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一陣風過,我聽見了淅淅瀝瀝的聲音,似乎是開始下雨了,而且,我還感到臉頰上,脖頸裡,有些涼涼的,似乎是沾上了水滴一般。然而,仔細一看,我才發現,這並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雨滴,而是從樹上飄下來的櫻花雨,伴著早晨的清露,落在人的額頭、臉上、脖頸裡,讓人覺得涼絲絲的。
此時再看那櫻花,卻又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覺。滿天的櫻花雨,洋洋灑灑的,如同漫天的雪花一般,只是,除了純白色的雪花外,中間還夾雜著粉色、紫紅色的花瓣,我從未見過如此浪漫的紅色的雪。仔細聆聽,就會發現,有風的時候,櫻花的飄落是有聲音的,窸窸窣窣的,仿佛是離人的暗泣,又仿佛是戀人的低語,總之,是能夠讓人浮想聯翩的。其實,櫻花的飄落,與風無關,沒有風的時候,櫻花也是會飄落的,只是,會變得寂靜悠然,花落無聲。
看著看著,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了心頭,剛進植物園的時候,我只是覺得櫻花好看,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可是,如今再看那漫天飄揚的花雨,突然有了一種惆悵若失的感覺。
都說「秋風秋雨愁煞人」,按理說,那催動草木零落凋殘的秋雨,才是讓人傷感痛惜的呢,可是,我卻未曾想到,原來,這櫻花雨的悽美,遠勝過秋雨百倍、千倍。當年李清照曾經在秋日感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或許,如果李清照是在春天看見了這滿樹的櫻花凋殘的話,又會寫出另一番別有滋味的詞句了,點點滴落在梧桐上的秋雨,又怎敵它,春日風急,風吹滿樹落英繽紛,或許還更能讓人生出離愁別緒,感慨國讎家恨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首大名鼎鼎的《聲聲慢》,或許真的要改寫了。
櫻花總是在開到極盛的時候,就在瞬間凋零,似乎是在它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還在用自己的身體,給世人演示著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哲理,啟迪著人們的思索。櫻花還在飄零,地上仿佛鋪蓋了一層薄薄的雪,但是,這雪卻並不給人冰冷的感覺,有的,只是溫柔和哀傷。有些櫻花,隨著風兒飄落在遊人的身上、頭上,但是,最後還是免不了落在地上,只在遊人們的身上灑落淡淡的清香,將最後一縷芳魂,留駐在了遊人們的衣袂之上。
唉,櫻花又為什麼要將所有情感都演繹到極致呢,它的美是極致的,它的浪漫是極致的,就連它帶給人的哀傷,也是極致的。不知道黛玉葬花的時候,究竟是葬的什麼花,櫻花樹下的我,卻固執地認為,就是這櫻花,因為,還有什麼花的凋零,能夠讓人產生如此「花謝花飛飛滿天」的感覺呢。櫻花隨著風瞬間飄落,唯美,而又悽涼,帶著濃濃的哀怨和淡淡的惆悵,這是瞬間的極致美麗,正好和林黛玉《葬花詞》中的意境不謀而合呢。
據說,在日本有一句俗語,叫做「櫻花七日」,是說櫻花從開放到凋謝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七日,它往往會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滿樹芳華,但是,卻也在開得最絢爛的時候,一日之中就凋零得乾乾淨淨。縱使只有輝煌的一瞬,也足以造就無悔的一生。
這裡不是日本,卻有著和日本一樣美麗的櫻花,吸引著無數少男少女在櫻花樹下徘徊,拍照留念,憧憬著美好的愛情,如櫻花一般的愛情,純淨不帶有任何雜質的真愛,寧靜而又優雅,爛漫而又芬芳。但是,同時,他們又同時祈禱著那份愛情能夠長久保存下去,不要如櫻花般雖絢爛而又短暫。這真是一個矛盾啊,中國人崇尚的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期待的是永結同心、百年之好。
或許,用櫻花來象徵愛情,還真是悽迷多過浪漫啊。我曾經聽別人說起過一個叫做《秒速五釐米》的日本動畫片,那裡頭就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年幼的時候,於櫻花樹下依依惜別,飄零的櫻花,似乎是預示了兩人最終的結局一般,兩人等到再次相遇的時候,竟然已經在十三年後了。
據說,櫻花花瓣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這個距離並不算長,這個速度也並不算快,人類就算是步行的速度,也要比這快呢。但是,這樣的速度,如果維持了十三年的話,便有兩萬多公裡了,而兩萬多公裡,正好是繞地球半圈,從南極到北極的距離。兩顆曾經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的心,竟然分離了十三年的時間,彼此相隔了千山萬水。他們仿佛是背對背,站在地球的兩極,依然相戀,但是,卻難以相見。
都說櫻花是「花吹雪」,原來真的是這樣啊,看著那漫天的「飛雪」在微風的撫弄下慢慢飄落下來,更讓人覺得,那就是純美愛情的寫照啊,櫻花瓣,還沒有枯萎,已經凋零,就好像純潔的愛情一般,縱使香消玉殞,也保持著純潔的心靈。如果說,櫻花瓣從枝頭飄落到地上的速度,是秒速五釐米的話,那麼,生命從須臾到不朽之間的速度,也是秒速五釐米。
的確,和其他的花兒比起來,櫻花的凋零,可以算是決絕的,沒有一點拖泥帶水,不存有一絲對於人間的留戀。難怪,日本人要將櫻花和武士並稱,說什麼「人中武士花中櫻」了。在他們看來,櫻花是百花中最美麗的,而武士呢,就是人中最傑出的。
說實話,眼前的櫻花雖然讓我有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是,和其他的花兒比起來,它終究還是稍遜一籌的。若論華麗雍容,那國色天香的牡丹自然是當仁不讓的;若論濃豔的色澤,那濃豔欲滴的玫瑰月季自然要更勝一籌;再說花香,又怎能比得上桂花、梔子花的芬芳呢;提起花瓣的造型優美,那多姿多彩的蝴蝶蘭絕對比這薄薄的五片花瓣,千篇一律的櫻花要更惹人注意。可是為什麼,日本人會將其視為國花,對其推崇備至呢?或許,就和他們對於櫻花所賦予的聯想有關係吧。
在《百人一首》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就是詠櫻花的,「炫目日光春色中,櫻花飄落心亦同」,或許,日本人欣賞櫻花之美,和我不一樣,他們更喜歡那種櫻花的散落之美,喜歡那種哀傷的情感,喜歡那種決絕的美。在落花的時候,櫻花樹下會被厚厚的一層櫻花瓣覆蓋,而櫻花樹上呢,卻不再留下任何一點顏色,就好像是國亡城破之時,所有的武士都選擇為國盡忠,沒有一個人苟活於世一般。對於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而言,這就是他們所期待,所嚮往的生存意境。
據說,在日本的民間傳說中,日本的櫻花,以前是只有白色的,但是,一些英勇的武士,會選擇在心愛的櫻花樹下剖腹自殺,以這種慘烈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於是,常常會有殷紅的鮮血濺到嫩白的櫻花上,而櫻花樹下,也常常血流成河,浸染了勇士鮮血的櫻花樹,便會開出紅色的花來。櫻花的花瓣越是紅,說明,曾經滯留在櫻花樹下的亡魂就越是多。如果這個傳說是真實的話,那麼,這櫻花還真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花了。然而,真的有這麼美麗的死亡嗎?
這麼想的話,我或許就更能夠理解為什麼中國的詩人們很少能夠寫出著名的詠櫻花的句子來了,或許不是因為櫻花和別的花兒難以區分,而是因為,櫻花所象徵的那種意境,和中國人所崇尚的精神還是有些不同的。
日本人喜歡在生命到達巔峰的時候死亡,就好像櫻花開到極盛而瞬間消亡一般,但是,中國人就不一樣,中國人喜歡頑強、剛勁、堅貞不屈,所以,相比櫻花,中國人更喜歡梅花。雖然梅花和櫻花看上去真的很像,但是,「梅花歡喜漫天雪」,這種抱雪獨立枝頭的花兒,是俏麗、進取的象徵。「傲骨梅無仰面花」,梅花雖然有著傲視群雄的性格,但同時也有著含蓄謙遜的風骨。
喜歡櫻花的日本人,動不動就搞什麼切腹自殺,而中國人崇尚的卻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當然,中國人不會選擇輕易捐性命,不是因為中國人貪生怕死,而是因為,「死有重於泰山」,中國人願意死得像泰山那般重,而不願意死得如一瓣櫻花那麼輕。所以,才會有「不經一番透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這樣的勵志詩句,中國人隱忍不發,不是因為害怕死,而是為了像梅花那樣,在經歷了苦難的磨練之後,爆發出天香。
望著這滿園的櫻花,我終於分清了櫻花和其他花兒的區別。櫻花的美,美在其凋零之時的絢爛,而梅花的美,美在其在冰雪侵襲下仍能綻放出暗香疏影。喜歡櫻花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死,來表示對天皇的愚忠愚孝,所以他們至今也不願意承認曾經在歷史上犯下的錯誤;而喜歡梅花的中國人,用極高的忍耐力,勤懇的奮鬥,度過那一段段艱辛的時刻,因此才能上下五千年,屹立不倒。
我站在一棵開白花的櫻花樹下,盛放的花兒,讓整個世界都變得純淨無暇,樹幹很粗,也有些彎曲,不知道是不是被那滿樹的花兒給壓得墜了下去的,它應該是一棵有年頭的樹了吧。聯想起那個關於櫻花和武士殉道的傳說,我想,這應該是一棵純潔的櫻花樹了吧,因為,它那如雪的花瓣,證明了它的樹下並沒有隕落過美好的生命。那是當然的,毫無疑問是這樣,畢竟,這裡是中國,不是日本,中國人重視生的偉大,所以,雖然我們也欣賞櫻花的美,卻更愛梅花的堅貞。
我喜歡這樣一棵開白花的櫻花樹,它一定曾經參與過無數家庭齊聚賞花的歡樂時光,見證過無數少年情侶的愛情誓言,它所看見的,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所以,雖然歷經歲月的滄桑變遷,它還依然如此之白,白得沒有一點雜質。都說日本的櫻花如何美,但是,我更喜歡我眼前的,中國的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