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沈國舅妻妾之爭,小鄒氏完敗不僅是因被捧殺,娘家無人是根本

2020-12-22 錦書的情感小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皇后的弟弟沈國舅家有一齣好戲,妻妾之爭,哪邊都不是好惹的,大娘子張氏是英國公獨女,鄒小娘是沈從興亡妻的妹妹,大鄒氏是為了救皇后而死。兩位都是帶著恩情和權利進去沈家。

張大娘子和小鄒氏互相看不順眼,這場妻妾之爭,一開始小鄒氏佔盡優勢,最後卻被反殺,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人作死,二沒根基。

沈家為了鞏固政權,跟著皇帝從禹州打下江山,新貴和舊貴之間存在隔閡。為了緩解矛盾,也為了融合京城勢力,沈從興作為皇后弟弟,國舅爺地位尊貴,張氏是軍中大臣,有實力有能力。沈家和張家的結合是皇帝皇后做的媒,張家也是願意和沈家親近,這也不能說誰圖謀誰,政治聯姻,對彼此都好。

張氏嫁過來也想著和沈從興做恩愛夫妻,哪裡知道沈從興念念不忘亡妻大鄒氏。因為大鄒氏死的悽慘,又是為了沈家,於是沈家從皇后到國舅到妹妹都對鄒家感恩愧疚,在迎娶張家進門後又把大鄒氏的三妹妹納為貴妾。

小鄒氏有皇后給的誥命,又有沈家一家的寵愛,進入沈府後一直享受沈國舅的偏愛,不僅掌握家裡管事大權,連沈國舅自己也擰不清,事事都護著小鄒氏。

明蘭設宴請客,按理只有大娘子和將軍才能入席參加,可是小鄒氏看到請帖就硬跟著來,這本是不合規矩的,沈將軍也知道,但是他卻沒有阻止,這樣放縱,當然讓小鄒氏認為自己做的對。

宴會上小鄒氏嘲笑張大娘子不得將軍寵愛生不下孩子,被張氏聽到直接說她是狐狸精,一頓大吵,沈將軍出面,護著的還是小鄒氏。可憐張大娘子一個人站在那裡無依無靠,成為整個京城的笑柄。

這一爭,小鄒氏看著勝了,回去也不曾得到任何懲罰,明蘭上門探望生病的張大娘子,小鄒氏以為明蘭跟自己是一邊的,上趕著說話,卻被明蘭不客氣地指出她的問題。

既然有了沈家的寵愛,在這個府裡已經過得風聲水起,那就不要再咄咄逼人,為人處世自己不要犯錯,也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而跟著犯錯,這其實是隱晦地提醒了小鄒氏,不要因為沈家做錯了事,自己也看不清楚形勢,跟著犯錯。

可惜小鄒氏沒有那個腦子,也沒那個心機,只想著自己有皇后和桓王,又想著自己姐姐的恩情,根本不懼怕張家。她完全沒意識到明蘭擔憂的不是張家,恰好就是這個寵她的沈家。

張氏是個爽快的女子,有父親的風範,不拘於內宅不願意跟小鄒氏計較,她的風採是任何人都攔不住的,所以沈將軍看到打馬球的張氏,才會驚豔,原來我的大娘子這般迷人。

想必大鄒氏也是個爽朗痛快的人,不然也不會讓沈將軍久久不能忘記,可是這世上最難說的就是人心,過去的終究過去了,人還是要活在現在,活在將來。小鄒氏沒有認清這個理,一直想著將軍會因為姐姐一直疼愛自己,事實上沈將軍的疼愛讓鄒氏一家都忘了根本,自己家的榮華富貴全依託在別人身上。

這一次,張氏憑自己本事獲勝,小鄒氏再不情願也沒辦法左右沈將軍的動心。從沈將軍和張氏好上之後,小鄒氏就一直惦記著要奪回沈將軍的心。於是鄒氏一家打起了張氏肚子的主意,想著讓張氏一屍兩命,徹底解決問題。

可是,鄒氏完全沒想過如果張氏真的死了,沈家能留下鄒氏嗎?英國公張家能放過鄒氏嗎?鄒家憑什麼守住自己的富貴?鄒家兒子懦弱無能,既沒有戰功又沒有政績,一家人全指望沈家提攜照顧,而沈家在危機關頭,在真正核心利益面前,根不會顧著舊情。

英國公要把小鄒氏趕出去,沈將軍不願意,這就傷了張家的心,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來逼迫沈家,直白要求和離。太后趁機從中作梗,施恩張家,又狠狠問責小鄒氏,褫奪誥命,掌嘴五十,沈將軍沒忍住還了手,徹底掉進太后的圈套。

最後,沈家沒有辦法,皇后聽從明蘭建議,主動請罪,她倒是和皇上來了一出夫妻齊心,母儀天下的風範,可是這背後損失的只有鄒家。

張氏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的將來,趕殺回來拼一場,沈家為了平息張家的怒火,緩解朝廷矛盾,更是為了沈家的未來,直接把小鄒氏捆了送走。

小鄒氏不敢相信,前一秒還在遍請名醫給自己看臉的將軍,這一秒便不留情面的打發自己離開沈家。沈將軍說什麼現在還能保住性命,沈大娘子因為大鄒氏的孩子也不再多言,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因為沈家的利益。小鄒氏和張家無論怎麼爭,沈家是不會有什麼損失,反正都是為了沈家更好的將來。

小鄒氏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沈家靠不住,即便為了姐姐留下的孩子,自己謹慎一點,在府裡安穩過日子,亦或者鄒氏能和英國公家一樣豪衡,有功於朝廷,有用於皇帝,鄒家也不會輕易被踢出貴族圈了。

說小鄒氏被沈家捧殺也沒錯,沈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和寵愛,才會讓小鄒氏變得無法無天,狂妄自大。但最根本的還是因為鄒家沒人,鄒家若和張家一樣有權有勢,沈家不會也不能輕易這樣處置了小鄒氏。

做人,終究還是要自己靠得住,或者娘家靠得住,不然,遇到事情,任何關係好的,都不會真正幫到自己,求人不如求己。

相關焦點

  • 知否:沈國舅的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是小說裡挨打最多的女人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面小鄒氏是沈國舅的小妾,她的姐姐大鄒氏為了救皇后,在戰亂中殞命。鄒家眼看著沈國舅飛黃騰達,不忍富貴旁落,就想著讓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偏偏沈國舅既想和英國公家聯姻來提升自己家的勢力,又不願意涼了鄒家的心。
  • 《知否》原著:小鄒氏插手沈國舅嫡長子婚事被關進家廟,蒼老悲涼
    看《知否》原著和電視劇,讓我覺得差別最大的人是英國公之女張氏。 電視劇裡,張氏經產子一事後變得強大起來,和沈國舅的感情也慢慢緩和起來。很符合電視劇的結局。
  • 《知否》原著被送進家廟小鄒氏,她的人生,毀在太貪
    小鄒氏是沈國舅的貴妾,沈國舅為報大鄒氏的恩情,在大鄒氏去世後,納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貴妾。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娶了小鄒氏呢?因為鄒氏的娘家不夠硬,對沈家沒幫助,但沈從興又想報答大鄒氏,納了小鄒氏為妾。對沈家有幫助的是根深葉茂的英國公府,作為老貴,英國公也藉此機會向皇帝表忠心,願意把嫡女下嫁給新貴沈國舅,兩家聯姻。皇帝本來就是為了維護皇權穩固聯姻,主張新貴和老臣結為姻親。
  • 知否原著:沈國舅為嫡長子親事焦頭爛額,張桂芬大笑三聲撒手不管
    妻妾間太平了,沈國舅卻又添了旁的煩心事。沈家嫡長子眼看就要說親了,這親事,卻不知飄在何處?可說到高門望族,誰家都知道高門嫡女張桂芬在沈家也沒過的多好,國舅府妻妾間鬧成了笑話,可見嫁入沈家並非一樁好親事,哪裡還肯結親?何況沈家又不肯屈就庶女。更糟糕的是,嫡長子是由妾室撫養長大的。新婦將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佔了名分;一個是嫁姐夫為妾的姨母,佔了實際情分。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由於皇后對大鄒氏深深愧疚,補償給了小鄒氏由於沈將軍的髮妻是大鄒氏,被叛軍以為是皇后,直接誤殺了,這讓皇后深感愧疚之心,而沈將軍與大鄒氏感情十分要好,沒想到大鄒氏就這樣走了,相當於沈家欠鄒家一個人情。沈從興愛屋及烏,寵妾滅妻沈從興其實並不愛小鄒氏,只是對鄒家深感愧疚,所以納了她為妾,小鄒氏可不像大鄒氏一樣知書達理,潑辣的很,時不時就作妖,還敢怒懟當家大娘子,大娘子就是英國公府家的張大娘子。
  • 《知否》無愛婚姻的張氏:可以活出自己,只因有個權勢娘家靠山
    張氏是英國公的嫡女,迫於家族利益下嫁給新貴沈國舅,父親英國公三朝元老在京城是首屈一指的貴族,張氏從小受父母寵愛金尊玉貴長大,低嫁給沈國舅這個皇親國戚,很無奈。沈家比自家門戶低的就罷了,沈國舅不僅二婚還帶三個孩子,沈國舅又對過世妻子表現的情深義重難以忘懷,又納妻妹小鄒氏為妾,還封妾氏為誥命夫人,小鄒氏又是個要強愛搞事情的性子,還處處擠兌張紙,這讓高傲清高的張女士很受不了。張氏的情形和當年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很相似,都是二婚男並且都對亡妻情深義重,念念不忘。
  • 《知否》中八對「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實際表現
    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19年上半年大火,在疫情期間三刷電視劇,再次回味,小編覺得本劇編劇最想展現的一個道理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則為之計深遠」這句古文在本劇中不止出現過一次。
  • 《知否》原著嫁給外戚作繼室的張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看了《知否》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嫁於國舅爺沈從興為繼室的張氏,原本應該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身為英國公府的嫡女,她自打一出生起就受盡了寵愛。父母恩愛,兄弟和睦,幼時和兄長一起舞刀弄槍,長大後又棄了刀弓,學女紅,學持家,既有武將虎女的豪爽大氣,又有小女兒家溫良恭儉讓,可以說是別人眼裡不可多得的好媳婦人選。
  • 知否:明蘭問顧廷燁:如果我死了,你是否會娶我妹妹?顧廷燁的回答太...
    導讀:知否的故事裡,很多的男人,都娶了自己的妻妹。比如顧廷燁的父親顧偃開,還有沈國舅。都迎娶了自己的妻妹。而在原著裡,明蘭一時好奇,問了顧廷燁一個問題。倘若我死了,你會娶我的妹妹嗎?顧廷燁的回覆,堪稱經典。 迎娶自己的妻妹,對於古人來說,並不是一件稀罕事。
  • 《知否》張大娘子才是真正有底氣的豪門貴女典範!
    碰上小鄒氏和小沈氏一干人後,對明蘭說,「瞧瞧,瞧瞧你們這些人,鄉山野嶺,沐猴而冠,她為了保住鄒家地位,寧可做妾也要嫁到沈家;而你,庶女出身,命好,攀了高枝,做了侯爵娘子,卻在這裡欺上瞞下看著真是爽啊……張氏是皇帝賜的婚,娘家是英國公府,身份上確實不必畏懼任何人,即便是國舅,皇后的妹妹小沈氏;只是,這婚姻就像她後來對前去探望她的明蘭說的 ,「若是我能選,不會像一個物件一樣
  • 知否:活的最解氣的誥命夫人張氏,絕對的武力值面前,所有陰謀詭計都...
    文:瀟瀟挖好劇 導讀:沈國舅的夫人張氏,前半段的婚姻過的非常慘。受盡了妾氏小鄒氏的欺負。而最後,她的人生,確是過的最解氣的。 1 張氏是英國公的獨女。
  • 知否結局:張大娘子遇人不淑,母親講了兩個故事,幫她把爛牌打好
    《知否》原著中,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最終點頭,同意和沈從興和好。但她打算,等丈夫一死,她就趕緊帶兒子搬走!張大娘子作為國公獨女,見過這世間無數好男兒!
  • 《知否》原著:白氏的婚姻,本可以另有天地
    總之婚後的白氏並沒有新嫁娘的歡喜,丈夫冷淡,府裡眾人漠視,白氏從娘家的珍珠寶貝鳳凰蛋變成了夫家的微如塵埃。但總算,她有了自己的血脈——第一個孩子顧廷燁。白氏的婚姻當然不算美滿,但《知否》中不美滿的婚姻還少嗎?重要的是怎樣在不美滿中儘量讓自己適意。
  • 知否結局:張大娘子遇人不淑夫妻陌路,母親一番話,幫她把爛牌打好
    《知否》原著中,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最終點頭,同意和沈從興和好。但她打算,等丈夫一死,她就趕緊帶兒子搬走!張大娘子作為國公獨女,見過這世間無數好男兒!
  • 知否:填房不容易,盤點小說裡繼室們的結局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表面上看著風光,實際上地位卻很低,她們是正妻,可又與正妻完全不同,這一類人被稱為填房,也就是繼室。說白了,一般就是男人的第一個老婆去世了,男人又續娶了一個。
  • 《知否》原著續娶英國公嫡女的沈從興:錯把魚目當珍珠,悔不當初
    當然,作為當朝國舅的沈從興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否則也不能那樣的得帝王信任。當了國舅之後的沈從興立馬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升官、發財、死老婆。死了老婆的沈國舅原本是打算迎娶自家的小姨子小鄒氏為妻的,畢竟自己的妻子是在皇帝姐夫登基之前為了保護皇后死的,也算是為了沈家的滿門富貴鞠躬盡瘁了,為此自然要給鄒家一點回報。
  • 如果你不知道原著:沈郭大叔的小妾-小鄒氏是書中殘暴無情的女人
    在原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小鄒氏是國民叔叔沈的小妾,她的姐姐在拯救女王的戰爭中喪生。鄒家燕看著沈郭伯伯騰飛,不忍被財富包圍,他想讓他的妹妹鄒氏嫁給沈郭的叔叔。只是國家的叔叔想和國家的公爵結婚以提高家族的權力,但他不想冷卻鄒家的心。
  • 《知否》原著:叛亂夜,沈張氏劍削兩賊耳,自此後一生過得有派頭
    鄒家胡言亂語,有心匪徒留了意 鄒家人本就是愛招搖,自從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後一直得意洋洋,在外宣稱多富貴,這叫有心的土匪留了意,立馬灌酒結交後,套出了沈家現如今的狀況,沈家當時就是內宅沒幾個壯漢,這讓幾個匪徒拍手叫好。
  • 從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看見宋代女性的真實面貌
    ,而女主角盛明蘭正是受制於這家族禮教下,卻有獨立思想的超然女子知否用禮教文化勾勒一個朝代的「縮略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其實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劇,但此劇的背景是以宋朝為基調,不論是在服化道上,還是在劇情情節上甚至是角色觀念上都有深度嵌入的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