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深圳將如何「先行示範」 - 人民周刊

2020-12-14 人民日報

    「以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是廣東省和深圳市的對外開放與此前我國其他地區對外開放的最大不同。所謂市場經濟,就是發揮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還發展經濟的主體性於人民群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國市長協會城市研究顧問李津逵對本刊記者說。

    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以這一時間節點為契機,10月中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並以附件形式發布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是中央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而送出的政策「大禮包」。

    本刊記者梳理發現,這份政策「大禮包」涵蓋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擴大對外開放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通過上述領域的綜合改革,未來5年,深圳有望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標杆。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

    繼續激發城市活力

    有活力、包容性強、政府辦事效率高……在多位年輕人對深圳印象的表述中,這是深圳吸引年輕人的幾項主要特質。

    深圳是我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記者查閱數據發現,1979年才正式設市的深圳,不僅城市「年齡」年輕,而且是我國年輕人佔比最高的一線城市,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2.5歲,2019年19—34歲的年輕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2.9%。

    年輕人是城市的活力之源,而通過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釋放出城市的發展潛力,則是深圳市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制度保障。

    「集體土地入市等土地制度的改革嘗試,是深圳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做的事。多年以來,在華北地區、華中地區,經過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後,如果農民能夠得到戶均3套房的補償,人們就會認為這是很好的政策。但是在深圳,經過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後,農民得到的不是戶均3套房,而是人均1棟樓。農民家庭中的每個成年男性都能獲得一塊宅基地,在這塊宅基地上,通過幾戶聯保,農民無需抵押物就能夠從農村銀行貸到資金,建起六七層甚至十幾層的樓房。這種居民樓既是年輕人最好的『落腳城市』,也是農民致富的保障。」李津逵告訴記者。

    記者在《方案》中看到,未來5年,深圳將繼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為守住耕地紅線,以往深圳市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經過廣東省政府審批,如今,這項審批權下放到了深圳市政府;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深圳市還將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存量建設用地的開發建設……

    「深圳目前的房價高不可攀,以我現在的工資肯定買不起。如果能夠通過增加建設用地供應把房價降下來,深圳會成為一座對年輕人更友好的城市。」2016年到深圳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劉先生說。

    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將進一步提升深圳的人口承載力。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截至2019年末,在深圳市的1343.88萬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為494.78萬人,非戶籍人口為849.10萬人,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嚴重倒掛。能否落戶深圳,獲得與當地市民同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也是年輕人選擇到深圳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次印發的《方案》提出: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和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範圍,將成為深圳適應超大城市勞動力流動趨勢、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就業、繼續激發城市活力的另一項重要舉措。

    「??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市域範圍內,服務人口??超過了2000萬。所謂服務人口,即??消耗城市公共資源的全部人口。城市規劃通常以常住人口為計算基數,常住人口即在一座城市連續居住滿6個月的人口。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當計算城市的服務人口,而非戶籍人口或常住人口。」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向記者表示。

    繼承改革探索精神

    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記者採訪發現,幾乎每一位生活在深圳的年輕人都對這座城市的綠化稱讚有加。「居住在深圳,就像生活在森林中。」在網際網路公司從事市場運營工作的吳先生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賴於生態環境治理體制的完善。根據《方案》,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和就業培訓、文化體育等民生服務供給制度等,都將成為深圳未來5年「先行示範」的重點。《方案》提出:到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25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標誌性成果,為全國制度建設作出重要示範。「制度層面的對外開放才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李津逵表示。

    在李津逵看來,深圳的成功離不開對香港制度的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深圳提出的5個城市定位——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都是香港已經做到的。」李津逵指出。

    記者在《方案》中看到,推動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將成為未來5年深圳擴大開放、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的重要著力點。「過去這些年,香港不僅在市場經濟方面,在法治、自由等方面都對我國大陸城市的發展給出了全方位的示範。」李津逵表示。

    此次印發的《方案》給予了深圳未來5年充分的改革探索空間。記者看到,《方案》提出:營造改革氛圍,弘揚特區精神,繼續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提拔使用敢於改革、善於改革的幹部,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幹部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除了中央的政策支持和香港的示範,在改革開放初期,有一批真正的共產黨人冒著自己政治生命的風險,毅然選擇改革開放的道路,也是深圳成功的重要原因。比如原深圳市委書記張勳甫、吳南生、梁湘、李灝、厲有為,原蛇口工業區管委會主任袁庚等,他們是懷著一種追求民族進步解放的情懷在奮鬥,他們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李津逵說。

    根據《方案》,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深圳未來5年的先行先試、改革探索將為全國的城市發展提供示範。記者了解到,深圳城市活力的激發固然有政策紅利、制度創新的作用,其作為港口城市靠近海洋的位置優勢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我國的眾多城市都地處內陸,那麼,深圳的先行先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我國內陸城市發展的參考和借鑑?對此,李津逵表示,獨立自由、契約法治的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核心,海洋文化的這些內涵也可以得到許多生活在內陸的人們的認同。

    「並非遠離海洋的地方就不會產生海洋文化。當市場經濟走向全國的時候,我國內陸的很多城市都湧現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這說明海洋文化追求獨立、敢於冒險的基因也存在於內陸,只是需要適當的環境讓它們生長出來。從全球來看,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就是一個遠離海洋的歐洲國家,但是瑞士的海洋文化卻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未來,我國也會有很多城市在文化上超越大陸的版圖,走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李津逵說。

相關焦點

  • 「創新坪山勇先行,未來之城當示範」,深圳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講述...
    面對 " 雙區 " 建設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歷史機遇,坪山區將如何全力推進創新坪山建設邁上新臺階,努力續寫更多「 春天的故事 "?12 月 10 日,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作為第 116 期新時代大講堂 " 區委書記:我眼中的四十年 " 系列線上直播課程的主講嘉賓,講述 " 創新坪山勇先行,未來之城當示範 " 為主題的生動黨課,解析坪山在深圳重大發展機遇期的發展定位
  • 中國新聞周刊|深圳南山:「戴著口罩奔跑」,示範「履責之道」
    深圳南山: 「戴著口罩奔跑」 示範「履責之道」 本刊記者/蔡如鵬 文/呂雪良 發於2020.12.21總第977期《中國新聞周刊》
  •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
    記者探營「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追尋特區歷程 感受滄桑巨變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少昆 攝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焦子宇)10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會後參觀了「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
  • 開放深圳 在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中先行示範
    半年多前,他們搬入前海,理由是「未來項目要覆蓋粵港澳大灣區,而這裡將是大灣區CBD。」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間,諸多外資企業來到深圳安家落戶,見證了深圳對外開放的堅定步伐。40年崢嶸歲月,深圳激流泛舟,先行先試,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杆。跨入新時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雙重疊加的戰略機遇,深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堅持「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協同發力,努力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先行示範。
  • 先行示範「圳」能量 深圳衛視全新發布2021年「4K+5G」雙輪驅動生態布局
    12月2日,深圳衛視舉辦「2021圳先行」示範合伙人開放大會,宣布將「內容為王」「渠道創新」「機制再造」「示範合夥」四大領域措施作為明年布局的關鍵,同時推進全國首個省級衛視為基礎的國家級的示範產業園落戶。面向破局革新之年,深圳衛視藉此次開放大會提出了一系列兼具戰略定力和發展自信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舉措,顯露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鮮明立場,「圳」能量迎面而來。
  • 《深圳的腳步》第31期丨徐景安:未來四十年,建言深圳做幸福城市示範
    有一個細節可以佐證,我們訪談他的時候,是在一座大廈的一樓大廳,旁邊時常有人走過,會打斷我們的交流,讓人吃驚的是,每當旁人走過以後,每次他都能續上剛才的講話,絲毫不受影響……「未來的四十年,深圳要轉向人民幸福為目標,要改善保障民生,要全覆蓋,要關心人的情感,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城市。」
  • 以創新引領全方位全過程先行示範
    面向未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建成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的徵程中,深圳又當如何做出示範?對此深圳特區報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
  • 深圳:打造國資國企改革先行示範樣本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要求「深入推進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全市國資國企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始終秉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堅定不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改革發展創造多項全國第一,質量效益名列前茅,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國資國企改革道路,努力打造全國國資國企改革先行示範樣本。
  • 【地評線】南方網評:浩蕩東風起鵬城,先行示範再闊步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為什麼會是深圳?為了探尋答案,央視CCTV-2財經頻道《對話》欄目來到深圳,對話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  40年風雨兼程,40年春華秋實,40年風華正茂。這場「對話」,有對過往的總結,也有對當下的考慮,還有對未來的展望。
  • 打造「首善之區」,跑出先行示範加速度——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為您講述如何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作為深圳的中心城區,福田區將立足新起點、邁向新徵程,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大潮中勇擔使命。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昨晚,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做客深圳衛視《「續寫春天的故事」系列訪談》節目,暢談福田區如何在新起點上推進「雙區」建設、譜寫先行示範新篇章的具體思路和舉措。
  • 林潔:助力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先行示範
    「要摸清家底,實現地下空間信息化智能化開發利用」……協商會上,18位市、區政協委員、立法協商諮詢委員、民主黨派代表從立法目的意義、立法原則、立法技術等不同方面提出了建議和意見,為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先行示範積極建言獻策。市司法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現場做了回應。
  •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依託國家政策 做好職教發展的先行示範
    二是對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堅定,爭做產教融合發展的先行示範。「十三五」期間,學校對接區域產業鏈,鼓勵重點專業群聯合世界500強或行業領軍企業組建特色產業學院,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深做實。2019年,學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10項,居全國第一。2018年,學校與華為聯袂打造的「課證共生共長」教學模式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四是契合雙循環發展格局更加堅定,爭做服務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先行示範。一方面,圍繞脫貧攻堅任務需要,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1200名,先後對口支援西藏、新疆等13個省、自治區,支援數量和力度位居全國首位。
  • 清華賦能 以高標準探索未來學校先行示範的龍華路徑
    會上,圍繞如何建好未來學校、如何上好未來課堂課,深圳百名校長和教育工作者齊聚龍華,共話未來教育建設。值此「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教育變革尤為重要。《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制定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和實施路徑。
  • 特區40周年大會圓滿落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攜手主辦為「先行示範...
    特區40周年大會圓滿落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攜手主辦為「先行示範」助力賦能 10 月 14 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 以創新引領全方位全過程先行示範——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長趙劍英
    原標題:以創新引領全方位全過程先行示範——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玥 金文蓉)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攜手主辦為「先行示範」助力賦能
    突破·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助推深圳會展經濟持續前行縱覽深圳經濟特區40年,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及無數勞動人民的努力與創新。根據統計和預測,預計5年後,深圳市年度總展覽面積將達到500-700萬平方米, 預計10萬平方米大展30到4個左右, 其中30至4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展覽將達到5-8個。屆時粵港澳大灣區的會展業規模將達到或超過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會展區域,有望成為全國規模第一的會展區域。
  • 文化先行,深圳示範!第二屆深圳文化產業園區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本屆論壇以「文化先行,深圳示範」為主題,邀請來自北京的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作為演講嘉賓,重點探討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引擎」以及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背景下,深圳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園區管理模式創新、可持續發展以及灣區協同下發展探索等問題。論壇分為開幕式、嘉賓演講、圓桌對話三大部分。
  • 理論學習 | 深圳先行示範、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機遇
    深圳先行示範、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機遇 □ 劉世錦 深圳始終處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以開放包容、敢試先試、轉型升級的品格和實踐,成為展現發展奇蹟的窗口、弘揚創新精神的旗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央又賦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使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以建立經濟特區40周年為契機,對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提出了總體要求、戰略部署和政策指引。承擔這一使命,深圳既要應對諸多挑戰,更是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機遇。
  • 深圳市財政局局長湯暑葵:全力保障民生福祉 全面支撐示範先行
    深圳在預算執行、收入質量、預算公開、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等財政管理改革的多個方面成效顯著,2017年、2020年兩次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真抓實幹、成效顯著"通報表揚和資金獎勵,充分彰顯了深圳財政在全國的先行示範作用。四十年奮進,四十載崢嶸。
  • 建設先行示範工會!深圳市總工會六屆九次全體會議舉行
    深圳工會要敢作為、善創新,進一步深化工會改革創新,努力建設先行示範工會。5月8日,深圳市總工會第六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堂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彭海斌出席會議並作講話。深圳市總工會第六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在市民中心人大會堂舉行2019年以來,深圳市總工會圍繞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提出了「對標最高最好最優,爭做中國工會尖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工會」的奮鬥目標,在推進維權服務、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工會工作頂層設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