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2020-12-26 騰訊網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爭鳴,啟於春秋,興盛於戰國,它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

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階級關係出現新的變化階級關係:「士」因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禮賢下士而思想活躍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的文士,同時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

(二)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1、儒家:

1)孔子:思想內容: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已復禮);政治思想——主張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評價:當時未受重視,後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聖人」。

2)孟子:思想內容: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貴君輕」;哲學思想——「性善說」;道德思想——先義後利,捨生取義;人格精神——要求人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評價:《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後列為「四書」之一; 建立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仁政,」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繼承並發展了孔子學說,被尊為「亞聖」,對傳統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3)荀子思想內容:哲學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政治主張——以禮教為主,禮法並施,「君舟民水」。評價: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不為正統儒家重視。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2、道家:老子思想內容:哲學思想——「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評價: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3、法家:韓非:思想主張——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評價: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適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法儒結合,此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4、墨家:墨子: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賢。評價: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曾被廣泛吸收,戰國以後不再受重視。

(三)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後世思想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直至今天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大局勢,法家如何走向政治舞臺?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的歷史狀態出現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這對於東周是政治上的大分裂,是更是少見的混戰。隨著長時間的戰爭,人們在思想開始不斷的變革。
  •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儒、墨、道、法、名……諸子百家
    聽了本書的名字《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相信大家就對本書的內容是什麼方向的,應該是有一個了解了,這本書從春秋時期儒家和墨家經世哲學的核心觀點和論戰入手,以儒家思想從孔子到孟子的重心轉變和學問進一步的發展和補充,正式擺開「思想擂臺賽」——儒、墨、道、法、名、陰陽、兵、農……諸子百家「你方唱罷我登場」。
  • 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勃興與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最重大的課題。西周末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巨大變動,最顯著的現象是官學衰敗,私學興起,最終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西周時代的學術、文化、教育等活動,與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祝、宗、卜、史等官員掌管著宗廟祭祀、記言記事等有關的文書管理的事宜。思想文化活動就是從這些事務中產生的。
  • 麵包.春秋戰國之百家爭鳴
    麵包.春秋戰國之百家爭鳴視覺/麵包資深工匠杜德春在中國、只有這些麵包可以代表催化未來市場;而那些以工業化、長保質期的香精香粉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一個偶然的原因,某男穿越來到春秋,成為一個春秋時代的封建小領主。
  • 社會轉型:春秋戰國時期(BC770——BC476——BC221)
    1.商鞅變法(1)背景①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和大發展時期。②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封建生產關係的產生。③新興地主的經濟地位不斷提高,政治勢力也越來越大,並且成為一種強大的政治力量。秦始皇統一中國(1)秦統一中國的歷史條件客觀條件:①人心所向:春秋戰國時期,連年戰爭,人民渴望統一;②大勢所趨:春秋戰國時期,大國兼併小國,統一趨勢加快;
  • 春秋戰國時代專題史
    東周實際上包括了前後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前段叫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03年),因孔子改編的魯史《春秋》而得名,其特點是天下權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後段叫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其特點是權力重心繼續下移,由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階層興起。春秋五霸相爭
  • 春秋和戰國
    後世又將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一、春秋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一)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五)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立志復國,終於滅了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二、戰國(一)戰國七雄 齊、楚、秦、燕、趙、魏、韓。(二)各國的變法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
  • 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時勢才能造就英雄輩出,殘酷的競爭需要人才
    自古亂世出英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才競爭最活躍的的時期,百家爭鳴,學術氛圍自由且濃厚。春秋戰國時期,戰亂不休隨著西周宗主地位的衰弱,世卿世祿制度開始消亡,當時的才選拔制度主要有4種:通過國君以及國家高級官員推薦人才,如翟璜推薦吳起、樂羊;鮑叔牙推薦管仲等的薦舉制度,
  • 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最終全都被秦國打敗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滅亡,至此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據史書記載,在這一時期總共誕生了109個諸侯國,社會環境非常複雜多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期,卻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非常活躍的時代。
  • 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為什麼到春秋戰國時期史料突然豐富起來?
    那時候很多諸侯國還沒有記史的習慣,西周時期的諸侯國發現的史料都得少。 而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都很小,有很多方圓不過百裡,相互之間也吞併的厲害,到東周時有許多被大國吞併掉了,因此也沒留下什麼史料。
  • 百家爭鳴有「均家」?《戰國爭鳴記》這樣說
    「」戰國時期,百家中有一家就是這個觀點。百家爭鳴,指的是春秋初到戰國末期,大概橫跨550年的時間裡,在學術思想方面,出現了各種主張學說。當然了,百家爭鳴中的百家並非確指100家。那麼這個所謂的「百家」到底有多少呢?據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凡諸子百八十九家……皆起於王道既微」,說百家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有4324篇著作。
  • 戰國百家爭鳴產生巨大影響,漢初的思想解放,卻只是部分人的狂歡
    上圖——百家爭鳴景象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曾經爆發了一次全社會參與的超大規模思想解放,也就是百家爭鳴,其意義之巨大,影響之深遠,後來者實在難以與其比肩。春秋戰國結束後,短命的秦朝並未出現類似的思想解放,而下一個大一統朝代漢朝的初期也出現過思想解放,然而卻沒有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 春秋戰國時期的圍棋與一些歷史趣事
    說到春秋時期,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時期的由來,這個是過程是比較有意思的。周朝第十任國王周厲王,姬胡。史書上描述他殘暴,貪財,信任小人,同時引起上層貴族與底層人民的不滿,這還沒完,他南徵荊楚,防禦活躍在陝西甘肅一帶的西北遊牧民族,也一直與活躍在淮河中下遊的一個淮夷部落徵戰。
  •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形勢圖
    圖1 西周時期形勢全圖圖4 春秋時期形勢全圖圖5 春秋時期秦、晉兩國圖圖14 戰國時期齊、魯、宋三國圖圖15  戰國時期燕國圖
  • 中國的春秋戰國與日本的戰國截然不同
    號稱800萬鬼神,戰亂必將成為一個常態,在最強者倒下之後,日本迎來了一個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把中國的戰國名,套用在日本這段混亂的歷史上是不準確的。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思想和文化集大成的時代!百家爭鳴促生了十家偉岸的學說: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大家人物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
  • 春秋戰國不光有兵法,還有漆器
    春秋戰國是一個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英雄。同樣也因為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使得當時的文化產業也是百花齊放。由於當時審美觀念的變化,使得該時期的漆器工藝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國漆器工藝的第一個繁榮期。
  • 《戰國爭鳴記》以墨家視角,講述戰國百家爭鳴新故事
    從百家爭鳴角度重述戰國故事戰國時期紛亂複雜的時代背景,使得以這一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門檻交稿,涉足戰國領域的作家屈指可數。但為數不多的戰國題材小說中,從孫皓暉創作的《大秦帝國》到寒川子的《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每一部都被讀者所喜愛。戰國的大平臺、大背景也為小說故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目前以戰國為題材的小說及影視作品中,大多是以國家、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為視角講述故事,如《大秦帝國》《尋秦記》《孔子》《英雄》等。
  • 春秋時期的戰爭,尚且講究禮儀,為何戰國時期卻毫無顧忌?
    但是在到了戰國時期以後,這些春秋時期存在的「戰場禮儀」啥的就好像失去了作用一般,各個諸侯國打起仗來幾乎就可以稱得上是毫無顧忌,戰爭是越來越慘烈。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春秋戰國的諸侯國性質不同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很多人都把春秋戰國放在一起,認為這是一個時期,但其實並非如此,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雖然在時間上連在一起,其內諸侯國也都屬於正常的世襲更替。但其實兩者所涵蓋的眾多諸侯國在性質上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