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緣》專欄丨董其昌手札

2021-02-22 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

編者語: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平臺自開設宋玉麟編著的《箑緣——食硯齋主人藏扇隨筆》專欄以來,深受廣大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墨緣》是《箑緣》的姊妹篇,收錄了宋玉麟所收藏的近百位藝術家的書畫作品。書中作品不乏名家精品,十分珍貴,作者圖文並茂地向大家介紹了藝術家的藝術經歷、作品的風格特色以及與藏品的書畫情緣。

文/宋玉麟

「片楮單牘,人爭寶之」,用這八個字來形容人們對董其昌作品之嗜好,一點都不為過。我手上的這三件董其昌給其長子祖和的手札,曾藏休陽汪季青處。2001年我曾帶去北京,請教徐邦達先生,先生見後確認為董其昌之真跡。

(一)因撫公至松,各船皆無暇...

這三件手札之內容分別為:(一)因撫公至松,各船皆無暇。十五日我 同汝母入城。汝新兒可於十七日剃頭,此甲子日甚好也。十二日父字和兒。(二) 清明日,上竹崗墓,汝可代往漁洋山。二郎至蘇即附之矣。阿九可喚來上海,計較屋銀(即)事,浮珠非李叔向所致者,亦不必也。二月廿九父字和兒。(三)藥即與薄助皆批與阿滿支,今以票來可付滿也。惟淮人不到,以為怪耳。顧元之有碎物可交易,須付帳來。因便帶嘉興與項六之子換畫,程繼白已見者, 不必與觀也。初二日父字和兒。這三封信札都和董其昌諸多家事有關。

(二) 清明日,上竹崗墓,汝可代往漁洋山...

第三件手札中的信息頗讓我關注,其中與嘉興項六之子換畫事,應指嘉興項元汴(1525—1590)家。項元汴是大收藏家,長董其昌30歲,與董不是同一代人。董其昌和項元汴之子的年齡估計差不多,項元汴有六個兒子,其臨終前已將所藏大都分給了他們。故手札中與項六之子換畫之句,可理解為 董其昌囑咐祖和去與項元汴第六個兒子之子換畫,他們是同一輩人,打起交道來,互相之間容易溝通,遇事亦可以不失身份。此手札是研究董、項二家書畫交易的重要史料。手札中還提到了另外兩個人物——顧元之與程繼白。2016年9月,紐約蘇富比曾拍賣過一本沈宗敬(1669—1735)的《尺幅千裡冊》,系美國羅伊與瑪麗蓮·派普夫婦珍藏。其中一開有沈宗敬所題款識: 「石學雲林,樹似子畏,吾鄉顧元之極力為之,恐無此秀色也。獅峰敬。」在款識中沈宗敬透露出關於顧元之的點滴消息,我們可以知道,顧元之與沈宗敬、 董其昌系同鄉,其年齡與董其昌相仿,應略大於沈,但他的畫技卻未能被沈宗敬認可,也許沈與顧之間還有些文人相輕,否則沈也不會在自己的畫上直接去貶低顧。董其昌在此手札中說顧元之也有「碎物」在與董家交易。另一 位程繼白系新安人,是一位收藏家,天啟二年(1622)壬戌二月十日,董其昌在題李成《寒林歸晚圖》跋中,稱新安程繼白便是該圖的收藏者。此次董、項之間換畫,似乎與程繼白也有所關聯,故「不必與之觀」也。可見在明末,書畫家、收藏家之間進行藏品的互相交易、交換已經是不足為奇的事情。

(三)藥即與薄助皆批與阿滿支,今以票來可付滿也...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是「松江畫派」的領袖。其書畫直至今日對後人的影響依然非常深遠。石濤、八大以至陸儼少等皆自他 的作品而上追宋元,最終攀上藝術的高峰。我不是美術理論家,但我特別欣賞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此論對我學習中國山水畫史有直接明了的幫助作用。董其昌的書法,為世人所重,以行草成就最高。書風飄逸空靈,字裡行 間講究古法。此董其昌三件手札讀來,平淡古樸,如清風拂過。書中枯溼濃淡,盡得其妙。從一定意義上講,手札最能體現書家之真性情、真水平,輕鬆自然、 順達灑脫,這是手札的最大好處。歷史上的許多名帖,便是手札。當然信札 要寫得好,也十分不易,米襄陽曾留下「信書亦一難事」之言。

董其昌生有四子,先後次序為:祖和(字孟履)、祖常(字仲權)、祖源(字 季苑)、祖京(字欲仙)。除祖和為原配龔氏所生,另外三個兒子皆為庶出。祖和生於萬曆丙戌(1586),卒於康熙壬寅(1662),享壽77歲。祖和受其生母龔氏影響,從善如流,嗜義若渴,系宅心仁厚之人。三子祖源,與其父性格最相似,好書畫,深得董其昌喜歡,故對其著力培養,惜功名不就。四子祖京,系董其昌侍妾所生,於崇禎十二年(1639),娶婁東王時敏次女為妻。二子祖常似與後盛傳的「民抄董宦」事件有所牽連。

此三件手札上分別鈐有橢圓形朱文印「休陽汪季青審定墨寶」、長方朱 文印「季青真賞」和長方朱印「季青清玩」,另均鈐有「文治珍賞」朱文印一方。汪季青即汪文柏(1662—1722),清康熙年間的著名收藏家、書畫家。原籍安徽休寧,後移居浙江桐鄉,家有藏書樓名「古香樓」。

《墨緣——食硯齋主人珍藏書畫隨筆》限量發售中

(長按二維碼進入書攤選購)

該微信所有圖文版權歸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所有,

轉載與引用請標明出處,謝謝合作。

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

聯繫電話:13670240916彭先生

相關焦點

  • 看近三十年前手札,追敘張充和與沈尹默的墨緣往事
    後來,張充和去了美國,因音訊不通,她與沈尹默先生的這段墨緣也斷了聯繫。歲月暗消磨,春去春又來。一九七八年,張充和曾從美國飛回祖國,探望家人與新知故友,還曾訪問南京崑曲社,與新老曲友聯歡。但與沈尹默的這份緣分卻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接續,這時沈尹默先生去世已二十年,保權師母也於一九九〇年仙逝。起因是由沈尹默先生入室弟子戴自中先生的一個提議。
  • 美術研究|《墨緣匯觀》與《石渠寶笈》
    一是他的著作《墨緣匯觀》,這簡直是他的化身,他的靈魂,他的思想,他的憂喜,他的心血,他的實實在在,他畢生的年譜全部都寄寓其中。安岐乾隆七年(1742)撰寫《墨緣匯觀》,其時五十七歲,他已然完成正編的法書兩卷、名畫兩卷,還需補寫「續錄」兩卷。翌年,張照(1691-1745)等詞臣奉敕編錄《秘殿珠林》。
  • 字字對照,董其昌示範臨《蜀素》!
    米芾《蜀素帖》共書寫了八首詩,董其昌此幅僅臨其中三首,分別是《吳江垂虹亭作》、《入境寄集賢林舍人》和《重九會郡樓》。董其昌曾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可見其推崇。此幅臨作據考證是董其昌55歲時的臨作,行筆瀟灑,不斤斤於點畫。
  • 沂州鄉賢手札遺墨 亮相臨沂新聞大廈美術館
    館內除展出現代知名的名人字畫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在展館中心展出的一批沂州鄉賢手札遺墨。這些珍貴的手札是由學者杜振北先生收藏提供,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藝術雙重價值。這些或青或黃或綠的染色箋紙上的鄉賢遺墨,不僅是書寫者承載思想與感情的載體,還同時有意無意得薰染了時代的風雲與碎屑,映射出生活的甘醇與苦澀,既有」家書抵萬金「的牽掛,也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情思寄託。
  • 孫煒:《董其昌傳》結束了沒有一部董其昌個人傳記的歷史
    觀看董其昌的作品只是一個途徑,要想知道董其昌熱度背後的深意,我們也需要對他的生平有所了解。近日由廣西師大出版社·純粹出版,著名藝術媒體人孫煒所著的《董其昌傳》結束了國內外沒有一部董其昌個人傳記的局面,從藝術、歷史多個角度為我們還原了一位真實的董其昌。
  • 《豪門重生:墨大少的寵妻手札》一本瑪麗蘇重生文
    如果你不快樂,想重溫瑪麗蘇文,這本《豪門重生:墨大少的寵妻手札》不不容錯過。小說文案某日,權傾帝都的墨大少甩了一大疊紙到蘇舞面前,居高臨下道:籤了最上面這份文件,我就幫你哥哥的公司渡過難關。《豪門重生:墨大少的寵妻手札》精彩片段既然是瑪麗蘇文,當然裡面就缺少不了經典的瑪麗蘇片段啦~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
  • 元 吳志淳章草手札《墨法四首》,還是第一次見到,高妙!
    墨法四首錄上。 南谷師一笑。吳志淳。 久知墨訣在丹丘。 元 吳志淳章草手札《墨法四首》臺北故宮藏
  • 郭輝專欄丨東風破
    ○轉載請聯繫最益陽往期精彩推薦閱讀 | 郭輝專欄郭輝專欄丨天使一般降臨了郭輝專欄丨怒 放郭輝專欄丨冰雪仙郭輝專欄丨黑木崖郭輝專欄丨秘 籍郭輝專欄丨鎮 尺郭輝專欄丨鋸木場郭輝專欄丨知風草郭輝專欄丨無又無郭輝專欄丨春天的一粒痣郭輝專欄丨鐮刀辭郭輝專欄丨紅月亮郭輝專欄丨秋楓辭郭輝專欄丨雪 晴郭輝專欄丨神 龕郭輝專欄丨樹墩上的鳥郭輝專欄丨石頭記
  • 郭輝專欄丨火燒雲
    ○轉載請聯繫最益陽往期精彩推薦閱讀 | 郭輝專欄郭輝專欄 | 紫 荊郭輝專欄丨雪 晴郭輝專欄丨神 龕郭輝專欄丨樹墩上的鳥郭輝專欄丨石頭記郭輝專欄丨遇雨記郭輝專欄丨菩薩蠻郭輝專欄丨春雨辭郭輝專欄丨獨腳黒雁郭輝專欄丨馬卡姆教堂外的鴿子郭輝專欄丨與一隻獾鼠相遇郭輝專欄丨喬治娜閃高湖郭輝專欄丨塵世斷章郭輝專欄丨水 漂郭輝專欄丨饒 恕郭輝專欄丨秋天的向日葵郭輝專欄丨路邊咖啡店郭輝專欄丨路 軌郭輝專欄丨風吹雪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般若」為梵語,可約略譯為妙智或大智慧,三種般若出於《大智度論》,關於「文字般若」董其昌之師紫柏真可曾有通透的說明︰「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觀照般若。不通觀照般若,必不能契會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即正因佛性也。觀照般若,即了因佛性也。文字般若,即緣因佛性也。今天下學佛者必欲排去文字,一超直入如來地,志則高矣,吾恐畵餅不能充飢也。且文字佛語也,觀照佛心也。
  • 【名家欣賞】「秀逸」的董其昌《赤壁賦》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
  • 斟墨攜緣 || 邢少臣、盛鳴、樸文光中國畫展
    「斟墨攜緣」展,德藝之馨,可見一斑。 邢少臣先生當代大寫意集大成者,雖以花鳥名世,山水、人物亦有大成,堪為典範。邢少臣擅圍棋,是國手樂於與其過招之人,故爾,畫面趣味盎然、意指明晰之外,自然有飽滿智性含量。 盛鳴先生,謙遜低調,於少臣先生,嘗以弟子居。其是古董家具收藏行家,深懂古木器物之玄妙。
  • 5大特點,抓住米芾手札臨摹的要害
    其長卷力作有《苕溪詩帖》《蜀素帖》等,手札更是一如其人,風神瀟灑、振迅天真,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他自言善書者只有一筆,而我獨有四面,指其書法中、側、露、藏等手法多樣,使得作品姿態萬千。米芾的意趣和個性在宋四家中尤為突出。米芾手札用墨燥潤相間;用筆多元,揮灑自如,痛快淋漓妙趣橫生;結構險峻奇崛,婀娜多姿。一、墨色多元 米芾精於收藏,所用硯臺、墨條皆精良。
  • 墨淡如煙,纖毫畢現,董其昌書法的禪心佛境
    要說受佛學影響最深的書法家,當屬明代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書法作品 董其昌,字玄宰,歷經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 晚明時代,朝堂之上政治風雲詭譎,各方勢力爭名奪利,寵臣權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 斟墨攜緣 邢少臣、盛鳴、樸文光中國畫展
    有料的天涯藝術 更補的傳媒聯盟 終端的投資夥伴展覽:斟墨攜緣
  • 蘇軾手札全集,這才是「我書意造本無法」!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道大餐 欣賞蘇軾手札全集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蘇東坡如何從「我書有法」 一步步走向「我書意造本無法」的 東武帖
  • 風行雨散,潤色花開- 觀董其昌筆墨間氤氳造化
    不管怎樣,董其昌確是以書畫聞名後世。今天,我們且以書畫藝術的角度來審視這位大師,希望也能做到見賢思齊。董其昌 《仿古山水圖冊》之八董其昌,明代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府上海縣董家匯人,當官後遷至松江府華亭縣。董其昌家境貧寒,家產僅薄田20畝。
  • 經典碑帖:董其昌《書七言律詩軸》,平淡空靈,圓勁秀逸
    董其昌《書七言律詩軸》,縱128.8cm,橫54.3cm,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董其昌天才雋逸,善書畫,富收藏,尤精鑑賞。臨摹書跡,至忘寢食。此軸用筆精到,書寫流暢,筆畫圓勁秀逸,行距疏朗,用墨濃淡變化自然,帶有平淡空靈感。據文獻,經他鑑賞、收藏過的歷代名人書畫,總不下五、六百件之多。汪砢玉曾把自己收藏的兩幅陸廣山水圖請董其昌鑑賞,董其昌見後認為這兩幅山水圖是從一軸中割裂而來。眾人不信,裝潢工匠便將兩幅畫投池水中,其中一幅偽款立即洗去,而另一幅「揉素至碎,字跡終不脫」。觀者因而嘆服其「善鑑」若神。
  • 董其昌(明代)山水畫,物有所值圖片以實物已一致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 董其昌: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並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並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