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是廣東省和深圳市的對外開放與此前我國其他地區對外開放的最大不同。所謂市場經濟,就是發揮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還發展經濟的主體性於人民群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國市長協會城市研究顧問李津逵對本刊記者說。
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以這一時間節點為契機,10月中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並以附件形式發布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是中央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而送出的政策「大禮包」。
本刊記者梳理發現,這份政策「大禮包」涵蓋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擴大對外開放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通過上述領域的綜合改革,未來5年,深圳有望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標杆。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
繼續激發城市活力
有活力、包容性強、政府辦事效率高……在多位年輕人對深圳印象的表述中,這是深圳吸引年輕人的幾項主要特質。
深圳是我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記者查閱數據發現,1979年才正式設市的深圳,不僅城市「年齡」年輕,而且是我國年輕人佔比最高的一線城市,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2.5歲,2019年19—34歲的年輕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2.9%。
年輕人是城市的活力之源,而通過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釋放出城市的發展潛力,則是深圳市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制度保障。
「集體土地入市等土地制度的改革嘗試,是深圳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做的事。多年以來,在華北地區、華中地區,經過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後,如果農民能夠得到戶均3套房的補償,人們就會認為這是很好的政策。但是在深圳,經過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後,農民得到的不是戶均3套房,而是人均1棟樓。農民家庭中的每個成年男性都能獲得一塊宅基地,在這塊宅基地上,通過幾戶聯保,農民無需抵押物就能夠從農村銀行貸到資金,建起六七層甚至十幾層的樓房。這種居民樓既是年輕人最好的『落腳城市』,也是農民致富的保障。」李津逵告訴記者。
記者在《方案》中看到,未來5年,深圳將繼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為守住耕地紅線,以往深圳市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經過廣東省政府審批,如今,這項審批權下放到了深圳市政府;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深圳市還將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存量建設用地的開發建設……
「深圳目前的房價高不可攀,以我現在的工資肯定買不起。如果能夠通過增加建設用地供應把房價降下來,深圳會成為一座對年輕人更友好的城市。」2016年到深圳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劉先生說。
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將進一步提升深圳的人口承載力。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截至2019年末,在深圳市的1343.88萬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為494.78萬人,非戶籍人口為849.10萬人,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嚴重倒掛。能否落戶深圳,獲得與當地市民同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也是年輕人選擇到深圳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次印發的《方案》提出: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和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範圍,將成為深圳適應超大城市勞動力流動趨勢、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就業、繼續激發城市活力的另一項重要舉措。
「??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市域範圍內,服務人口??超過了2000萬。所謂服務人口,即??消耗城市公共資源的全部人口。城市規劃通常以常住人口為計算基數,常住人口即在一座城市連續居住滿6個月的人口。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當計算城市的服務人口,而非戶籍人口或常住人口。」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向記者表示。
繼承改革探索精神
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記者採訪發現,幾乎每一位生活在深圳的年輕人都對這座城市的綠化稱讚有加。「居住在深圳,就像生活在森林中。」在網際網路公司從事市場運營工作的吳先生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賴於生態環境治理體制的完善。根據《方案》,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和就業培訓、文化體育等民生服務供給制度等,都將成為深圳未來5年「先行示範」的重點。《方案》提出:到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25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標誌性成果,為全國制度建設作出重要示範。「制度層面的對外開放才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李津逵表示。
在李津逵看來,深圳的成功離不開對香港制度的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深圳提出的5個城市定位——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都是香港已經做到的。」李津逵指出。
記者在《方案》中看到,推動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將成為未來5年深圳擴大開放、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的重要著力點。「過去這些年,香港不僅在市場經濟方面,在法治、自由等方面都對我國大陸城市的發展給出了全方位的示範。」李津逵表示。
此次印發的《方案》給予了深圳未來5年充分的改革探索空間。記者看到,《方案》提出:營造改革氛圍,弘揚特區精神,繼續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提拔使用敢於改革、善於改革的幹部,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幹部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除了中央的政策支持和香港的示範,在改革開放初期,有一批真正的共產黨人冒著自己政治生命的風險,毅然選擇改革開放的道路,也是深圳成功的重要原因。比如原深圳市委書記張勳甫、吳南生、梁湘、李灝、厲有為,原蛇口工業區管委會主任袁庚等,他們是懷著一種追求民族進步解放的情懷在奮鬥,他們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李津逵說。
根據《方案》,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深圳未來5年的先行先試、改革探索將為全國的城市發展提供示範。記者了解到,深圳城市活力的激發固然有政策紅利、制度創新的作用,其作為港口城市靠近海洋的位置優勢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我國的眾多城市都地處內陸,那麼,深圳的先行先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我國內陸城市發展的參考和借鑑?對此,李津逵表示,獨立自由、契約法治的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核心,海洋文化的這些內涵也可以得到許多生活在內陸的人們的認同。
「並非遠離海洋的地方就不會產生海洋文化。當市場經濟走向全國的時候,我國內陸的很多城市都湧現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這說明海洋文化追求獨立、敢於冒險的基因也存在於內陸,只是需要適當的環境讓它們生長出來。從全球來看,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就是一個遠離海洋的歐洲國家,但是瑞士的海洋文化卻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未來,我國也會有很多城市在文化上超越大陸的版圖,走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李津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