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那些敢為天下先的勇猛志士,向著因循守舊,朝著故步自封亮劍。
雖然受拘於眼界和能力,大多數改革折戟沉沙,一曲曲哀歌長鳴,但從另一個角度,變革者勇氣的凱歌依然鏗鏘奏響。
改革成功者像商鞅、張居正,一度給當時朝代帶來勃勃生機,甚至起死回生,如商鞅變法奠定了秦朝崛起的基石,張居正十年秉政為明朝延續國祚六十多年。
但因或過於激進、樹敵太多,或「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終逃不出政壇的翻雲覆雨,這兩位都遭受到了人生的個人悲劇。
商鞅成了秦惠王平息貴族怒火的犧牲品,落了車裂和滅三族的悽慘下場。張居正雖死後一度備極哀榮,但很快被他嘔心瀝血培育的萬曆皇帝拋棄,老母和子孫遭殃慘狀讓人不忍細讀。
大到一國,小到一家,其實都需要變革。但什麼時候去變,如何去變,終究沒有完美的答案可以遵循。
2018年7月,被李彥宏從矽谷請來的陸奇卸任總裁一職,百度版「商鞅變法」戛然而止,引發空前熱議。
企業的變革雖然沒有政壇的腥風,但利益糾葛、上司搖擺、理念衝突,縱然陸奇想做商鞅,但百度不是大秦,李彥宏的支持也沒有秦孝公那樣徹底。
其實,任何一個團隊,單位,公司,只要由人組成的聯合體,在變與不變之間都是拿捏徘徊,只不過哪個矛盾點需要一刻不能緩的止息,才決定最終的牌局。
對比聖經之中,也有勇敢的變革者,像尼西米,就是一位生命豐盛、能力超強的領導者。其在宗教改革中,所展現的魄力和能力,至今都被編入許多管理教材,無論職場還是禾場,都可以在其中學到諸多領導力法則。
成功的變革,總少不了三樣:天時地利人和,對比商鞅變法和尼西米改革,這兩個臨近時代的偉大變革,得出一點應該是毫無爭議的:人的智慧終究有限,倚靠上帝的所做的工才會持久。
商鞅變法
人名:商鞅
國籍:中國周朝秦國
生卒: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稱號: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商鞅變法
官職:客卿(外國人在本國擔當的高級官員,周朝是以諸侯國劃分);左庶長(非王族擔當的極限,相當於在私企或外企中任職的天花板);大良造(統管國家軍政大權,類似於古代宰相加兵部尚書,現在總理加司令員,這個是秦孝公給商鞅鼎力支持的具體表現)
支持的人:秦孝公(最反對商鞅的秦惠王的爸爸)
作品:《商君書》又稱《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後學著作彙編而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效果: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正面評價: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這個是李斯的話,估計是從秦為何能一統六國的角度)。
反面評價: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這個是西漢賈誼的話,估計是從秦為何滅亡的原因)
現代影視作品:《大秦帝國之崛起》、《羋月傳》
領導力長處:令行禁止,賞罰分明(成語「徙木立信」,樹立威信)
領導力短處:為人刻薄,過於驕矜(前半句是司馬遷的原話)
尼西米改革
人名:尼西米
國籍:以色列
生卒:主前464—424年
主要成就:重建耶路撒冷,宗教改革
官職:酒政(伺候王在筵席時飲酒,這個職位要常常喜樂,尼西 米一次憂愁成為王問詢的機會,促成尼西米重建耶路撒冷)、省 長
支持的人:波斯王亞達薛西王
最支持的:上帝
作品:《尼西米記》(準確的說是聖靈啟示他寫的)
改革措施: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中斷以色列民與外族通婚,恢復聖潔生活和敬虔禮儀等。
效果:使整個民族道德風氣和士氣煥然一新,並影響出一批敬虔的 神的選民。
現代影視:福音影視網《尼西米》
評價:基本各個層面,各個角度都高度評價尼西米,在孫德生所著的《領袖》一書中,對尼西米的評價可作為一個參考:尼西米有著敬虔的生命品格,有著做事果斷和謹慎平衡的作風,並注重實際,有著強烈的憐憫心,並且常常精力充沛,最為寶貴地是他激發整個團隊的士氣,難得可貴的是他還有深深的憐憫之心。
領導力長處:以身作則、組織力強,敢於擔當,擅長協調和處理人際關係,最難得可貴敬虔禱告,從神得力。
領導力短處:不好從各種資料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