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期
抱拳禮,與其類似的禮節稱「拱」、「揖禮」,漢族傳統禮儀(多見於武林中人)中一種相見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是漢族特有的傳統禮儀,與其類似的「拱手禮」」揖禮「在《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當時作揖就已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抱拳禮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兇拜」。見面作揖不要弄錯了方向,那是相當不禮貌的。
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用左手抱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兇拜」。 另外武術界中的抱拳禮是由「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四指禮),加以提煉、規範、統一得來的,並賦予了新的涵義,這是在國內外一直被採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禮法。要領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著拳頭,合攏在胸前,右手在內,左手在外。
古代練武之人切磋時抱拳禮有兩種。一個是右掌左拳,一個是左掌右拳。一般人常用的是右手(右撇子),所以主要看右手。又因為拳比掌打人狠,右拳比左掌打人厲害。要是左掌右拳的話含有決生死之意,但是左拳右掌只是切磋而已。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拳面,左指尖與下頦平齊。
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釐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自然大方。武術散手在戴拳套練習和比賽時,可模擬似地行抱拳禮,兩拳套合抱於胸前即可。
①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
②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個手指指五湖,擊左掌的右手四個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③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從衛生角度,握手最不衛生。抱拳又親切又衛生;
從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國的東西,而抱拳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尷尬,比如男女之間,關係較疏離的人之間。
歡迎留言評論。歡迎推薦內容!
更多形意拳查詢:
形意拳--五行拳法運用(視頻),名家講解
形意五行拳--橫拳(視頻),名家講解
形意五行拳--攢拳,名家教學(視頻)
形意五行拳--炮拳(教學視頻),名家演練
形意五行拳-崩拳(教學視頻) 名家講解
形意五行拳-劈拳,名家講解(教學視頻)
形意拳:十五種打法,視頻
練形意拳須知的24法:八須、九要、八論、四梢
孫劍雲 張振華,孫氏形意拳完整教學(視頻)
形意拳—車氏形意拳特點,和練功經驗分享
更多精彩,請查詢歷史信息
投稿合作,郵箱: 2825655710@qq.com
每周二、四、六出版
更多精彩學習資料,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後長久相伴成長
閱讀原文:
喜歡請,點讚!