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始建造 新裝備新技術帶動產業鏈發展

2021-01-08 荊楚網

央視網消息:大型郵輪被稱為是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出於對重量控制的要求,大多使用厚度在8毫米以下的鋼製薄板作為郵輪主要活動區域以及艙室的主要材料,為了避免薄板在加工過程中出現變形,研製人員創新採用了一批新裝備和新技術。

央視記者 徐揚:和民船相比,郵輪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薄板的使用量佔到整船鋼板使用量的75%以上,您現在看到的這個流水線就是雷射薄板生產線,這條生產線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船板的平整度。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 製造部部長 王金成:薄板流水線主要以雷射和機器人設備作為控制我們的熱輸入量,減少分段的變形,控制整個的精度,那麼整個船的穩性就會變得更加優良,乘客住在上面會感覺到非常舒適。

據介紹,薄板製造中心實現5G網絡全覆蓋,藉助工業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管理,為郵輪薄板建造提供了智能動力。作為中國船舶工業設計建造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郵輪建造產業鏈長、覆蓋面廣、帶動性強,通過我國首制大型郵輪的設計建造,將為我國本土郵輪供應鏈體系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相關焦點

  • 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製造平臺項目開工建設 預計今年7月交付投產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製造平臺項目開工建設 預計今年7月交付投產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浦東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達產後預計每年銷售收入10億元的外高橋郵輪產業內裝製造平臺項目1月11日宣布正式開工建設
  • 上海:外高橋造船新招3000員工開足馬力運行
    判斷造船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的另一個指標是新船接單量,英國船舶市場研究機構克拉克森最近一次公布的行業數據顯示,中國造船業在疫情之下表現出強勁的韌性,今年前10月接單量位居全球第一,約佔全球市場訂單的45%。其中1月至6月,中國船企接單量連續6月蟬聯第一。
  • 盤點2020年10艘「全球首艘」船
    為此,國際船舶網搜集整理了10艘過去一年全球交付的與眾不同的「全球首艘」船,以此反映過去一年裡全球船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1、全球首艘「成人」郵輪「Scarlet Lady」號
  • 「國家隊」中船集團入場,國內郵輪旅遊破局在即
    直至近日,中船集團宣布與嘉年華等合作設計建造本土豪華郵輪。至此,中國郵輪業「破冰」,開始參與上遊造船業競爭,這也是郵輪業利潤最高的一環。構建本土豪華郵輪船隊後,國內郵輪旅遊有望踏上新臺階。公告中,*ST船舶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高橋造船」)與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嘉年華」)、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郵輪」)籤署2艘大型郵輪新造船合同。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啟動建造
    中新網青島12月19日電 (記者 胡耀傑)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19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美國新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發展軌跡及主要技術特點分析
    根據項目進度安排,該級首艘「哥倫比亞」號(SSBN-826)核潛艇將於2021年開工建造,2027年交付海軍,2031年實現首次戰略巡航。第二艘「威斯康辛」號(SSBN-827)將在2029年交付,2031年服役。美海軍計劃組建一支擁有12艘潛艇的艦隊。
  • 中國首座大型郵輪薄板加工中心廠房完工交付
    大型郵輪薄板加工中心廠房完工交付。 陸佳駿 攝薄板加工中心廠房工程是國產大型郵輪建造工程重要配套項目之一,長450米,寬111米,總建築面積54396平方米,最大柱距達到42米,由鋼料堆場、鋼材預處理工場、切割預製工場、部件製作工場、分段製作工場,以及水、電、氣、道路等外場配套工程組成,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上海凱悅建設諮詢監理有限公司負責監理、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施工、上海大華工程造價諮詢有限公司負責全程審計
  • 南京以「鏈式整合」新方式搶佔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制高點」
    10月30日,「2020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論壇」 來自行業領域的專家、企業界精英們匯聚南京,為南京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式整合」新模式,搶佔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制高點」,推動南京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獻錦囊妙計。
  • 2021年待正式亮相的16艘新郵輪船隻
    「南森號」是海達路德第二艘有530名遊客的科考船在短短一年內首次亮相,這艘科考船是為極地水域建造的。Virgin Scarlet Lady(維珍郵輪)維珍號可能是2020年最受期待的船,維珍的首艘新建造的船在年初加入了艦隊,並在穿越邁阿密之前在歐洲進行了預演。然而,這艘擁有2770名客艙的郵輪還從未接待過乘客,維珍號希望能在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運營。Ponant Le Bellot and Ponant Le Jacques Cartier (龐洛郵輪)
  • 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引擎 上海建工裝飾重振海派企業雄風
    這也讓有著「工程師氣質」的上海建工裝飾,多了一份引領和推動行業發展的領袖風範。走出上海,加速全國化布局步伐,在城市更新、展覽展示、大型郵輪內舾裝建造、數位技術服務研究新領域等新業務板塊不斷發力,「攻城略地」的背後是科技創新的力量,是上海建工裝飾面向未來的胸懷和格局。除了滬字老牌「國家隊」標籤,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科技領先專家型企業名片亦愈發明亮。
  •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明年能服役嗎
    一再跳票,終於,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入列時間有了新說法:12月2日,印度海軍南部司令部司令阿尼爾·庫馬爾·喬拉宣布,「維克蘭特」號已進入最後建設階段,將於2021年底或2022年初服役。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9年這艘航母就已開始設計工作,2005年動工,但直到2009年才開始安放龍骨。
  • 印度國產航母何時服役?海軍司令給出時間表,為何其說法扯中國?
    印度製造構築抵禦中國新防線據悉,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自2006年建造工作開始以來,過程可謂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要問到底什麼時候服役?最近印度海軍司令給出說法牽扯到中國身上非常有意思,總而言之概括成一句話:下次一定!能構築抵禦中國威脅新防線。
  • 印度的國產航母何時下水
    這艘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從1999年開始啟動,從開始建造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服役,印度國產航母為什麼如此難產呢?首先是材料沒有備足,著急開工了:印度首艘國產航母雖然說是國產,實則從鋼板到機械動力,各種武器裝備,各種電氣,各種重要部件都是從國外購買,印度開始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時,材料根本就沒有備足,按照正常程序,最少要備足50%以上是鋼板,印度並沒有準備這麼多就開建了,導致後續材料供應不到位,工期多次推遲。
  • 日媒攬要11月27日:東京國際郵輪碼頭將迎來首艘郵輪靠港
    &nbsp&nbsp&nbsp&nbsp1.日本經濟新聞:日本銀行總資產規模再創新高&nbsp&nbsp&nbsp&nbsp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日本銀行實施了追加的貨幣寬鬆政策,增持國債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受此影響,截至今年9月底,
  • 「三維圖紙」首次助力大型郵輪有序建造
    大型郵輪的建造過程極其複雜,整船的零部件達到2500多萬個,是名副其實的大系統工程,如此巨大的施工量,工程人員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首次採用了「三維圖紙」,確保工程建造的安全有序。總臺央視記者 徐揚:這艘郵輪一共由2500萬個零部件組成,可以說是一個巨型的工程,為了保證整個工程的安全有序,他們首次引入了模型下現場的生產模式,也就是說,工人師傅在現場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端來實時地看到自己工作面的排序方案和具體細節。
  • 中國船舶集團子公司1元賣資產背後:國產豪華郵輪無果 去年陷資金困境
    2018年時,天津新港時任董事長胡翔曾表示,有必要加快本土化進程,建設中國特色豪華郵輪,並介紹該公司已開始對中國特色豪華郵輪進行相關的研發工作。但根據天津市政府方面的公開信息,天津新港在2019年時面臨資金困難,無法持續開展業務的問題。此外,天津新港的國產豪華郵輪迄今尚未啟航。
  • 首艘85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運輸船(VLEC)項目迎來新進展
    近日,全球首艘85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運輸船(VLEC)項目迎來新進展。  2017年12月29日,首批次兩個85000立方超大C型液罐在江蘇華滋海工碼頭正式交付。  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C型船用液罐,用以配套全球首制的85000m3超大型乙烷乙烯運輸船。
  • 國產之光!核心器件國產化推動雷射全產業鏈加快發展
    隨著經濟的復甦,整個製造業中最能長久帶來影響的就是國產替代,不論是製造類,還是資源類,只有在國產替代的大環境下才能長久發展。雷射行業也不列外,製造業的持續復甦催熱雷射行業,國產替代邁出重要一步。
  • 智能建造技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智能建造從產業鏈邁向產業生態圈
    為積極貫徹我國智能製造發展戰略,推動基建智能建造產業發展,推進智能工廠新材料、新工藝、新智能的創新研發應用,促進智能建造產業及科技創新製造技術的全球合作交流與應用對接。12月16日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主辦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工程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智能建造技術研討會暨智能建造產業生態戰略合作高端閉門會在京召開。
  • 開工建造已超過15年,印度海軍國產航母何時才能服役?
    「遠古時代」的阿瓊坦克和LCA戰鬥機尚且不談,就以新世紀開造的印度國產航母來說,就足以堪稱是N年磨一艦了。最近關於這艘的消息有很多,我們也簡單來捋一捋。由於印度海軍積壓了大批老項目,使得總體的預算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而沒有足夠經費的話,已經造了半拉子的國產航母就得爛尾,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結果。所以到2019年,印度科欽造船廠再度得到了約4.23億美元(約佔印度海軍當年裝備費的八分之一)的經費,用於航母第三階段的建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