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有一種網紅食品真正紅過三年,但烏蘇啤酒一定除外。
因為人類永不熄滅的好勝心,永遠在驅使他們挑戰不可能:
傳聞中的大烏蘇,真的就沒人輕易挺得過第三瓶嗎?
大約兩三年前,這新疆老牌本土啤酒突然走紅全國,以風捲殘雲之勢席捲網際網路。
無他,只因這看似平平無奇的大綠棒子,讓太多青澀舊友一瓶下肚後就認識到了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酒精4度而已,能咋地?」
也沒咋地,就是獲得了一種意外和女神在街頭激吻時被酒瓶敲了後腦勺子的感覺——眩暈式快樂。
B站UP主挑戰大烏蘇必備結局:睡得賊香
順便以一己之力重新定義了進化論,使民間認定「猴變人需要五萬年,人變猴只需要五瓶大烏蘇」這一新晉生物學真理。
依照此理論,假如你在新疆跟人吃飯遇到如下場面,可以說是親臨大型物種變異現場。
於是,當大烏蘇帶著傳說的光環走出新疆、衝向全國後,直到現在都依然有全國各地人民前赴後繼地試圖證明:
我不會變猴這個feel確實倍兒爽!
你看上海人胡歌,幹過一瓶烏蘇後就把自己變成了張魯一(沒有說張魯一不好的意思),帥氣臉龐上被激活的狂野讓人覺得,「魯濱遜在荒島上借酒澆愁突然看到船來了的欣喜若狂」不過如此。
如果說來自天山腳下的烏蘇是文質彬彬南方人的天敵,那麼北方人在前赴後繼的挑戰中也常常一敗塗地。
倒不一定是狼狽,只是很難再讓自己維持原狀,北方人秒變「方人」——因為已經爽到找不著北。
內蒙的大哥兩瓶烏蘇下肚之後,臉上飄起了一層女生最為熟悉的珊瑚粉腮紅,小眼神兒中透露著本不屬於此等壯漢的嬌羞。
東北的彪形大漢酒過三巡清點戰績,雖然嘴上說著沒事兒,但微微顫抖的蘭花指已經出賣了他。
唯有久經沙場、能力值與經驗值都血厚的山東人,有可能在面對烏蘇的挑釁時挽回一絲顏面。
當然,來之不易的勝利一定要po出來,那將成為酒桌戰績上的又一硬核勳章。
外地人在新疆的土地上別小瞧烏蘇,這件事其實我是六七年前看過一個不知真假的網絡傳說後,就悄悄銘記於心。
說一哥們兒在新疆吃飯,店裡的WiFi密碼是lbznyjhws。
這啥意思啊?問之,老闆遂和藹可親地說:「就是『老闆再拿一件紅烏蘇』的縮寫。」
正當他一邊復讀這句話一邊輸入密碼的時候,老闆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掏出開瓶器,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而這將是進入極樂世界前聽到的最後聲響。
在保定愛迪生·手工耿的多米諾開瓶器配合之下,6秒20內進入戰鬥狀態的烏蘇已足足夠放倒一個小區的有生力量
眼看著烏蘇啤酒終於成了新晉「酒量度量衡」,人們才終於意識到誰才是全國地域喝酒battle中最有希望笑到最後、卻總是太過低調的掃地僧:
新疆兒子娃娃。
領教烏蘇的威力之前我還納悶過,為什麼每次提名「中國哪裡的人酒量最好」的時候老是不帶新疆人玩?
後來終於明白,這道理可能就像清華北大從來只會笑看其他高校爭奪第三名。
畢竟多少新疆人都是在大烏蘇里泡過來的——新疆人+飯桌+烏蘇,三者就仿佛電視劇裡的乾隆紀曉嵐和珅一般難捨難分。
哪裡有新疆人,哪裡的地上就永遠有烏蘇的空瓶子。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且不數地上到底會有多少烏蘇空瓶子,單單酒杯的大小,就是新疆人快要溢出的「酒量自信」——
摳摳縮縮的小酒盅在新疆的飯桌上太不合時宜。無論白的啤的,大茶杯是最後的底線。
在酒杯裡養魚是對大烏蘇最大的不尊重
或許是被江湖傳聞中的「上頭」唬住了,很多人都沒注意烏蘇啤酒的另一靈魂,其實正如新疆人在酒桌上「能站著就不坐著,腳下還要踩一箱」的豪氣幹云:
大。
每個與烏蘇初次會面的年輕人,摸到粗壯瓶身的手感時都難免有個危險的想法:
「620毫升也沒多少吧,不就比一般的的多了120?」
此時,他們都還不知道自己是多麼輕浮和天真。
只有在嗨夠了、清醒了之後才撿起自己殘餘的數學知識計算:
一瓶620毫升,3瓶的量已經快頂上普通啤酒容量的4瓶了,怎麼就忽略了它是啤酒瓶中的姚明呢。
更不要說,算瓶數不考慮原麥汁濃度與酒精含量,就是耍流氓。
每個勇敢嘗試大烏蘇的人都會在第一口被它濃烈的口感刺得一激靈的根源,在於它原麥汁濃度高達11°P。
尤其是冰鎮過之後,飲一口烏蘇,仿佛有兩個新疆美女穿著細高跟鞋在你的上牙膛轉圈圈跳舞。
偏偏有人就愛「受虐」,越凜冽的口感、越應該和最硬核的美食一起下肚。
於是,你會看到烏蘇愛好者的飯桌上,都是無硬菜不歡——
如果大烏蘇開個後宮,那麼大烤饢、大盤雞、紅柳大肉串、爆辣新疆炒米粉一定是最受寵的四大美人。
肉的硬核程度、味覺的爆裂程度和菜盤子的尺寸起碼得佔一樣,才配登上新疆人的飯桌與烏蘇平起平坐。
待烏蘇下肚,那就是獨屬於新疆人的原湯化原食。
via.@在下古浪
當大烏蘇走出新疆,全國人民也立刻心領神會了它的正確打開方式——
烏蘇配醬肘,活到九十九。
烏蘇配燒烤,千杯都不倒。
烏蘇配龍蝦,生活頂呱呱。
烏蘇配大蒜,人生就是幹。
在有大烏蘇的飯桌上,沒有一個硬菜不曾伴隨著烏蘇微苦但不生澀的口感走上菜生巔峰。
雖然孤零零的一瓶,卻盡顯無限猖狂
烏蘇愛好者在酒中宣洩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才是烏蘇真正讓人著迷的硬核靈魂。
叫得親切的「大烏蘇」從來不僅僅是新疆人招待外地客人時讓人家一定要試試的噱頭,還是他們要長時間出遠門時忍不住想打包帶著一起流浪的味道;
不僅僅是暗搓搓用來彰顯自己酒量好的一個梗,還是早已融進新疆人血液裡的豪氣幹雲。
雖然「一城一啤」的地域啤酒文化已經不復當年盛況,但讓大烏蘇與新疆人靈魂共振的那股豪橫的衝勁兒,卻永遠不會變。
它憑什麼永遠這麼讓人心花怒放?或許歸根結底憑的還是真正的硬核實力。
烏蘇啤酒生於新疆、發跡於新疆,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般的存在永遠刻在新疆人的骨髓裡,毫不奇怪。
畢竟地理課本的知識告訴我們,新疆是全國種植啤酒花質量最高的地方。
經過了70年代末啤酒需求量的激增,和1985年實施的「啤酒專項工程」後,中國各地的本土啤酒迅速進入了大爆發的階段。
新疆不但擁有了烏蘇等本土啤酒品牌,甚至全國很多地方的啤酒花都要仰仗這裡。
80年代烏蘇啤酒的建立和發展,同樣也幫烏蘇這座城市走在了新疆的工業化前列。
與生活難捨難分的啤酒文化、舉辦多年的啤酒文化節……這些與酒有關的、特有的豪爽文化,讓有些人把烏蘇類比成「中國小慕尼黑」。後來烏蘇啤酒的總部遷往烏魯木齊時,烏蘇當地人還曾為之黯然神傷。
但如今的大烏蘇,早已風風火火地走出新疆。
真正硬核的實力味道,值得被更多人品嘗。
當我看到這次和烏蘇擦出火花的是她,就知道大烏蘇又要靠硬核出一次圈了——
全中國最硬核的90後妹子,張偉麗。
感到意外嗎?
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一點也不——都是硬核選手,就該強強聯合,激情碰撞。
MMA世界冠軍張偉麗的「硬」,大概沒人會不服。
賽場上兇狠如狼,賽場下真誠直爽。拳頭和話語,到處都是噴薄而出的辣爽勁兒,直衝你的腦門。
沒人能拒絕張偉麗帶來的心潮澎湃,正如沒人能拒絕大烏蘇在你口腔與天靈蓋之間的橫衝直撞。
點擊下方視頻
看看張偉麗和大烏蘇有多配
硬碰硬,是二者攜手最精妙的靈魂。
讓啤酒花茁壯生長、孕育了烏蘇啤酒的新疆,從來都是一片很硬核的廣袤土地。
有著天山託木爾峰高海拔的風霜酷寒,也有著吐魯番滾燙烈日下49攝氏度的戈壁灘。
冰與火之歌,是它的艱險,也是它最迷人的魅力。
不斷交錯的嚴酷考驗,就像張偉麗在搏擊賽場上面對的一切——
鋼鐵般強硬的對手,灼熱的對戰,和獨自上場的孤獨。
但張偉麗從不服輸。
她的硬核,是日復一日在枯燥重複的訓練中耐得住性子,是無論面對多大的阻礙與負擔都堅定前行。
無論炎炎烈日還是飛沙走石,都不會讓她停下追求信念的腳步。
正是因為在絕望的逆境與惡劣的條件中磨練出了堅不可摧的意志,每當張偉麗走上賽場,眼神裡沒有絲毫猶豫,只有勢不可擋。
當張偉麗為勝利而振臂歡呼時,胸中噴薄而出的信念仿佛一團燃燒的火花。
照亮了她自信的面龐,也讓所有人為這股生機勃勃的中國力量而熱血沸騰。
硬核,或許從來不止是表面的堅硬與衝動。
它的精神之所以具有那麼強大的感染力,是因為無懼外部世界的艱險,也無懼自己內心的軟弱。
早已在千錘百鍊中,做好了與世界硬碰硬的準備。
而這,也是一種難得的實力,讓每個曾被不如意打倒的普通人心嚮往之。
「硬核憑實力」,這是烏蘇啤酒和張偉麗共同吶喊的宣言,又何嘗不是我們所有人都渴望生活中正在汲取的力量?
藏在胸中的那團火焰就像助推器,隨時準備幫那些敢拼敢闖敢堅持的人,硬核沖天。
烏蘇啤酒帶給我們的「硬核」力量,也從來不止是上頭、爽快那麼簡單——
它曾陪多少人熬過只想痛哭一場的夜晚,又曾見證過多少觥籌交錯間對理想的訴說與渴望;
它曾安慰過多少人暫時的失意,又曾在飯桌上陪伴過多少人為自己的信念揮灑豪情萬丈。
有人愛喝酒,卻喝的從來不止是酒。
來吧,幹了這杯硬核的大烏蘇。
我們未來的每一步一定都會更堅定。一定能穿越嚴酷的沙漠,攀上嚮往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