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五中心理發展指導中心給學生的溫馨提示 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現在是貴陽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作為普通群眾的我們,可能也會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身-心」是一個整體,相互影響。面對當前嚴重的疫情,通過穩定情緒,調節心態,也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有利於預防和治療疾病。
個體經認知評價而察覺到疫情的威脅後,會引起心理與生理的變化,這是面對應激源的正常反應,是一種應激反應。具體可能表現為:
(1)情緒:焦慮、恐懼、抑鬱、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情緒的起伏也會比平時強烈。
(2)認知:自我價值感降低,認知歪曲,思維過程變慢,注意力不集中,想像力下降,猶豫不決等。
(3)行為:逃避與迴避,退化與依賴,敵對與攻擊,無助與自憐,物質濫用(如酗酒)等。
通常大部分人的應激反應會在一周內逐步緩解。心理應激不全是壞事,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們的警覺性、敏銳性,激發人們通過主動積極的自我調整適應新變化。當緊張、焦慮、不知所措的時候,先停一停,放鬆自己。最簡單的深呼吸就可以緩解情緒,不斷把呼吸加深、拉長,重複多做幾遍。
如果類似情況持續超過一周(喪親一般6個月內)以上,且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會關係,或感到很痛苦卻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性質的情況,特別是在疫情之前就有相關心理問題者,須及時向心理專業人員或醫療部門求助。
針對近期情況,貴陽五中心理健康發展指導中心有以下幾點溫馨提示:
1.假期期間保持正常有規律的健康作息時間
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飲食,多喝水、保證新鮮水果蔬菜攝入,在家期間進行適度、適合的室內體育鍛鍊活動。儘量避免外出,確實需要外出,也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眾等等。嚴格遵守相關防控要求,及時調整學習與生活安排,儘量通過網絡進行線上學習與人際交流。隨著對新生活的適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會漸漸淡去。
2.控制關注疫情相關新聞和信息的時間
疫情信息過載會加重我們的恐慌和焦慮,不僅如此,有些虛假信息反而增加心理不安。我們需要關注必要的權威信息,不要轉發未經核實的信息。樹立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多一些正面思考,對一些負性事件賦予積極的價值。交通管制、出行受限雖然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也增加了親子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可以好好利用在家時光進行閱讀和學習。
3.把持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繫
因疫情防控出行受限制,但我們與老師、同學、親朋好友的交流不會受限,可以通過電話或網絡與同學進行交流、線上學習。
4.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調節的方法
(1)轉移注意:做一些能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如看電視、看書、聽音樂、運動、做家務、與家人聊天等等,將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活動上。
(2)接受現狀:外出行動突然受到限制,可能會造成暫時的恐慌、無助。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保持鎮定。壓抑情緒,反而會影響後續的抗壓能力。
(3)合理宣洩:可能會出現恐慌、焦慮、憤怒的情緒體驗,或者感到沮喪、孤獨、被拋棄。這時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適當的發洩口。比如,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傾訴,相互鼓勵、增強信心;進行室內體育運動或唱歌、跳舞等,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
(4)相互傾訴:疫情突如其來,大多數人都會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恐慌、焦慮、不安等,這都是正常的。把我們的感受告訴家人和朋友,我們也要主動與家人朋友溝通,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通過傾訴可以釋放恐慌、焦慮、憤怒等心理應激反應。
(5)接納自己:我們要接受自己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認和故意排斥它們。告訴自己:「我確實有些敏感、緊張,不過我可以不過分關注,做點別的會慢慢好起來的。」
(6)積極自我暗示:要選擇一些積極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並反覆強化。如,「我一定能克服困難」「我一定能戰勝自己」「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等。如果我們出現恐慌、焦慮、煩躁等情緒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時,務必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的幫助。
貴陽五中心理健康發展指導中心
2020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