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最為動蕩的年代,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動蕩的年代中,卻有許多新生的事物出現,比如筆者今天要說的變法運動,它給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大一統,大崛起的希望。
商鞅變法是很出名的,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商鞅變法運動在秦孝公死去以後,就沒有多大的進展,甚至連主張和推動變法的商鞅,也遭受了車裂之刑。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筆者先帶大家看看商鞅變法,我們都知道在商鞅開展變法之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所推行的政治制度以及統治手段,幾乎都是西周時期留下來的,每個國家的統治方法都大同小異,國家實力的強弱只能依靠地理位置優勢和固有經濟基礎決定。但是在商鞅變法之後,一切都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
秦國地理位置不算好,土壤也不算肥沃,自然條件相對來說還有一些惡劣,在最初的戰國七雄之中,實力相對也是較弱的。不過秦孝公授權讓商鞅進行變法運動之後,秦國這個小國的實力大有改觀,在幾年之中,甚至能夠和其他實力較強的國家相提並論,軍事實力更是強大的,讓其他六國害怕。
後來,商鞅雖然因為自己的變法運動得罪了秦國的貴族階層,遭受陷害而被車裂,但是他在變法運動中所提出的發展策略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而是被新君進一步實行著,秦國的實力也在進一步增長。其他六國看到以後,既然知道這是變法運動帶來的好處,在這個本就是爭霸天下的時代,誰有強大的實力誰就能夠決勝千裡,一統天下,而當時的戰國七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君王不想一統天下。
這就客觀上推動著許多謀士開展變法運動。亂世之下出英雄,很多人低頭奮鬥一輩子可能最終都碌碌無為,但在這個時代就不同,如果能夠憑藉自己的學識和謀略,去推動某個國家的變法運動開展,使得這個國家綜合實力大增。
那麼,這個變法主導者肯定就會成為帝王身邊的紅人,實現大富大貴的人生的夢想,所以,哪怕是春秋戰國前期主張推動變法的人都沒有好下場,但他們中依舊會有很多人站出來,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
另外,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也得到了發展,各家的主張思想不同,他們也希望自己提出來的思想主張能夠得到帝王的認可,並且付諸統治實踐。
這個時候,諸子百家中的許多代表人物就會靠近帝王,向他們表達自己學派的治國方略,為了讓治國方略得到落實,提升思想學派的政治印象,諸子百家學派為代表的改革派也開始形成,他們紛紛投入到推動變法的運動中來,從而增多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最後,變法運動紛紛開展,是時代的推動。西周時期確立起來的分封制已經不適合時代發現需求,戰國時期的君王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需要一套新的政治統治秩序來維持政治統治穩定。在歷史向前的步伐中,很多國家和帝王被迫融入變法運動中。
綜合以上內容看,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不斷的開展,和失不失敗是沒有多大的關係的,因為這是由時代、變法派,文化傳播和國家發展需要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