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小鄒氏插手沈國舅嫡長子婚事被關進家廟,蒼老悲涼

2020-12-22 騰訊網

看《知否》原著和電視劇,讓我覺得差別最大的人是英國公之女張氏。

電視劇裡,張氏經產子一事後變得強大起來,和沈國舅的感情也慢慢緩和起來。很符合電視劇的結局。

但在《原著》裡,張氏和沈國舅之間,卻還隔著千萬裡遠,雖說他們一共生了6個孩子,但張氏還是決定,等沈從興一死,她就帶著孩子搬出去住。

在原著裡,張氏對沈從興實在沒什麼情分,只不過因為這次婚姻是國婚,她沒辦法和離,否則以張家的權利,要女兒下半輩子幸福生活又有何難?

但張氏想得通透,既來之則安之。他們對我無義,我自關起門來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旁人如何又關我何事?

她的這份通透,還延續到沈從興原配大鄒氏嫡子的婚事上。

一、沈從興嫡長子婚配困難,張氏通透不沾手

沈家嫡長子是沈從興與原配大鄒氏的長子。雖說沈府也算是高門顯貴(出了個皇后),但明眼人都知道,沈家看著熱鬧,其實內裡更加熱鬧。

小鄒氏一事鬧得京城沸沸揚揚,更讓那些要嫁女的人家都離沈府遠遠的。

誰都知道,要是嫁進沈家,新婦將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小鄒氏,佔了實際情分。

女兒嫁進去,只會兩面為難。因為新婦若是孝敬張氏,那鄒姨娘便會不滿,丈夫也會不喜,可若要一個金尊玉貴的嫡出小姐去討好一個妾室,當正經婆母伺候,又難免讓人笑話。

可除了高門嫡女,那些次些門第或者高門庶女,沈從興又看不上,畢竟那是他的嫡長子,將來是要襲爵的。

所以沈家大少爺的婚事便這樣一天天拖了下來。

想來想去,沈從興只好去求張氏,請她幫忙在相識的人家裡代為物色。可張氏自從有了兒子後,再也不是那個忍氣吞聲的女子了。

面對沈從興的請求,張氏直接拒絕了他。

一來,沈家又不是什麼好地方,自己入坑就算了,憑什麼要平白無故拉她親友家的好姑娘一起入坑?

二來,那大少爺一直都看張氏不順眼,心心念念只有小鄒氏那個姨娘,張氏為什麼要熱臉貼冷屁股?

三來,大少爺對張氏有成見,要是被他知道媳婦是張氏物色來的,他心裡能高興?到時候夫妻不和,怪誰?只怕叫人家姑娘無端受了牽連。

三個原因一出,沈從興也不好意思再叫張氏奔波了。

二、娶公主後,小鄒氏再插手

沈從興求親無果,又拖了幾個月,無奈之下,只好求到皇后那去。結果是,嫡長子尚主。

公主下嫁之後,沈家更熱鬧了。

因為那沈家長子不知道聽了誰的攛掇,要求公主把小姨「當正經婆婆待著」。公主差點把鼻子氣歪,把屋頂掀翻。

小鄒氏又不肯放手,時不時插手外甥房裡的事,今天送個丫頭,明天請鄒表姐(大少爺之前想娶之人)來小住敘舊情。

雖然小鄒氏被皇后教訓了一通,但明的不行她又來暗的。

她暗著給公主下絆子,然後大少爺就搭錯筋,時不時冷落公主,或跟公主吵嘴,一個月裡夫妻倆有半個月打打鬧鬧,還有半個月公主獨自生悶氣,整個沈府雞飛狗跳。

三、接二連三做錯事,小鄒氏被送家廟

插手沈家大少爺之事後,小鄒氏又給沈家大小姐出了餿主意。

當時,大小姐也到了出嫁的年齡,皇后手上有兩個上好的人選。

一個是衛王世子,文雅尊貴;一個是剛在邊關立功的薄小將軍,少年英雄。

張氏主張薄小將軍好,因為薄家人口簡單,門風好,而衛王世子雖然也好,但因為他是宗室親王,能入玉蝶的側妃、庶妃就有四個,各路花草還能少?加上又是皇家,受了委屈又不能怎樣。

但小鄒氏卻對大小姐說,這是張氏不願意她嫁高門,在小鄒氏的插手下,大小姐選了衛王世子。

後來,沈家大小姐在衛王府果然有了一大堆「好姐妹」。又沒多久,老衛王過世,大小姐就要跟隨世子就藩,此生,再也沒有回過京城。

接二連三的事壓得沈從興喘不過氣來,在一次醉酒之後,他哭求著讓大兒子把小鄒氏送走。

大少爺雖然有心護著小鄒氏,但熬不住沈從興哭求,才終於答應把小鄒氏送入家廟。

很多年很多年之後,小鄒氏從家廟被接回時,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已經蒼老得不成樣子了。

最後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沈從興對大鄒氏情深義重,但架不住歲月的侵蝕。

每和張氏與幼子多待一天,他對幼子的喜歡便多一分。可午夜夢回,沈從興的心口上始終壓著大鄒氏,兩面為難,他只能趁著自己心志尚為堅定時,替大兒子把能做的都做了。

沈從興也只是個普通的男人,既有自己的私心又有自己的考量,他既沒有那麼堅貞,又沒有那麼涼薄。

於大兒子或者是幼子,他都想要給他們最好的,這是做父親的心。但為了成全那份多年前許諾下的良心,他只能為大兒子多打算點。

世上安得兩全法?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小鄒氏的所作所為?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沈國舅為嫡長子親事焦頭爛額,張桂芬大笑三聲撒手不管
    妻妾間太平了,沈國舅卻又添了旁的煩心事。沈家嫡長子眼看就要說親了,這親事,卻不知飄在何處?如此非嫡不要,非品貌出眾不要,非爵主一脈不要,非家世清正不要,雙向選擇之下,沈國舅愣是挑不到一個合心意的兒媳婦。
  • 知否:沈國舅的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是小說裡挨打最多的女人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面小鄒氏是沈國舅的小妾,她的姐姐大鄒氏為了救皇后,在戰亂中殞命。鄒家眼看著沈國舅飛黃騰達,不忍富貴旁落,就想著讓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偏偏沈國舅既想和英國公家聯姻來提升自己家的勢力,又不願意涼了鄒家的心。
  • 《知否》原著被送進家廟小鄒氏,她的人生,毀在太貪
    小鄒氏是沈國舅的貴妾,沈國舅為報大鄒氏的恩情,在大鄒氏去世後,納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貴妾。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娶了小鄒氏呢?因為鄒氏的娘家不夠硬,對沈家沒幫助,但沈從興又想報答大鄒氏,納了小鄒氏為妾。對沈家有幫助的是根深葉茂的英國公府,作為老貴,英國公也藉此機會向皇帝表忠心,願意把嫡女下嫁給新貴沈國舅,兩家聯姻。皇帝本來就是為了維護皇權穩固聯姻,主張新貴和老臣結為姻親。
  • 知否沈國舅妻妾之爭,小鄒氏完敗不僅是因被捧殺,娘家無人是根本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皇后的弟弟沈國舅家有一齣好戲,妻妾之爭,哪邊都不是好惹的,大娘子張氏是英國公獨女,鄒小娘是沈從興亡妻的妹妹,大鄒氏是為了救皇后而死。兩位都是帶著恩情和權利進去沈家。張大娘子和小鄒氏互相看不順眼,這場妻妾之爭,一開始小鄒氏佔盡優勢,最後卻被反殺,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人作死,二沒根基。
  • 知否:活的最解氣的誥命夫人張氏,絕對的武力值面前,所有陰謀詭計都...
    文:瀟瀟挖好劇 導讀:沈國舅的夫人張氏,前半段的婚姻過的非常慘。受盡了妾氏小鄒氏的欺負。而最後,她的人生,確是過的最解氣的。 1 張氏是英國公的獨女。
  • 《知否》無愛婚姻的張氏:可以活出自己,只因有個權勢娘家靠山
    沈家比自家門戶低的就罷了,沈國舅不僅二婚還帶三個孩子,沈國舅又對過世妻子表現的情深義重難以忘懷,又納妻妹小鄒氏為妾,還封妾氏為誥命夫人,小鄒氏又是個要強愛搞事情的性子,還處處擠兌張紙,這讓高傲清高的張女士很受不了。張氏的情形和當年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很相似,都是二婚男並且都對亡妻情深義重,念念不忘。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由於皇后對大鄒氏深深愧疚,補償給了小鄒氏由於沈將軍的髮妻是大鄒氏,被叛軍以為是皇后,直接誤殺了,這讓皇后深感愧疚之心,而沈將軍與大鄒氏感情十分要好,沒想到大鄒氏就這樣走了,相當於沈家欠鄒家一個人情。沈從興愛屋及烏,寵妾滅妻沈從興其實並不愛小鄒氏,只是對鄒家深感愧疚,所以納了她為妾,小鄒氏可不像大鄒氏一樣知書達理,潑辣的很,時不時就作妖,還敢怒懟當家大娘子,大娘子就是英國公府家的張大娘子。
  • 《知否》原著嫁給外戚作繼室的張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看了《知否》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嫁於國舅爺沈從興為繼室的張氏,原本應該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身為英國公府的嫡女,她自打一出生起就受盡了寵愛。父母恩愛,兄弟和睦,幼時和兄長一起舞刀弄槍,長大後又棄了刀弓,學女紅,學持家,既有武將虎女的豪爽大氣,又有小女兒家溫良恭儉讓,可以說是別人眼裡不可多得的好媳婦人選。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如果你不知道原著:沈郭大叔的小妾-小鄒氏是書中殘暴無情的女人
    在原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小鄒氏是國民叔叔沈的小妾,她的姐姐在拯救女王的戰爭中喪生。鄒家燕看著沈郭伯伯騰飛,不忍被財富包圍,他想讓他的妹妹鄒氏嫁給沈郭的叔叔。只是國家的叔叔想和國家的公爵結婚以提高家族的權力,但他不想冷卻鄒家的心。
  • 知否結局:張大娘子遇人不淑,母親講了兩個故事,幫她把爛牌打好
    《知否》原著中,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最終點頭,同意和沈從興和好。但她打算,等丈夫一死,她就趕緊帶兒子搬走!張大娘子作為國公獨女,見過這世間無數好男兒!
  • 《知否》中八對「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實際表現
    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19年上半年大火,在疫情期間三刷電視劇,再次回味,小編覺得本劇編劇最想展現的一個道理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顧廷煜祠堂vs顧廷燁盛紘與王大娘子對華蘭小說裡面的盛紘絕對是個好父親,會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且把愛平分給了幾個子女,而電視劇中的盛紘是個典型文人,視清譽官聲更重於自己的命,和目不識丁的王大娘子承包了全劇笑點,但是這樣一對夫妻在面對親生兒女的婚事是也是慎重又慎重千挑百選為華蘭選擇了伯爵府次子
  • 《知否》原著:白氏的婚姻,本可以另有天地
    富甲一方、商賈門第的白老太爺認為唯一的寶貝女兒能嫁入侯府,是一門極好的婚事,日後女婿襲爵,女兒就是高貴的侯爵夫人,這簡直就是老白家無上的榮耀。白家姑娘是歡歡喜喜出嫁的,疼她的爹爹給了她一百萬兩白銀的嫁妝(劇中改為五十萬兩),外加田莊鋪子若干。
  • 知否結局:張大娘子遇人不淑夫妻陌路,母親一番話,幫她把爛牌打好
    《知否》原著中,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最終點頭,同意和沈從興和好。但她打算,等丈夫一死,她就趕緊帶兒子搬走!張大娘子作為國公獨女,見過這世間無數好男兒!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知否:盛家女兒大都嫁給武將世家,兒子們大多娶回文官清流的女兒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紘是一個精明的父親,給兒女選擇婚事都毫不含糊,他對每一個兒女,不論嫡出、庶出都很上心,對他們的婚事都格外重視,所以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盛家兒女的每一樁婚事,都包含著盛紘的苦心。如果按照盛紘最初的意思,盛家的兒媳婦們都會出自文官家庭,如果沒有什麼例外女兒將都會嫁入武將世家。
  • 知否:明蘭問顧廷燁:如果我死了,你是否會娶我妹妹?顧廷燁的回答太...
    導讀:知否的故事裡,很多的男人,都娶了自己的妻妹。比如顧廷燁的父親顧偃開,還有沈國舅。都迎娶了自己的妻妹。而在原著裡,明蘭一時好奇,問了顧廷燁一個問題。倘若我死了,你會娶我的妹妹嗎?顧廷燁的回覆,堪稱經典。 迎娶自己的妻妹,對於古人來說,並不是一件稀罕事。
  • 《知否》原著續娶英國公嫡女的沈從興:錯把魚目當珍珠,悔不當初
    從一個破落家族的嫡子到的帝王信賴的當朝國舅,沈從興的一生顯然是走得極為順暢的。誰能夠想到當初不得帝王喜愛被發配至偏遠地界的冷門皇子,竟然也會一朝得勢,榮登大寶?於沈家來說,即使是不得勢的皇子,那也是皇子,能將女兒嫁入皇家本就是榮耀,又哪料到他們還有著更大的榮耀。
  • 知否:寵妾滅妻的盛紘堅持長子必須嫡出,對懷孕的通房決不手軟
    看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被裡麵糊塗昏庸盛紘氣得半死,感嘆淑女盛明蘭生存的艱難,而原著裡的盛老爹還算是一個比較明理、對待兒女比較關心的父親,雖然他寵妾滅妻,但是優點也比較突出,比如:關心兒女教育,在官場上不卑不亢,有超強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為人勤勉上進,仕途順遂,
  • 《知否知否》原著平寧郡主心高氣傲,婚姻幸福,卻輸在目光短視!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原著比劇版還要精彩,書中盛老太太身邊的房媽媽,她有一句話說得精闢:女人這一輩子,一命二運三本事!平寧郡主就是集運氣好命好有本事三點為一體的高門嫡女,她出身高貴,從小在宮裡長大,心高氣傲,汴京城裡一般的大家閨秀根本無入了她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