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腳步》第31期丨徐景安:未來四十年,建言深圳做幸福城市示範

2020-12-22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導

徐景安簡介

1941年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1985年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調深圳任體改委主任、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理事長,推進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首創企業產權轉讓市場,主持設計深圳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等。

2012年幸福中國的倡導者。《21世紀幸福宣言》、《幸福企業宣言》、《共享深圳宣言》的執筆者。

2009年創辦深圳市市民情感護理中心,開通熱線電話,提供電話諮詢。同年被評為「第二屆鵬城慈善楷模」。先後指導創建幸福城市、幸福企業、幸福養老。首創幸福人格培訓。2019年獲「百位深圳改革人物」稱號。

「你看我今年七十九歲了,身體很健康,血壓也不高,心情很愉悅,為什麼?投身公益慈善,推進幸福事業,還能夠有所付出,自己感覺人生有價值,活得有意義……」

訪談徐景安,於我而言,深深被他的高屋建瓴又接地氣的思考和表達所打動,別看他近八十歲了,國際國內,時事大事,民生熱點,各種數據,他都脫口而出,邏輯嚴密,觀點新銳,讓人嘆服。

有一個細節可以佐證,我們訪談他的時候,是在一座大廈的一樓大廳,旁邊時常有人走過,會打斷我們的交流,讓人吃驚的是,每當旁人走過以後,每次他都能續上剛才的講話,絲毫不受影響……

「未來的四十年,深圳要轉向人民幸福為目標,要改善保障民生,要全覆蓋,

要關心人的情感,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城市。」

作為深圳的改革老人,對於深圳的現在和未來,徐景安沒有停下思考的腳步,繼續有著精彩的表達。

1、六年五件事:參與多項改革,提出多個概念

「我為什麼到深圳來呢?我有理想和目標啊。」

時間拉回到1987年,徐景安在那一年從北京調任深圳,任深圳體改委主任,上任伊始就在深圳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革。

「企業制度如何改革?當時是一個全國性的焦點問題,在北京有兩種聲音,一種主張搞承包,學習安徽小崗村承包經驗,認為一包就靈;另一種則是激進改革派,提出企業私有化……」

徐景安時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對於上述兩種聲音他都持反對態度,「搞承包,要一家一家去談,全國那麼多企業,怎麼談得過來?搞私有化,註定走不通……」

他認為,股份制才是企業改革的方向,「股份制不僅能解決企業制度問題,還可以解決投資體制問題、金融體制改革問題……」

所以來到深圳,就任體改委主任,徐景安用「如魚得水」形容之,接下來,他發明了一系列新詞彙。

為了處理企業轉讓和破產,他又提出「強制產權轉讓」、「強制企業破產」的新概念,明確寫到相關文件裡,「消滅企業虧損,消滅虧損企業」……

他專門成立了一個產權轉讓辦公室,後來在此基礎上,到1993年,轉為深圳市產權交易所。

「設立產權交易機構是我發明的,西方的企業是私人的,而我們國家當時大部分的企業是國有的,要賣掉,一定要通過產權轉讓機構審核……」

深圳體改委還提出,改革當時的深圳投資管理公司,實行國資委、集團公司和一線企業等三級管理,確立國企制度的管理改革……

在1992年的全國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徐景安發言建議,改變過去企業按所有制劃分的做法,改成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合作公司……這個概念發展開來,就是全國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

根據深圳流動人口多的現狀,深圳成立社會保險改革工作小組,由此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

由股份制改革到企業破產、轉讓,再到產權交易、國企管理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徐景安親身參與推進的深圳這一系列改革,現在聽來,猶如一聲聲春雷,震動著深圳,震動著全國……

時間走過三十多年,歷史已經證明,在深圳的改革史上,在中國的改革史上,徐景安註定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研究不停步:關注精神健康,聚焦情感護理

1993年,告別深圳體改委,徐景安一度下海創業,「沒有掙到什麼錢,接下來的近十年時間,我什麼也沒幹,回歸自己的老本行,研讀中西方的歷史和哲學、研究中國的國情……」

他觀察到,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三大矛盾日益凸顯,那就是: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以及人和自我的關係,「那個時候霧霾還沒有那麼嚴重,但環境問題、資源短缺、道德問題、貧富差別等,已經開始顯現……」

徐景安查到一個數據,全國每年的自殺人數大大高於交通事故死亡、工傷事故死亡、刑事案件死亡、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精神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加……

「這給我巨大的震撼,我開始反思為什麼要改革,為什麼要開放,為什麼要發展,不是為了民眾的愉悅和幸福嗎?」

由此,他開始關注、研究中國人的精神健康,提出一個新概念:情感護理。在他看來,國人的精神健康保障應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精神病治療;第二是心理諮詢;第三要情感護理。

「從數量上看,精神病患者是少數,心理有疾病的也有一部分,幾乎所有人是情感困惑……」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困惑,人人都有情緒,有了困惑沒地方講,時間一長,長期積壓,各種心理障礙、自殺、抑鬱症就隨之而來……

關注到這個現實問題以後,徐景安找到時任深圳市民政局長劉潤華,在他的支持下,於2009年創辦深圳市市民情感護理中心,「情感護理的口號是:人人都有困惑,需要關心、關注、關愛,人人都有責任來關注、關心周邊人的情緒。」

中心面對低收入群體,無償提供服務,廣受好評,媒體紛紛介入報導,他首倡的情感護理模式被納入廣東省社會發展綱要。

隨後數年,徐景安先後指導金華市、秦皇島市、中山市成立情感護理中心;為了將此項目持續開展下去,他又成立精神關愛基金會,四處籌款,忙個不停……

由當年叱吒風雲的一位改革者,到退休後成為一名公益人,徐景安一直沒有停止思考的腳步,關注社會現實……

3、建言示範區:建設幸福深圳,探路幸福中國

對於深圳的未來,深圳被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該如何走好新的四十年,徐景安有著一番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在他看來,歷經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深圳已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到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成為名副其實的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它的任務,「當年的任務是殺出一條血路來,這個發展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了」。

徐景安強調,接下來,深圳要進行一次新的歷史性轉折,要從以發展為目標轉向以幸福為目標,在以人民幸福為目標的發展過程中,再次充當全國的標杆和示範,走出一條「幸福深圳」的路子,為建設「幸福中國」探路。

「這具有更偉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可以提出『幸福香港』、『幸福臺灣』、『幸福澳門』,消除意識形態的障礙,統一海峽兩岸。更是為以追求財富最大化的現代文明轉向幸福最大化的人類新文明做貢獻。」

徐景安表示,坦率地說,現在抓發展,全國都有經驗,深圳的示範作用已經實現了;但怎麼抓幸福,中國還沒有經驗,深圳就應該轉向:怎麼使老百姓更幸福?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求深圳「建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徐景安分析說,這是深圳問題的核心,也是中國問題的癥結。

他指出,深圳的GDP是戶籍與非戶籍共同創造的,深圳的財政收入也是戶籍與非戶籍共同貢獻的,「深圳的口號是『來的都是深圳人』,社會保障卻做不到一視同仁……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在中國所有的城市都一樣,但深圳更為突出、更為嚴重……」

如何建設幸福深圳?徐景安建議,要以「民生幸福標杆」為目標,制定民生五年規劃。用民生規劃「倒逼」產業優化、城市規劃以及政府職能轉變;尤其是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壓縮行政不合理開支,實現向非戶籍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向社區基層傾斜。

他進一步指出,「制定民生長遠規劃是目標與方法的創新,深圳有條件、也有能力為全國做示範」。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徐景安表示,深圳2019年人均GDP超2.9萬美元,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深圳作為全國最富有的城市,也最有條件朝著這個方向、目標努力,在全國城市中再次做出示範……」

改革老將,壯心不已,對深圳寄予厚望。

(訪談時間:2020年12月2日 訪談地點:深圳)

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

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來,深圳做對了什麼?中國做對了什麼?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經驗,值得總結和評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廣州新聞中心在2020年走進深圳,推出大型原創全媒體產品:《深圳的腳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區40年》,訪談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業精英,通過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呈現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在新時代被賦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萬億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後,排名全國第三。亮眼數字、輝煌成就的背後,是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是千千萬萬的新深圳人,奔來深圳,融入深圳,紮根深圳,奉獻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離不開千千萬萬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奮鬥,深圳的歷史,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揮灑汗水、共同書寫;深圳的輝煌,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區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像胎記一般,蘊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蘊藏在深圳飛速發展的產業和行業中。

……

深圳歷史,個人親歷;深圳經驗,個人評說。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經驗,將透過40期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走向山東,走向全國。

相關焦點

  • 《深圳的腳步》第30期丨範志明:小切口做公益,用一片雲推動另一片...
    「範志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大規模高檔次,他是一個一個、幾個幾個地影響著人,改變著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他是一片雲推動一片雲……」《深圳的腳步》第一期受訪嘉賓李津逵教授在推薦訪談範志明時,跟我如是說。
  • 《深圳的腳步》第1期:李津逵:深圳40年做對了什麼?山東未來必須走...
    與李津逵老師的交流,聚焦於「深圳的四十年做對了什麼」;聚焦於華為、任正非;聚焦於深圳的未來;聚焦於山東的發展……1.過去40年,中央給了廣東一個機會過去40年,中國做對了什麼?深圳做對了什麼?3.談華為、任正非:優秀的企業家代表城市的文化精神聊深圳的四十年,聊深圳的發展,有一個企業,有一個名字註定不可錯過,那就是華為,那就是任正非,我問李津逵老師:您怎麼評價華為,或者說任正非?特別是現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任正非的所做所為?
  • ...腳步》第34期丨範軍:深圳人緣何不仇富?深圳民間為何那麼有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導範軍簡介1971年出生,湖北荊州人。1992年來到深圳。長期從事參與式城市規劃、第三方公共政策評價和社會治理跨界研究,2014年獲深港生活大獎年度公民獎。2020年11月16日,深圳市先行示範區專家庫和深圳智庫聯盟正式成立,專業組專家有277人,分12個組,範軍作為社會組專家,名列其中。從1992年來深至今,範軍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已近三十年。作為第三方公共政策評價和社會治理的跨界研究者,多年來,他調研和觀察了深圳眾多的社區和社會組織,對於深圳的現在、過去和未來,有著獨到的觀察和思考。
  • 《深圳的腳步》第33期丨蘇拉:做了三十年老師,寫了三百多首歌,教書...
    每一個人的成長裡,都包含著開放包容的深圳氣質;深圳的每一步變化裡,又有著每一個人的無悔付出……「所以我特別喜歡你們這個專題的主題——深圳的腳步,每一個人的腳步,就是這座城市的腳步。」>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 《深圳的腳步》第7期丨馬立安(Mary Ann):25年,我把青春給了深圳……
    她不停地行走深圳,到處考察了解深圳,跟本地居民、外來打工者交流,尋訪深圳的老村、圍屋,足跡遍及深圳的大街小巷;她寫過博客「深圳筆記」,系統地在網上分享自己在深圳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應該是深圳外籍人士裡的第一人;她還做過深圳一所國際學校的外籍校長,但只幹了一任,就不幹了,原因在於,
  • 《深圳的腳步》第29期丨方宏:保護民營企業家,深圳探路大有可為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方宏滯留香港已接近一整年,他處理日常工作包括與深圳律所同事們的聯繫,也都是通過視頻進行。這一期是我們製作《深圳的腳步》專題以來最具有2020年印記的一期。(訪談時間:2020年12月2日 訪談地點:深圳)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來,深圳做對了什麼?中國做對了什麼?
  • 《深圳的腳步》第27期丨房濤:深圳緣何成為大愛之城,愛心GDP為啥...
    「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災害的時候,深圳作為移民城市,都會感同身受……」  訪談過程中,房濤脫口而出的這句肺腑之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中國公益界的知名人物和領軍人物,房濤在深圳慈善會工作了近十五年,正是在這十五年的時間裡,她見證著中國公益慈善行業,一步一步,茁壯生長……  深圳,緣何成為大愛之城?
  • 《深圳的腳步》第23期丨王卓:「創二代」在深圳,在珠寶業闖出一片天
    從1993年到現在,從父輩到自己,兩代人帶領企業,接棒走過近三十年,對於未來,王卓也是非常清晰而自信——「父輩白手起家,做到現在很不簡單,接力棒如今交到我這裡,我肯定有多少本事使多大本事,我堅信未來一定會走得更好。」
  • 《深圳的腳步》第2期:南兆旭:「家」和「國」之間還有一個家園...
    他提醒,來深圳學習,要學習它的長處,學習它的優點,但也要留心它的缺點和問題,「我覺得這個城市,現在有好多毛病……」6、寄語深圳:希望未來對全國有三個示範深圳未來,可以為全國其他城市帶來哪些示範?南兆旭表示,假如深圳未來對全國要起到示範作用,他期許有三個:第一個,希望深圳能繼續保持亞熱帶的這種包容,深圳是亞熱帶氣候,溫帶的物種,可以在這裡生長,熱帶的也可以生長,所以它的生態特別豐富;這一點也類似於這個城市的包容,不管你來自天南海北,只要你有能量,在這個城市待下來,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慢慢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 《深圳的腳步》第26期|馬樹華:捐出過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藏...
    馬樹華,就是這個拉直問號的人,凡是觀看過他拍攝的新老照片對比的人,無不驚嘆並感慨,三四十年前,深圳原來是那個樣子……  馬樹華,從一名普通的基建工程兵,到一位記錄深圳變遷的攝影師,用相機為深圳特區留住了四十年的光影,未來,他還會繼續拍下去……  1、拍了四十年:記錄下特區日新月異的變化
  • ...期丨馬樹華:捐出上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藏著特區四十年……
    馬樹華,就是這個拉直問號的人,凡是觀看過他拍攝的新老照片對比的人,無不驚嘆並感慨,三四十年前,深圳原來是那個樣子……馬樹華,從一名普通的基建工程兵,到一位記錄深圳變遷的攝影師,用相機為深圳特區留住了四十年的光影,未來,他還會繼續拍下去……1、拍了四十年:記錄下特區日新月異的變化
  • 深圳特區40年|李津逵:四十年,廣東和深圳做對了什麼?
    如今國家布署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深圳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先行示範,意味著將海洋文化帶的作用從戰術層次提升到戰略層次,以陸海統籌、海洋先行應對全球大變局。從希羅多德「希臘~波斯」而不僅是修昔底德「雅典~斯巴達」的視角看待中美博弈,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大灣區和香港深圳的未來使命。
  • 加入「深圳腳步」,共創美好未來
    其迅速刷屏,不僅源於宣傳片的製作「不走尋常路」,採用了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現風格,並直接回應了疫情衝擊、深圳房價等現實痛點,甚至還在片尾埋藏「價值數百萬」的破譯彩蛋密碼網站,特立獨行,妙趣橫生;更重要的是源於深圳本身先行示範的幹事作風、務實高效的營商環境、爭先創新的人才文化等「硬核」內涵。
  • 未來5年,深圳將如何「先行示範」 - 人民周刊
    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是中央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而送出的政策「大禮包」。    本刊記者梳理發現,這份政策「大禮包」涵蓋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擴大對外開放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通過上述領域的綜合改革,未來5年,深圳有望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標杆。
  • 「創新坪山勇先行,未來之城當示範」,深圳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講述...
    回顧 40 年奮鬥歷程,深圳由一座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作為一個年輕的行政區,坪山被市委市政府賦予深圳東部中心、深圳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和深圳未來產業試驗區的發展定位。
  • 「深圳四十品:深圳城市自然人文國畫展」昨開幕
    作者:黃敬松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楊慧) 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報業集團深圳晚報社、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主辦,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主辦的「深圳四十品:深圳城市自然人文國畫展」於1月13日上午在國風藝術館舉行開幕式。作為深圳晚報創立27周年的社慶特展,「深圳四十品」既是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致敬,也是獻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一份禮物。
  • 《深圳的腳步》第6期丨郭曉冰:一個好的公益團隊,要像一個「燜燒鍋」
    2006年4月,深圳公益界發生了一件觸動全國的事件,知名公益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叢飛去世,他留下的令人唏噓的結局和背影,衝擊到全國的公益圈。  郭曉冰也是感慨萬千,痛心之餘,開始思考:  我們究竟該如何更好地做公益?深圳是一個創新的城市,真正的公益之路,路在何方?  因緣際會,機會到來。
  • 深圳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攝影:龔志淵 深圳四十年的現代化實踐,是對中國人嚮往美好生活願望的一種示範和先行。這是對傳統價值觀的一次顛覆,深圳以城市為平臺集聚年輕的人、釋放年輕人的激情,展現了年輕城市的文化心態,也沉澱了深圳時間的價值。 如今被現代化不斷塑造的深圳已走過了四十年,與城市同歲的人正在進入不惑之年,這座城市依舊年輕。
  • 《深圳的腳步》第35期|牛子:抗戰老兵逐漸凋零,關愛行動正在持續……
    牛子說,讓人欣慰的是,通過多年來的整理和走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及志願者沒有忘記他們,正在盡著綿薄之力,繼續關愛著健在的老兵……(訪談時間:2020年12月6日 訪談地點:深圳)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
  • 幸福迷你馬拉松獲評深圳體育產業基地示範項目
    佳兆業文體科技集團自有IP路跑賽事——The Couple Run 幸福迷你馬拉松,獲認定為2020年深圳體育產業基地示範項目。 幸福迷你馬拉松獲認定為體育產業基地示範項目 深圳向來鼓勵及推動本土體育企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