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墨家學派創立者,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後裔,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又稱韓非子,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並且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
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名家」離堅白派的代表人物。「詭變學」的祖師。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躍於戰國中後期,提倡「正名實」學說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名家善於辯論,以進行邏輯分析和探尋思維規律見長,故又稱「辯者」,西漢始稱「名家」。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齊國人。中國戰國時期哲學家,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了古代陰陽五行說,提出」五行相勝」的理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為「五行相生」;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是為」五行相勝」。他用這一理論解釋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鄒衍還提出了天下分為「大九州」的地理學說,成為中國古代具有「海洋開放型地球觀」的第一人。
縱橫家代表人物,鬼谷子,王氏,名詡, 戰國時代傳奇人物。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傳其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在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常入山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農家代表人物,許行,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