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一條內容,被後世沿用兩千年,定下了後來中國的國運

2020-12-16 超愛八卦的八卦君

我國古代有很多的朝代,但是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而在這個時期小編最喜歡的國家就是秦國,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秦孝公時期的秦國,內憂外患,在積貧積弱的年代,秦孝公嬴渠梁接受了他的公父留下的爛攤子,成為秦國國君。秦孝公的一生,是勞累的,但也是歷史很燦爛的一角,因為他的賞識和扶持,和衛鞅在那個年代中展開了一次深刻的變法,也是人們熟知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如果問起細節,商鞅變法變了哪些內容,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了,所以大部分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看了一部電視劇,所以對這方面的內容很感興趣,所以有去專門看了一些書籍,更加的敬佩商鞅和秦孝公,商鞅變法其中的一條變法內容,被後世沿用兩千年,甚至不斷加深,它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中國的骨髓。

秦孝公年代,其實不止秦國一國變法,當時的齊國、燕國等都開始了第二波變法浪潮,但是齊國本身國力就比較強,所以變法不夠透徹,只是整合了國家資源,而燕國以申不害變法,雖然通過變法短暫的提升了國力,但是申不害太高調,引得當時還是霸主的魏國心生不滿,於是魏王拍龐涓去攻打燕國,這一戰,讓燕國的變法力量化為烏有,申不害和燕國君王也為變法殉身。

而商鞅主張的依法治國,讓秦國從積貧積弱的狀態成為強國,而商鞅主要改革的方面就是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四個方面。軍事上主要就是軍功制,在戰場上,誰砍得多,誰的爵位就高,從前的老秦國,是氏族和老權貴的天下,而秦國百姓就算上陣殺敵,最後也得不到什麼,所以秦國連連徵戰越來越窮,但是也只能以戰養戰。

商鞅變法就是改變這個現狀,商鞅把爵位分為20個等級,士兵們都從1級開始往上刷,一個人頭升一級。所有人不分貴賤,只要你拿了人頭,把人頭拿回來就能領賞。這樣一來,秦國的老百姓紛紛想要去當兵,但是商鞅還規定,獨生子不收、上了50歲的人不收,雖然這些人不能上陣殺敵,但是可以獎勵耕種,除了上交國家的,多種多得,糧食收成最多的也有爵位,這些措施讓秦國的百姓都有了幹勁。

此外,商鞅還推廣了郡縣制,而郡縣制的改革,一直延續到今天。他在全國設郡,郡下設縣,全部歸中央統一管理,每個地方的官員統一由中央任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改革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集權,不能讓中央的權力被別人分走了。秦國統一中國後,郡縣制一直實行到今天,對現代的發展意義重大。

文化上,商鞅不允許百姓私自評論,不許遊學子弟散發一些關於國家的論證,商鞅開始禁書,比如《詩經》《尚書》,商鞅認為這些儒家典籍會蠱惑人心,儒學也不適合當時秦國的國政,商鞅變法的內容雖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在當時的那個朝代下,他能提出這樣的想法,甚至去實施這些想法,就說明了商鞅的大智慧,雖然最後被車裂,但商鞅為秦國定製的這些政治與文化的政策,在後世的兩千年裡都被沿用了下來,他和他的思想名留千史。

相關焦點

  • 商鞅變法:有一制度被沿用到今天!奠定秦國大一統,卻被施以極刑
    第一次變法內容重點在民治上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實行編戶制和連坐制。戶籍制度從源頭上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沿用。· 廢除舊的貴族世襲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行軍打仗按士兵軍功的多少來分配爵位,王室貴族如在軍功上無建樹的,一律消除其貴籍。
  • 商鞅變法:有一制度被沿用到今天!奠定秦國大一統,最後卻被施以極刑
    第一次變法內容重點在民治上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 實行編戶制和連坐制。 戶籍制度從源頭上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沿用。 · 廢除舊的貴族世襲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行軍打仗按士兵軍功的多少來分配爵位,王室貴族如在軍功上無建樹的,一律消除其貴籍。
  • 「商鞅變法」對中國歷史的演進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
    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強力支持下,商鞅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變法歷程。商鞅變法,主要內容是廢井田、重農桑、實行法治、獎軍功、統一度量衡、郡縣制改革等等。商鞅變法是戰國列國變法最為徹底的一次,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等等方方面面,其核心目的是為了發展秦國經濟、增加公室集權、增強軍事實力,以應對日趨激烈和殘酷的戰國時代外部競爭。
  • 【歷史課】商鞅變法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便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 商鞅並非車裂而死,他死的冤不冤,後世歷代秦王為何不給商鞅平反
    商鞅能夠變法成功,最大的功勞就是秦孝公,秦孝公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秦王,戰國時期的變法,秦國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卻是最成功的變法,而其他諸侯國的變法,大多都是國君的態度忽變而作罷,很難有像秦孝公這樣徹底支持變法,即使商鞅要處罰自己的兒子,秦孝公都是支持商鞅的,這種堅持的態度才是商鞅成功的基礎。
  • 《資治通鑑》:商鞅變法,強盛秦國,為何最終還是慘死?
    商鞅變法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變法,沒有之一。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統一中國的基礎,奠定了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郡縣制度、戶口制度、土地私有制度、平民階層向上晉升制度。變法的最重要的內容是:第一,土地私有化。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第二,貴族平民化。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
  • 【天下大同】商鞅變法丨一直伴隨商鞅的迷之自信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這是一段非常經典的歷史對話,能窺探出歷史人物的一些性格特點:關於商鞅商鞅的反應,不只是淡定,而是自信,迷之那種,這種自信一直伴隨商鞅後來的變法,商鞅的身上具有某種偏執型人格
  • 商鞅變法都變了些什麼?
    大家都知道」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秦國能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商鞅是功不可沒的。「商鞅」的由來商鞅聽說這件事了,決定跟秦孝公幹一番大事業,於是離開魏國去找秦孝公。其實商鞅不是魏國人,他是衛國人,注意這裡的衛是保衛的衛。他是衛國的貴族後裔,姓公孫,叫衛鞅或者公孫鞅,入秦後,打仗有功,把「商」這個地方封給他了,所以後來叫商鞅。為什麼重點提一下是貴族後裔呢?
  • 秦惠文王處決完商鞅後,為何不廢除商鞅變法的內容?因為他並不傻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誅殺商鞅,秦惠文王的這個舉動,讓秦國的舊貴族們乃至其他六國的人都覺得:秦孝公的去世可能就意味著,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面臨人亡政息的局面。尤其是秦國的舊貴族們都以為,自己復位的機會肯定來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這其中到底都有哪些的緣故?
  • 同是變法的商鞅與王安石:為何前者成功了,但後者卻失敗了?
    中國曆朝歷代,許多能臣為了讓國家變得繁榮富強不受外敵欺辱,都會尋求變法之道,改變國家現有的落後體制和制度。但是變法不一定能成功,甚至有可能會給提出變法的人帶來殺身之禍。當然了,也有變法成功的例子,比如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成功地讓秦國從一個西部邊陲小國,變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五五:商鞅變法——商君列傳(上)
    商鞅終於得到秦孝公的重用,開始大展抱負,在秦國實施了戰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使秦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並且得以最終統一六國。商鞅本稱衛鞅或公孫鞅,後因變法有功而被秦孝公封於商地,故史稱商鞅,他主持的秦國改革就是商鞅變法。
  • 商鞅變法,獲得了什麼效果?
    第二次變法實施後,僅過了五年,「秦人富強,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商鞅開始把矛頭指向了當時最強大的對手一魏國。公元前354年,秦趁魏、趙、衛之間發生戰爭之機,由商鞅親率大軍伐魏,在元裡取得了對魏國的第一次勝利。公元前352年,又包圍了魏的舊都安邑,迫其守將投降。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伐魏,攻佔固陽。在四年的時間裡,商鞅連續三敗魏軍,使秦國的名聲大振。
  • 商鞅變法成功,率5萬秦軍大敗14萬魏卒,他的死亡早已註定
    商鞅變法,無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的一次變法。秦孝公正是通過商鞅變法,迅速壯大了秦國的實力,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據《資治通鑑》記載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 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改變?為何他的死讓秦惠文王抱恨終生
    司馬遷曾說商鞅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在秦孝公面前經常說大話,而且對待他的老朋友公子虔,公子卯極其殘忍,商鞅最後的人生悲慘結局跟他的性格脫離不了關係。商鞅其實是衛國國君的兒子,本姓衛,早年跟隨魏國「大間諜」公叔座混飯吃,後來趕在秦孝公求賢若渴的時候來到了秦國,並深受秦孝公信賴,開始主持變法。
  • 商鞅變法時,為何規定男子成人後必須和家人分家,好處原來這麼多
    學習古代史的時候,有一個變法可以說是無法越過的,這個變法就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不僅對當時的社會有著重要影響,對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有著重要影響。商鞅變法的很多內容一直影響到現在。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先進的東西,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東西。其中有一條就是男子成人之後必須和家人分家。
  • 李悝和吳起變法,都以失敗告終,為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
    在古代如果一個國家想興盛必須要主張變法,以到達剔除腐敗政策,弘揚公正高明的政治主張,李悝在當時的魏國,對面國家的破財,政治弊端展露無疑,他知道國家到了一個不得不變更的地步,所以他開始慢慢在主張國家發生改變,不能再像之前一樣管理下去,所以他站出來了,他開始在魏國伸張變法的優勢。
  • 商鞅的偉大之處:中國在向帝國轉型的偉大立法者
    而商鞅變法則是戰國時期那麼多變法中,最成功的。商鞅變法的成功,或者說偉大之處,是因為它是一個體系化的變法,並非修修補補,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01為什麼說商鞅變法是體系化呢?商鞅一看,儒家這種時候還在強調以德治國,這不是迂腐嗎?秦國要想強大,那只有一條路,就是以法治國,把法度當作政治生活的唯一標準,誰都不能以私害法。太子犯法,我就割掉太子老師的鼻子。
  • 陝西小城閻良 當年商鞅在此變法 如今成為中國有名的航空城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戰爭頻發,各個諸侯國都在尋求改革圖強的策略,當時的秦國也不例外,秦孝公的招賢令使得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系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最終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
  • 同文不同命,雅典法律成為世界典範,商鞅變法卻被貶低打壓!
    涉及到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諸多法律也很難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這並不意味著古希臘誕生的公民法案對於後世的影響會大打折扣。同時,關鍵的是雅典立法者們已經清晰而又連貫的立法,將雅典文明整體呈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對於立法的建設,並不是以一種歷史片段化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體現出了雅典和希臘文明的連貫以及對後世的突出貢獻。
  • 大秦發家史:商鞅變法,貧弱小國的崛起之路
    上期說到商鞅與秦孝公一拍即合,決定在秦國實行變法,來謀求秦國的崛起,以便在諸侯爭霸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其實在那個時代,最先採取變法強國措施的並不是秦國,然而雖然其他國家變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於改革得不徹底,所以大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