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創業「繪畫卷」 脫貧致富「領頭雁」

2020-12-23 金臺資訊

碧波蕩漾,水天一色的鶴鳴湖畔,林木蔥蘢,生機盎然。水上娛樂、島內遊覽、小木屋影視拍攝基地、千畝林果採摘園錯落有致,點綴其間,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旭鴻果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愛軍就是這幅畫卷的「繪畫者」。

致富不忘本,立志改善家鄉面貌

鄭愛軍出生在山城區鶴鳴湖畔鄭溝村一個農民家庭。經過多年的奮力拼搏終於事業有成,按照他的想法,幹到40歲就從波瀾壯闊的「商海」退下來。但後來他發現,這其實是個奢望。

鄭溝村是省級貧困村,村內群眾177戶691人中,貧困戶就有105戶358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小麥、玉米等莊稼。單單靠種幾畝地過活,遇到個天災人禍,日子過得很艱難。鄭愛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自己富了不算富,改變家鄉落後面貌帶動全村老百姓脫貧致富,才能真正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於是,他主動找到村兩委幹部商量對策,依託鶴鳴湖的純天然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林業種植和旅遊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發展高效農業,打造美麗鶴鳴湖

2015年,鄭愛軍投資2000萬元成立了旭鴻果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1000餘畝坡地引進興農紅、綠化九、蟠桃等多個品種的優良果樹。接下來次第掛果,喜獲豐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這些年,他吃住都在田地,想方設法在山坡上通了電,修了路,帶領鄉親們硬是把一片荒坡地改造成為一座世外桃源。還安排村子裡的貧困群眾就業,農忙時可用工100餘人。」提起鄭愛軍,村子裡的老百姓讚不絕口。

如今的鶴鳴湖已今非昔比,周邊都是林果樹木,一行行白鷺在水面上翩躚飛翔,島內遊玩、遊艇競技、民俗表演等遊樂項目雅俗共賞,充滿樂趣,吸引了轄區及周邊地區大批遊客慕名而至。

創業富鄉鄰,傳遞人間大愛

「我在湖上開遊船,每月工資兩三千塊,一年幹上八個月,就能掙20000多塊,這都是愛軍回來給我們造的福呀。」鄭溝村村民陳太平說起鄭愛軍滿懷感激。

隨著鶴鳴湖聲名鵲起,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鄭愛軍又提出了「旅遊 扶貧項目」的發展模式,引導貧困群眾發展民宿、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等三產服務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石林鎮店莊村民程銀蘭在景區經營一家售賣涼皮、冷飲等小賣店,談到現在的生活,她很滿足:「景區針對我們貧困戶免費提供攤位,我做個小買賣家門口就能掙錢了,人多的時候一天能賣一千塊。」依託鶴鳴湖扶貧產業園,目前石林鎮共發展「農家樂」30多家,大型農家體驗遊樂園10多個,500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70多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年收入1萬多元。

2020年,鄭愛軍再注入2000萬元資金,正在把鶴鳴湖和沿湖八村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豫北水鄉」!

(鶴壁山城區委宣傳部 王歡、高國強供稿)

相關焦點

  •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 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說到孔雀,並不稀奇,動物園裡經常能見到,但是您吃過孔雀肉、孔雀蛋嗎?東平鎮連塘村的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養殖的孔雀,不僅好看,還好吃。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看看他們的養殖「致富經」。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是土生土長的東平鎮連塘村人,早年兄弟倆外出創業,皆小有成就。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家鄉的青山綠水,想到部分村民生活還比較困難,兄弟倆總覺得應該為家鄉做點什麼。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們腦海: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 回鄉創業去!新農人跳回「農門」,返鄉青年帶來了什麼?
    導讀:新農人把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帶回家鄉,帶動當地脫貧致富,激活了當地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這個回鄉創業的女「海歸」有個願望,就是帶動從化3萬畝柑橘種植園飛向世界。三位青年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跳出「農門」後又回到「農門」,廣東近年來湧現出了一大批類似鄭玲娟、郭建華及鄧迪方一樣的新農人,把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帶回家鄉,帶動當地脫貧致富,激活了當地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新農人把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帶回家鄉,帶動當地脫貧致富,激活了當地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 【致富路上領頭雁】鞏雙海 鞏仕傑:攻堅戰場父子兵
    編者按:增強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帶貧能力,建立貧困戶穩定脫貧保障機制,切實發揮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引領產業發展和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作用,甘谷縣根據國家八部委《關於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指導意見》《甘肅省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實施方案》和《天水市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方案
  • 河唇鎮鄉賢鍾冠傑獲評「廣東好人」回鄉「二次創業」
    從一名老警察,到成為創業商人,再到如今回鄉「二次創業」,鍾冠傑笑稱都是刻在骨子裡的家園情懷作祟。今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評選,廉江市河唇鎮這位多年熱心公益的鄉賢上榜。如今,鍾冠傑帶領著團隊在河唇鎮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種植水果脫貧致富,又斥巨資打造慈孝文化城,致力推動當地農旅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 萬年陳義重:靠勤勞脫貧致富 讓貧困成為歷史
    萬年縣陳營鎮郊區村貧困戶陳義重不「等、靠、要」,決心穩紮穩打,用心做人、做事,靠勤勞脫貧致富,讓貧困成為歷史。  意外降臨扛起重擔  2012年,陳義重的父親突然發病,四肢癱瘓,醫院檢查顯示頸椎病變致頸髓神經受壓,必需手術治療,治療費用大概需要8萬元左右,這對於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 看這位濬縣創業青年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看這位濬縣創業青年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2020-04-14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沂蒙山裡回鄉創業的金鳳凰
    賀可雲位於美麗的沂蒙山腳下的山東沂南縣銅井鎮兩泉坡村,最近又增添了一件喜事,該村返鄉創業農民工賀可雲,獲得了首屆山東省「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榮譽稱號,全省僅10人,她是臨沂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返鄉農民工,村民奔走相告。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陳義重:靠勤勞脫貧致富 讓貧困成為歷史
    萬年縣陳營鎮郊區村貧困戶陳義重不「等、靠、要」,決心穩紮穩打,用心做人、做事,靠勤勞脫貧致富,讓貧困成為歷史。 意外降臨 扛起重擔 回鄉創業 脫貧致富
  • 東興:領頭雁廣傳致富經 合作社鋪就致富路
    人民網東興5月13日電東興市江平鎮那漏村康竹園原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建清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不斷創新「合作社 品牌 農戶 電商」的經營模式,持續為村民提供種養殖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推廣和回收等「一條龍」服務,為村民鋪就致富路。
  • 貴港市港南區:青年回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貴港市港南區:青年回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鎮針對目前農村青年
  • 增強履職力 做好領頭雁 --港北區舉辦2020年農村婦女「領頭雁...
    增強履職力 做好領頭雁 --港北區舉辦2020年農村婦女「領頭雁」培訓班 2020-07-12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樹立脫貧致富典型,讓殘疾人創業精神發光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80後」殘疾小夥程報童的創業故事,是我國殘疾人脫貧典型案例,亦是安徽省殘聯助殘的微觀世界裡的一角。宣城市宣州區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金傑寶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聯合會著重組織開展殘疾人脫貧典型宣傳,樹立一批接地氣的殘疾人創業典型,用創業故事激發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決心,他們帶動並影響了更多的貧困殘疾人有勇氣和信心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九峰村:家門口的「桃花源」,年輕人回鄉創業的「聚寶盆」
    「九峰模式」喚醒了村民的鄉愁,掀起了返鄉創業潮。 32歲的方淼淼原本是一位喜娘。2018年,方淼淼的大哥方東回到村裡修繕祖宅,開辦了「小築田園」民宿,方淼淼也因此回到九峰村。 ▲▲▲方淼淼正在給入住自家民宿「小築田園」的單位團體,用福州特色的喜娘式喝彩熱場助興
  • 石佳:傳承苗繡,讓留守兒童媽媽回鄉
    傳承苗繡,讓留守兒童媽媽回鄉——苗族姑娘石佳的創業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這幾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石欄鎮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當年2月,在外創業的石佳回鄉探親,她發現,由於家鄉產業基礎薄弱,很多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鎮裡的留守兒童非常多。於是,她萌生了回家鄉創業、提供就業機會的想法。  「在我們苗族人看來,苗繡不光是一個圖案,它其實是一個故事、一段話。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中新社茂名12月22日電 題:「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作者 梁盛 梁晶晶廣東僑鄉信宜市轄下有一條旺同村記者連日來在旺同村採訪了解到,該村現有200餘名廚師,他們以美食為媒,讓旺同村走出一條「香噴噴」的脫貧致富路。旺同村位於信宜市區東郊,村內有「旺同人家」和「同旺餐飲」兩家農家樂,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品嘗到傳統的隔水蒸雞、茶油香雞和釀魚扣等特色菜式,還有木薯餅、艾籺等傳統特色小吃。
  • 萊西小夥回鄉創業做個性花餑餑
    萊西小夥回鄉創業做個性花餑餑 萊西小夥回鄉創業做個性花餑餑
  • 訥南鎮東興村在外人才回鄉創業實現三贏
    訥南鎮東興村在外人才回鄉創業實現三贏 2020-12-21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主回鄉創業文:重生後,選擇留在家鄉,發家致富,奔小康!
    今天軒仔給大家推薦三本女主回鄉創業的小說,喜歡的小夥伴別忘了點點關注哦!第一本:重生新時代農家媳 作者:莫二月文案:32歲的陳盼盼離婚後返鄉,在老家和以前的高中同學楊立東相親。第一次去男方家的時候摔進了他家門前的一個坑裡,醒來後回到了10年前。這一次,楊立東早早的就和她表白想和她談對象。
  • 何正平:一心為家鄉 致富領頭雁
    2019年,恩陽區大力回引優秀農民工,何正平毅然報了名,「爺爺參加過紅軍,姥爺也曾上過朝鮮戰場,從小他們就教育我要愛黨愛國、為人民服務,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現在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大家脫貧致富。」肩負黨員之名,何正平的肩膀挑起了土廟村脫貧致富的重擔。農村工作瑣碎複雜,久別農村的何正平並不熟悉。
  • 汝南縣婦聯舉辦基層婦聯領頭雁提質賦能培訓班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吳國華 通訊員 朱向楠 朱曉吾)為加強基層婦聯組織建設,提高基層婦聯幹部的履職能力,推進基層婦聯組織高質量發展,12月7日,汝南縣婦聯在縣委禮堂舉辦基層婦聯幹部「領頭雁」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