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續娶英國公嫡女的沈從興:錯把魚目當珍珠,悔不當初

2021-02-08 桃夭談情

從一個破落家族的嫡子到的帝王信賴的當朝國舅,沈從興的一生顯然是走得極為順暢的。

誰能夠想到當初不得帝王喜愛被發配至偏遠地界的冷門皇子,竟然也會一朝得勢,榮登大寶?

於沈家來說,即使是不得勢的皇子,那也是皇子,能將女兒嫁入皇家本就是榮耀,又哪料到他們還有著更大的榮耀。

潛龍在淵,一飛沖天,當八皇子成了至高無上的帝王,原本與其共患難的妻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而皇后背後的家族自然也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當然,作為當朝國舅的沈從興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否則也不能那樣的得帝王信任。

當了國舅之後的沈從興立馬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升官、發財、死老婆。

死了老婆的沈國舅原本是打算迎娶自家的小姨子小鄒氏為妻的,畢竟自己的妻子是在皇帝姐夫登基之前為了保護皇后死的,也算是為了沈家的滿門富貴鞠躬盡瘁了,為此自然要給鄒家一點回報。

可是偏偏剛剛登基為了穩固皇權的帝王又屬於國舅府於英國公府聯姻,如此才好把這幾世顯貴又有實權的龐然大物更好地握在掌心。

於是到了沈國舅做出選擇的時候呢?

一邊是英國公府嫡出的女兒,放在過去還未發跡時就連想想都是一種冒犯的高門貴女;一邊是情深義重的髮妻的親妹妹,愛屋及烏,到底該如何抉擇呢?

我們常說: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的回答是我都要。作為一個從裡到外完完全全擁有獨立的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沈國舅決定續娶英國公嫡女張氏為妻,納小鄒氏為妾。

沈家這番既想要富貴,又想要情誼的做法看著是兩全,實則為日後的後宅生活埋下了隱患。

張氏進門後,因著前面還有原配留下的嫡出子女,再加上感念前妻的情誼,小鄒氏也得了誥封。

原本是為了左右平衡,可實則卻是打破了未來的平靜。這世間的女子若有得選擇,能做妻的誰又願意做妾,看似柔弱實則好強的小鄒氏又怎能滿意自己此刻的處境?

可是沈國舅卻是想不到這些了。

他只想著金尊玉貴的英國公嫡女進門怕是會委屈了自己的原配子女,想著不得已而為妾的小鄒氏會在繼妻面前受了委屈,所以刻意偏袒,卻把魚目錯當了珍珠。

他以為會受委屈的人仗著她的寵愛肆意妄為挑撥離間,他以為生來高貴必回驕縱蠻橫的人卻真正委屈到無言以對。

原本也是受盡了寵愛的名門貴女,一朝出嫁卻在後宅受盡了妾室的壓制,偏偏這個妾室還成了所有人眼裡的弱者,這其中的苦又與誰人說?

明明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卻要容忍一個妾室在自己面前指手畫腳,偏偏這個妾室還有著朝廷的誥封,打不得罵不得,這讓出身高門的張氏如何自處?

一屆高門貴女,當朝國舅夫人,卻硬生生過成了一個受氣的小媳婦,換了誰誰不會心冷?

索性英國公府也並不是好欺負的,找了機會自然就利索的還了回去,不需要用太多手段,只要讓沈國舅看清事實的真相,一切自然有了分辨。

原來原本以為是珍珠的從頭至尾都不過是別人眼裡的魚目,只有他徹頭徹尾地錯把魚目當珍珠。

方一切都真相大白的時候,沈國舅才發現一個是性情疏朗,端莊溫文的名門閨秀,言行舉止都自有風度,一個是表面柔弱實則好強滿肚子心機手段在後院攪風攪雨的無知妾室,到底該如何選擇,沈國舅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

宮裡給國舅府下了懿旨,褫奪了那鄒姨娘的敕封,還被兩個宮裡的嬤嬤掌嘴五十,勒令她以後安分守己,不得放肆。

而張氏也並沒有如何去處置小鄒氏,既顯示了英國公府的大度,又留著鄒家,讓他們不停地惹禍,終有一日必將被沈家厭棄,如此也顯示出了另一門姻親的好處。

沈國舅終究還是後悔了,後悔了曾錯待了自己的妻子。

可是這世間的事錯過容易,想要挽回可就難了,即使最後他和張氏依舊看起來夫妻相敬,夫唱婦隨,可是過去的事就真的能夠全忘了嗎?冷透了的心還能夠捂熱嗎?

我看不見的吧,曾經的冷待終究是被記在了心底,縱使為了孩子成全了彼此的夫妻情誼,心底的介意依舊無法抹除。

對此,也許沈國舅並非不知,原本他和她也是可以一世情長的,卻終究是過成了此後的相敬如賓,不是不想靠近,只是心早已有了距離。

錯把魚目當珍珠,他,悔不當初!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嫁給外戚作繼室的張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看了《知否》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嫁於國舅爺沈從興為繼室的張氏,原本應該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身為英國公府的嫡女,她自打一出生起就受盡了寵愛。父母恩愛,兄弟和睦,幼時和兄長一起舞刀弄槍,長大後又棄了刀弓,學女紅,學持家,既有武將虎女的豪爽大氣,又有小女兒家溫良恭儉讓,可以說是別人眼裡不可多得的好媳婦人選。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知否》中英國公府祖先跟寧遠侯府差不多,是北宋的肱骨老臣,雖然在電視劇中英國公出現的次數不多,但劇中的人設還是很大的震撼力的,而且像這種勳貴人家,連皇上都要讓三分的。沈從興愛屋及烏,寵妾滅妻沈從興其實並不愛小鄒氏,只是對鄒家深感愧疚,所以納了她為妾,小鄒氏可不像大鄒氏一樣知書達理,潑辣的很,時不時就作妖,還敢怒懟當家大娘子,大娘子就是英國公府家的張大娘子。
  • 《知否》原著:小鄒氏插手沈國舅嫡長子婚事被關進家廟,蒼老悲涼
    看《知否》原著和電視劇,讓我覺得差別最大的人是英國公之女張氏。 電視劇裡,張氏經產子一事後變得強大起來,和沈國舅的感情也慢慢緩和起來。很符合電視劇的結局。
  • 《知否》原著被送進家廟小鄒氏,她的人生,毀在太貪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娶了小鄒氏呢?因為鄒氏的娘家不夠硬,對沈家沒幫助,但沈從興又想報答大鄒氏,納了小鄒氏為妾。對沈家有幫助的是根深葉茂的英國公府,作為老貴,英國公也藉此機會向皇帝表忠心,願意把嫡女下嫁給新貴沈國舅,兩家聯姻。
  • 知否:填房不容易,盤點小說裡繼室們的結局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表面上看著風光,實際上地位卻很低,她們是正妻,可又與正妻完全不同,這一類人被稱為填房,也就是繼室。說白了,一般就是男人的第一個老婆去世了,男人又續娶了一個。
  • 知否原著:明蘭是盛家嫡女,林小娘是賤妾出身,盛家墨蘭地位最低
    在《知否》電視劇中,明蘭和墨蘭同為庶出,出嫁後地位卻天差地別。這不單單是明蘭有女主角光環,更是因為小說裡明蘭和墨蘭出身、地位根本不同。明蘭算嫡女,嫁妝和能力都是嫡女配置古人娶妻首選嫡女,沒有嫡女像明蘭這樣的偽嫡女也不錯!明蘭是貴妾所生,由勇毅候獨女——盛家祖母養大,寄在王大娘子名下,出嫁前還有資格在盛家管家。
  • 嫣紅是《知否》原著中最悲慘的女子,堂堂嫡妻竟被曼娘害死了
    01《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讓人看的酣暢淋漓。小說中拎的清,有本事的華蘭、明蘭、張大娘子最後都收穫了幸福。讓人恨的牙痒痒的白蓮花小秦氏、曼娘、康姨媽,最後死的死,進了內獄的進內獄,反正都得到了懲罰,讓人看的很過癮。
  • 知否結局:張大娘子遇人不淑,母親講了兩個故事,幫她把爛牌打好
    《知否》原著中,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最終點頭,同意和沈從興和好。但她打算,等丈夫一死,她就趕緊帶兒子搬走!張大娘子作為國公獨女,見過這世間無數好男兒!
  • 知否結局:張大娘子遇人不淑夫妻陌路,母親一番話,幫她把爛牌打好
    《知否》原著中,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最終點頭,同意和沈從興和好。但她打算,等丈夫一死,她就趕緊帶兒子搬走!張大娘子作為國公獨女,見過這世間無數好男兒!
  • 《知否》原著:齊賀顧三人都想娶明蘭,論追女生,顧廷燁贏在哪
    這就是為什麼原著小說裡,有身份地位的婚嫁人家,大多準備嫁妝和彩禮,得準備半年,顧廷燁一回朝就把這事給辦妥了的真正原因。③狠他怕盛老太太礙於他之前的名聲,不肯把明蘭嫁給他,直接把這件事弄得人盡皆知,甚至連皇帝都知道了他要娶盛家的嫡女,如果盛家不肯嫁出嫡女,那麼盛家就是看不起「救了皇帝」的功臣。誰敢打皇帝的臉?
  • 《知否知否》原著平寧郡主心高氣傲,婚姻幸福,卻輸在目光短視!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原著比劇版還要精彩,書中盛老太太身邊的房媽媽,她有一句話說得精闢:女人這一輩子,一命二運三本事!平寧郡主就是集運氣好命好有本事三點為一體的高門嫡女,她出身高貴,從小在宮裡長大,心高氣傲,汴京城裡一般的大家閨秀根本無入了她的法眼。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知否》原著:「好女人,是家裡最好的風水」,娶妻慎娶盛墨蘭
    比如在《知否》原著中,盛長楓和梁晗就是典型的案例,他們是同一個類型的男人,只因為娶的妻子不同,而結局有了天壤之別。 還好他的親事很不錯,娶到了柳大人的嫡女柳氏,屬於高攀。柳氏雖然相貌平平,但是人品端莊,是個持家良婦。因之前的議親對象婚前有了孩子而罷了婚事,耽誤了年齡,才嫁給了長楓。
  • 知否 顧廷燁求娶明蘭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心思 不直接上門求親?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我知否 顧廷燁求娶明蘭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心思 不直接上門求親?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知否的時間不明白,顧廷燁為什麼花心思娶明蘭,而不直接上門求親?後來思考總結如下:第一點、祖母不會同意明蘭嫁給顧廷燁。
  • 《知否》原著:盛家三個兒媳婦的共同優點,女人嫁人後都該看看
    盛長柏靠實力娶了滿門清貴的嫡女海氏,盛長楓靠運氣娶了盛紘好友的嫡女,盛長棟靠品性娶了沈國舅親戚的嫡女。 一個嫡子兩個庶子,卻娶了三個嫡女,而且三個兒媳婦的做派品性,都是一等一的,端的是好姻緣。
  • 知否原著:沈國舅為嫡長子親事焦頭爛額,張桂芬大笑三聲撒手不管
    妻妾次些的門第,沈從興看不上,畢竟是他的嫡長子,將來要襲爵的。可說到高門望族,誰家都知道高門嫡女張桂芬在沈家也沒過的多好,國舅府妻妾間鬧成了笑話,可見嫁入沈家並非一樁好親事,哪裡還肯結親?何況沈家又不肯屈就庶女。更糟糕的是,嫡長子是由妾室撫養長大的。新婦將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嫁姐夫為妾的姨母,佔了實際情分。
  • 《知否》原著曼娘:挾子威脅生父,是女人的愚蠢
    這是《知否》原著中顧廷燁對他和曼娘之間十幾年的糾葛下的最後評斷。有不少讀者曾說相比於書中顧廷燁對昌哥的冷酷無情,他們更喜歡電視劇版那個苦苦尋找昌哥下落的顧廷燁。無論書中還是電視劇最後昌哥都死了。他是曼娘和顧廷燁情感糾葛的犧牲品。但其實昌哥原本根本不會病死,原著中顧廷燁雖對他不親厚,但也善待。畢竟是他的兒子,只是他為了絕曼娘的非分之想,不讓昌哥入宗祠,侯府爵位更與他無關。
  • 知否:盛家女兒大都嫁給武將世家,兒子們大多娶回文官清流的女兒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紘是一個精明的父親,給兒女選擇婚事都毫不含糊,他對每一個兒女,不論嫡出、庶出都很上心,對他們的婚事都格外重視,所以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盛家兒女的每一樁婚事,都包含著盛紘的苦心。如果按照盛紘最初的意思,盛家的兒媳婦們都會出自文官家庭,如果沒有什麼例外女兒將都會嫁入武將世家。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再次改嫁的夫家是名門望族
    其實在原著中,盛老太太的父親在盛父死去之後,就曾想要自己的獨女再嫁,可是由於盛老太太抵死不從,不惜與自己的母家——徐家斷絕了來往,這才有了盛紘今日的成就。據原著中所寫,當時徐家已經給盛老太太找好了人家,是當時任閩浙巡撫,兩榜進士出身,可惜妻子早逝,成為了鰥夫。雖然年齡比盛老太太稍大一些,但好家世清白,只有兩個嫡女,一個庶子。並且是松江世族,可見其條件不知比盛父高出多少,並且也沒有什麼所謂寵妾滅妻的行徑。
  • 《知否知否》原著她是唯一被休的大娘子,貪婪自私,結局很解氣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原著比劇版還要精彩和細膩,餘嫣紅的母親餘方氏是唯一被休的當家主母,她雖然膝下兒女雙全,但為人貪婪又自私,結局很解氣!都說,三觀和人品才是婚姻的底線,也是一個家族興旺與否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