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東西統一,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2021-01-08 看一支獨秀

德國為統一,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文|看一支獨秀

眾所周知,世界的轉折點在工業革命。西方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所以快速成為世界上的強國,而在這一眾強國之中,德國又遙遙領先,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工業大國。不過也正因如此,德國法西斯的勢力逐漸越來越龐大,最終掌管了整個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軍工,為戰爭做準備。

後來,德國相繼發動了一戰和二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不可磨滅的傷痛。二戰後,為了一戰悲劇不再重演,徹底消除德國法西斯對世界的威脅,英國、美國、法國和蘇聯所幸將德國和柏林瓜分佔領,德國至此成了一個四分五裂,羸弱不堪的國家。然而今天的德國卻是一個統一的歐洲國家,東歐劇變以後,德國的再次統一讓全世界都無比驚訝,為何英法美允許德國統一呢?他們難道不害怕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上演嗎?

悉數德國歷史,它在統一的進程上就比其他國家要晚一些,直到十九世紀末,普魯士才終於將德國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但是這時其它統一較早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早就將世界上的殖民地瓜分得一乾二淨,德國能夠瓜分的土地所剩無幾,而國內又有大量的商品等待銷售,這該怎麼辦呢?於是,德國就在此時開始於別的帝國主義國家展開爭奪,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一戰和二戰了。

戰後,英法美蘇對德國進行割地賠款等一系列處罰措施,並將德國的領土瓜分,使法西斯再也沒有死灰復燃的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英法美三國分別將佔領的土地合為一體,這也就是當時的聯邦德國,和蘇聯的民主德國,原本統一時間就比較晚的德國再次一分為二,成為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但是就像中國當時被迫分裂出去的澳門和香港一樣,雖然他們隸屬於他國統治,但是人民心中仍然認為澳門和香港與大陸同屬於一個民族,更是時時期盼著祖國的統一,德國也是如此。

隨著美國和蘇聯間的冷戰程度加劇,兩個德國也在邊界線上修築了一堵柏林圍牆,這堵牆就仿佛一把銳利的尖刀插入期盼統一的德國人民心上。但是隨著蘇聯逐漸衰落,美蘇冷戰結束,兩個國家的關係也逐漸緩和,開始有了接觸和交流,並同時加入了聯合國。隨著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國領導人終於把「統一德國」提上了日程,雖然這個消息引起歐洲的輿論譁然,但是美國對此卻表示理解,因為蘇聯早已不再是美國的對手,那麼兩個德國自然也沒有分裂的必要。

既然美國都已經默許了德國統一,那麼蘇聯的態度在此時就極其重要,如果蘇聯能夠支持德國,那麼統一就是時間的問題。為了爭取蘇聯的支持,德國不僅大力支持戈巴契夫的改革,還與蘇聯進行多領域的合作,甚至延期了蘇聯的債務以及以極低的價格向蘇聯供應大量稀缺的農產品。在這一系列友好攻勢下,蘇聯最終同意了德國的統一,讓德國統一的進程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德國為了統一,付出的代價遠不止如此,它還放棄了東普魯士、西裡西亞等領土主權;放棄了永遠擴大版圖的機會;也放棄了製造核武器、化學武器等一系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權利以及大量裁剪軍隊人數。在這一系列舉措之後,柏林圍牆終於被德國人民推倒,分裂的德國時隔40年終於再次統一。

相關焦點

  • 為了統一東德和西德,德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我國當時也是不幸戰敗被很多國家侵略,瓜分了很多東西丟失了很多國寶,文物,殘害了無數無辜的生命,破壞了很多有價值的古典建築。德國當時也是被好多國家分割。其中就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和蘇聯,英國,法國,美國,他們佔領了德國的東半區,成為東區,蘇聯自己侵佔了德國的西半區,成為西區,前者自稱聯邦德國,後者稱為民主德國。
  • 德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換來東德與西德的統一?
    德國,歐洲頭號經濟強國,在近代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曾給世界帶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戰後為了徹底消除德國的威脅,英法美蘇四國對德國和柏林進行了分區佔領,一個實力弱小的德國更符合歐洲的利益。然而,東歐劇變開始後,東德和西德在世界驚訝的目光下再次重新統一,為什麼歐美國家會允許德國重新統一呢?難道不害怕德國統一以後重新變得強大威脅到歐洲的安全嗎?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秘密呢?
  • 德國的統一是如何換來的?這一天的代價遠比我們想像的多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說起德國,很多人都會不禁會想到那堵柏林圍牆,柏林圍牆為何而來相比大家並不陌生。柏林圍牆把一個國家一分為二,它是曾經德國分裂的一種象徵。那麼為什麼好好的一個國家會一分為二呢?
  • 1990年東德和西德統一方式雖然好,但付出的代價非常大
    而發動戰爭的德國也遭到了處罰。當時的德國被英國、法國、蘇聯、美國四個國家分開佔領。首都柏林也被四國分開佔領。1949年5月,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蘇聯佔領區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之後由於冷戰的原因這兩個國家互相敵視。不過由於他們是同根同種,所以也一直在渴望著統一。
  • 兩德統一的代價!為送走50萬蘇軍,花費至少100億馬克
    導語:兩德統一的代價!為送走50萬蘇軍,花費至少100億馬克眾所周知,自從同盟國軍隊進入到德國境內之後,因為美蘇之間的不和諧關係,直接被分割成兩半,也就是東德和西德。冷戰時期,兩德也是美蘇爭霸的主要地點之一,這時候人民就比較痛苦了,僅僅一牆之隔都無法跟親人團聚,有人試圖跨越結果下場很慘,直到1990年蘇聯自顧不暇,兩德才慢慢走上統一的道路。1991年蘇聯解體,合併已經變成板上釘釘的事情,那麼既然如此,統一的代價有多大呢?付出的東西比想像中的還要誇張,單單送走駐紮在境內的50多萬蘇軍士兵就花費很多錢。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布辭職。11月9日,「柏林圍牆」開放。在蘇東集團動蕩不安,蘇聯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兩德開始了統一進程。(柏林圍牆倒塌。)1989年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
  • 德國分裂了40年,東西差異已很明顯,卻為何仍能在1990年統一?
    德國是二戰的策源地加戰敗國,因此在戰爭結束後,遭到了雅爾達體系的制裁,被戰勝國分區佔領。冷戰的序幕拉開後,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基本主導了德國的秩序。在蘇、美對峙的歷史背景下,德國在1949年分化為東德、西德兩個政權,繼而成為了冷戰的前線。
  • 東德西德為了統一付出了什麼?
    提到德國,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二戰結束之後,被同盟國和蘇聯分別佔領和扶持政權的東西德國時期。東德西德不過也有人好奇,這兩個國家究竟是如何合併的呢,要知道推到柏林圍牆的時候,還在美蘇冷戰時期,德國究竟付出了什麼才讓蘇聯同意讓東德合併進西德的呢?
  • 歷史上的今天,德國被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德國又是如何統一的?
    聯邦德國在1949年通過的波恩基本法,構建了德國憲法的基礎,這是一部在整個德國的憲法頒布生效之前的臨時憲法。它從強烈的德意志自由和統一意識出發,宣告人的尊嚴的不可侵犯,保障個人權利、男女同權以及個人享有的自由生活的權利。與魏瑪憲法不同,新的基本法保證了一種穩定和持久的政府形式,擬訂各種規定,防止政治分裂。任何一個黨派,只要違反自由民主的原則,就是違憲。
  • 捷克參議長訪臺,王毅在德國嚴厲警告: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王毅在德國嚴厲警告:必將付出沉重代價對於捷克參議院議長的這種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損害中國與捷克關係的做法,正在德國訪問我國外交部部長就在德國對這批捷克所謂的「訪問團」做出了嚴厲的警告,王毅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臺灣無疑是挑戰了「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是挑戰了中國14億的民眾。
  • 德國統一20周年:若通過武力德國永遠無法統一
    環球網記者段聰報導,1990年10月3日,分裂40年的東西德正式統一為一個國家。在此後的20年裡,德國人為重新融為一體付出了巨大努力。1990年統一以後,德國經歷過一段困難時期:西部向東部各州投入了巨額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逐步達到西部各州的水平。每年從西部轉移到東部的投資額高達500億歐元。除了資金投入,整個社會都為成為一個國家付出了巨大努力。40年的分裂,以及東西德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已經造就了東西德人完全不同的觀念。統一以後,東德人,特別是老一代人,需要調整自己適應新的社會,學習像西德人那樣生活。
  • 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這也是當時數十萬東德人翻過柏林圍牆,逃亡西德的重要原因。由於東西部差距過大,德國統一以後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德國付出了高達1.5萬億歐元的經濟代價。
  • 東西德國為何能「統一」?這2個點缺一不可
    而德國本土因地處美蘇所管轄勢力的交界處,成為了美蘇對抗的最前沿。為了在「冷戰」中佔據先機,美蘇不顧當年「讓德國放棄進攻性軍事能力的約定」,毅然將各自所管轄的德國本土武裝了起來,塑造成打壓對方的一把利刃。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合併佔領區,接著在1949年5月23日扶持出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
  • 為什麼說兩德統一,讓德國損失了太多東西!
    在破碎的國家面前,「統一」和「分裂」當然也伴隨著血腥和暴力,從戰國到秦,從晉朝到南北朝,從城邦大國羅馬共和國到龐大的羅馬帝國,也都有血,所以,香港回歸和兩德統一之類的和平演變才讓人感動和欣慰。正如1990年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講話中所說的那樣:溫馨地完成一統大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 蘇聯在東德有15萬駐軍,為何沒有阻撓德國的統一
    文/寂寞的紅酒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完成合併,分裂41年的德國實現了統一。對於德國人而言,實現統一太不容易了。因為很多國家尤其是德國周邊國家,都強烈反對德國實現統一。更讓德國人頭疼的是,蘇聯人同樣不願意德國實現統一。
  • 蔡英文必須為「臺獨」付出代價
    蔡英文此舉挑釁意味十足,她想要用這種方式來宣誓自己的「臺獨」行為,然而「臺獨」真的不需要付出代價嗎? 「臺獨」分子漸進式推進「臺獨」,試圖讓島內民眾形成認同感 實際上從李登輝開始,「臺獨」分子就開始漸進式「臺獨」行為了,不斷地為所謂的「臺灣國
  • 德國統一走過28年:「人心統一」道阻且長,東西差距明顯
    德國統一走過28年:「人心統一」道阻且長,東西差距明顯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3日,德國柏林,遊客聚集布蘭登堡門。德國當天慶祝統一日。
  • 蘇貞昌這次應該要付出什麼代價?
    有眼尖的觀眾發現,在報導視頻中,店員是以臺行政機構統一編碼開的發票。對此,蘇貞昌給出的解釋是他根本沒有想要報公帳,是「有人多事」的「多此一舉」。可沒想到,書店隨後就「打臉」蘇貞昌稱,這就是臺行政機構的工作人員,提前與他們溝通好的,所以店員才會提前列印好了以臺行政機構統一編碼開的發票。
  • 策世文化黃策勳:我願意為夢想付出代價
    在無數次活動中,他接觸到很多藝術界的前輩、學長,學習他們怎樣在不同的場合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後來他也經常帶著學弟學妹做相同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完成了對策世文化運作模式的構想。這些人成為了策世資源庫最初的人才來源。
  • 德國統一究竟成功與否?
    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即1991年,德國東部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西部的45%,然後東部增長速度高於西部,但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德國東部的經濟增長就已經開始失速。2017年,東部的人均產值停在西部的82%左右,即使是西部人均產值最低的薩爾州,其數據也高於東部人均產值最高的聯邦州。這一差異如何解釋呢?報告認為主要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