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生平
史記記載: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以法家思想開啟秦國變法富強之路,官拜大良造!後因收復河西獲封商於(今陝西商洛)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嬴渠梁與商鞅相識相知
一個是急於擺脫國家羸弱的國君
一個是夢想著實現抱負的有志之士!
兩者的共同點都在一個「變」字,這就造就了史上君臣之最佳CP!正如兩人誓言,君如青山,我如松柏,同心竭力,永不相負!
變法之路
起初,在秦國,百姓有功不賞,世族有過不罰!民不信官府,官府下達的指令無法實施!於是,商鞅有了徙木立信之舉!變法從此開始……頒布《強秦九論》
其一《田論》
其二《賦稅論》
其三《農爵論》
其四《軍功論》
其五《郡縣論》
其六《連坐論》
其七《度量衡論》
其八《官制論》
其九《齊俗論》
三大事件埋下商鞅必死的伏筆
一:朝廷變法新勢力取代老世族
成為秦國肱股之臣
變法組成:商鞅官拜左庶長,景監任左庶長領書,車英任左庶長將軍,王軾任櫟陽令
老世族:甘龍擢升太師
杜摯擢升太廟
公孫賈擢升太子右傅
老世族官職都是擢升,卻沒有任何實權
二:老世族根本利益受到觸犯
田論的出現,沒有土地的人都有了土地,這土地哪裡來的,毋庸置疑,老世族裡分出來的!
賦稅論的出現,按地收稅,原本不用繳稅的老世族,也面臨著繳稅!
這兩部法的實施,大大的損害了老世族的利益!
三:嬴駟殺人流放山野
當時,嬴駟還身為太子,因為賦稅一事,他殺害了白家幾十口人,激起民變,白族族老帶領族人趕來國都櫟陽討要說法!為了平息民怨,但又由於嬴駟是當時唯一的繼承者,並且尚未成年,便由太子左右太傅代替了嬴駟受罰,太子首傅公子虔(太子公伯,秦孝公兄長)劓邢,太子右傅(公孫賈)黔邢,秦孝公將贏駟流放。
以上三件事,商鞅基本上將老世族,朝廷重臣,太子贏駟,太子首傅贏虔得罪的透透的!
商鞅死之導火索
商鞅為了變法的延續,知法犯法,以身試法,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秦孝公薨以後,櫟陽令王軾,闖城門(犯法)要作人殉陪葬。最後被商鞅勸導醒悟!王軾未受處罰!
因《連坐論》施行,商鞅此時已經犯法!
商鞅回商於郡時,被人誣告商南之地有私兵(每一個封地有少量兵士乃是正常現象,沒有真正的擺脫舊勢力)
《連坐論》中,什伍連坐法不被認可,老百姓稱之為酷吏!
因為沒有了秦孝公的支撐,最終被反對勢力擬出十大罪狀,處以車裂極刑!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以法家思想為中心的徹底的改革運動,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實現了富國強兵。
從商鞅變法到最終被處以車裂極刑,他都是成功的,活著則是為實現抱負而奮鬥,死則是因為捍衛變法成果而死!
此乃小編一家之言,希望看到的你我,未來一起進步,一起攀登文化的峰,無論經史子集,詩書禮樂春秋,宗教信仰等,我們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