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禮和抱拳禮有何區別?用錯場合容易鬧笑話,連成龍都錯過

2020-12-14 聊史補丁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周禮》以來,便極為重視禮儀,上自豪門望族,下至販夫走卒,都要遵循一套據說是周公開始制定的禮儀制度。

跪拜

最為隆重的禮儀見於一個成語——「三叩九拜」,那是古代規格最高的禮儀,多用於祭拜祖先或拜見帝王,平常不可隨便使用。後也沿用至宗教,如今不少善男信女前往佛寺,會在神像前行三叩九拜之大禮,就是沿襲了這個傳統禮教習俗。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繁文縟節被不斷精簡,但傳統文化中還是保留了一些日常禮節。就舉見面來說,如今人們見面握手是最常見的禮儀。而近幾個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為安全起見,很多人也不握手了,而改為別的行禮方式了。尤其是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年長者,比如40後、50後、60後等,見面不再握手,而是「作揖」,也就是俗稱的「拱手禮」。平常電影、電視劇裡也常見。

看似簡單的「拱手禮」,卻內藏玄機,用不好,就會鬧笑話的。據說成龍有一次在晚會上因為抱錯拳而出過醜。

那麼,「拱手禮」有哪些講究和做法呢?

「兩手合持為拱。」 ——《爾雅·釋詁》

可見「拱手禮」的核心動作就是「拱手」,也就是雙手相交而握。那麼該如何拱手才是正確的呢?古人也是有記載的:

「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兇拜反是。」——《說文解字注·手部》

拱手禮

短短三句話,信息量卻不小。一,這拱手禮,男女有別;二,拱手禮因事件兇吉而截然相反。如此一來,就得細分性別及場合了。

先來看男子,如果是吉事,拱手禮則為右手在內,左手在外,這是秉承古代以左為尊的禮儀,何為吉事,如婚禮、喬遷、生子、壽辰等,此時男子相見,致「拱手禮」,一定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方是遵循了禮數。那如果是兇事,如葬禮、離婚、破財等,行「拱手禮」,則相反,右手在外,左手在內。

女子拱手

那女子呢,若行「拱手禮」,則和男子完全相反。但歷史上女子行此禮不多見,從後來發展看,女子更多行的是「萬福禮」,但如今偶爾也會見到女子行「拱手禮」,比如新聞聯播裡女主播表示恭賀新春時,就會用到「拱手禮」。

區分清楚了哪只手在外,哪只手在內,要是見人作揖打拱就不會再鬧笑話了。但這還不夠,還得進一步了解,行「拱手禮」時,具體怎麼做才行。

具體而言,行拱手禮時,兩手略為彎曲,相疊於胸前或偏上,形成一個「拱形」,故曰拱手。動作也可以理解為一手虛握,用另外一隻手抱住。拱手古今變化不大,動作均保留了下來,多用於祝賀、恭喜、拜年等喜慶場合。

說過了拱手禮,自然也需要講一講抱拳禮,這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但常常被人混為一談。而在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常見到的以抱拳禮居多,尤其是武打電影或電視劇裡。

抱拳禮與拱手禮最大的區別是手型不一樣。抱拳禮,顧名思義,一隻手握拳,另一隻手貼住。男子行抱拳禮,自然是右手握拳,拳面外向左手,拳頂對著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或左手四指併攏自然覆裹住右拳,左手拇指扣在右手虎囗上,拇指彎曲,兩手手心朝胸,向外前平推。

抱拳禮最早源自古代軍隊裡的禮儀。古代,武將在行軍禮時,因身穿甲冑,手握兵器,習慣上,右手拿著武器。因而,用左手環抱,蓋住握著武器的右手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後來的抱拳禮。這種禮儀,武林中人常用,比如不時就能在電影或電視劇裡看到李連杰行抱拳禮。

抱拳的具體做法是:先左腳上前一步,然後右腳跟上;並步之時,雙手環抱在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著左手,拳頂對著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或左手四指併攏自然覆蓋於右拳之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拇指彎曲,兩手手心朝胸,向外平推。抱拳禮和拱手禮一樣,也分為吉兇,故也有左拳右掌與左掌右拳之分。

最後,我們看看位置,無論是拱手禮還是抱拳禮,都涉及位置的問題。這點字典有記載。

「拱,兩手相合,臂的前部上舉。 」 ——《現代漢語詞典》

拱,就是兩手相合,向上舉。可見,字典也沒有對具體的拱手位置做出明確的解釋,但日常行拱手禮以胸前居多。也就是說雙手正對著胸口,不高於顎不低於胸,平臂行禮。古代也有一種情況特殊,那就是拱手齊眉,也就是兩手相握,雙臂前伸如環抱,舉手過額,此乃「帝揖」。在中國傳統社會,這種禮儀極為隆重,用於祭祀,後被用來向皇室行禮,此外再沒有別的場合行如此隆重之禮。

以上絮絮叨叨說了不少關於拱手禮以及抱拳禮的區別。傳統文化,優良的自然要繼承,糟粕自然也要拋棄。那麼,對於拱手禮和抱拳禮,你是當成精華呢,還是糟粕?歡迎留言閒聊。

作者:陌上榆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聊史補丁」關注閱讀。看完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拱手禮與抱拳禮的區別
    拱手禮與抱拳禮的區別       拱手禮與抱拳禮雖說都是抬手行禮,但就抬手行禮的外在禮儀儀態和施禮的禮儀內涵,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拱手禮與抱拳禮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手勢的外在形態。      手拱禮的手勢形態為雙手相交,疊起成弓形,雙手抬起至下顎,立而不俯,舉手施禮。而無論哪個手在內都不握拳,謂之拱手禮。
  • 抱拳禮的講究 ,您明白嗎?
    「學拳先習禮」、「為武師,須教禮」,中國武術素有重禮節、講禮法的傳統。武術的抱拳禮是武德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向人施禮宜以心施禮,誠心則能使人產生被尊重的感覺,做到禮儀有嘉、禮尚往來。       抱拳禮也稱武禮,武禮是武術活動中禮節的一種重要標誌,亦是習武者品德修養和武功素養方面的重要體現之一,歷來被武術界所看重。       抱拳禮是由中國傳統拱手禮引申而來的。
  • 抱拳禮究竟是如何行禮的?要是弄錯了,就非常尷尬
    我國是禮儀之邦,有很多禮儀都有不少講究,要是弄錯了,就非常尷尬了。抱拳禮,是漢族傳統禮儀中一種常見的禮儀。在習武之人中,抱拳禮十分常見。它起源於周代之前,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抱拳禮和「拱手禮」、「揖禮」比較相像,根據《周禮》一書的記載,按照雙方的地位和關係,當時作揖就已經分為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但是,抱拳禮又和它們有區別。習武之人切磋比劃時,行的抱拳禮有兩種,一種是右掌左拳,另一種是左掌右拳。抱拳,是用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雙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行禮,被稱為「吉拜」。
  • 浙江衢州:校園推行作揖禮,家長點讚:傳統禮儀,有利於防控
    作揖禮是漢族傳統的相見禮節,又叫拱手禮。不過,這拱手禮,手可不能瞎拱,拱錯了容易鬧笑話。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因為古人以左為敬,也有說攻擊人的時候通常是用右手,所以拱手的時候吧右手藏在裡面,左手在外,便是真誠和尊敬。如果右手在外,左手在內,那是用在喪事的拱手禮,所以,這手可不能拱錯了。
  • 「拱手」與「作揖」有區別嗎?其中一種推廣最合適
    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它早已跨出國門,融進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並成為他們生活禮節的重要形式。那麼,「拱手」與「作揖」的區別是怎樣的?先來說說「拱手」,它是中國古代一種常行的禮節,在上古時期就已產生,做法是雙手抱拳前舉,與帶手枷的奴隸相近。其原來的含義為表示願做對方的奴僕,以表示一種相當的尊敬。
  • 武術抱拳禮
  • 國標抱拳禮與傳統拳法八極拳抱拳禮的區別
    拱手禮(作揖禮、抱拳禮)即表現為外在行為,是禮貌和禮節,有表現為內在的精神。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中國武術門派都有著自己的禮儀和禮節,就連剛猛爆裂著稱的八極拳,在起式動作裡都包含著三次尊重對手的禮節。第一次,撣塵,在眾人前表演或和武林同道切磋之前,如果身上有灰塵撣一撣,以示尊重;第二次,抱拳禮,老一輩們認為右拳是惡拳,左拳為善拳,所以以左拳右掌,行抱拳禮。以體現了尊重對手的一個禮節細節,當然國標的抱拳禮剛好和八極拳的剛好相反的抱拳方式;第三次,是作揖。
  • 別再錯了,拱手禮的誤區不僅僅是哪只手在上
    無論是拱手禮還是抱拳禮,還是交手禮或者是叉手禮(萬福禮)等等,這些由雙手的姿勢變化行禮的禮,都是揖禮演化而來。揖禮,即相見禮,起源於周代以前,約有3000年以上歷史。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建立周朝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確立以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此後,揖禮行於天下。當時流行的大禮是跪拜禮,而揖禮沒有跪拜禮那麼隆重。
  • 抱拳禮,標準動作,做傳統武術人!
    :抱拳禮,與其類似的禮節稱「拱」、「揖禮」,漢族傳統禮儀(多見於武林中人)中一種相見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是漢族特有的傳統禮儀,與其類似的「拱手禮」」揖禮「在《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 作揖、拱手、叉手、等中華傳統禮儀介紹
    起身時先抬左腿呈箭步,兩手合按膝上用力起來;頓首,多用於叩拜父母長輩,就是前面與稽首相同,頭扣下去是在手後,停頓時間為三秒左右;空首,多用與同輩或尊長對晚輩答禮(周制婚禮時父親跪拜託付家業於孩子的禮,現代漢婚都丟失了這個最重要的孝道教化禮),手相疊伏下,頭停頓於手上三秒即可。叩首禮在唐宋之後退化為常用的空首禮。古代行拱手禮,身體和手都不動,或微磬鞠。
  • 作揖、拱手、叉手、萬福等中華傳統禮儀介紹
    起身時先抬左腿呈箭步,兩手合按膝上用力起來;頓首,多用於叩拜父母長輩,就是前面與稽首相同,頭扣下去是在手後,停頓時間為三秒左右;空首,多用與同輩或尊長對晚輩答禮(周制婚禮時父親跪拜託付家業於孩子的禮,現代漢婚都丟失了這個最重要的孝道教化禮),手相疊伏下,頭停頓於手上三秒即可。叩首禮在唐宋之後退化為常用的空首禮。古代行拱手禮,身體和手都不動,或微磬鞠。
  • 黃豆醬和豆瓣醬有何區別?原來用法、味道區別甚大,用錯等於毀菜
    但黃豆醬和豆瓣醬兩種醬料,不管叫法還是醬體都非常相似,對廚房新手而言就容易混淆了,以為特性差不多,就用在不適合的菜式上,最後導致菜式味道怪異,甚至難吃。 那麼黃豆醬和豆瓣醬有何區別?原來用法、味道區別甚大,用錯等於毀菜,本期小鹿簡單科普黃豆醬和豆瓣醬的區別到底在哪,以及適合用在哪些菜式當中,讓大家掌握,提升廚藝。
  • 道家知識分享-揖禮和抱拳禮-拜神時別再雙手合十了
    寫此文章的初衷是因為小編發現,中國人真的很習慣雙手合十(這裡不得不佩服某教的傳播能力),表達感謝是時雙手合十、打坐時雙手合十、甚至連在道觀禮拜神仙時也有雙手合十的,嗚呼哀哉,殊不知合十禮並非中國傳統禮儀,而是隨著佛教從印度舶來的。我們華夏民族的真正行禮方式為揖禮。
  • 「合家」與「闔家」有什麼區別?節日祝福用哪個?用錯容易鬧笑話
    文丨食小斯【「合家」與「闔家」有什麼區別?節日祝福用哪個?用錯容易鬧笑話】我國的漢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看似簡單的字,往往有多種意思,而且,每一種解釋都相差甚遠,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學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漢字,都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更何況對文字一知半解的外國友人了?搞不懂文字的意義,就像聽天書一樣,不出錯才怪呢。生活中,錯用漢字鬧出的笑話數不勝數,舉一個我自己經歷的例子。
  • 國學課|這些經常說的成語,用錯了會鬧笑話的
    1.首當其衝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首先受到災難。也作「身當其衝」。20.口無擇言說話無需選擇,說話都是正確的。【點評】這個躺槍的應該很多…經常理解為在某些場合說錯話不經大腦思考張嘴就說。41.娑婆世界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 「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 丞相和宰相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弄懂二者區別,才不會鬧笑話
    在人們印象裡,好像宰、丞2相基本就是一個類別的官員,似乎沒什麼區別。然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同樣是「相」,宰、丞不同。其中含義還真就存在細節上的不一樣。那麼「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其實仔細扒一扒他們的最早起源就能弄懂,就不會鬧笑話了。宰相最早起源於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國家最高的處理政務的官員,可以說地位只比君主低,但卻是實權在握。
  • 作揖拱手變成新風尚?厲害了我的國!
    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和作揖禮更悠久,也更有歷史底蘊。「揖禮」,大約起源於周代以前,距今已經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其基本姿勢為雙手相搭前舉。《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 旅揖、旁三揖之分。拱手就是「揖禮」的一種,而作揖則是「揖禮」的最初形式。
  • 武術「抱拳禮」中鮮為人知的寓意
    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而著稱,因為在中國,禮的產生和發展,禮的形式,禮的教化與傳播,禮的意義與功能,都有著充分而全面的發展。禮儀是文明的象徵,開化的標誌。禮成為中國人的理想人格,君子以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為高貴的象徵,無視禮儀者則被視為小人,遭到鄙視和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