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形勢圖

2021-02-07 堯則之讀史


讀古史需要掌握三個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時間,有橫向對比和縱向標識。所謂橫向對比,就是同一時期,不同諸侯國國君的在位情況、各諸侯國發生的歷史大事件,例如共和行政之年,乃魯真公濞十四年、齊武公十年、晉靖侯十八年、宋釐公十八年等;《春秋左傳》始記的魯隱公元年,乃齊僖公九年、晉鄂侯二年、宋穆公七年等;周幽王十一年,幽王被犬戎所殺,周東遷洛邑,秦始列諸侯,鄭始祖武公亦被犬戎所殺。所謂縱向標識,是指與公曆紀元之間的對比,或者換算為公曆紀元的年份,為讀史者建立時間概念,如共和行政之年為公元前841年,《春秋》始記為公元前722年,秦列諸侯為公元前771年。

 

人物,古代人物的名字比較複雜,基本上由姓氏、名、字、號、封地、諡號、尊稱等組成。一般封地會演變為姓氏和名字,例如呂齊之始祖太公,初封於呂,子孫以呂為姓氏,再如商、柳下均為封地。諡號只有卒後才有,但《史記》有些對話在事主卒前直接稱呼諡號,例如三十二卷《齊太公世家》:田乞偽事高、國者,……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先之。」高、國乃齊國權臣高張、國夏,昭子是高之諡號,國夏諡號為惠,從對話的場景來看,高張還沒有去世,因此不可能有諡號,而文中在卒前直接引用諡號,嚴格來講是不正確的。再如三十九卷《晉世家》,周之宰孔對晉獻公說:「齊桓公益驕,不務德而務遠略,諸侯弗平。」晉獻公比齊桓公早卒8年,他在世之時不可能有齊桓公之說。有學者認為,太史公撰史引而用之諡號,表而達之史實,乃玉之微瑕,無傷大雅。

 

尊稱者,一般以君、子多見,第二人稱為君,第三人稱為子。還有官職也能演變為名字,比如某族數代人管理倉廩,則倉廩或為其名。

 

地點,古代地名相當複雜,諸侯立都、盟會、徵伐,以及日常交往,都會涉及具體地名。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地名有一個複雜的演化過程。讀史者欲對某一階段的歷史建立一個地理空間概念,同時與現代地理空間進行對比,就需要了解《歷史地圖集》,閱讀這些地圖,有助於對各諸侯國態勢、地緣政治特徵、具體歷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本文地圖引自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僅供參考。


一、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形勢圖


圖1 西周時期形勢全圖


圖2 西周時期中心區域圖


圖3 宗周、成周附近圖


圖4 春秋時期形勢全圖


圖5 春秋時期秦、晉兩國圖


圖6 春秋時期鄭、衛、宋三國圖


圖7 春秋時期齊、魯兩國圖


圖8 春秋時期北燕圖


圖9 春秋時期楚、吳、越三國圖


圖10 戰國時期形勢全圖


圖11 戰國時期諸侯稱雄形勢圖(公元前350年)


圖12 戰國時期韓、魏兩國圖


圖13 戰國時期趙、中山兩國圖


圖14 戰國時期齊、魯、宋三國圖


圖15  戰國時期燕國圖


圖16 戰國時期秦、蜀兩國圖


圖17 戰國時期楚、越兩國圖


支持原創,點讚作者。

相關焦點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
  • 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為什麼到春秋戰國時期史料突然豐富起來?
    關於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我想是由於以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社會文化的發展比較落後 在西周之前社會文化的發展還發展還比較落後,文化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奴隸主貴族之手,大多數人沒人文化,即使一些諸侯王也不懂文字。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800年的大周王朝西周的建立與滅亡。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之間,各諸侯國不斷發展自己的實力,互相兼併地盤與人口,周王朝與諸侯國間也不斷產生矛盾,周王朝實力慢慢削弱,但是天下還是共同尊從周天子,只不過諸侯國之間不斷的戰爭,弱的被消滅,強的變得更強大,周王朝無力再幹預,於是這一段時間出現了五個霸主,歷史上的這一時期由於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編寫了《春秋》,這一段時間被稱為春秋,五個強大的諸侯國被稱為「春秋五霸」
  • 春秋戰國時代專題史
    東周實際上包括了前後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前段叫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03年),因孔子改編的魯史《春秋》而得名,其特點是天下權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後段叫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其特點是權力重心繼續下移,由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階層興起。春秋五霸相爭
  •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西周末期,周幽王和申國之間有了矛盾,最終有了滅亡西周的那次大戰,申國聯合國和犬戎在驪山腳下圍攻周幽王,將周幽王殺死。而諸侯大軍又將犬戎趕了回去,周幽王之子周平王被扶上了周天子的位置。但因為周天子的軍隊遭受重創,而且周平王執意遷都洛邑,從此之後,周王室的實力大不如從前。
  • 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是怎麼回事?
    周朝高階層的禮儀極為講究禮崩樂壞是一個逐漸的、緩慢的過程,始於西周末年,深化於春秋時期,完全崩潰則是在戰國時代。禮樂制度重人文與教化,崇尚精神追求,興盛於西周長達四百多年的和平時期。在像春秋戰國時期的亂世,周朝的禮樂制度就沒有了市場,取而代之的是爾虞我詐的權術鬥爭。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引言商周時期,奴隸制文化鼎盛一時。在沂境,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文明昌盛、影響較大的有費郯、莒等國。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歷史上將東周建立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時期劃為春秋時期。「春秋」的叫法,來自孔子整理的史書《春秋》,因為這是一部魯國史書,它的開始從魯隱公元年寫起。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比周平王元年晚48年,它結束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比現在劃分的春秋戰國分界早了五年。有讀者肯定會問那麼為什麼不叫夏冬,或者春夏秋冬呢?
  • 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談秦說漢(260)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史學為區分西周與東周王朝兩個時期,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天子都城在西邊鎬京的時期內稱之為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天子都城東遷到雒邑後,稱之為東周。而東周又以「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劃分春秋與戰國時期。
  • 多算勝,少算不勝:春秋戰國時期軍隊後勤制度的發展與成熟
    一、春秋戰國時期後勤職官制度的專職化(一)、春秋時期司空地位的逐步提高早在西周時代的金文記載之中,司空就已經成為西周后勤職官體系之中的最高行政長官,當時的司空又被寫做「司工」,不過此時司空的職責尚不明確,比如在《揚毀銘》的記載之中
  • 春秋戰國時期的南蠻、北狄、東夷、西戎,到哪裡去了
    西周時,東夷人曾建立過商奄、蒲姑等國家,並且擁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和農業文明。西周滅了這些國家,將山東區域分封給了周公旦(魯國)和姜子牙(齊國)。齊、魯兩個諸侯國,成為了徵服東夷的排頭兵。莫說齊、魯這兩個大的諸侯國,就是山東區域內的小諸侯國,東夷人也是勝少負多。
  • 從文物解讀春秋戰國的禮崩樂壞(附高清圖)
    而中國的「軸心時代」正好落在春秋戰國時期。原來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在春秋時期權威衰落,日益強大的諸侯國之間弱肉強食、兼併爭霸。周王室威信徹底喪失,小國被大國吞併,形成了七雄並立的競爭格局。這裡透過文物,講述一個強秦攻滅諸侯、一統天下前後的故事,一個中央集權制如何取代諸侯制的故事。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最為動蕩的年代,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動蕩的年代中,卻有許多新生的事物出現,比如筆者今天要說的變法運動,它給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大一統,大崛起的希望。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 春秋戰國時期爵位最低的諸侯國許國是個怎樣的存在?
    眾所周知,在周朝時期為了更好地統治各地而實行分封制,當時周天子將王室貴族、功臣以及貴族後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而諸侯的爵位是有輕重、高低之分的,其中在眾諸侯王中只有許國是最低等的男爵國。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許國作為爵位最低的諸侯國,因為實力不濟又位處中原要地而被到處被欺負直到覆滅。
  • 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那你知道,何為春秋,何為戰國嗎?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 春秋戰國時期文字、語言、貨幣、不統一,各地之間人們怎麼交流?
    1.春秋戰國時期的尤其官府的工作人員用官話實現無障礙交流。①夏商周以河南口音的語言為雅言,就是孔子老師各國宣講也是用此話。也是只有民眾無耐,各國官府的工作人員也是用通用語。①春秋戰國的文字還是從西周金文發展而來,都是西周大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分立,只是稍微有些變化,字的根基還是基礎範圍。②原由是東周朝庭威信下降,雖各國分立但終究字的根基仍是一致的,秦始皇作了統一文字也是規範一下字的模式而己。
  • 春秋戰國時代玉器概述
    >目前在全國各地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非常豐富,其中春秋時代比較重要的發現有:河南淅川下寺一號墓出土玉石器400餘件,包括璧、璜、琮、塊、鉞、簪、瑗、牌、佩、梳以及各種飾件等品種;河南光山縣寶相寺黃君孟墓出土有春秋早期的塊、璜、環、觿種玉佩飾等:山東蓬萊縣村裡集春秋墓出土的玉璜、玉獸面紋飾等。
  • 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時期,玉鳳的演化史
    西周陰刻玉鳳春秋戰國時期的鳳紋一改商周時期的神秘和謹嚴,猛禽形象的鳳已較少見,而代之以修頸、長腿、溫順秀麗的形象,優美清秀,動態輕盈。綜觀此期玉器上鳳鳥的形象,有如下五種表現形式:其一,單體形。春秋戰國時期玉鳳其二,多鳳並體形。多鳳並體類似於團龍紋比較少見,通常會表現為龍鳳團紋。
  • 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最終全都被秦國打敗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滅亡,至此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據史書記載,在這一時期總共誕生了109個諸侯國,社會環境非常複雜多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期,卻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非常活躍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