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水天一色的鶴鳴湖畔,林木蔥蘢,生機盎然。水上娛樂、島內遊覽、小木屋影視拍攝基地、千畝林果採摘園錯落有致,點綴其間,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旭鴻果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愛軍就是這幅畫卷的「繪畫者」。
致富不忘本,立志改善家鄉面貌
鄭愛軍出生在山城區鶴鳴湖畔鄭溝村一個農民家庭。經過多年的奮力拼搏終於事業有成,按照他的想法,幹到40歲就從波瀾壯闊的「商海」退下來。但後來他發現,這其實是個奢望。
鄭溝村是省級貧困村,村內群眾177戶691人中,貧困戶就有105戶358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小麥、玉米等莊稼。單單靠種幾畝地過活,遇到個天災人禍,日子過得很艱難。鄭愛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自己富了不算富,改變家鄉落後面貌帶動全村老百姓脫貧致富,才能真正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於是,他主動找到村兩委幹部商量對策,依託鶴鳴湖的純天然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林業種植和旅遊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發展高效農業,打造美麗鶴鳴湖
2015年,鄭愛軍投資2000萬元成立了旭鴻果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1000餘畝坡地引進興農紅、綠化九、蟠桃等多個品種的優良果樹。接下來次第掛果,喜獲豐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這些年,他吃住都在田地,想方設法在山坡上通了電,修了路,帶領鄉親們硬是把一片荒坡地改造成為一座世外桃源。還安排村子裡的貧困群眾就業,農忙時可用工100餘人。」提起鄭愛軍,村子裡的老百姓讚不絕口。
如今的鶴鳴湖已今非昔比,周邊都是林果樹木,一行行白鷺在水面上翩躚飛翔,島內遊玩、遊艇競技、民俗表演等遊樂項目雅俗共賞,充滿樂趣,吸引了轄區及周邊地區大批遊客慕名而至。
創業富鄉鄰,傳遞人間大愛
「我在湖上開遊船,每月工資兩三千塊,一年幹上八個月,就能掙20000多塊,這都是愛軍回來給我們造的福呀。」鄭溝村村民陳太平說起鄭愛軍滿懷感激。
隨著鶴鳴湖聲名鵲起,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鄭愛軍又提出了「旅遊 扶貧項目」的發展模式,引導貧困群眾發展民宿、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等三產服務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石林鎮店莊村民程銀蘭在景區經營一家售賣涼皮、冷飲等小賣店,談到現在的生活,她很滿足:「景區針對我們貧困戶免費提供攤位,我做個小買賣家門口就能掙錢了,人多的時候一天能賣一千塊。」依託鶴鳴湖扶貧產業園,目前石林鎮共發展「農家樂」30多家,大型農家體驗遊樂園10多個,5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70多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年收入1萬多元。
2020年,鄭愛軍再注入2000萬元資金,正在把鶴鳴湖和沿湖八村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豫北水鄉」!
(鶴壁山城區委宣傳部 王歡、高國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