後兩腿彎曲,暴露出肚子來,再抬起上身,而腰部需要用力屏氣。下面再用右手的手指並齊,探入腹部中間,慢慢就能感到,兩邊腹肌往中間擠壓手指,然後計算感受到兩邊肌肉距離的大小即可。
正常情況:左右兩側腹直肌中間只有1-2指(約1-3cm的間隙),這樣才能縮緊腰腹尺寸,分擔腰背的負擔。
必須改善:左右兩側腹直肌中間2-3指,注意不能進行軀幹彎曲和扭轉的負重練習,會加重分離。
必須就醫:左右兩側腹直肌中間3指以上,屬於比較嚴重的腹直肌分離,可能會引起疝氣。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