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我想是由於以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社會文化的發展比較落後
在西周之前社會文化的發展還發展還比較落後,文化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奴隸主貴族之手,大多數人沒人文化,即使一些諸侯王也不懂文字。雖然西周王室設置有史官,但記尋的內容主要為周王室所發生的大事。那時候很多諸侯國還沒有記史的習慣,西周時期的諸侯國發現的史料都得少。
我國有明確的紀年是從「共和元年」開始,即公元前841年,因為那一年發生了「國人暴動」,將周厲王趕跑了,周朝開始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政,因此稱為「周召共和」。從這一年之後我國有了明確的紀年,在此之前沒有紀年。因此以前即使有史料也不能確定發生的年份,而從共和元年到周平王東遷的公元前770年只有110年。
二、文字記載工具不發達
商朝使用的是甲骨文,是刻在獸骨龜甲上,現在發現的甲骨主要是佔卜用,沒有系統的史冊。西周主要是金文,是銘在青銅器上的,我們現在發現西周的許多史料很多都是從青銅器上的銘文中得到。這樣的文字記載工具製作起來都非常難,所以留下的肯定不多。
竹木簡的最早使用可能在商朝,因為在甲骨文中發了「冊」字,推猜是竹木簡冊,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西周以前的竹木簡出土。
三、戰亂毀滅
西周未年周幽王失政,公子臼被廢太子之位,他的舅舅申侯聯合繒國,勾結西夷犬戎進攻鎬京,周幽王、鄭恆公被殺,犬戎在鎬京大肆搶劫、殺人放火,昔繁華的都城成了一片廢墟。犬戎是野蠻民族,只搶女人和財寶,剩下的東西能燒的全部燒了,所以有關西周的史料也都焚燒殆盡。現在發現的西周史料很多都是在成周洛陽留存下來的。
公子臼繼位後面對破敗的鎬京和不斷騷擾的犬戎,只好東遷洛陽,把關中留給了秦人。犬戎在關中為禍很多年,等致秦人驅逐犬戎稱霸關中時,鎬京已成粟谷地了。
而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都很小,有很多方圓不過百裡,相互之間也吞併的厲害,到東周時有許多被大國吞併掉了,因此也沒留下什麼史料。
四、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史料突然多了起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掌握文化的人多了起來,加上東周王室衰弱,對各諸侯國控制力下降,各國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史官記史。同時竹木簡也使用的多起來,人們開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思想也開始大解放,儒、法、墨、道等思想學派相序出現,到春秋末期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各國都設有史官,記錄下來的歷史就多,最著名的有魯國史官左丘明寫的《左傳》、孔子寫的《春秋》,還有晉代出土的魏國史書《竹書紀年》等。同時各國留存下來的文物也多,特別是戰國七雄,都已早已稱王,國家建設也按照王國規格來建,各種禮制都遠遠超過西周時期,所以留下的史料就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